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冬小麦开花期光合源构成及其对穗粒重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剪摘叶片、包穗方法研究了4个冬小麦品种开花期不同光合源构成及其对穗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不同光合器官占总绿色面积的比例为:叶片49.82%~55.27%,茎鞘24.76%~30.83%,穗部19.11%~21.68%;4个品种非叶器官绿色面积与叶片面积的比例依次为1.00∶1,1.01∶1,0.81∶1和0.96∶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不同光合器官对穗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叶片37.62%~55.49%、茎鞘23.78%~31.72%、穗部20.73%~30.65%,不同穗型品种比较,大穗型品种的茎鞘和穗部贡献率均大于多穗型品种,而叶片的贡献率则相反;不同叶位叶片的贡献率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倒四叶,4个品种一致。当某一叶片损失后,剩余邻近叶片的光合速率有明显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蒸气蒸馏方法提取4种柚皮精油并比较精油得率,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了4种柚皮精油的主要成分d-柠檬烯,通过抑菌试验,探究这4种柚皮精油对于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霉菌、酵母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4种柚皮精油得率为文旦柚梁平柚香柚沙田柚,其中文旦柚得率为1.97%,沙田柚得率为1.56%;4种柚皮精油中主要成分d-柠檬烯含量为香柚沙田柚梁平柚文旦柚,其中香柚和沙田柚的d-柠檬烯含量超过90%,梁平柚和文旦柚精油的含量为50%~60%;4种柚皮精油对4种受试菌均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活性,d-柠檬烯含量高的香柚、沙田柚柚皮精油的抑菌活性高于d-柠檬烯含量较低的文旦柚、梁平柚,除枯草芽孢杆菌外,d-柠檬烯含量与其余3种细菌的抑菌活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柠檬春花期新梢进行抹除(抹梢);修剪柠檬花期过密花枝,同时抹除抽发的新梢(抹梢+修剪),统计分析有叶枝梢花量、无叶枝梢花量、有叶果量、无叶果量、枝梢叶片数量、单株产量。旨在研究抹梢和修剪处理对柠檬春花秋熟果花果调控的影响,为提高柠檬产量及柠檬的花期调控理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柠檬带叶枝梢花量和无叶枝梢花量的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处理对柠檬有叶果量和无叶果量影响较大。生理落果完成后,不同处理间有叶果量和无叶果量差异显著,均为修剪+抹梢处理最多,抹梢处理次之,对照最少;不同处理对枝梢叶片数量的影响较小,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柠檬单株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一年度不同处理单株产量大小依次为:修剪+抹梢抹梢对照,2010、2011年抹梢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45.0%、33.8%,修剪+抹梢分别比对照增加86.2%、71.9%。综合考虑,柠檬春花果修剪+抹梢调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5种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对番茄早疫病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植物精油开发生物农药的潜力,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迷迭香、薰衣草、肉豆蔻、柠檬天竺葵等5种不同植物的精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精油组分。以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菌种,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对其抑制作用。通过分析得到肉桂精油主要成分为反式肉桂醛(52.50%),迷迭香精油中1,8-桉叶素(20.69%)含量较多,薰衣草花精油主成分为丁酸沉香酯(33.92%)和芳樟醇(29.29%);肉豆蔻精油主成分为GAMMA-萜品烯(13.00%)、(-)-4-萜品醇(12.84%)、2-蒈烯(10.37%);柠檬天竺葵精油主成分皆为β-香茅醇(32.21%)。肉桂精油对于番茄早疫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佳,其EC50为286.62 mg/L,肉豆蔻精油的抑制效果最弱。该研究为筛选抑菌的植物精油及开发肉桂精油在生物农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亚临界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神香草的花、叶和茎部提取精油。研究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法提取的精油得率最高的是花(4.215%),其次是叶(0.850%),最后是茎(0.146%);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精油得率最高的也是花(0.964%),其次是叶(0.192%),最后是茎(0.031%)。2种方法从花中提取的精油色泽均呈淡黄色,无杂色,品质最好;从叶和茎提取的精油呈黄绿色和绿色,有杂色,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棉花宿生栽培对于雄性不育系的多年生保持和杂交制种,固定杂种优势、加速杂种优势利用和保存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一年生陆地棉宿生栽培叶片和茎枝N/P/K、可溶性糖含量,为制订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一年生为对照,对三年生、二年生宿生陆地棉叶片和茎枝N/P/K、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各处理叶片N/P/K、可溶性糖平均含量分别为3.13%~3.50%、0.49%~0.67%、1.47%~1.78%、4.23%~5.48%,茎枝分别为0.56%~0.82%、0.21%~0.28%、1.14%~1.42%、0.95%~2.15%;不同宿生年限的植株叶片N/P/K含量无显著差异,多数品种一年生植株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宿生棉的;高产品种N/P/K含量适中,可溶性糖含量稍低,而低产品种N含量低,P/K、可溶性糖含量较高;随生育进程,叶片全N含量出现由高到低、可溶性糖含量出现由低到高的动态变化趋势,而叶片P/K含量的变化趋势较平稳。【结论】宿生陆地棉与其一年生棉比较,植株叶片N/P/K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宿生栽培的中后期应增施N肥,促进营养生长,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7.
基于表型性状的苦瓜种质资源评价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51份苦瓜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分类,在调查测定表型性状的基础上,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1个品系的23个不同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5.88%~47.90%,平均变异系数为24.34%;相关性分析发现,苦瓜植株农艺性状与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相关性;从主成分的分析可以得出,23个表型性状可以用商品瓜形态因子、叶缘形态因子、色泽因子、营养因子、瓜瘤因子、叶形因子、茎形因子、植株形态因子和硬度因子等9个因子来归纳;通过聚类分析将51份材料划分为5大类群,有96.0%的苦瓜品系分类与判别分析一致。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品系的表型特异性和遗传多样性,筛选出一些特异种质资源,有利其栽培利用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8.
《种子》2021,(6)
为客观评价披碱草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对22份野外采集的披碱草属种质资源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H′=1.894 6);小花数变异系数(CV)最大(29.94%);株高与茎粗、旗叶长、旗叶宽、倒2叶长、倒2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22份披碱草属野生种质资源分为四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9份种质,具有穗长和花序长最短、花序小穗数最少等特点;第Ⅱ类群包括4份种质,具有最长茎长(包括花序)最长、花序小穗数和小花数最多,千粒重最重的特点,可作为选育种子产量高的品种的优良亲本;第Ⅲ类群包括5份披碱草属种质,具有植株矮小、茎秆较细、叶片细小的特点;第Ⅳ类群包括4份披碱草属种质,具有植株高大、茎秆较粗、叶片宽大的特点,可作为选育饲草产量较高抗倒伏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5个数量性状指标集中在累积贡献率达83.16%的5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与披碱草饲草产量密切相关;第二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穗长和花序长;第三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种子长和茎节数;第四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种子宽;第五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小花数。综上所述,22份野生披碱草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E 22和E 08种质具有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叶片宽大等优良特点,可以作为亲本用于改良当地披碱草属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上海甜芦粟地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选取11份地方种质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种质资源的种子萌芽力、抽穗期、分蘖数、分枝数、茎秆产量、籽粒产量等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种子萌芽力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异系数超过40%;在产量性状中,单株产糖量介于40.31~142.84 g,变异系数最大,为29.19%;茎秆出汁率介于46.60%~56.73%,变异系数最小,为5.55%;糖锤度介于11.42%~16.77%,变异系数略高于茎秆出汁率,为10.8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糖量与株高、叶鞘鲜重、节间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茎粗、叶片鲜重、茎秆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出汁率与茎粗、叶鞘鲜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糖锤度与所测其他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供试种质中,19G016在15℃下发芽最快,其单株产糖量和糖锤度最高,分别为142.84 g和16.77%;19G012抽穗最快,从播种到抽穗仅用82.6 d;19G017的茎秆出汁率最高和分蘖数最少,分别为56.73%和0.6个。该研究结果以及这些丰富的地方种质资源将为甜芦粟品种改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储藏温度对芳香蔬菜精油含量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以芫荽、茴香、艾蒿3种芳香蔬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可食部分的精油含量及不同储藏温度下不同部位的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芳香蔬菜鲜样中茴香的精油含量最高为0.42 mL/100 g;叶片的营养成分高于幼茎,3种芳香蔬菜叶片分别比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83.22%、66.66%、58.75%,维生素C高29.07%、60.02%、66.49%;常温下(25±0.5)℃不利于芳香蔬菜的储藏,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迅速下降,与鲜样差异显著;低温下(5±0.5)℃可有效控制营养成分的的下降,延长保鲜的时间,更能保存芳香蔬菜各种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电导率法,鉴别食用油中潲水油实验条件的选择,最终选择将提取的潲水油经过回收和精炼以后,用15mL正己烷溶剂溶解,加入20mL去离子水,置于温度为25℃磁力搅拌器上,以转速100r/min进行搅拌,混合搅拌分层后,用电导率仪快速测定水相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合格食用油的电导率较低,都在10μs/cm以下,潲水油的电导率较大,最大可达到166.7μs/cm。且食用油中潲水油的加入量和电导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用电导率来作为鉴别合格食用油和潲水油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橄榄油与菜籽油的调和比例对花椒油挥发性物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和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联用技术对7个花椒油样品(纯橄榄花椒油GL、纯菜籽花椒油AJ、花椒油1-9(菜籽∶橄榄=1∶9)、花椒油3-7(菜籽∶橄榄=3∶7)、花椒油5-5(菜籽∶橄榄=5∶5)、花椒油6-4(菜籽∶橄榄=6∶4)、花椒油8-2(菜籽∶橄榄=8∶2))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椒油都有各自的特征峰区域,GL的特征风味物质主要是糠醛、乙酸异丁酯、乙酸乙酯、3-甲基丁醛、正已醇,AJ的特征风味物质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柠檬烯、正戊醇、丙酸、E,E-2,4-庚二烯醛、乙酸-3-甲基丁酯、羟基丙酮、2-庚酮等;根据指纹图谱及主成分分析发现,与GL风味最为接近的是花椒油1-9,与AJ风味最为接近的是花椒油8-2;GL中角鲨烯含量为2 912.11 mg/kg,花椒油3-7、5-5、6-4、8-2中角鲨烯含量均极显著低于GL(P<0.01);GL中甾醇含量为1 427.56 mg/kg,花椒油5-5、6-4、8-2中甾醇含量均显著高于GL(P<0.05);6个橄榄花椒油样品中的α-生育酚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可见,花椒油中的挥发性物质、营养成分与菜籽油-橄榄油的调和比例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菜籽-橄榄花椒调和油的调和比例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大豆油在碱催化剂(KOH)的作用下与甲醇发生转脂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的成分及含量。探讨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醇油摩尔比为6∶1,催化剂添加量为1.3%,反应时间为40min,在此反应条件下,生物柴油得率高达92%。  相似文献   

14.
花生油掺伪棉籽油的检验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碱式甲酯化方法制备脂肪酸甲酯,用气相色谱方法分析、测定纯花生油、纯棉籽油和不同浓度模拟掺伪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棉籽油掺入纯花生油后,原有脂肪酸组分随掺入油种脂肪酸的含量而发生变化,以山嵛酸甲酯含量的变化趋势,能较准确地测定掺伪棉籽油的量。  相似文献   

15.
龚旌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288-292
探索一种价廉、无毒增塑剂的合成方法。以废弃大豆油脚为原料制备环氧大豆油甲酯,采用FT-IR和1HNMR方法对产品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环氧化工艺条件为:m(大豆油甲酯):m(甲酸):m(双氧水)=1:0.2:0.65,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5.5h。所得产品环氧值达4.59%,色泽浅,质量稳定。为废弃大豆油脚作为环保增塑剂的开发利用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玉米胚芽油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胚芽油是一种保健食用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了扩大玉米胚芽油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采用微胶囊技术包埋玉米胚芽油,对微胶囊技术中壁材构成比例、芯材添加量、固形物浓度等进行研究。最后优化结果,壁材β-环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质量比为1:1,芯材添加量为40%,固形物质量分数为1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芯材包埋率为90.9%。  相似文献   

17.
以香菜和食用油为主要原料,采用植物油浸提法制备香菜调味油,开发出一种风味独特的新型调味油。单因素试验选取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香菜添加量探讨影响香菜调味油的工艺参数。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了香菜调味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香菜调味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30 min,香菜用量25 g。在此条件下获取所得的香菜调味油油体澄清透亮,色泽呈翠绿色,具有香菜特有的香味,且理化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8.
辣椒油制作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辣椒油制作方法及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对辣椒原料选择及配比、炒制方法、粉碎方法、湔油种类、湔油温度、辅料添加量等因素的试验,运用对成品辣椒油感官评价的方法,得出辣椒油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主料选用蒙古托县红辣椒与湖南朝天椒,其质量比为6∶4;通过炒三炕二的炒制方法,小舂臼精工细作的粉碎方法,140℃的菜籽油湔制,所制得辣椒油色泽红亮、辣味醇厚、麻度适口、香辣扑鼻.  相似文献   

19.
油脂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和检测仪器的发展,多种快速、灵敏、可视化的检测仪器已被广泛运用到对油料和油脂的检测过程中。综述了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检测技术,主观检测指标客观化的检测技术,油脂品质多指标同时测定技术在国内外油料、油脂检测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以野木瓜籽精炼油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将膏体的综合评分作为评分标准,得到野木瓜籽油润唇膏的研制配方,并对其进行卫生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以100 g润唇膏配方为基准,混合油添加量73.5%,混合油的组成为野木瓜籽精炼油∶霍霍巴油质量比5∶5;混合蜡添加量14.6%,混合蜡的组成为蜂蜡∶小烛树蜡质量比4∶6;凡士林添加量5.9%,肉豆蔻酸异丙酯添加量5.0%,二棕榈酰羟脯氨酸添加量1.0%,适量柠檬精油,适量茶树精油。该配方下制得的唇膏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