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白粉病是露地、保护地及全区蔬菜基地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流行性强,空气相对湿度52%~75%,气温20~25℃,最适宜此病发生,新疆地区的黄瓜都有此病发生,近年棚室栽培的黄瓜有发病增多趋势。白粉病主要危害黄瓜叶片,幼嫩叶片和老熟叶片都可受害,多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发病,造成早期落叶,缩短结果期,降低果实质量和产量。发  相似文献   

2.
黄瓜叶烧病是近年来保护地新出现的生理病害。多发生在植株中上部叶片上,以接近或接触棚膜的叶片易发生。发病初期病部的叶绿素明显减少,在叶面上出现小的白色斑块,形状不规则或呈多角形,扩大后呈白色至黄白色斑块,轻者仅叶缘烧焦,重者致大半叶片乃至全叶烧伤。黄瓜...  相似文献   

3.
黄瓜霜霉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危害黄瓜叶片。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均可感染该病。通过对黄瓜霜霉病的症状、病原及发病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春保护地黄瓜应用百菌清粉尘剂防病效果好近几年来,我地区早春低温寡照.阴雨天气较多,保护地黄瓜发病后,遇阴雨天喷可湿性粉剂防病效果不好,致使病害加重。针对这种情况,我站从1990年开始推广应用多前灵、百菌清粉尘剂进行春保护地的防病.到1995年已累计推...  相似文献   

5.
黄瓜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地蔬菜生产是凌源市农业生产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中,保护地黄瓜生产面积已发展到8666.7公顷,年产黄瓜50万吨。随着蔬菜保护地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黄瓜褐斑病发病面积逐年增加,危害逐年加重,已遍及全市保护地黄瓜产区,使保护地黄瓜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已成为保护地黄瓜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叶部病害之一。为此,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是黄瓜生产中的常见病害,是全国保护地和露地黄瓜上最严重的流行性病害之一。黄瓜发病后,叶片枯黄,结瓜少而小,拉秧提前或未结瓜就死亡,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李梅 《中国果菜》2007,(3):36-36
在黄瓜生产中,尤其是保护地栽培,黄瓜植株发病后常见流胶的现象。黄瓜茎蔓流胶后,其上方逐渐萎蔫直至死亡;瓜条流股后,其商品性差,甚至出现畸形或软腐而无食用价值。轻者减产20~30%,重者绝产,严重影响瓜农的经济效益。流胶是黄瓜叶片的光合产物,是黄瓜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植株发病后,韧皮部的输导组织被切断,导致光合产物溢出而产生流胶。现将比较常见的几种黄瓜流胶病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瓜霜霉又称“跑马干”、“黑毛”,是黄瓜的主要病害。除危害黄瓜外, 还危害冬瓜、南瓜等瓜类。全国普遍发生,露地或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均可受害。发病后如环境条件适宜,病害发展迅速,1-2周可使瓜田成片枯黄,提早拉秧,严重威胁着黄瓜的生产。 一、症状 苗期至生长后期均可受害,但主要危害成株期的叶片。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病初叶面呈现水浸状褪绿斑点,病斑扩大时受叶脉限制而呈现多角型,黄绿色至褐色,病健界限明显。环境潮湿时,病斑背面生一层灰紫色至紫黑色霉。常有多个病斑连成一片,致使叶片迅速干枯死亡。在抗病品种上…  相似文献   

9.
黄瓜又名胡瓜,是张骞出使西域是带回来的,后改为黄瓜.黄瓜已成为各地常见蔬菜之一,为了可以在冬季吃到新鲜美味的黄瓜,北方实行保护地栽培方法.但黄瓜种植和生产中受到各种病虫害侵扰,生产味道鲜美的黄瓜,关键要做好黄瓜病虫防治工作. 1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是世界性分布病害.黄瓜保护地栽培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病害.霜霉病菌由气流传播,再侵染频繁,其潜育期短,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叶斑病.一旦条件适宜,病情发展飞快,导致叶片枯死.一般减产30%,严重减产过半,甚至全株枯死.1.1 症状:整个黄瓜生育期,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茎等处.叶片发病生退绿斑,潮湿时生黑霉;成株发病,生水渍状淡绿或小黄斑,扩大变淡褐;病斑湿度大有黑色霉层.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保护地黄瓜栽培面积的扩大,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日趋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威胁着保护地黄瓜生产的发展,因此,要想搞好保护地黄瓜生产,进一步提高保护地黄瓜的生产水平和效益,必须下大力量,做好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工作。1发病症状黄瓜霜霉病属于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主要危害叶片。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潮湿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全叶卷缩干枯,甚至全  相似文献   

11.
黄瓜褐斑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黄瓜褐斑病(又名靶斑病)是世界性分布病害,1906年欧洲首次报道该病,1957年北美佛罗里达报道发生,1960年我国江西省报道发生,由于当时保护地种植面积小,该病较为少见,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蔬菜保护地种植规模的扩大,黄瓜褐斑病蔓延趋势明显,病菌侵染植株后,病情发展迅速,叶片坏死、脱落,发病严重的造成大量减产甚至绝收。20世纪90年代在辽宁省瓦房店市的保护地内,该病大面积连年严重为害,成为当地保护地黄瓜的主要病害。目前,该病已经遍及全国。黄瓜褐斑病菌喜温好湿,寄主范围广,是多种蔬菜的致病菌,发病后防治较为困难,要严密监测和控制该…  相似文献   

12.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市黄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尤其在温室大棚保护地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生普遍。露地黄瓜以7~8月份多雨季节发病重,温室大棚栽培黄瓜在春末夏初发病重。由于该病症状与霜霉病相似,常用错农药,错过防治最佳时机,使病情失去控制,造成较大损失。现将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田间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发病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保护地黄瓜病害主要有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黑星病、枯萎病及霜霉病为主。其中黄瓜黑星病已成为近年来重要病害,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保护地黄瓜早期发生且比较普遍,黄瓜枯萎病在连作棚室内发病较重,黄瓜霜霉病是保护地黄瓜生产后期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14.
灰霉病是大棚、温室等保护地蔬菜栽培中的流行性病害,主要危害黄瓜、番茄、甜椒、茄子等,尤其是冬春季节,保护地内光照不足,低温高湿,该病发生尤为严重,给黄瓜、番茄等保护地蔬菜造成严重损失。1 主要症状本病可侵染花、果实、叶片,果实得病以青果受害重,病菌开始多从残留的柱头或花瓣侵入,后向果  相似文献   

15.
徐蛾 《北方园艺》1994,(6):24-24
保护地黄瓜黑星病发生规律与防治徐娥黄瓜黑星病(又名疮痂病),是目前丹东地区黄瓜上的一大危险性病害,以保护地发病最为严重。据丹东地区1992—1993年调查50多座节能日光温室及大棚,黄瓜黑星病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产量损失可超过70%,个别棚室甚至...  相似文献   

16.
黄瓜霜霉病在各地均有发生,特别是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受害较重。霜霉病是一种靠气流传播,再侵染频繁,流行性很强的病害,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重病地块甚至全株枯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1 发病原因分析在春季,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在发病的季节里温度是比较适宜的,病害发生与流行的关键是湿度问题,在多雨多露的情况下,昼夜温差大,病害流行的速度最快,当棚内湿度大,温度在16度以上时,便可出现发病中心,我省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份是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盛期,保护地一般的年份在4月中旬开始发病,病害发生的早晚与气…  相似文献   

17.
1 病害症状 黄瓜花腐病在保护地和露地均可发生,保护地发病重。发病初期黄瓜花和幼果发生水渍状湿腐,病花变褐腐败,病菌从花蒂部侵入幼瓜后,向瓜上部发展,病  相似文献   

18.
黄瓜生产,尤其是保护地栽培,植株发病后常见流胶的现象。黄瓜茎蔓流胶后,其上方逐渐萎蔫直至死亡;瓜条流胶后,其商品性差,甚至出现畸形或软腐而无食用价值。轻者减产20%~30%,重者绝产,严重影响瓜农的经济效益。流胶是黄瓜叶片的光合产物,是黄瓜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植株发病后,韧皮部的输导组织被切断,导致光合产物溢出而产生流胶。现将常见的几种黄瓜流胶病害的诊  相似文献   

19.
保护地栽培蔬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产高效,随着我们北方保护地黄瓜栽培的发展,黄瓜第二大病害-枯萎病也越来越重,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危害程度等,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减轻发病,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从山东省寿光市各保护地蔬菜种植区采集黄瓜、番茄、豇豆等蔬菜灰霉病样本,分离获得8个灰霉病菌菌株。采用菌饼创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了各供试菌株对黄瓜叶片和果实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接种黄瓜叶片和果实后均能够引起发病,不同菌株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灰霉病菌菌株间对黄瓜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分化,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分化同菌株的寄主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