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乌饭树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丘陵—低山地区,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健康食品乌饭的原料,其浆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为给乌饭树的选优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主要收集了江西的会昌、龙南、瑞金、井冈山、萍乡和湖南的浏阳与江苏的宜兴等不同纬度地区的乌饭树果实,采用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其果实大小和质量进行了测定,并就其地理遗传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乌饭树的果实属于小浆果类型,平均直径为0.790 2 cm,种子的千粒质量为0.698 g;乌饭树果实的直径(y)与质量(x)具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y=0.603x-0.241。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采集的果实大小在南北不同纬度地区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优树果实大小在南北不同纬度地区之间却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植物个体具有相对独立的遗传背景特征。3在南北不同纬度地区混合采集的乌饭树果实其大小(直径)与环境因子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而优树果实的大小与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却表明,果实大小与年平均气温(x_2)、无霜期(x_4)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y=-0.038x_2+0.004x_4+0.674。文中综合分析认为,井冈山、龙南、萍乡这3个地区是选育大果类型乌饭优树时应该特别关注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黄连木天然群体果实含油率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对我国黄连木分布区9个天然群体果实含油率进行取样测定.结果表明:果实、种子和果肉含油率分别为36.183%,26.594%,50.503%,不同群体间差异显著,群体平均表型分化系数达到92.08%,果实含油率存在地理变异.系统聚类分析将黄连木群体分为低变异中等含油率群体、低变异低含油率群体、高变异高含油群体3类.果实含油率与原产地的经度、纬度和生态梯度值的相关关系表明:黄连木果实含油率呈东北-西南由低到高的地理变异走向,经纬度高的地区黄连木果实含油率低于经纬度低的地区.种子和果肉含油率与生态因子也表现相似的变异趋势,但对生态因子的反映更为迟钝.  相似文献   

3.
树木种内的地理变异及其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树木种内的地理变异是指同一树种分布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基因交流的限制,在生态适应过程中种内群体间在各种性状上发生了遗传分化.研究树木种内地理变异,揭示变异的基本规律,对于提高树木改良效果,合理区划种子调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工业林木荷木材化学成分及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国家木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对工业林木荷木材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2年生和14年生木荷木材化学成分含量为:热水抽提物6.93%和5.06%;1%NaOH抽提物18.42%、17.42%;苯醇抽提物1.64%、2.48%;纤维素48.06%、50.72%;多戊糖20.99%、20.68%;木质素24.20%、23.10%;pH值为5.46和4.99。以上7个指标在树干不同高度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而热水、苯醇抽提物含量和pH值在两树龄间的差异达到1%显著水平,1%NaOH抽提物和主要化学成份含量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沙棘果实性状的地理变异及果用种源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汉章  高成德 《沙棘》1991,(4):15-18
  相似文献   

6.
木荷苗木性状的种源变异和地理模式   总被引:13,自引:1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来自7省区36个木荷种源在浙江淳安和福建建瓯两试验点的苗期测定材料,研究其苗木生长、根系特征和叶片形态等12个性状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主根长、侧根长和叶片颜色在种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性状的种源效应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种源苗木性状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苗高、叶片特征(叶片数、叶片宽、叶片厚)及秋末嫩叶颜色等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产地温度则是造成这种纬向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作用因子。与北部种源比较,南部种源生长快,叶片数量多,但叶片较薄较窄,其秋末嫩叶颜色变化对寒冷信号反应敏感。影响木荷种子性状表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产地的年降水量。以苗高为标准,分别在两地点初选出优良种源10个,它们多来自25°N左右的木荷自然分布区。  相似文献   

7.
湿地松的苗期地理变异研究,采用芽苗移栽和容器育苗的方法,用江苏马尾松、广东台山湿地松及湖北火炬松作对照,观察、测定各类种源的发芽率、苗高、地径、主根长等17项因子,以研究湿地松苗期地理变异情况。本文主要介绍了湿地松的分布和研究现状,对湿地松进行了研究测定和数据记录,分析了湿地松苗期的变异问题。  相似文献   

8.
杉木种源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1、第2次杉木种源试验林进行生长量、开花结实、木材密度、冻害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杉木种源的材积与地理经纬度、海拔高呈显著负相关,树高与枝盘数、胸径与冠幅相关极为密切。不同种源生长期有差异,变幅在190~220d。杉木优良种源大多来自中心产区,产地分布自我国西南到东南。中心产区种源结实率和结实量明显小于南北两亚热带种源,其地理变异呈“V”形趋势。杉木种源冻害程度与地理纬度是密切负相关。木材密度同地理纬度相关极显著,从北到南呈纬向下降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穆立蔷  刘立平  马大龙 《林业研究》2010,21(1):77-80,I0003
设置7个萃取温度(25,35,45,55,65,75,85。C)和萃取时间(30,40,50,60,70,80,90min)来选择超声提取紫椴花中多糖的最佳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利用分光光度法对紫椴花中的多糖含量进行了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75℃,提取时间为52min。经蒽酮—硫酸显色,于580nm处测定,其多糖的含量为9.74%,RSD=0.47%(n=3)。此测定方法简便,样品溶液在4h内显色稳定,重现性较好,平均回收率为99.48%±1.01%,RSD=0.112%(n=3)。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湿地松苗期的地理变异,按照这些变异将美国湿地松进行了全分布区范围内的初步分类,为今后湿地松的树种改良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紫椴适生立地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长白山南部30块天然次生林样地和紫椴解析木数据,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分别评价了5个立地因子对紫椴树高和直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度、A层土壤厚度是影响紫椴生长的主导因子;紫椴在半阴坡和半阳坡的生长好于阴坡和阳坡,在≥26°的陡坡生长好于≤25°的斜坡和缓坡,生长量随A层土壤厚度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紫椴种子快速催芽育苗方法,旨在掌握可靠的速效催芽技术,缩短层积时间。结果表明:采用种皮外处理加低温层积的复合措施,层积时间由150d减少到120d,催芽率达76%,比单纯层积处理提高催芽率18%。  相似文献   

13.
紫椴硬枝扦插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紫椴硬枝扦插育苗时,利用NK4、NK3进行处理,其生根率分别达到87.7%、86.0%。  相似文献   

14.
紫椴播种苗化学控制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塑料大棚内,应用不同化学制剂对紫椴的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出苗期乃至幼苗生长初期,不同化学处理不同密度间的高生长没有显著的影响,经生物助长剂处理过的苗木的出苗率比水浸和速效丰产灵处理过的苗木出苗率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设置不同的恒温和变温条件,研究了紫椴种子萌发温度和天数对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发芽率在10℃恒温条件下可达80.5%,在10~15℃变温条件发芽率达到83.4%。在10~15℃变温条件下不同催芽天数可溶糖含量20.5~14.3mg·g~(-1),高于25℃恒温条件,可溶糖含量随着催芽天数增加而减少。淀粉含量也是随着催芽天数的增加出现下降的趋势,由催芽初期的6.8mg·g-1下降至第16天的3.4 mg·g~(-1)。  相似文献   

16.
Inttxiducti()nSnagandfaIlenwoodwasin1ps)rtantcolllponel1tSofft)restecosystem,nutrientpoolf`'rforestal1in1alsal1dn1icrobes,alsowashoPortantapproachofe11ergyflowa11dmaterialnowinforest.soforestecoIogistsattachedinlportaI1cetostudyonsnagandfallel1woodil1creasinglya11dl1ewlydevelopedd1e"ECologyofWood`lecomPOsitiol1'{"'l.Inresearchworkli1Olal1gbaiMoul1tainForestEcosys-tem,tllestudyl4,7,s,9,1o]lladbeenco11ductedinfallel1woodsince8os,andtheresearchra11gewasverywidespread.Buttl1esestUdieswerenl…  相似文献   

17.
紫椴不同造林密度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林龄20年生6种造林密度的紫椴人工林固定试验样地调查数据分析表明,造林密度对保存率、树高、直径、直径分布、材积、蓄积均有明显影响。相同造林方式中,1.5m×1.5m株行距的中等密度保存率均高于其它两种密度,林分蓄积最大。研究结果表明,1.5m×1.5m株行距单株栽植是适宜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8.
紫椴种子萌发抑制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饱满的紫椴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水提取液和甲醇提取液处理白菜种子,48h后观察白菜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水提液浓度的增加,白菜种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随着甲醇提取液浓度的增长,白菜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至消失,而经过了80℃减压浓缩处理后的甲醇溶液可以使白菜种子萌发,且萌发率与蒸馏水为对照的相差很小,从而表明紫椴种子中存在种子萌发的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19.
紫椴的研究进展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态分类学、生态地理学、育种造林学方面对紫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概括,总结了紫椴做为用材树种、绿化树种、蜜源植物、药用植物的经济价值,提出了紫椴在做为药用植物和香料方面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紫椴种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8%浓硫酸、10%氢氧化钠和70℃水浴分别处理紫椴的种子,再将处理后的种子进行吸胀和发芽试验的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吸水后,前期体积和质量均呈整体上升趋势,而浸泡6h以后,均出现下降的情况,说明紫椴种皮对种子的吸水过程基本没有阻碍作用;发芽率测定试验中,紫椴种子均未出现萌发现象,说明试验所用的处理方法不能达到促进紫椴种子萌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