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晨昕 《种子科技》2023,(8):133-135
澄城县地处渭北高原东北部,春玉米是澄城县主要农作物之一,容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文章对澄城县近几十年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了该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而列举出对春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的农业气象灾害,以便为澄城县春玉米生产规避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关键气象灾害对环洞庭湖区作物及种植模式的危害情况,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4—2013年岳阳站、常德站、益阳站的农业气象资料和《湖南农村统计年鉴》环洞庭湖区各作物的产量,对该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灾情指数、作物产量进行分析,并对灾情指数和作物产量及种植模式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环洞庭湖区气象灾害主要是高温、干旱、低温和洪涝。环洞庭湖区各地区出现灾年的时间是不完全相同的,还是存在地区差异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高温对常德和益阳地区的作物产量影响最大,而轻度干旱对岳阳地区的作物产量影响最大。对双季稻+冬闲、一季稻+油菜、油菜+棉花和油菜+玉米4种种植模式来说,高温和轻度干旱对其影响最大,其次还有倒春寒、轻度洪涝、中度干旱、轻度寒露风和4月低温等灾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关键气象灾害对环洞庭湖区作物及种植模式的危害情况,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4—2013年岳阳站、常德站、益阳站的农业气象资料和《湖南农村统计年鉴》环洞庭湖区各作物的产量,对该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灾情指数、作物产量进行分析,并对灾情指数和作物产量及种植模式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环洞庭湖区气象灾害主要是高温、干旱、低温和洪涝。环洞庭湖区各地区出现灾年的时间是不完全相同的,还是存在地区差异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高温对常德和益阳地区的作物产量影响最大,而轻度干旱对岳阳地区的作物产量影响最大。对双季稻+冬闲、一季稻+油菜、油菜+棉花和油菜+玉米4种种植模式来说,高温和轻度干旱对其影响最大,其次还有倒春寒、轻度洪涝、中度干旱、轻度寒露风和4月低温等灾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玉米在东北地区是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一种重要农作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不可替代,而在播种和收获玉米的整个过程中,玉米产量受气象条件的影响程度较大,尤其是气象灾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为使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一定要深入研究玉米种植的适宜气象条件,制定有针对性的种植方案,掌握影响玉米产量的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为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利用方山县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以及霜期资料,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以及不利气候因素。结果表明,方山县的气温、降水、光照以及霜期条件均对当地农业生产十分有利,但干旱、暴雨洪涝及冰雹等气象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防御,最大程度地降低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南阳栽培小麦历史悠久,全市各地都适宜小麦生长,但因产量瓶颈,以及干旱、洪涝、风雹、病虫害等灾害频繁发生,给小麦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针对小麦生产形势与品种布局利用提出对策,对南阳市小麦产量、质量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基于1974—2016年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大豆产量的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和大豆产量时序变化特征。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数理模型,引入受灾范围和灾害强度构建受灾比率,以1998年为节点,将研究期划分为1982—1998年和1999—2016年2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大豆生产存在负面影响;无论是受灾范围还是受灾强度,干旱都是第1阶段(1982—1998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关键农业气象灾害;第2阶段(1999—2016年)洪涝灾害对灾害范围影响大,风雹对受灾强度影响大。第1阶段(1982—1998年)是大豆受灾严重的时期,4类灾害对大豆的总产和单产的影响都很大。在第2阶段(1999—2016年),4类灾害对大豆单产的影响大于对总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磊  丛宇辰  吕雪 《种子科技》2023,(9):127-129
为了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影响,文章分析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与概况,阐述了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主要影响,包括低温、洪涝、冰雹等,并提出了农业气象灾害防范策略,针对不同农业气象灾害提出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技术研发、落实农业气象灾害人工干预以及践行抗灾抢救生产等措施,以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不良影响,切实保障水稻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9.
主要农业灾害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辽宁农业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利用辽宁省1980—2010年粮食总产及1996—2005年农业灾害资料,分析了辽宁各地主要农业灾害(干旱灾害、洪涝灾害、风雹灾害、霜冻灾害和病虫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农业灾害的发生,粮食总产与受灾程度呈周期性波动,受灾程度与对应年份的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52, P<0.01)。从时间序列来看,1989、1994、1997、2000、2001年辽宁受灾程度较高,受灾面积均超过2.5×106 hm2,成灾面积超过1.3×106 hm2。2004—2008年灾情有所缓和。从农业灾害的空间分布来看,农业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辽西地区。按农业灾害强度大小依次为:辽西地区,辽北地区、辽南地区、辽中地区及辽东地区。各类灾害中以干旱灾害、洪涝灾害和风雹灾害影响较大,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三者所占的比重为78%~98%。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特点及防灾措施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农业气象灾害是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浙江省历年气象资料和灾情资料,分析了浙江省台风、洪涝、干旱、低温冻害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地域分布特点,分析了近几年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并提出了防灾措施,从而为防御农业气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稳产、增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业气象灾害具有多样化特点,并且对农业生产有较为严重的影响。通过干旱、冰雹、洪涝、冰冻4个方面对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完善农业服务机制、建设气象监测网站、建立保障渠道角度,对农业气象灾害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主要结合荔浦县气象观测数据及气象灾情等相关资料,分析暴雨、洪涝、寒潮、阴雨寡照、干旱等气象灾害对荔浦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防御对策,供相关部门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福建省气象灾害种类繁多,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只有通过权重的科学确定才能正确评价农业气象综合灾情。如何确定灾害权重,是进行农业气象灾害综合评价的核心问题。本文将主、客观赋权方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和熵权法)应用于福建农业气象灾害综合评价中权重的确定,探讨和比较它们在计算气象灾害权重方面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同时体现主观和客观信息的组合赋权法,得到福建农业气象灾害的组合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低温冻害、旱灾、洪涝、风雹。结果表明,由组合赋权法计算的各灾害指标组合权重相比任何一种主、客观方法都更为合理和可靠。  相似文献   

14.
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会舸  李杨 《种子科技》2019,(2):16-16,19
气象因素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气象环境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气象灾害多发的年份会使得农作物大量减产及种植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生产的进步。玉米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光照、水分及温度等条件,任何一个条件的不足都会使得玉米生产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气象灾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玉米种植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农业气象灾害对沙坨草甸交错带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3 年灾后在科尔沁左翼后旗进行实地测产,结合遥感估产和生态分类的方法,以遥感图像数据为主,地面测试数据为辅,获取农作物受灾面积,进而对科尔沁左翼后旗玉米进行灾害评估。结果表明,科尔沁左翼后旗农业区各镇玉米地受气象灾害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为:双胜镇>金宝屯镇>查日苏镇,其绝产面积分别达到669.87、55.23 和6.77 hm2。玉米产量受损主要受气象灾害影响,除此还与土壤类型、玉米生育期、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利用玉米长势衰减表现在光谱响应特征差异的特性,估测玉米不同受灾程度的受灾面积成为可能,对于农业上遥感估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绍兴市干旱、台风、洪涝、低温冻害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和近几年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进而提出了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梓木  王佳琦  罗钧栌 《种子科技》2024,(4):119-121+145
通过分析不同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霜冻等)对甜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深入研究了气象灾害引发的问题以及防范策略。研究发现,气象灾害对甜菜种植造成了显著影响,可能导致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等问题。因此,为了确保甜菜生产稳定,需要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包括合理规划种植时期、改进灌溉技术、加强气象监测等。  相似文献   

18.
玉米在我国种植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是国内粮食种植三大作物之一。玉米具备较强的耐寒性,可以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然而,玉米种植会受到气象环境的影响,恶劣的气象环境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玉米对气象环境条件的需求以及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探讨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大程度提高种植玉米作物的产量,避免气象灾害对玉米生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探究县域内的气象灾害的具体分布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减灾防灾水平。通过运用GIS、统计学和农业气象学等方法,以乡镇为单元,对阳谷县气象灾害风险趋势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阳谷县1981—2011年的风险指标和综合风险指数,明细了不同气象灾害在该县的发生频率和综合风险指数的地域分布规律,计算各乡镇的综合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性,并进行相应的灾害趋势分析。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各乡镇干旱发生频率基本一致;洪涝发生频率则由东北向西南逐步增强;高温灾害日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弱,低温则反之;冰雹则主要集中在城区中部乡镇;而冬小麦生育期内高庙王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度最高,金斗营、阿城镇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度最低。  相似文献   

20.
孙颖  聂黎 《种子科技》2024,(3):128-130
气象灾害是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作物之一,易受气象灾害的影响,造成玉米减产。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生产的影响,基于此,分析了各类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生产的影响,总结了应对玉米种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气象灾害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以供农民及其他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