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带鱼是东海区年产量最高的鱼种。占东海区海水鱼总产量的35%,是东海渔业的支柱,其资源的兴衰直接影响到渔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大、小黄鱼,目鱼等传统的海洋经济鱼类资源衰退的情况下,其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然而,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东海群系带鱼资源水平不断下降,尽管先后采取了底拖网“伏休”、张网休渔期。幼带鱼保护区等一系列保  相似文献   

2.
葛银水 《海洋渔业》1992,14(3):127-130,126
<正> 全国享有“鱼仓”之称的东海渔场,大黄鱼、小黄鱼濒临绝迹,乌贼寥寥无几,传统“四大鱼类”现唯一幸存一条带鱼,景况也一年不如一年,正面临着万船围剿、资源日衰的严重危机。沿海渔民、干部和水产专家们时刻在大声疾呼: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好这条被渔民称作“命根子鱼”的带鱼资源,以保证延续利用,造福后代。  相似文献   

3.
东海带鱼繁殖力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网的调查数据,利用单位补充量繁殖力和单位补充量亲鱼资源生物量估算模型,对东海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4)渔业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单位补充量繁殖力的估算,当tc=0.5龄、F≥1.15时和当tc=1龄、F≥2.30时,带鱼渔业处在高危险区;而当tc≥1.5龄时,可以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2)根据单位补充量亲鱼资源生物量的估算,当tc=0.5龄、F≥1.22时和当t。=1龄、F≥2.40时,带鱼渔业处在高危险区;而当tc≥1.5龄以上时,可以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3)目前(2003年为例)东海带鱼现行渔业资源状况为:tc=0.5龄、F=2.60,处于高危险区的较高危险点上。因此,在降低现有捕捞强度较难的情况下,建议提高带鱼开捕规格,以便更好地养护东海带鱼,使其资源能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东海带鱼种群鉴别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子藩 《水产学报》1997,21(3):282-287
通过对取样于东海不同海区29批2168尾带鱼鱼体的各项形态形态的观察、计测,并应用数学方法对性状差异进行统计比较和群体间聚类分析,结合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带鱼,不论近海或外海的群体,相互间开态特征其本酷似,呈现出度切的关系,从而确认它们系同一个种群,在渔业生物学研究和资源管理上当作一个基本单元。东海南部外海(百纬29°以南、东经125°30以东)的带鱼群体,其形态性状虽与其它海区相  相似文献   

5.
东海带鱼性早熟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带鱼性早熟原因有以下4个: 1.东海带鱼承受巨大捕捞压力自1960—1980年,东海机动渔船艘数(马力)连续增多,到1980年达到1960年艘数(马力)的11倍。带鱼在东海海洋捕捞量中占21.99—38.85%,高于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和马面(鱼屯),居于突出地位,在东海区渔业资源捕捞过度形势下,承受巨大捕捞压力。 2.东海带鱼捕捞死亡增大 1976—1979年每年基本消灭去年的一个世代,70年代东海带鱼捕捞死亡显然比60年代增大。 3.东海带鱼个体平均肛长趋小 1962年平均肛长为253.1毫米,1976—1979年平均肛长趋小到224.3毫米。 4.东海带鱼补充速度加快 70年代东海带鱼从肛长238毫米以下个体中快速补充,1978年、1979年性成熟个体中最小肛长趋小到180毫米。  相似文献   

6.
东海带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根据2002年12月~2003年11月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渔获样品,对带鱼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带鱼食物组成以鱼类为主(IRI=7034.95),出现率达65.34%,尾数所占比例为13.68%,重量占93.99%;其次为甲壳类(IRI=1527.99),出现率为18.41%,尾数所占比例为80.11%,重量占2.87%;头足类(IRI=39.42)的出现率为7.58%,尾数所占比例为2.13%,重量占3.07%。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62种,其中,鱼类的种类数最多,达38种;其次为甲壳类,14种;头足类为8种。优势饵料种类为带鱼、磷虾、糠虾、刺鲳和七星底灯鱼等。  相似文献   

7.
应用贝叶斯状态空间建模对东海带鱼的资源评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魁  陈作志 《中国水产科学》2015,22(5):1015-1026
将贝叶斯状态空间建模方法应用于东海带鱼的资源评估,状态过程使用Pella-Tomlinson形式的剩余产量模型,同时考虑了过程误差与观测误差。建立了4种有、无先验信息的混合模型,进行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模拟。结果显示,有内禀增长率r、环境容量K先验信息的模型1通过了收敛和自相关诊断,并得到了最小的DIC(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值;不同先验分布对参数r、K输出结果影响较大,说明数据对r、K的先验分布比较敏感;3种P-T模型中,r、K的后验分布与先验分布类型都相差较大,这表明与先验分布相比,数据对参数r、K的后验分布产生了较大影响。生物学参考点的结果显示,东海带鱼在1995—2010年处于过度捕捞状态(产量超过最大持续产量MSY),在2000—2006年情况恶化(捕捞死亡系数FFMSY),2012年状况较好,但仍需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东海带鱼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利用2002年12月~2004年8月在东海中北部(27°~34°N、126°E以西)所获取的带鱼渔获样品,共采集788ind,每月对带鱼矢耳石生长轮计测和带鱼样品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带鱼年龄与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目前东海群系带鱼呈现出较以往任何时期低龄化和生长加快的渔业生物学特征;体重与肛长的关系性别间无明显差异;该群系的生长其性别间无显著差异,雌雄合并估算的vonBertalanffy生长参数L∞=493.3mm,K=0.346/yr,t0=-0.387yr。  相似文献   

9.
<正> 冬季带鱼汛是渔业生产的黄金季节,可是1989年冬汛,自11月1日开捕以来,带鱼生产一直未旺。渔区有句老话:“小雪小捕,大雪大捕。”如今却是鱼群散,幼体多,片子小,单位产量低。据统计11、12两个月,台州带鱼总产量19767吨,比上年减产21%,计5178吨。造成带鱼减产的主要因素是渔轮拖网、机帆船大拖风、定置张网违规捕捞幼带鱼,  相似文献   

10.
东海群带鱼的增殖曲线和资源管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惠庭 《水产学报》1980,4(1):46-61
本文利用渔捞统计、年龄组成等生物学资料,探讨了东海群带鱼的增殖关系,得出东海群带鱼的增殖曲线为 R=1525Ae~(-0.0016A) 。最大补充量时所需的亲鱼量 A_M=600。并将从增殖曲线公式求得的增殖关系理论值,用亲鱼与补充量关系模式进行了模拟计算。求得了最初被捕年龄t_0=1~5时的资源持续产量和最大持续产量。计算结果表明: (1)t_c=1时,原始资源水准时的亲鱼量 A_V=4659,平均体重W=414.9克,捕捞对象资源量(尾数)N_V=9.9×10~3。虽然鱼体大,平均体重大,但由于资源增殖率低,资源量水准也低。 (2)最大持续产量时亲鱼量A=600,只有原始资源水准时的1/8,平均体重只有原始资源水准时的1/4。但由于补充量为最大,捕捞对象资源量(尾数)却增加了近35倍,资源量(重量)亦增加9倍。 (3)目前由于捕捞强度不断增大,产量超过了资源最大持续产量,1978年亲鱼量已下降到A=154,只有最大持续产量时的1/4,这是资源利用过度的危险水平。捕捞对象资源量和补充量都只有最大持续产量时的1/2多一点。 (4)要使资源恢复到最大持续产量水准,必须采取限制产量的措施。将产量控制在低于持续产量水平,使剩余的亲鱼量能逐步恢复到A=600水平。如果1979年将产量控制在1978年产量的80%水平,到1980年亲鱼量或可恢复到A=600水平。这样再过两年,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丁永敏 《海洋渔业》1984,6(4):163-164
<正> 在东海捕捞带鱼生产中,有些生产者认为晴天时产量高而阴天时产量低。但对所谓高低的解释比较笼统,也提不出具体数值予以证实。也不了解东海阴天有何种规律,故难以用来为生产服务。为研究天气晴、阴对带鱼产量的影响,采用春汛3~6月和秋冬汛10~12月的资料似较  相似文献   

12.
《水产科技情报》1973,(5):13-17
东、黄海的带鱼,是日本底拖网渔业中的重要经济鱼种,近年(1967~1969年)的年产量在5.0~5.6万吨,其中对拖网的产量占了绝对的优势。带鱼的产量约占日本在东、黄海总渔获量的17%,已替代小黄鱼而居首位。  相似文献   

13.
东海带鱼资源状况、群体结构及繁殖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60年 ̄1994年东海区带鱼渔获量统计和带鱼生物学测定资料,结合历年东海带鱼渔汛变化情况,对东海带鱼资源状况,群体结构及繁殖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东海带鱼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主要反映在带鱼群体组成日趋不合理,带鱼低龄化、小型化以及生长型捕捞过度现象十分明显,无论是夏秋汛或是冬汛生产,渔获带鱼的肛长组成和体重组成分布,均出现逐年小型化现象,带鱼的年龄组成序列缩短,由六十年代初期的1 ̄7龄组缩  相似文献   

14.
东海海域带鱼种群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分布于整个东海海域的带鱼Trichiurushaumela进行了种群鉴别研究,通过对取样于东海南、北海域和近海、外海海域不同海区范围14批带鱼种群样品987尾鱼体的各项形态性状的观察,计数和测量,并对测取的实验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芮少麟 《水产学报》1984,8(4):294-303
本文介绍了东、黄海拖网囊网网目的套网系列试验结果,指出当带鱼的刺鱼体周相当于网目内周时,其体长一般大于这种网目对带鱼的50%选择体长。文中比较了按照刺鱼体周求算网目内径同用50%选择体长决定网目内径的不同之处。根据网目内径与刺鱼体长的相关式,提出保护东海带鱼资源的拖网囊网最小网目内径为56毫米,并依据网目的选择性及带鱼的生物学资料,讨论了采用这一网目尺寸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东海带鱼生殖和补充特征的变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汉祥 《水产学报》2003,27(4):322-327
根据1986—2000年对东海和南黄海渔获带鱼的生物学基础调查,利用世代分析方法计算了东海带鱼的资源数量,分析了东海带鱼生殖和补充特征的变动状况,同时研究了环境与带鱼补充量变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捕捞压力的增大,东海带鱼的最小成熟体长、产卵亲体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组成进一步缩小,个体繁殖力提高而卵径变小;实行伏季休渔后,东海带鱼的补充群体数量大幅度增加,单位亲体的补充量比伏休前增加45%~60%,证明了伏季休渔的生态效益;带鱼补充群体数量与亲体数量、海中温度、伏休时间成正比。目前东海带鱼的亲体数量仍显不足,应进一步减少对带鱼的捕捞强度。  相似文献   

17.
东海带鱼渔获量对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跃中  贾晓平  林昭进  孙典荣 《水产学报》2011,35(12):1881-1889
为了解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动对东海带鱼渔业产量的共同影响,对1956-2006年东海带鱼渔获量进行了分析.东海带鱼渔获量时间序列可划分成变化趋势和年间变动.变化趋势主要归因于捕捞努力量的单调增长,Fox模型拟合结果,东海带鱼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关系显著(P<0.01).移除趋势后,其年间变动与陆地降水、季风风速、海表水温和热带气旋影响指数相关(P<0.05).结果表明,气候变动影响到东海带鱼渔获量年间变动:陆地降雨和径流携带大量营养盐进入沿岸生态系统;而季风则驱动营养盐的扩散和循环,影响着营养盐的利用效率;水温的升高不仅有利于带鱼的性腺发育与成熟,还能增加带鱼的饵料供应;热带气旋所形成的水团流动、风生混合、上升流等能促进营养盐供应并增加水域的生物量.从捕捞努力量和气候变量拟合东海带鱼渔获量的结果来看,与实际渔获量显著相关(P<0.01),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实际带鱼渔获量的变化趋势和年间变动.这说明渔获量的变化受到捕捞效应和气候变动的双重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将有利于东海带鱼渔业产量的增加,且渔获量年间变动幅度将会比以往更大.  相似文献   

18.
郭文建 《海洋渔业》1994,16(3):131-132
<正> 我是一个从事水产工作四十多年的老兵,亲身经历着渔业经济发展的辉煌时期的年代,亦目睹着传统经济鱼类被酷渔滥捕,造成资源严重衰退的严峻局面。东海渔场传统“四大”经济鱼类的大黄鱼、小黄鱼、目鱼渔讯消失,濒临绝迹。唯一幸存的当家品种——带鱼,近年来,投入捕捞的渔船越来  相似文献   

19.
东海带鱼Trichiurus haumela(Forskal)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生殖力的研究是分析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与补充群体的联系最为密切。此外,生殖力指标及其变动规律也是探讨鱼类种群特征的重要资料。 带鱼是我国最主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产量一直居于首位。但对其个体生殖力的研究还很少,仅在某些综合性的研究报告中有些零星记载,以此作为探索带鱼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的生物学基础资料是不够的。本文就东海近海所采集的部分带鱼卵巢标本,对它的个体生殖力的变动规律及特点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东海秋带鱼聚集分布与水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中 《水产学报》1987,11(4):339-346
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 Linnaeus是我国海洋渔业中主要的中下层经济鱼类之一,渔业生产产量居第一位。但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实践中。主要靠经验凭机会探索中心渔场。由于缺乏鱼类集群与分布规律的理论依据,渔汛预报也常常是困难的。因而,就鱼类的分布特点,聚集状态和规律进行探讨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带鱼在秋汛的聚集分布类型与规律作初步的探讨,以求索科学合理和切合实际的渔场预报方法,井对一些渔业上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证明。 鱼类的集群,除水温以外.还受到其它诸如风情,盐度,潮汐等因子的制约。本文由于资料有限,仅就海洋中水温,水团分布与鱼类聚集、分布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探讨。更进一步地研究海况诸因子,找出它们与鱼类聚集之间有规律性关系,对我们的渔情预报无疑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