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精是百合科、黄精属植物.泰山黄精由于其独特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成为我国最佳地区资源之一,具有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病毒、抗疲劳、调节血糖、降血脂、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本文论述了泰山黄精的生物学性状、生长分布及栽培技术、有效成分提取、主要功效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泰山黄精研究存在的问题和...  相似文献   

2.
黄精属药食同源植物,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营养价值高,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调节血糖血脂等功效.黄精可药用、食用、观赏,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黄精的深加工产品,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黄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金钟花(Forsythia viridissima Lindl.)为试材,利用植物分类方法鉴定金钟花的原植物,并研究其叶的性状及显微结构,较为系统的描述了金钟花叶的生药性状、显微结构、粉末特征,以期为金钟花叶的生药鉴别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按照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梨属(Pyrus L.)植物属于蔷薇科的苹果亚科。近年来的蔷薇科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将蔷薇科的亚科分为蔷薇亚科(Rosoideae)、桃亚科(Amygdaloideae)和仙女木亚科(Dryadoideae)。在新的蔷薇科分类系统下,梨属被归于桃亚科下苹果族Maleae的苹果亚族Malinae。梨属植物的分布横跨欧亚大陆,天山和兴都库什山以东分布的梨属植物种为东方梨,以西的称为西方梨。利用多个叶绿体和核DNA序列的梨属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表明,梨属植物的主要进化方式为快速辐射进化和网状进化,支持东西方梨独立进化的观点。在系统树上只有P.mamorensis、P.gharbiana、P.cossonii、P.regelii和P.betulaefolia等5个梨属种为单源。被当作梨属植物原种后代的豆梨(P.calleryana)被证明为杜梨和川梨的可疑杂种。国内外多个研究小组利用不同DNA标记的研究表明,东亚主栽的中国砂梨、白梨和日本梨地方品种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野生砂梨,但不同品种群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受到所在地域梨属种的基因渐渗。基于新的研究结果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则,我们提出了白梨品种群的新名称:Pyrus pyrifolia White Pear Group。最新研究证实秋子梨品种起源于野生秋子梨与白梨/砂梨品种的杂交。未来需要收集更多相关的野生梨样品,采用新的研究策略重建梨属系统发育关系,阐明主要栽培梨系统的起源演化。  相似文献   

5.
九种李属植物的RAPD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阮颖  周朴华  刘春林 《园艺学报》2002,29(3):218-223
 以李属植物9 个种的20 个材料为研究对象, 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在建立适合李属植物的PCR2RAPD反应体系的基础上, 从45 个随机引物(10 mer) 中筛选出24 个, 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扩增, 共获得24 张DNA 指纹图谱, 326 条DNA 谱带, 其中有311 条为多态带。建立了基于RAPD 的李属植物亲缘关系树形图, 树形图的聚类结果与经典的李属植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基本一致。另外, 根据聚类结果, 作者认为: 1) 乌苏里李是中国李的一个变种而非一独立的种; 2) 杏李是一李杏杂种且与杏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3) 从分子水平证明了欧洲李(Prunus domestica L. ) 是由樱桃李(P. cerasifera Ehrh. ) 和黑刺李(P. spinosa L. ) 自然杂交形成的后代。  相似文献   

6.
葱属(Allium)是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中最大的属之一,明确其系统分类、种间分化、亲缘关系等对葱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至关重要。本文对葱属植物从发现到植物系统位置、属内新阶元分类和系统分类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在不同分类系统中,葱属植物的系统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对其分类主要有3种观点,一是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二是隶属于石蒜科(Amaryllidaceae),三是独立为葱科(Alliaceae)。大多数学者赞同葱属为分类阶元,目前,葱属属下的分类应有亚属、组等分类方式。关于葱属植物系统分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型性状、花粉微形态学、种皮微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系统学等方面。在分子水平上,核基因组序列和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在葱属植物分类研究中普遍应用。而葱属植物分类研究过程中表型与分子手段相结合的分析必将成为一种研究趋势,将为葱属植物的更快、更准确鉴定和分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过来源鉴定、性状鉴定及红外检测、薄层色谱鉴定、石油醚提取物GC-MS分析等理化鉴定方法,对蒙古口蘑及其市场上常见的3种蒙古口蘑混淆品进行真伪鉴别,并指出正品和伪品的不同鉴别特征.通过来源鉴定3种混淆品是水粉伞菌(Clitocybe nebularis)、杨树口蘑(Tricholoma populinum)、野蘑菇(Agaricus arvensis)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8.
《落叶果树》2021,53(3)
正泰山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又名黄蔓精、鸡头参、老虎姜、仙人余粮等。主要分布于山东省泰山、徂徕山等山区,喜生于荫坡、石壁、杂草丛或树下的岩石缝隙。黄精具有改善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等功效。  相似文献   

9.
石斛属植物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石斛属植物16个种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8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多态性好的引物进行RAPD扩增,扩增DNA片段数据用UPGMA聚类法构建系统发育树.20条引物共扩增出142条带,多态性带118条,约占总数的83.1%.聚类结果显示RAPD分子标记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经典分类系统一致.RAPD标记可为石斛属植物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花的整体颜色主要由中被片决定,总体上较为单调.总结了蜡梅花色表型及品种分类、花色成分及合成途径、花色呈色分子机制及关键基因等研究成果,并对新资源类型红花蜡梅的选育与性状及变色过程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王敏  乔玉双  吴澎 《中国果菜》2022,(2):7-13,20
黄精为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根茎,含有多糖、皂苷、黄酮、木脂素、氨基酸、醌类化合物、维生素、生物碱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免疫调节、抗菌抗炎、抗病毒等功效,是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药食同源植物.从古至今,黄精在药用领域的研究较为广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保健重视的...  相似文献   

12.
藁本属内大多植物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活血行气、散寒、除湿、祛风止痛的作用.然而目前对藁本属植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栽培种植技术、药用成分价值等方面,分子技术研究较少,研究面比较窄,导致对其更进一步的分子育种、药效成分的基因定位等研究进展缓慢.该研究归纳国内外藁本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DNA基因鉴别、功能基因克隆、转录组等研究进展,分析了藁本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应关注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藁本属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品种鉴定是植物品种保护的前提。基于表型性状的DUS测试是受国际认可和具有法律依据的鉴定方法,但对果树开展完整的DUS测试,往往面临测试周期长和近似品种选择困难的挑战。基于分子标记的检测能准确揭示品种的遗传特征,但很难成功鉴定部分芽变、回交、高世代分离选种等育种方式获得的品种。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柑桔(NY/T 2435—2013)》的柑桔性状表,对5个测试材料(未知柑桔品种)进行部分(101个)性状鉴别,结果表明它们之间无明显性状差异。与国家柑桔种质资源圃(重庆)1 900份柑桔种质资源的性状数据进行比对,发现测试材料与无核金诺(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KinnowLS’)在1个性状(果实质量)上有1个代码值的差异,与091无核沃柑(C. reticulata Blanco ‘091 Seedless Orah’)在4个性状(果实质量、果面主色、果面油胞凹凸、果汁含酸量)上分别有1~2个代码值的差异,由此确认091无核沃柑和无核金诺为测试材料的近似品种。进一步利用33个适用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InDel标记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5个...  相似文献   

14.
采用FIASCO方法,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ACCC 50838分离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所得标记用于分析我国52个侧耳(平菇)栽培菌株多样性,对于SSR标记相同的菌株再进行ISSR PCR分析。结果表明:18个SSR标记在供试菌株中的等位基因的数量为3~12个,多态性指数(PIC)为0.34~0.84;除了2组(ACCC50618,ACCC 50866和ACCC 50915;ACCC 50249和ACCC50476)共5个菌株之外,其他47个菌株都能利用这18个SSR标记进行有效的鉴别。SSR标记相同的的菌株,其ISSR、体细胞不亲合性和出菇性状(温型、菌盖颜色)也相同,这些菌株可能是同物异名。利用这18个SSR标记分析52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相似性指数为0.755~0.9995。根据相似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52个菌株分成两个大的类群,分别为糙皮侧耳(P.ostreatus)和肺形侧耳(P.pulmonarius)。结合这些栽培菌株的农艺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我国平菇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研究表明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平菇遗传多样性和菌株鉴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对枇杷品种鉴定及种质资源的分析还缺乏有效的手段,传统的种质资源鉴定方法主要有植物形态学、孢子学、同功酶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近10多年来,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其中一些DNA分子标记技术(如RAPD、SSR、AFLP等)在枇杷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对此作简要综述,为枇杷种质资源的合理保护、开发利用,培育新品种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野生葡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P.Galet方法,对分布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10个种的叶片进行了研究,并对叶片的数量化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10个种的叶片形态种间差异较大.(2)利用叶片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个种分为三大类群.(3)根据叶片的多型性,毛葡萄、复叶葡萄是较为原始的种类.(4)华中地区可能是我国葡萄属植物种的起源地,也可能是世界上葡萄属植物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诞生了直接从DNA水平上进行遗传分析的分子标记技术。为果树新品种的定向选育、加速育种进程和提高选育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分子标记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果树的分子遗传图谱和指纹图谱的构建、品种鉴别、系谱分析和分类、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食用真菌基因工程实验技术(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流行的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是把某种外源基因或DNA序列,通过离体的DNA重组分子转导技术,重组到受体细胞基因组中,使其独立地在受体细胞中复制表达,并通过无性或有性生殖过程将外源基因遗传给后代,以达到操纵生物体经济性状的目的。这种DNA重组技术(Recombiant DNA Techniques),即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或称遗传工程(Genetie Engineering),也有人称之为基因克隆(Gene Clong)或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e)。上述基因工程与遗传工程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后者的概念更广泛。基因工程特指在分子水平上对遗传结构进行修饰或重组的生物工程技术。当其用于遗传育种时,可称之为遗传工程。但遗传工程既可以是分子水平的基因工程,也可以是细胞水平的生物工程技术,为原生质体融合或组织培养等。近年来,国内生物工程研究在食用真菌领域中,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报导较多,但构建食用菌基因文库(Genome Library)等DNA重组技术尚未见报导。本文是笔者1988—1991年从(一)制备原生质体;(二)提取高分子量平菇总DNA;(三)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总DNA分子量;(四)选择载体;(五)总DNA的部分酶切;(六)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心;(七)包装抽提物效价的测定;(八)连接包装转导,构建平菇基因文库等八个方面实验的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叶绿体DNA序列trnL-F分析李亚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李亚属内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明确最近新命名物种的起源与植物学分类地位。【方法】在克隆测序trnL-F序列的基础上,分析李亚属各种级分类群的分子特征,并进行李亚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在李亚属供试材料中检测到的叶绿体DNA trnL-F序列长度变化为945~956 bp,所有序列的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李亚属内各种间的序列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部分种具有显著的分子序列特征,可用于物种鉴定。共检测到21个变异位点和20个单倍型。根据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将所有种共分为6个不同的组群。【结论】仅通过trnL-F序列片段无法完全将李亚属的所有种级分类群分开,但是部分种间具有显著的分子特征;中国李(P.salicina)和樱桃李(P.cerasifera)分别是种间杂交种李梅杏(P.limeixing)和紫杏(P.dasycarpa)的母系亲本提供者。  相似文献   

20.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通过改造DNA来育种,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方向。因此,从原核生物兴起的基因工程技术,正在向真核生物发展。食用菌是低等真核生物,目前对其常规育种的研究较多,而对有关遗传学基础的研究报道甚少,特别是食用菌的核DNA分子大小尚未确定,分子理化特性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