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放以来,我省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大发展。解放初期年产茶叶(毛茶)8万担左右,至1960年产量翻一番达16万多担,1970年发展到26万多担,1978年达40万多担,估计至80年将达45万担以上。茶叶产量随着农业集体化和国营农茶场的巩固发展而上升。同时,随着生产发展,产量日增,迫切要求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操作,国营、公社制茶场所的工厂设备逐步增  相似文献   

2.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和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我省茶叶产量稳步增长,质量逐年提高。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一年的四年间,茶叶产量由一百一十万担增加到一百二十八万担,平均每年增产四万多担;一九八二年,全省生产各类茶叶一百四十多万担,比一九七八年增产三十多万担,创解放以来最好水平。更可喜的是,随  相似文献   

3.
一、茶叶产销现状茶叶是浙江主要经济特产,也是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茶叶生产的势头很大,1978年产量117万担,收购量110万担,1982年产量上升到214万担,收购量194万担,刷新历史最高记  相似文献   

4.
三十多年来,我国茶叶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茶园面积扩大,茶叶产量倍增,茶叶由紧俏商品而变成货源充裕,敞开供应。茶园面积由1950年的250万亩,扩大到将近1600万亩,增加5倍多,成为世界茶树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约为560万亩)。1982年全国茶叶生产量达到794万担,比1950年的130万担,增加5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茶叶消费大国,消费总量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每年仅0.44斤,不足世界人均年消费量的一半。然而,也应当看到,建国以来,全国的茶叶消费量和消费水平一直在提高。全国消费量,五十年代为121.3万担,六十年代为127.67万担,七十年代为223.81万担,八十年代剧增到414.75万担。每人平均年消费量,五十年代为2.2两,七十年代为2.5两,八十年代达到4.4两。1983年与1950年相比,年消费总量由74.2万担增加到466.6万担,年均递增率达5.73%,大大超过了世界年均递增2~3%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建国三十六年来,我省茶叶生产与销售均有很大发展。茶园面积由解放初的70万亩发展到270万亩,增长约2.9倍;年产量由13.2万担发展到200余万担,增长约14倍;单位面积产量由亩产干茶35斤提高到100斤左右,增长约1.9倍;年外销量由7.5万担发展到80余万担,增长约10倍。现在,我省茶  相似文献   

7.
(一) 浙江杭州茶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茶区,茶叶生产发展速度很快,对支援国家出口,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改善山区群众生活起到了很大作用。1982年全地区产茶53.8万担,是1966年以来连续第17个丰收年。剖析茶叶连年增产情况,可以看出杭州地区茶叶生产发展的趋势。 1966年茶园面积21.38万亩,茶叶产量13.79万担。从1966年到1970年,茶叶产量每年平均递增11480  相似文献   

8.
茶叶是我区经济作物的骨干项目。1975年以来,我区茶叶生产发展较快,总产由8.92万担增加到19.24万担,翻了一番多,平均年递增率为7.2%。据统计,目前全区拥有近20万亩茶园,2200多个乡、村茶场,71个红碎茶厂。1986年全区茶叶产值3500多万元,向国家交纳利税600多万元。毫无疑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对桃江县茶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的趋势是:茶叶生产处于萎缩状况。1986年茶叶产量为13.06万担,比1985年减产1.42万担,减少9.8%;比1982年减产3.68万担,每年递减6.40%。预计1987年茶叶减产数目仍然呈增大的趋势。要使茶叶生产更加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其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富阳县新民茶场在茶叶放开搞活后,积极发展多茶类生产,由生产型逐步转向生产经营型,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1985年产茶1830担,比1984年增加6担,亩产200.6斤,与1984年持平。但茶叶产值由1984年的30.7万元增加到37.6万元,增长22.5%;利润由1984年的5万元增加到7万元,增加40%;担价由1984年的168.31元提高到205.46元,提高37.15元。该场发展多茶类生产,取得  相似文献   

11.
建国三十年来,我省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现有茶园达164万亩,比1949年27.7万亩,增长4.9倍。一九八○年收购各类毛茶41.35万担,比1949年6.65万担增长5.2倍,创历史最高水平。去年出口各类茶叶17.20万担,比1949年增加12.7多万担,创汇2429.3万美元。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四年全国茶叶会议期间,华主席指示我们:全国茶叶有个规划好。要搞好一百个左右年产茶五万担左右的重点县,作为茶叶生产基地。为了落实华主席的指示,一九七七年农林、外贸和全国供销总社召开了全国茶叶基地县会议,确定到一九八○年,全国先建成八十个年产茶五万担的县(包括一九七六年已建成的十八个),全国茶叶总产要求达到600万担;一九八五年再建成三十九个(共一百  相似文献   

13.
茶叶是我区经济作物的骨干项目,是传统的出口商品。我区生产的红碎茶,不仅数量多,而且工艺精湛,外形美观,已成为了四套样中的佼佼者。1975年以来,我区茶叶生产发展较快,总产由8.92万担增加到1984年的16.89万担,平均年递增率7.4%,特别是1975~1982年,茶叶产量持续上升,平均  相似文献   

14.
新昌县建设名茶之乡新举措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竹定  凌光汉 《茶叶》2002,28(1):33-33
新昌是中国名茶之乡。新千年第一年 ,该县名优茶生产迎来了开门红 ,全年实产 5 .5 1万担 ,产值2 .2 4亿元 ,同比产量增 1 4.8%、产值增 1 5 .5 % ,双创历史新高。尽管珠茶继续滑坡 ,产量从上一年 4.7万担下降为 3.81万担 ,减产 1 9% ,产值从 1 60 0万元降为 1 0 0 0万元 ,减值 37.5 % ,是近 2 0年来的最低点 ,使茶叶总产量从上一年 9.5万担下降为 9.32万担 ;但茶叶总产值从上一年 2 .1亿元增至 2 .34亿元 ,仍然增加了 2 4 0 0万元 ,每亩生产茶园从3390元提高到 3770元 ,名优茶已占茶叶总产量的5 9.1 % ,名优茶产值已占茶叶总产值的 95 .7% ,…  相似文献   

15.
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发生了形势喜人的巨大变化,茶叶生产亦同步前进,几年来茶叶增产速度都是我省历史上从未有过的。1982年全省产茶210万担,比1978年增产92.6万担。四年来平均每年增产23.15万担,相当于六十年代我省平均年产量34.81万担的66.5%。  相似文献   

16.
我县茶叶生产的现状茶叶是我县的传统产品,曾列为全国一百个年产五万担茶叶基地县之一。1985年全县茶园面积69906亩,比1950年34000亩增加108.61%。总产茶叶45336担,比1950年增加159.1%,其中国家收购22286担,比1950年16380担增加36.05%,投放金额401.81万元,比1950年44.23万元增加808.6%,均价180.32元,比1950年27元增加566.5%。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歙县南源口珠兰花茶厂,于1985年开办,当年4月22日投产,仅三个月时间,共加工茶叶4700担,其中自加工4520担,代加工180担。到年底,所加工的茶叶全部销完,当年创造产值213.1万元,上交国家税金46.69万元(不包括免征的所得税),实现纯利9.9万元,使当地花农获利9.82万元,农民增加劳动收入6.2万元。这个厂上马快,经营好,经济效益高,主要是他们抓住了茶叶的产和销这两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一、茶叶科技和生产发展概况在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我省茶叶生产有较大的发展。一九八二年全省茶园面积194.19万亩,生产量65.5万担,出口量18.41万担,比解放初的一九五○年,分别增长601%、489%、300%。全省茶园平均亩产量也有所提高,从亩产干茶29斤提高到60多斤。  相似文献   

19.
(一)十九世纪以前,我国是最大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国。从十九世纪开始,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斯里兰卡大规模垦殖茶园,兴建茶厂,所产茶叶运回英国。同时,鸦片战争以后,随着门户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很快,茶叶生产和出口也逐年增加,这样,从十九世纪下半叶起,世界茶叶生产和贸易就迅速扩展起来。1900年世界产茶约600万担,出口540万担;1932年产茶880万担,出口840万担。可是1929年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据查,一八八六年,我国茶叶总产量达四百五十万担,出口量二百六十八万担,独占世界茶叶市场。十九世纪后,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印、锡茶叶兴起,社会制度腐败,茶叶产量一落千丈,到一九四九年全国仅产茶八十二万担,出口二十万担。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茶叶生产恢复发展很快。到一九七九年茶园面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