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播期对江西晚稻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以荣优华占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及对江西长序列气候资料的分析,研究播期对江西双季晚稻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生育期内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晚稻产量呈下降趋势(降幅达2.0%~38.1%)。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57~0.991),穗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在不同年份相关性存在差异。温光资源利用率和积温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且全生育期积温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对比1991-2020年江西省晚稻安全齐穗期和成熟期可知,2006-2020年较1991-2005年赣北安全齐穗期基本无变化,赣中和赣南分别推迟2和3d;2006-2020年较1991-2005年赣北、赣中和赣南安全成熟期分别推迟11、6和6d。因此,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用生育期适宜的品种,在确保早稻成熟条件下,适时早播晚稻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2.
光、温、水等气候因子是影响水稻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明确江苏太湖地区不同生育类型水稻产量对不同播期下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以期为该地区不同生育类型品种合理安排播期提供依据,2018—2019年在苏州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内以优质早熟品系苏1785和晚熟品种苏香粳100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方法研究了2种不同生育类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对不同播期气候因子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随着播期推迟产量降低,晚熟品种产量在播期间和年度间产量变异较早熟品种大,稳产性较差。2个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有效穗、每穗总粒数随播期推迟均呈降低趋势,而结实率和千粒重播期间的差异因生育类型不同而异,早播使早熟品种结实率显著下降,迟播则使晚熟品种千粒重显著下降。迟播对早熟品种抽穗前光合势的影响程度高于晚熟品种,对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产率的影响则相反,迟播条件下晚熟品种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运转率下降迅速,不利于茎鞘物质的转运和灌浆物质的积累。相关分析表明,日照时数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首要气候因子,日均气温和有效积温对产量的影响因品种生育类型不同存在差异,日均气温和有效积温与早熟品种的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日均气温与晚熟品种的产量相关不显著,气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日照时数>日均气温,有效积温>降雨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连续三年的水稻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类型品种幼穗分化期的长短与温光生态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的长短受日照时数和日均温的影响。与日照时数多少呈正相关,与日均温高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4):4855-4863
本试验以吉林地区小粒中等穗高产型、大粒多穗高产型、优质丰产型3个粳稻为供试品种,通过播期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出苗-抽穗阶段天数缩短导致生育期缩短;在不同播期处理下,S2播期各类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表现相对较优,致使S2播期内各品种产量最高,且各类型品种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各类型品种在S2播期加工品质表现最优,外观品质随播期推迟变优,各类型品种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S1播期直链淀粉含量相比最适播期S2无显著差异,S3直链淀粉含量相比S2呈显著增加,各类型品种食味值在S3播期表现最优。因此,各类型品种最适播期为4月22日,推迟播期10 d左右对各类型品种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较小,仍可达到优质稳产要求,这对指导生产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及其群体动态特征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以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4种类型20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为材料,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种植方式,设置各类型品种最适的高产栽培处理,系统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以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差异极显著。籼粳杂交稻群体产量最高的原因是在保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极显著增加每穗粒数,进而提高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与杂交粳稻、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群体相比,籼粳杂交稻群体茎蘖数于生育前期稳步增长,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及时够苗,够苗后增长平缓,高峰苗数量较少、下降平缓,成穗率中等(73.19%左右);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较缓,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7.93左右,此后平稳减少,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极显著增高,成熟期仍保持3.85以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少,拔节后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显著或极显著增高,且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比例高;群体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表现为"前小,中高,后强"。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与播期对机插稻秧苗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品种与播期对本地区机插稻秧苗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两年两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机插秧苗移栽时的叶龄、株高、叶片数和单株干重均呈现上升趋势;而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两年间播期1比播期2和播期3分别提高了14.5%和22.4%。产量构成分析表明,随着播期推迟,不同品种的有效穗数均表现为播期2〉播期1〉播期...  相似文献   

7.
陈恩谦 《种子》2007,26(5):72-74
通过3年的水稻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温光因素对水稻营养生长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水稻营养生长主要受有效积温、15—25℃积温和日照时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3年的水稻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温光因素对水稻营养生长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水稻营养生长主要受有效积温、15~25℃积温和日照时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稻不同品种、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进行3因素3水平栽培试验,得出分蘖强的多穗型中熟品种两成363以4月20日播种,栽插规格33.3 cm×33.3 cm为好;分蘖一般的中熟品种K优267以4月11日播种,栽插规格26.6cm×26.6cm产量为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育秧方式及播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优质杂交稻金优63为试材,通过不同育秧方式、不同播期的田间试验比较,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播期内,无论采用何种育秧方式,在合理的肥水运筹下均能实现单产650kg/667m^2以上;育秧方式中,以旱育水寄两段秧平均单产701.67kg为最高,湿润育秧平均单产680kg位居第2,生态旱育秧平均单产650kg名列第3;不同播期下,旱育水寄两段秧、湿润育秧均以一期播种单产最高,生态旱育秧则以二期播种为最高;经效益分析,采用生态旱育秧方式能达到节支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营养生长期的温光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的水稻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温光因素对水稻营养生长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水稻营养生长主要受有效积温、15~25℃积温和日照时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播期播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通过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不同播期、播量的试验,研究其最优组合,提出小麦高产高效关键技术指标体系,为尽可能最大限度提高当地主推品种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播期对苏北盐碱地环境下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调查和比较不同播期下‘南粳9108’和‘连粳11号’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株高和产量等相关性状。结果表明:随播种时间推迟,‘南粳9108’和‘连粳11号’的全生育期变短;‘南粳9108’的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重呈减小趋势,‘连粳11号’呈先升后降趋势;播期对‘连粳11号’株高影响差异显著,且株高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南粳9108’和‘连粳11号’的播种时间推迟,其有效穗、每穗粒数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南粳9108’在苏北盐碱地区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24日,‘连粳11号’为5月31日。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5个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生育期明显缩短,株高降低,产量结构各因子也随播期的推迟而呈明显减少趋势。苏北地区中熟中粳品种安全播期6月29日之前,迟熟中粳在5月上中旬播种可以正常成熟,早熟晚粳于5月上旬播种能够成熟,中熟晚粳在播种期范围内,均不能正常成熟。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晚稻品种在不施肥、不施钾和供钾充足条件下产量和对钾肥的吸收利用,为双季稻区不同晚稻品种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以14个晚稻品种为试验对象,测定不同生育期生物量、收获期稻谷和稻草产量以及钾含量,计算钾的吸收量。结果表明:14个晚稻品种在基础地力(CK)、不施钾(-K)和施钾(+K)条件下的产量变幅分别为5053.3~6813.3 kg/hm~2、6000.0~8226.7 kg/hm~2和6240.0~8106.7 kg/hm~2。施肥和施钾的增产量分别为253.3~2040.0 kg/hm~2和-653.3~546.7 kg/hm~2。不施钾和施钾处理吸钾量分别为91.7~189.8 kg/hm~2和104.1~170.1 kg/hm~2。‘丰源优272’、‘深优9586’和‘威优227’钾肥贡献率较高,分别为7.01%、6.69%和6.96%;‘丰源优299’钾肥贡献率较低,为-9.85%。供试晚稻品种中,‘丰源优272’、‘深优9586’和‘威优227’对钾素较为敏感,施钾能使这3个品种晚稻发挥更大的增产潜力;‘丰源优299’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钾,耐低钾能力较强,施钾对该品种晚稻增产潜力不大,在种植期间可以减少钾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杜永 《中国种业》2016,(11):37-39
选用中稻1号、连粳6号、镇9424等8个连云港市主要水稻品种进行不同播期试验,记载不同播期下水稻品种的齐穗期,水稻成熟后取穗测定结实率并且测定实收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不同播期对水稻安全齐穗及产量影响显著。根据水稻齐穗期的早晚和产量表现可以把8个水稻品种分成3类。第1类为早熟类型,共1个水稻品种为镇9424;第2类为熟期适中型,共5个水稻品种分别为连粳6号、连粳7号、连粳9号、徐稻3号、淮稻11;第3类为晚熟类型,共2个水稻品种分别为中稻1号和宁粳4号。早熟类型产量潜力小,但比较适合晚播;晚熟类型产量潜力大,但不适合晚播;熟期适中型介于中间。在连云港市作为手插秧可以选择晚熟类型和熟期适中型水稻品种,作为麦茬直播稻宜选择早熟类型水稻品种,作为机插稻或抛秧稻宜选择熟期适中型品种,但应把握好适期播种。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中南部地区在小麦生产上常年存在播期早,底肥中氮肥偏多,年前旺长,越冬期受冻,生育后期脱肥现象,难以形成高质量的群体结构,影响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们选择驻马店市当地主导小麦品种进行8250kg/hm^2产量水平的播期、播量以及冬前壮苗指标与群体质量优化技术试验,为本地各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 选用包括常规籼稻、常规粳稻、广亲和品种、三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两系法杂交稻在内的92个水稻品种(组合), 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间每株不定根数、每株根干重、每株不定根总长度、每条不定根长、最长根长、每条不定根粗、每条不定根重、单位长度不定根重、单位干重根系活性、每株根系活性、根系吸收总面  相似文献   

19.
以凤冈水稻主栽品种‘宜香优1108’为试验材料,于2015年4—10月在风冈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田间分期播种试验,设置4个水稻播种移栽期,分析了不同播栽期的温度对水稻生长动态和产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播栽期的延后,水稻全生育期明显缩短;所需≥10℃积温值减少;最大分蘖数有所增加,但增加不明显;株高逐渐降低,且减少较显著。(2)除Ⅲ、Ⅳ播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气温适宜度较低外,4个播期的其他生育阶段温度适宜度均较好。(3)随着播期的延后,穗粒数、结实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均减少,且差异性显著,其中穗粒数和穗结实粒数减少是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安排水稻播栽期,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夏伏旱的避灾和减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播期对西北旱区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适宜西北旱区栽培的粳性和糯性糜子为研究对象,探究6个播期[4月20日(S1)、5月5日(S2)、5月20日(S3)、6月4日(S4)、6月19日(S5)、7月4日(S6)]下糜子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播期推迟,糜子的生育期也推迟,生育天数缩短,S1播期各品种糜子生育天数变化范围为125~139 d,S4处理生育期缩短至101~112 d,S6播期时仅81~88 d。糜子植株随播期推迟呈矮化生长,S4播期各品种糜子的株高比S3低10.63~16.70 cm(P<0.001)。糜子的穗长在S5播期下较长,穗重、单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达最大,且穗茎短。在S5播期,‘陇糜12号’、‘固糜21号’‘、榆糜2号’‘、冀黍2号’‘、赤黍8号’和‘晋黍9号’的产量比S3分别高18.0%、14.4%、15.1%、9.3%、8.0%和10.0%(P<0.05),穗茎长比S3分别短13.1%、14.6%、15.1%、30.6%、15.3%和11.8%(P<0.05)。糜子籽粒品质受播期的影响显著,播期推迟,糜子品质得到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