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有序开展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按照《湖北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方案》的要求,对照《湖北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查清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凤眼莲、喜旱莲子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土荆芥、红火蚁、福寿螺6种外来入侵物种,其发生面积分别为凤眼莲119.32 hm2,喜旱莲子草251.2 hm2,加拿大一枝黄花113.04 hm2,土荆芥发生面积3.14 hm2,福寿螺25.12 hm2,红火蚁9.42 hm2。根据它们的危害性作出了风险评估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严重影响入侵地的生态环境,导致局部或区域性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农林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成威胁,甚至造成本地物种濒危或灭绝,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对江苏省沭阳县森林和湿地外来物种的调查,掌握了沭阳县森林和湿地外来物种的现状,并对外来物种从危害等级、生态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从提高群众的生物安全意识,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制度,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防控等对策和方法,以期为黄淮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对策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豚草是一种对农业危害极大的外来“生物杀手”,可造成农作物大面积绝收,被列入国际“恶性杂草”名单,是全世界的公害。外来人侵生物是指会给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物栖息环境及物种带来威胁的外来物种。外来危险生物的入侵会对人类生存、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产生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地理条件多样,为外来入侵生物提供了便利条件,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生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宜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4.
物种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自然状态或人类作用下,在异地生长、繁殖并建立种群的现象。目前,物种入侵已极为普遍,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物种入侵产生了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但是,它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的机会。来自于物种入侵研究(基础和应用性研究)的观点,对于理解正在形成的关于自然界的生态学、进化和生物地理学的一些观点非常重要。对于物种入侵的研究也可以支撑合理保护、管理和政策与对策的正常发展,这些对于阐述全球变化的许多方面包括物种灭绝、进化上的物种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功能都是必要的。本文从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的角度对物种入侵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使对物种入侵问题的认识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对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内外来入侵物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内共分布有外来入侵物种28种,入侵途径主要为无意传播侵入,外来入侵物种对于保护区内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影响。结合实际,提出了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
辽阔的地域、多气候带的生态系统,使我国容易遭受入侵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物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森林、水域、湿地、草地、畜牧业区和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入侵的生物由于缺失本土的天敌,生境的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疯长”的势态,形成单势群体,打压本土植物,侵占了大片领域,使其他物种逐渐减少灭绝。物种的丧失,打破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使那些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我们所需要的遗传资源也逐渐减少,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缺失。据最新研究表明,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的植物,大约有35%至46%是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第二位因素,仅次于生存环境的丧失。  相似文献   

7.
外来入侵有别于普通外来种的最大特征是它对本地生态系统带来的“侵入”后果:入侵种往往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危及本地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有的入侵种还对本地经济、社会构成了巨大危害。从生态角度看,外来种一般不利于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但从经济和社会作用来看,一些外来种虽然产生了不良的生态后果,但确实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有的外来种在刚刚引入时是有益的,但大肆扩散蔓延后变得有害。  相似文献   

8.
对外来植物入侵的途径、机理和危害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外来植物入侵受多种因素影响,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主要从生态幅、繁殖特性、竞争力、遗传变异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外来植物入侵的机理。外来植物入侵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土壤的理化性质、气候、生物多样性、改变物种进化方向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减少外来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的重要手段是阻止可能造成入侵的物种进入适合其生存的地区.以南京紫金山为研究对象,以3个W EB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源,通过农业气候相似矩从国内外9种林业入侵物种中筛选出研究区域松材线虫、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3种潜在的外来入侵生物,并在此基础上收集研究地区数字高程模型、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Q u ickB ird,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 rcG is 9.0为空间分析平台,确定影响潜在入侵物种空间分布的主导生物地理因子并数字化为不同的图层,通过图层叠加生成外来入侵物种潜在适生性评价图,从而为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保护价值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南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实地调查,确定云南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共有70种,隶属于24科54属;来源于5大洲,其中来源于美洲的植物种类最多,共47种,占67.1%;入侵途径以人为传入为主,占95.7%。按水分生态类型分,以中生植物为主;按生活型分,以草本为主;按繁殖方式分,以种子繁殖为主,但以无性繁殖为主的入侵物种扩散速度快,危害性大。外来入侵植物在云南省16个地州(市)129个县(区)的湿地均有分布,其中全省范围分布的有43种,占61.5%。  相似文献   

11.
生态建筑美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建筑作为一种新的建筑形态,是在生态思维这一全球性的世界观引发下应运而生的。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顺应和保护自然生态,创造适宜人类生存与行为发展的物质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具有迫切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学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在21世纪江苏森林生态学发展中应优先发展试验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并就此两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最后结合未来社会对森林生态学的要求,提出了江苏森林生态学在21世纪发展所面临的几个任务。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经济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经济林是林业“三大效益”兼顾得最好的一类林种.当前,我国对经济林生态效益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经济林生态经营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建立经济林生态补偿机制,以调整经济林生产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促进经济林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行经济林生态经营策略.在分析经济林生态效益及其补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经挤林生态补偿机制及其保障体系的原则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湿地在生态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介绍了当前城市景观设计现状,并对此作了初步性探究。同时引入景观生态学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认为景观生态学将促使今后的景观设计更具科学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王磊 《林业调查规划》2023,48(4):213-215
以“能否找到一个联系不同生态层次、水平和过程的桥梁?”和“是否存在一个普适性模型可对生态学的各种现象进行解释?”等两个问题作为开篇,推出了所要介绍的生态学著作Metabolic Ecology:A Scaling Approach。文中综述了原著全书的结构和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强调了“代谢速率”这个关键性概念,并通过代谢速率这个桥梁,将动物和植物、个体和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既回答了开篇之问,又引出了原著的核心内容。文中还列举了代谢生态学理念在人类学和非生物学领域的拓展与应用,同时还指出了代谢生态学理论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林火生态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生态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地球上许多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持需要一定的火干扰。回顾了林火生态的发展历史,把它划分为3个阶段;(1)1900-1960年,研究初期;(2)1961-1985年,认识转变阶段;(3)1985年以后,火生态学分支学科形成阶段,还阐述了火生态的概念和研究内容,分别介绍了火对植物、土壤、水文、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林火生态学的应用与实践方面,对计划火烧的应用与作用也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Forests characterized by mixed-severity fires occupy a broad moisture gradient between lower elevation forests typified by low-severity fires and higher elevation forests in which high-severity, stand replacing fires are the norm. Mixed-severity forest types are poorly documented and little understood but likely occupy significant areas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By definition, mixed-severity types have high beta diversity at meso-scales, encompassing patches of both high and low severity and gradients in between. Studies of mixed-severity types reveal complex landscapes in which patch sizes follow a power law distribution with many small and few large patches. Forest types characterized by mixed severity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odal proportion of high to low severity patches, which increases from relatively dry to relatively mesic site conditions. Mixed-severity regimes are produced by interactions between top-down forcing by climate and bottom-up shaping by topography and the flammability of vegetation, although specific effects may vary widely across the region, especially the relation between aspect and fire severity. History is important in shaping fire behavior in mixed-severity landscapes, as patterns laid down by previous fires ca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future fires. Like low-severity forests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many dry mixed-severity type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stand density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threatening forest health and biodiversity, however not all understory development in mixed-severity forests increases the threat of severe wild fires. In general, current landscapes have been homogenized, reducing beta diversity and increasing the probability of large fires and insect outbreaks. Further loss of old, fire tolerant trees is of particular concern, but understory diversity has been reduced as well. High stand densities on relatively dry sites increase water use and therefore susceptibility to drought and insect outbreaks, exacerbating a trend of increasing regional drying. The need to restore beta diversity while protecting habitat for closed-forest specialists such as the northern spotted owl call for landscape-level approaches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  相似文献   

19.
五大连池市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点生态林建设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以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资源为重点,以建设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体系的建设,是提高森林生态效益,促进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如何是公益林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