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平菇为试材,选择4种杀虫剂,分别在实验室和菇房条件下研究其对异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并在实验室内考察其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异迟眼蕈蚊2龄幼虫毒力最高,LC50为13.486mg/L,但对秀珍菇菌丝生长抑制较大,EC50小于9.845mg/L;供试药剂对异迟眼蕈蚊成虫均有防治效果,但3 000IU/mg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各浓度处理对秀珍菇菌丝生长抑制较大。除虫脲和灭蝇胺对秀珍菇菌丝生长抑制较小,其余均表现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以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幼虫为试材,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和成虫药膜法,测定几种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二嗪磷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具有较高的活性,为59.05mg/kg,其次为阿维菌素,为72.89mg/kg;对成虫测定结果表明,联苯菊酯、马拉硫磷对成虫活性高于噻虫嗪、烯啶虫胺,分别为0.30、0.15mg/kg,对成虫表现出良好的活性。二嗪磷、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硫磷可以作为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成虫期防治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3.
以异迟眼蕈蚊为试虫,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研究了4种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异迟眼蕈蚊的生物活性和亚致死效应,以探讨苯甲酰基脲杀虫剂对异迟眼蕈蚊的致毒效应。结果表明:氟啶脲和氟虫脲对2龄和4龄幼虫的毒力相对较高,其中氟啶脲对2龄和4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5.526mg·L~(-1)和7.521mg·L~(-1)。4种药剂亚致死浓度均导致4龄幼虫发育历期和蛹期的延长,成虫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的下降,其中氟虫脲和氟啶脲对4龄幼虫发育历期、蛹期、化蛹率和羽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氟啶脲和氟虫脲可用于温室和田间防治异迟眼蕈蚊幼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致毒的温度效应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以韭菜迟眼蕈蚊为供试虫源,采用定量滴加法,在8、16、24℃条件下测定了5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毒力的温度效应,并进行了盆栽和田间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均表现为正温度效应,其中吡虫啉的正温度效应最明显,24℃时的毒力是8℃时的4.66倍;其次为辛硫磷、噻虫胺和噻虫嗪,三者温度效应基本一致;而甲维盐温度效应最小;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50mg/L的处理剂量下,噻虫胺处理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5.2%,防效最高,分别比同剂量处理的辛硫磷、吡虫啉和噻虫嗪处理高14.5%、24.8%和28.2%;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噻虫胺以100mg/L和50mg/L灌根处理最好,处理25d后的防效达100%和95.2%,显著优于200mg/L辛硫磷的防效(84.2%);吡虫啉100mg/L、噻虫嗪100mg/L的处理,防效分别达93.7%和96.9%,均优于辛硫磷200mg/L和100mg/L的处理;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韭蛆防效高,其中以噻虫胺表现优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持续控制作用大,环境友好,十分适合田间防治韭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韭菜迟眼蕈蚊为试虫,采用药液灌根法,研究了石灰氮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毒力、田间控制效果及对韭菜的安全性,以期寻找出防治韭蛆的高效安全产品。结果表明:石灰氮对韭蛆幼虫毒杀活性高,尤其是对低龄幼虫最高;对卵和蛹的毒杀效果低于幼虫。室内试验表明石灰氮对成虫产卵有明显的驱避效果;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表明成虫发生期施用石灰氮对韭蛆控制效果明显,幼虫期施用也有较好的杀虫效果;田间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667m~2石灰氮用量1.5~6.0kg对韭菜安全无害,且能有效提高韭菜产量。  相似文献   

6.
韭蛆是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俗称。韭菜迟眼蕈蚊以幼虫在韭菜田为害,初孵幼虫以鳞茎一侧渐向内蛀入,向下至鳞茎内为害。春季韭蛆主要危害植株叶鞘、幼茎、芽,引起幼茎腐烂、叶片枯黄,而后把茎咬断蛀入茎内。夏季韭蛆向下活动,蛀人鳞茎,造成鳞茎腐烂引起韭丛死亡。韭蛆为害不仅影响韭菜品质,而且导致产量大幅度降低,一般地块被害株率20%-30%,严重的则高达100%,造成产量损失30%-80%。随着韭菜大面积连年种植,韭菜迟眼蕈蚊为害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吡蚜酮、啶虫脒、噻虫嗪对发生在南京食用菌生产大棚中的1种迟眼蕈蚊(Bradysia sp.)进行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并对喷药后第7天的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农药残留量。结果显示:吡蚜酮、啶虫脒、噻虫嗪对眼蕈蚊都有杀虫活性,其中噻虫嗪效果最好,LD50为58.27mg/L,稀释1000倍施用,7d后黄板上成虫数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噻虫嗪处理第7天,糙皮侧耳子实体中残留量低于20μg/kg。因此,食用菌栽培中,噻虫嗪用于防治南京眼蕈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韭菜设施和露地栽培中韭蛆的发生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栽培模式下韭菜田内发生的韭菜迟眼蕈蚊为试材,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山东潍坊市昌乐县拱棚越冬韭菜和露地韭菜田内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拱棚韭菜扣膜期间,因5~10cm地温在9~14℃,温度较低,韭菜迟眼蕈蚊发育缓慢,只发生一代,扣棚后即是韭蛆的为害高峰,扣棚时间早晚与扣棚后幼虫发生为害高峰和成虫发生的高峰密切相关,扣棚早的幼虫为害盛期早,成虫发生早,反之则发生晚。对该虫采用"治前控后"的方法可有效控制其为害,即在冬季扣棚前幼虫期,使用高效、低毒的药剂进行灌根防治;棚内成虫发生期可使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露地栽培韭菜,春、秋两季是韭菜迟眼蕈蚊的为害盛期,应抓好春季的防治,在幼虫发生初期采用药液灌根处理或在成虫发生期地上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9.
韭蛆是危害韭菜的重要害虫,成虫叫迟眼蕈蚊,属双翅目眼蕈蚊科,幼虫称为韭蛆,常群集在韭菜地下假茎和鳞茎上蛀食为害.春秋两季主要危害嫩茎,致使根茎腐烂,被害韭菜地上部生长细弱,叶片变黄,萎蔫下垂,用手轻轻一提就可拔出.  相似文献   

10.
利用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株5种孢子悬浮液浓度(3.6×104个·mL-1~3.6×108个·mL-1),对平菇厉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成虫、幼虫和蛹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异平菇厉眼蕈蚊具有较强致病力。孢子浓度3.6×108个·mL-1可造成大量平菇厉眼蕈蚊感染致死,其成虫、幼虫和蛹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7.31%、92.93%和70.12%,成虫、幼虫和蛹第7天的LC50分别是2.865×105个·mL-1、2.685×105个·mL-1和9.063×105个·mL-1,而在浓度3.6×108个·mL-1时平菇厉眼蕈蚊成虫、幼虫和蛹的LT50分别为4.36 d、4.06 d和5.10 d。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活虫捕捉,预测田间种群发生规律,了解田间种群抗性发生动态,通过韭菜迟眼蕈蚊在4科9种不同寄主上的产卵趋性和对6种不同颜色LED光趋性测定,获得最佳寄主与光源,结合韭菜迟眼蕈蚊采集笼制备与野外田间应用,成功获得活虫。韭菜迟眼蕈蚊在马铃薯上产卵量最大,为93.56粒,占产卵总量的45.27%,且对绿色光趋性最强,诱虫量达26.75只,占全部诱虫量的40.38%。在韭菜迟眼蕈纹采集笼的野外应用中,露地捕虫量为700~800只,温室100~200只,大棚300~400只。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2015,(6)
为了筛选对食用菌迟眼蕈蚊有杀虫作用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采用醋酸钠-抗生素法从33份土样中分离到18株苏云金芽孢杆菌,用药液浸渍饲喂3龄迟眼蕈蚊幼虫,48 h后校正死亡率高于50%的有7株。通过16S r 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这7株Bt菌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模式菌株ACCT 10792同源性均达到99%,可初步认为在分类学上均属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PCR扩增鉴定菌株毒蛋白基因型的结果表明,5株分离菌株包含有cry4/10、cry11、cyt1和cyt2等4种基因型,2个菌株未鉴定出基因型,可能含有未知基因,需要进一步鉴定,为研发新型的高效广谱Bt制剂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秋蒜为试材,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了覆盖银灰、银黑、蓝色、黑色和透明5种颜色的地膜对蒜田韭菜迟眼蕈蚊的种群发生数量的影响,并测定分析不同地膜的反射光谱特性,探讨其防虫机制,以期为大蒜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蒜田覆盖银灰和银黑地膜较透明地膜显著降低韭蛆发生数量,每10株韭蛆发生数量分别为33.6头和12.8头,较透明地膜分别减少了63.8%和86.2%;田间成虫选择试验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银灰、银黑地膜的选择率最低,较透明地膜分别降低了26.2%和27.4%。室内成虫选择试验结果与田间成虫选择趋势一致。进一步测定反射光谱结果表明,银灰、银黑地膜的光反射率和反射光照强度显著高于其它颜色地膜,且其反射率在紫外光(380~400 nm)和黄绿光(512~607 nm)波段最高。综上所述,蒜田覆盖银灰、银黑地膜能显著减轻韭蛆的危害,这是由于韭菜迟眼蕈蚊对银灰和银黑地膜的选择率低,这可能与银灰、银黑地膜的特异光谱反射率以及高反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对不同虫龄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的捕食行为和捕食喜好,研究了剑毛帕厉螨对韭蛆1龄、2龄幼虫、卵及蛹的取食量和喜好性。结果显示剑毛帕厉螨对韭菜迟眼蕈蚊4种虫态的捕食喜好性为:1龄幼虫卵2龄幼虫蛹,对蛹完全不捕食。剑毛帕厉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猎物密度达到每试验小室10~15头时,捕食量增大速率开始变缓。  相似文献   

15.
Bti菌液对古田山多菌蚊室内毒力测试及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ti)的生物活性,将Bti在食用菌双翅目古田山多菌蚊的幼虫作毒力测定和药效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试4g/LBti菌液对古田山多菌蚊幼虫24h药效达59%,大棚药效试验中1.5g/L、2g/L的Bti菌液药后11d药效达到90%以上,持效期16d以上:  相似文献   

16.
徐建国 《蔬菜》2017,(6):64-65
为了解决韭菜迟眼蕈蚊在山东地区发生重、防治困难的问题,对其发生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摸清了迟眼蕈蚊在鲁西南地区露地韭菜田1年发生4~5代,以春、秋季两次为害较重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灌水防蛆、阻止产卵等切实可行的农业防治措施,以及糖醋液诱杀、粘板诱杀、杀虫灯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必要时辅以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渍山药饲喂法测定了46株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对厉眼蕈蚊的活性。初步筛选结果表明,部分菌株对厉眼蕈蚊7日~8日龄幼虫具有一定的活性,其中BRC-LLP29和IPS82毒力相对较高,处理后48 h幼虫校正死亡率可达87.93%和70.21%。复筛得出二者的LC50(96 h)分别为1.182×108 cfu.mL-1和1.977×108 cfu.mL-1。  相似文献   

18.
以杜仲的幼嫩茎段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消毒时间、基本培养基、NAA浓度、6-BA浓度、低温处理时间及培养环境对杜仲腋芽诱导及其分化的影响,以期为建立杜仲高效组织培养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时间为9 min,污染率与死亡率均较低,分别为10.00%和26.67%;腋芽诱导的基本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最佳,诱导率达91.66%;诱导培养基为MS+0.2 mg·L~(-1) 6-BA+0.03 mg·L~(-1) NAA时,腋芽的诱导率较高,达93.33%,且生长良好;当低温处理时间为24 h时,外植体诱导效果最好,且褐化率最低,为5.00%;与黑暗培养相比,光照培养条件更加有利于杜仲的腋芽诱导和生长;MS+1.5 mg·L~(-1) 6-BA+0.1 mg·L~(-1) NAA为愈伤分化的最佳培养基,MS+2.5 mg·L~(-1) 6-BA+0.1 mg·L~(-1) NAA为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于红禾麻扦插繁殖的外源性生长调节剂类型与处理方法,提高红禾麻扦插成活率。以红禾麻新鲜中部茎条为试材,研究了3种生长调节剂(IAA、IBA、NAA),4种浓度梯度(0(CK)、50、100、150、200mg·L~(-1))与4个时长梯度(1、2、3、4h)对其扦插繁殖的影响。处理后经45d生长,观察记录其生根率、根数、根长、根系效果指数、叶片数、新茎数、新茎长等生长指标,并进行多重比较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对红禾麻扦插繁殖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CK。但3种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处理对红禾麻扦插繁殖的影响有一定差异。生根数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上升,但各处理间差异较小,生根数表现为NAA 200mg·L~(-1) 4hIAA 200mg·L~(-1) 4hIBA 200mg·L~(-1) 4h;根系效果指数随3种生长调节剂浓度(50~200mg·L~(-1))增加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NAA 200mg·L~(-1) 4h综合得分最高,为1.583 8,排序第一,CK综合得分最低,为-2.915 5。因此,NAA 200mg·L~(-1) 4h较利于红禾麻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20.
选用20个具有不同迟眼蕈蚊抗性的韭菜栽培品种,在迟眼蕈蚊发生高峰期对韭菜叶组织中的粗纤维、芳香油、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色素、叶绿素a及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与韭菜抗虫性评价指标(虫口密度、受害植株比例和叶片被害指数)的相关分析,进行了韭菜生化物质含量与韭菜抗虫性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感虫品种相比,抗虫品种中均有较低的芳香油、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抗虫品种较感虫品种有较高的粗纤维、可溶性蛋白、色素和叶绿素a含量。基于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韭菜抗虫性和生化指标间关系分析表明:芳香油、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等3个生化指标与韭菜品种抗虫性有较为紧密的关系,其中又以芳香油含量与韭菜抗虫性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