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蔗采后生理变化及其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测定了甘蔗 ( Saccharum officinarum L.cv.Badila)贮藏期间的风味物质含量、中性和酸性蔗糖转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点 ,同时研究了包装方式和保鲜剂处理对去皮甘蔗的保鲜效果。甘蔗在贮藏过程中蔗糖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不断提高 ,滴定酸、酒精和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 ,而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减少。保鲜剂处理和真空包装能有效地抑制蔗糖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明显减少蔗糖的转化分解和滴定酸的积累。去皮和切分使甘蔗的呼吸强度增加 8.43倍 ,切段甘蔗的长度越短 ,呼吸强度越大。保鲜剂处理结合真空包装能使去皮甘蔗在 0℃下保鲜 2 0 d。  相似文献   

2.
研究测定了9种不同品种/基因型柑橘胚性愈伤组织的多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的活性,对其与柑橘愈伤组织褐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柑橘品种/基因型间多酚含量和PPO活性有明显不同;多酚含量高的宽皮柑橘类胚性愈伤组织容易褐化,葡萄柚与甜橙类的次之,说明柑橘胚性愈伤组织褐化与多酚含量成正相关;PPO活性与柑橘愈伤组织褐化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甘蔗苗期生化性状与糖分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 8个甘蔗基因型研究苗期一些生化性状与蔗汁糖分和蔗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产高糖基因型苗期初期叶片蔗糖含量和总糖含量较高 ,硝酸还原酶活性在苗期初期至中期的增幅较大 ;高糖基因型中性转化酶活性在苗期较高 ,而高产基因型则表现较低。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叶片蔗糖含量对蔗茎产量和蔗汁糖分均为正相关和正向贡献 ;硝酸还原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都对蔗茎产量和蔗汁糖分表现为不同方向的相关或贡献。根据以上结果 ,认为苗期的叶片蔗糖含量可作为高产高糖性状间接选择的较可靠指标 ;而以硝酸还原酶或中性转化酶活性作为间接选择指标时 ,其取值范围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甘蔗产量与田间锤度呈较密切遗传负相关,而与环境的相关不显著.产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比田间锤度的大.即产量对环境的反应比田间锤度敏感.改变栽培环境以提高产量不会导致糖分明显降低.以单位面积产糖量作为甘蔗的育种目标。比以高产高蔗糖百分率作为育种目标更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研究2种增糖增产剂对2个甘蔗品种的糖分积累及与糖分积累相关的酶活性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品种GZ18和ROC28喷施2种增糖增产剂后能够相对提高甘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并对酸性转化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说明喷施增产增糖剂有利于2个甘蔗品种的糖分积累;品种GZ18喷施增糖增产剂①的增糖效果比喷施增糖增产剂②的效果好;而对于品种ROC28,喷施增糖增产剂②的增糖效果比喷施增糖增产剂①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滴灌技术对新台糖22号甘蔗伸长期的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研究甘蔗灌溉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开展田间试验,在甘蔗伸长期前、中、后期各进行一次滴灌处理,每次灌溉量为60m3/ha,另以常规灌溉处理作对照,测定新台糖22号甘蔗伸长期株高、茎径、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叶绿素、SOD、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生理生化性状,蔗汁还原糖、甘蔗糖分、甘蔗纤维分等品质性状以及甘蔗产量等指标.[结果]甘蔗伸长期内,滴灌处理的株高、茎径和+1叶面积均高于对照处理,其中株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下同),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滴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其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MDA低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滴灌处理蔗汁还原糖、甘蔗糖分和甘蔗纤维分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8.89%、7.50%和6.13%,但差异均不显著.滴灌处理的有效茎和产量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25.43%和27.26%,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结论]综合考虑,滴灌技术对大田甘蔗伸长期灌溉的效果优于常规灌溉.  相似文献   

7.
几种化学物质对甘蔗某些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蔗的分蘖初期用乙烯利,富镧稀土及其添加营养元素的复合制H1,H2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各处理能明显提高甘蔗叶片的光合色素及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强叶片的苹果酸酶,酸性转化酶及多酚氧化酶等酶活性;并改善了甘蔗的产量性状,各处理的甘蔗有效茎数,茎长,茎径,单茎重及产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蔗糖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当前研究者们正致力于通过揭示蔗糖代谢的复杂性而提高蔗茎蔗糖分。为研究探讨甘蔗工艺成熟期不同阶段早熟(高糖)品种和晚熟(低糖)品种的叶片转化酶活性,测定了早熟和晚熟甘蔗品种光合作用很强的第3叶的可溶性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活性以及叶片酸性转化酶与中性转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低糖甘蔗品种叶片的酸性转化酶活性较高,而中性转化酶活性较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与蔗糖分呈负相关,而与己糖含量呈正相关;相反,叶片中性转化酶与蔗糖分呈正相关,与己糖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不管甘蔗品种的熟性表现如何,其叶片转化酶在甘蔗糖分调节中均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蔗糖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当前研究者们正致力于通过揭示蔗糖代谢的复杂性而提高蔗茎蔗糖分。为研究探讨甘蔗工艺成熟期不同阶段早熟(高糖)品种和晚熟(低糖)品种的叶片转化酶活性,测定了早熟和晚熟甘蔗品种光合作用很强的第3叶的可溶性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活性以及叶片酸性转化酶与中性转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低糖甘蔗品种叶片的酸性转化酶活性较高,而中性转化酶活性较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与蔗糖分呈负相关,而与己糖含量呈正相关;相反,叶片中性转化酶与蔗糖分呈正相关,与己糖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不管甘蔗品种的熟性表现如何,其叶片转化酶在甘蔗糖分调节中均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庆1号温州蜜柑转化酶和糖分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国庆1号温州蜜柑叶片、果皮和果肉中的蔗糖和还原糖含量,以及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果肉中的蔗糖和还原糖随着果实的发育而积累增加;果皮和叶片中的还原糖和蔗糖在整个果实发育阶段积累较少。(2)转化酶活性表现出组织特异性,其中果肉中的酸性转化酶活性随着糖分积累而下降,中性转化酶活性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果皮中的转化酶(AI和NI)活性随着果实发育而上升,随后酸性转化酶活性在8月份以后开始快速下降,到果实成熟时都保持在较低水平,中性转化酶在7月中旬就开始缓慢下降,随后也保持在较低水平;叶片中酸性转化酶活性在6~8月份较低,而此时中性转化酶活性却处在较高水平,在8~10月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则快速升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中性转化酶活性却逐渐降低,然后保持在较低水平。另外通过分析转化酶活性和糖分关系表明,国庆1号温州蜜柑果肉中的酸性转化酶与果实快速生长和成熟期糖分积累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甘蔗与斑茅后代重要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供试材料主要性状与蔗茎产量、蔗汁蔗糖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茎径、有效茎数与蔗茎产量的相关系数虽然较小(分别为0.0808、0.3658),但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1.7935),茎径次之(1.5979);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均与蔗汁蔗糖分存在较大负相关关系(分别为-0.5593、-0.6611,后者达显著程度),前者直接作用大,而后者间接作用大。  相似文献   

12.
甘蔗基因型苗期叶片形态解剖性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8个甘蔗基因型进行苗期叶片形态、解剖性状与蔗茎汁糖分关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叶宽与叶长、叶脉数之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0.61、0.72),叶脉数与平均叶脉间宽度(AVW)呈显著负相关(-0.85)。上述前3个性状与蔗汁糖分呈负相关,AVW与蔗汁糖分呈正相关,而蔗茎产量与叶宽、叶脉数呈负相关,与叶长、AVW呈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对糖分的直接贡献为-0.5594,对蔗茎产量为0.5771;叶宽对蔗汁糖分的直接贡献为0.4751,对蔗茎产量为-0.2475;而叶脉数对汁糖分和蔗茎产量均为负向作用,研究结果认为,甘蔗苗期表现叶片较窄,叶脉数较少,可作为苗期进行高产高糖性状间接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研究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方法]以5个母本、8个父本及其杂交得到的40个番茄杂交一代组合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测量法测定番茄果型指数、pH、果实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滴定法测定果实总酸、维生素C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番茄红素、可溶性糖、总糖及还原糖含量,通过相关分析了解各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遗传相关系数,通过通径分析得出各性状间的直接相关效应、间接相关效应.[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果实酸度越大、pH越小,果实硬度越大.糖酸比与可溶性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间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与糖酸比、总糖含量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总糖含量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直接效应值较大;果实硬度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间接作用于总糖含量的为负向效应.通过决定系数可以看出,总酸度等性状对糖酸比和果实硬度等性状对总糖含量的决定系数大于0.5外,其他的决定系数都小于0.5,表明性状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其他性状对其也起作用.[结论]筛选番茄优良品种,不仅仅只从果型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及总酸含量等性状出发,还要继续探索其他性状,更全面地了解影响番茄品质的其他相关性状,这可为以后有计划、有目的地筛选优良番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薯品质特性与乙醇产量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选用11个品种鲜甘薯和14个品种甘薯粉,对甘薯干率、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等品质特性与乙醇产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乙醇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乙醇产量与鲜甘薯的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乙醇产量与甘薯粉各品质性状之间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乙醇产量与鲜甘薯品质性状之间线性回归分析呈显著水平,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2.086+0.162X1+1.064X2+0.248X3(P<0.05)(Y为乙醇产量,X1为淀粉、X2为蛋白质、X3为还原糖);乙醇产量与甘薯粉品质性状之间线性回归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发育时期宁夏拘杞叶片、果柄、果实中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研究枸杞叶片、果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的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宁夏枸杞叶片以积累蔗糖为主,果糖的含量与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均旱显著正相关;果实以积累已糖(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葡萄糖和果糖的含最与AI和NI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酶无相关性,说明AI和NI在宁夏枸杞果实的糖代谢中起着主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生产中栽培的5个马铃薯品种贮藏期间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马铃薯不同品种块茎干物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品种不同贮藏时期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不同贮藏时期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贮藏期间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02。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产量与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大白菜不同生态型的 6个自交系 ,按P(P - 1)方案的完全双列杂交方法 ,研究了大白菜产量和营养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除可溶性糖含量杂种优势表现不明显外 ,其它多数性状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群体平均优势。其中 ,直筒×叠抱类型的单株产量、VC 含量正向优势明显。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与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与有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表明通过选择干物质含量高的亲本 ,可以间接实现优质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徐林  邓展云  刘晓静  陆建勋  李鸣  贤武  刘海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73-19974,19999
[目的]研究了不同种植期(冬植,春植)对不同品种甘蔗生产的影响。[方法]采用桂糖21、桂糖26和桂糖27作为参试甘蔗品种,调查了不同种植期不同甘蔗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产糖量和蔗糖分等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冬植蔗在甘蔗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优于春植蔗,冬植蔗与春植蔗产量和含糖量间差异性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冬植蔗蔗糖分均高于春植蔗。除桂糖26外,桂糖21和桂糖27冬植蔗产量和产糖量均明显高于春植蔗,差异性显著。[结论]甘蔗冬植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可因地制宜的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赤霞珠光合作用与叶片积累物质的关系。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不同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Pn)随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规律,并测定叶片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和干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1)赤霞珠叶片Pn峰值随着生育期推移向高节位叶片移动。(2)赤霞珠在开花期、浆果膨大期、转色期,位于低节位叶片的还原糖含量较高,高节位叶片的还原糖含量较低;然而在果实成熟期,却恰恰相反,高节位叶片的还原糖含量较高。(3)膨大期、转色期和成熟期低节位叶片逐渐衰老,干物质含量呈负积累现象。(4)叶片含糖量、干物质积累量与Pn相关性受生育期的影响较大,从膨大期到成熟期,叶片干物质积累量与Pn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