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龙江上游黑体高原鳅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6年5~10月和2007年7~8月采于白龙江上游的200尾黑体高原鳅进行生物学研究.体长40.3~117.26mm,体重1.20~20.19g.脊椎骨数4 35~41 1.年龄可分为5个龄组,1龄→5龄数量表现为逐渐减少趋势.体重与体长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W♂ ♀=0.0136L2.993,(R2=0.92).Fulton肥满度雌体平均为1.37,雄体平均为1.33;Clark肥满度雌体平均为0.96,雄体平均为1.03.幼体主要摄食摇蚊幼虫;成体主要摄食钩虾,蜘蛛和昆虫幼虫.雄鱼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和体重分别为80.89mm和8.32g,性成熟系数为1.26%;雌鱼最小成熟个体体长为64.03mm,体重为2.71g,绝对怀卵量为942粒.绝对繁殖力波动在942~9200粒/尾之间,平均为3652粒/尾.  相似文献   

2.
2013-2014年分析了金沙江流域160尾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的生长性状、繁殖力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秀丽高原鳅由1~8龄个体组成,以2~5龄个体为主,占比为78.1%;雌雄个体比例为1∶1.29。雌雄个体的平均体长分别为67.8 mm与72.7 mm,平均体重分别为4.13 g与4.30 g,雌雄个体间的体长和体重均无显著差异。秀丽高原鳅的体长与体重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W♀+♂=0.014 9L2.811,(R2=0.89,r=0.864 7)。雌雄个体的Fulton和Clark肥满度分别为1.13与1.02,1.15与0.84,但差异不显著。雌性个体的绝对繁殖力位于825~4 500粒/尾之间,平均1 815粒/尾。肌肉中共检测到18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与10种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占鲜重)为13.63%,鲜味氨基酸含量为4.22%;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标准。氨基酸评分中,色氨酸分值最小,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赛里木湖新疆高原鳅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赛里木湖新疆高原鳅的形态特性、生长、食性及繁殖习性等生物学进行了观察研究。经观测赛里木湖新疆高原鳅雌性体长7.8cm(6.0g),雄性体长9.0cm(8.2g)达性成熟。繁殖时间5-7月,平均绝对怀卵量20096粒/尾。食性以钩虾为主,其次是摇蚊幼虫。本文还对新疆不同水域新疆高原鳅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就赛里木湖水域环境对新疆高原鳅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4年6月-2007年5月,采集柴窝堡湖高白鲑标本79尾,对其年龄与生长状况及高白鲑在柴窝堡湖移殖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柴窝堡湖高白鲑1龄平均逆算体长L1=11.7cm、2龄平均逆算体长L2=26.1cm;体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W=0.013474L^309069;高白鲑在柴窝堡湖生长正常,能够形成捕捞群体,但由于柴窝堡湖现有的渔业捕捞方式,影响了高白鲑在柴窝堡湖渔业移殖效应。  相似文献   

5.
按常规生物学方法,对长江铜陵段紫薄鳅(Leptobotia taeniops)的形态特征、体长与体重关系、肥满度、食性、繁殖等个体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取样本体长范围为6.81~12.40cm,体重范围为7.00~36.24g;体长与体重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W=0.0348L2.7480(r=0.9090);为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以体长8.00~10.00cm组的肥满度为高,雄性的Fulton肥满度随体长的逐渐增加而降低。性成熟年龄在1+~2+龄,4~7月份产卵繁殖,卵为半漂浮性。种群性比为1:1.4,V期绝对怀卵量平均为2602粒,相对怀卵量平均为127粒/g,成熟卵的卵径达(1.47±0.10)mm。年龄分为3个组,其中2+龄个体占63.79%。  相似文献   

6.
大宁河贝氏高原鳅的繁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上游巫山段支流大宁河的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为对象,研究其繁殖特性。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第二性征明显,雌雄易于区分。繁殖群体雌雄性比为1.09∶1,最小性成熟年龄雌雄鱼均为2龄。精巢1对,成熟系数为0.05~1.30;卵巢1个,成熟系数为1.10~48.23,雌雄的成熟系数曲线均为双峰型。雌性绝对繁殖力为1 080~4 040粒,平均2 865粒。相对生殖力F/OW为198.49~941.68粒/g,平均690.97粒/g。相对生殖力F/L为14.21~53.16粒/mm,平均41.10粒/mm。卵径分布曲线亦为双峰型,卵径0.2~1.1 mm,平均卵径0.66 mm。贝氏高原鳅具有一年繁殖两次、精巢长期具有成熟精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2009年对塔里木河干流叶尔羌高原鳅[Triy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群体生物学进行研究。叶尔羌高原鳅体长、体重相关方程为:W=0.0190L2.8911;相对怀卵量平均为(1160.7±364.7)粒/g,性腺处于Ⅳ期发育阶段的雌、雄鱼平均成熟系数分别为(13....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在车尔臣河的繁殖策略,基于2019—2021年在车尔臣河采集的544尾叶尔羌高原鳅样本,对其繁殖群体组成特征、繁殖期、初次性成熟大小、产卵类型、繁殖力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叶尔羌高原鳅的繁殖群体年龄范围为2~9龄,雌雄性比为1.16∶1,属于第二类型(P=K+D,K>D)。观测到的最小初次性成熟体长和年龄为:雌性111.0mm,2龄;雄性79.0mm,2龄;初次性成熟体长(SL50)和年龄(A50)为:雌性123.2mm,3.16龄,雄性90.9mm,2.95龄。根据不同性腺发育时期出现时间和比例、性腺成熟系数和卵径分布推测叶尔羌高原鳅为分批产卵类型,繁殖期为3—8月, 4—6月为繁殖盛期。绝对繁殖力平均为(61407±46143)粒,相对繁殖力平均为(743.87±321.78)粒/g。车尔臣河叶尔羌高原鳅群体相对于其他水域的叶尔羌高原鳅,拥有更大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初次性成熟体长、较高的绝对繁殖力和较低的相对繁殖力,这是车尔臣河叶尔羌高原鳅群体在食物稀少、生境恶劣且含沙量较大的环境中独特的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对阿克苏河叶尔羌高原鳅的形态特征、群体结构、繁殖、食性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叶尔羌高原鳅体长分布在3.0~15.0cm之间,体重分布在1~33g之间。W=0.039748L^263049.Fulton肥满度雌体平均为1.54,雄体平均为1.46;Clark肥满度雌体平均为1.25,雄体平均1.16。雌体成熟个体最小体长为6.6cm,体重为5.5g,平均绝对怀卵量11543粒/尾。食性以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以及鱼类幼体为主。  相似文献   

10.
赛里木湖新疆高原鳅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 0 1年 6- 7月在新疆赛里木湖进行了新疆高原鳅种群结构的研究。共测量 32 2 4尾 ,1 7974g ,平均体重 5 6g ,体长波动在 2 1~ 1 6 1cm之间 ,平均体长 9 2cm ,雌雄比为1∶0 7,雌性群体体长、体重组成大于雄性。已经成为赛里木湖种群数量最多的鱼类  相似文献   

11.
对91尾西溪高原鳅的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体长范围为4.8~12.9cm,体重范围为1.59~26.92g;体长与耳石大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体重与体长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年龄可分为4个龄组,以2龄和3龄个体占绝大多数.脊椎骨是鉴定西溪高原鳅年龄的理想材料,而耳石不适合于年龄鉴定.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干流叶尔羌高原鳅种群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9年对塔里木河干流叶尔羌高原鳅[Triy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群体生物学进行研究。叶尔羌高原鳅体长、体重相关方程为:W=0.0190L2.8911;相对怀卵量平均为(1160.7±364.7)粒/g,性腺处于Ⅳ期发育阶段的雌、雄鱼平均成熟系数分别为(13.59±5.21)%、(0.79±0.26)%;集中产卵时间在6-7月份,繁殖水温约为22℃。食物组成以水生高等植物(秋季)和水生昆虫(春季)为主,秋季的摄食率、饱满度及摄食强度等指标远高于春季。春季群体,体长5~8cm、体重4.1~8.1g,主要为繁殖群体;秋季群体,体长2~5cm、体重0.1~4.1g,主要为育肥生长阶段的幼小群体。当干流全线有一定流量或有洪水暴发时,叶尔羌高原鳅遍布于塔里木河干流全线,并在干流鱼类种群数量中占优势地位,其种群资源主要集中在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河段;该鱼属于广温性(0.2~33℃)底层小型鱼,具有耐低氧、喜集群及短距洄游特性。  相似文献   

13.
温涛  何斌 《淡水渔业》2012,(4):94-96
2011年5~12月,对金沙江屏山以下江段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的资源现状、繁殖特性进行了调查,并在实验室对该鱼的人工繁育进行了探索。所获中华沙鳅雄鱼(n=251)平均体长81.3 mm,平均体重8.7 g;雌鱼(n=486)平均体长109.7 mm,平均体重15.9 g。屏山调查点中华沙鳅占总渔获物(尾数)的2.68%,日均单船产量平均为0.12 kg;安边调查点中华沙鳅占总渔获物(尾数)的0.17%,日均单船产量平均为0.06 kg。雌雄性比为1.31∶1;雌、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2+龄。雌鱼的绝对怀卵量最大值为5 948粒,平均为4 455粒。中华沙鳅属一次性产卵类型,在流水中产漂流性卵;繁殖高峰期在5~6月。人工繁育时,受精卵在水温25~26℃孵化29 h仔鱼出膜,孵化率约70%,刚出膜仔鱼全长4.9~5.1 mm。半年后幼鱼的成活率为11.13%,全长约30 mm。  相似文献   

14.
对塔里木河阿拉尔段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形态特征、体长分布、体重分布、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以及肥满度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河野生叶尔羌高原鳅体长分布在5.2~22.5cm,体重分布在2.8~128.1g,体重与体长的关系式为W=0.0665L2.3813(r=0.8259),Fulton肥满度平均为1.2583。  相似文献   

15.
对塔里木河阿拉尔段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形态特征、体长分布、体重分布、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以及肥满度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河野生叶尔羌高原鳅体长分布在5.2~22.5cm,体重分布在2.8~128.1g,体重与体长的关系式为W=0.0665L2.3813(r=0.8259),Fulton肥满度平均为1.2583。  相似文献   

16.
西溪高原鳅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91尾西溪高原鳅的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体长范围为4.8~12.9cm,体重范围为1.59~26.92g;体长与耳石大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体重与体长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年龄可分为4个龄组,以2龄和3龄个体占绝大多数。脊椎骨是鉴定西溪高原鳅年龄的理想材料,而耳石不适合于年龄鉴定。  相似文献   

17.
达赉湖的餐条鱼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达赉湖的餐条鱼生物学,内容包括年龄和生长、食性、繁殖、群体结构及渔业利用。达赉湖的 条鱼一龄平均体长(到尾叉的体长,后同)90毫米,体重8.5克;二龄体长102毫米,体重12.9克;三龄体长109毫米,体重15.4克;四龄体长125毫米,体重184克;五龄体长156毫米,体重23.35克。体长体重关系式:W=0.0310L2.5171。是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的杂食性鱼类。一龄即达性成熟;性比为1.0♀:1.36♂;个体繁殖力3552~16420粒,平均9944粒。6~7月在湖的岸边产卵,卵属粘性。群体由1~5个龄组组成,1200尾样品平均年龄为2.65;80.1~100毫米体长组的个体为主要渔获对象,占整个渔获物的75.5%,条鱼目前是这赉湖第一位的经济鱼类,90~92年条鱼平均产量为828万公斤,占总鱼产量的90.2%。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分析和评价内蒙古达里诺尔湖达里湖高原鳅Triplophysa dalaica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达里湖高原鳅全鱼和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74.28±1.04)%和(78.30±0.23)%、(14.57±0.02)%和(17.77±0.05)%、(7.15±1.56)%和(1.77±0.03)%、(3.45±0.14)%和(1.14±0.05)%。达里湖高原鳅肌肉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总量(TAA)为(13.80±0.92)%,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总量为(5.72±0.37)%,占氨基酸总量的(41.43±0.69)%,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非必需氨基酸总量(TNEAA)为(70.76±1.99)%,其必需氨基酸比例符合FAO/WTO的理想模式。依据氨基酸评分标准(ASS),达里湖高原鳅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缬氨酸、色氨酸;依据化学评分标准(CS),达里湖高原鳅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55.52。肌肉中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5.29±0.24)%,占氨基酸总量的(38.40±1.07)%,支链氨基酸(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F)为(2.48±0.16)。肌肉中共检测出22种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含量为(23.50±0.12)%,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为(9.37±0.10)%,必需脂肪酸(EFA)含量为(10.07±0.29)%。分析结果表明,达里湖高原鳅具有合理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的淡水鱼类,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前鳍高原鳅Triplophysa anterodorsalis Zhu Cao, 1989是一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其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下游水域。2014年1-12月在金沙江一级支流黑水河下游江段逐月采集样本,对其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前鳍高原鳅的性成熟个体在1-2月以及9-12月出现,其雌、雄个体的性成熟系数平均值均在12月份达到最大值;50%个体达到性成熟的全长分别为雌性72 mm,雄性78 mm;繁殖季节雌雄性比为0.98:1;平均卵径为0.64 mm,卵径分布呈单峰型;绝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1428-6356粒/尾,平均值为3834粒/尾;相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250-938粒/g,平均值为535粒/g;全长、体质量与绝对繁殖力呈二次项函数正相关;繁殖季节的水温变动范围为9.3-20.6 ℃,平均值为14.1 ℃。研究表明:前鳍高原鳅有明显的产卵集群情况,且其为一种均衡策略者鱼类。本文能够为前鳍高原鳅资源的保护,特别是为其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实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大刺鳅的性腺调查和怀卵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都柳江三都河段大刺鳅的性腺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其性腺卵母细胞的发育不同步,属分批产卵类型。经统计分析,在25.6~30.3cm体长段的大刺鳅平均怀卵强度最高,绝对怀卵量较高。25.6~27.9cm体长段与28.0~30.3cm体长段、30.4~32.8cm体长段的平均怀卵强度差异显著,71.5~91.5g体重段与31.5~51.4g体重段怀卵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