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西瓜"迁丽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单作西瓜(CK)、西瓜间套作大蒜(T1)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蒜间套作对西瓜叶片抗氧化酶、生长、产量和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大蒜后,植株的蔓长和叶片数略有减少,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显著减少;西瓜的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增加(P<0.05),膜氧化产物MDA减少;植株的单瓜重和亩产量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含量显著增加,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显著减少(P<0.05);土壤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因此,间套作大蒜,改善了土壤微生态,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提高了植株抗氧化酶活性,最终促进西瓜生长,减少了植株枯萎病发病率,在西瓜绿色优质可持续栽培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棚西瓜由于连年种植,产生了一系列病虫害、土壤质量恶化问题,为此,研究了大蒜化感伴生对西瓜枯萎病发病率、叶片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以大蒜-西瓜化感伴生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设西瓜单作、化感大蒜(苗期伴生)-西瓜、化感大蒜(全生育期伴生)-西瓜等3个处理,化感伴生后统计枯萎病发病率,测定西瓜叶片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及其根际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 表明:大蒜化感伴生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比单作显著减少;西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增加,脯氨酸减少;西瓜根际土壤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减少,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西瓜根际土壤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活性增加,蔗糖酶活性降低.由此可知,大蒜化感伴生栽培后,显著抑制了西瓜枯萎病发病率,促进了植株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增加了植株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改善了土壤菌落平衡,增强了土壤酶活性,提高了西瓜抗性和根际土壤质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西瓜连作障碍,在西瓜绿色优质可持续栽培方面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棚西瓜由于连年种植,产生了一系列病虫害、土壤质量恶化问题,为此,研究了大蒜化感伴生对西瓜枯萎病发病率、叶片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以大蒜-西瓜化感伴生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设西瓜单作、化感大蒜(苗期伴生)-西瓜、化感大蒜(全生育期伴生)-西瓜等3个处理,化感伴生后统计枯萎病发病率,测定西瓜叶片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及其根际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大蒜化感伴生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比单作显著减少;西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增加,脯氨酸减少;西瓜根际土壤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减少,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西瓜根际土壤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活性增加,蔗糖酶活性降低。由此可知,大蒜化感伴生栽培后,显著抑制了西瓜枯萎病发病率,促进了植株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增加了植株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改善了土壤菌落平衡,增强了土壤酶活性,提高了西瓜抗性和根际土壤质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西瓜连作障碍,在西瓜绿色优质可持续栽培方面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棚西瓜由于连年种植,严重影响了西瓜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枯萎病,导致西瓜死苗减产,严重的甚至绝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大蒜-西瓜伴生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设西瓜单作、大蒜(苗期伴生)-西瓜、大蒜(全生育期伴生)-西瓜等3个处理,伴生后统计枯萎病的发病率,以及测定西瓜的株高、蔓长、干鲜重、果实形态指标、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大蒜伴生后,生长前期植株的蔓长和叶片数略有减少,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生长后期植株的地上、地下干鲜重均比单作增加,差异显著;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比单作显著减少;西瓜的单瓜重和产量增加;果实形态指标的中心糖、边糖、纵径、横径增加;皮厚减少,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均比单作增加,VC、亚硝酸盐、总酸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大蒜伴生西瓜后,显著抑制了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率,促进了植株生长、提高了单瓜重和产量,改善了西瓜果实形态指标及品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西瓜连作障碍,在西瓜绿色优质可持续栽培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棚西瓜由于连年种植,严重影响了西瓜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枯萎病,导致西瓜死苗减产,严重的甚至绝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大蒜-西瓜伴生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设西瓜单作、大蒜(苗期伴生)-西瓜、大蒜(全生育期伴生)-西瓜等3个处理,伴生后统计枯萎病的发病率,以及测定西瓜的株高、蔓长、干鲜重、果实形态指标、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大蒜伴生后,生长前期植株的蔓长和叶片数略有减少,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生长后期植株的地上、地下干鲜重均比单作增加,差异显著;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比单作显著减少;西瓜的单瓜重和产量增加;果实形态指标的中心糖、边糖、纵径、横径增加;皮厚减少,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均比单作增加,V_C、亚硝酸盐、总酸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大蒜伴生西瓜后,显著抑制了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率,促进了植株生长、提高了单瓜重和产量,改善了西瓜果实形态指标及品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西瓜连作障碍,在西瓜绿色优质可持续栽培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蚯蚓对西瓜枯萎病的影响机制,开拓西瓜枯萎病防控的新思路,本试验以西瓜连作土壤为基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密度的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和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西瓜长势、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结合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数量、土壤微生物总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脱氢酶活性)以及土壤总酚酸的动态变化,探索蚯蚓对西瓜植株枯萎病的防控机理。结果表明,西瓜定植后45 d,试验组的西瓜蔓长、鲜质量较不投放蚯蚓对照分别增长了18.57%~67.27%、39.29%~87.24%。西瓜定植后30 d、45 d,对照的西瓜植株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为62.15%、85.32%,显著高于蚯蚓试验组(P0.05)。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蚯蚓密度能有效促进西瓜生长,减缓枯萎病发生。在蚯蚓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威廉环毛蚓的促生防病效果优于赤子爱胜蚓。0~45 d的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土壤中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数量、总酚酸含量较对照分别下降了36.63%~69.39%、31.0%~77.4%,45 d时试验组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脱氢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15.10~175.71 mg/kg、1.41~2.40μg/(g·h)。蚯蚓能有效降低西瓜植株枯萎病的发病率,促进植株生长,其防控机理可能为:蚯蚓的穴居、取食等活动直接抑制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快速繁殖,同时蚯蚓通过降解土壤化感物质(总酚酸),提升微生物总量和活性等方式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从而有效防控西瓜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生物有机肥对连作西瓜土壤酶活性和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连作西瓜土壤酶和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酶影响不同,施肥处理2周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对照低,刺激了土壤脲酶活性,有机肥处理提高了土壤呼吸强度,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并不能长期维持下去,土壤脲酶活性和呼吸强度都有下降趋势,有机肥V施用后连作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有机肥II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钒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6个水平的外源钒添加处理(0、50、100、150、250,、500mg/kg),测定不同钒浓度在油菜(Brassica junceaL.)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多酚氧化酶活性随钒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特别是在50mg/kg钒浓度处理下,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迅速减少为对照组的56%;试验中虽然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因钒的存在增加不明显,但三者的酶活性在油菜结实期均高于苗期,表明油菜生长减轻了钒对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P在一定钒浓度范围内随钒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P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除钒的影响以外,其他外加因素(如植物)也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P的含量。[结论]该试验表明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土壤钒污染的指标,同时发现钒浓度变化对土壤微生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两者的关系十分复杂,其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西瓜迁丽1号为试验材料,试验设6个基追比肥料处理,研究钾肥对西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钾肥追施比例的增加,植株的蔓长和叶片数增加;植株的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增加,膜氧化产物MDA减少;植株的单瓜重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果实的中心糖、边糖增加;果实品质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_C含量增加,硝态氮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减少。当钾肥追施比达1∶1时,各指标达到最大;追施比继续增加后,各指标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西瓜迁丽1号为试验材料,试验设6个基追比肥料处理,研究钾肥对西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钾肥追施比例的增加,植株的蔓长和叶片数增加;植株的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增加,膜氧化产物MDA减少;植株的单瓜重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果实的中心糖、边糖增加;果实品质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_C含量增加,硝态氮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减少。当钾肥追施比达1∶1时,各指标达到最大;追施比继续增加后,各指标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大蒜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大蒜干样还田后,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及土壤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大蒜干样后,显著增加黄瓜植株的鲜重,且与添加量成正比;在黄瓜的整个生长期,增加了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当结果期大蒜的添加量为3.0%时,减少了真菌和镰刀菌的数量,并提高了土壤B/F(细菌+放线菌/真菌)值,优化了土壤微生物区系;而随着黄瓜的生长,促进黄瓜幼苗期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尿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当结果期大蒜添加量大于2.0%时,对4种土壤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使土壤环境有利于黄瓜生长。  相似文献   

12.
叶面喷施氨基多糖硒肥对西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瓜品种早佳8424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氨基多糖硒肥水溶液,研究其对西瓜生长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宜浓度的氨基多糖硒肥能够有效增加西瓜植株的茎粗,提高功能叶片中SPAD值、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显著提高西瓜中硒含量以及可溶性糖、维生素C(V_C)、番茄红素的含量,提高单瓜质量和产量,并能显著降低西瓜功能叶片的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西瓜中可滴定酸含量。表明氨基多糖硒肥具有增强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和植株长势,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以及提高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以压砂西瓜枯萎病为靶标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Biolog-ECO微平板法和田间穴施方法,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压砂西瓜的促生防病效果及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穴施不同用量的生物有机肥对西瓜植株具有促生长作用,对枯萎病防控效果和增产作用明显,其中防效达77%以上,增产率达15%以上;且能够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使西瓜根部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尖孢镰刀菌(病原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呈现先减少后缓慢增加趋势;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增高,微生物代谢活性较强,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单施基质200 g/穴对压砂西瓜植株生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防病效果差于单施生物有机肥100 g/穴,对压砂地土壤可起到疏松作用。总体来讲,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够明显促进压砂西瓜植株生长,有效防控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使土壤微生物区系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比不同生长年限北五味子植株对黑斑病抗性的差异,以同一栽培环境和管理方式下的2年生、4年生和6年生北五味子植株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其黑斑病发病率和感染程度,测定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对3种不同生长年限植株的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年生植株发病率和感染程度最低,6年生植株发病率和感染程度最高;三者的SOD、POD、PAL和PPO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三者之中,2年生植株健康叶片的各种抗氧化酶活性最高,4年生和6年生植株各种酶活性峰值出现在感染面积占叶片总面积25%以下时,在感染面积占叶片总面积50%以上时各种酶活性均表现显著下降。综上,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北五味子植株黑斑病发病率和感染程度都明显增加,植株抗氧化酶对黑斑病的抵抗作用逐渐从感染初期转移到感染中期。  相似文献   

15.
以耐盐性较弱的小型西瓜品种秀丽2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法,研究了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Na Cl胁迫下西瓜幼苗叶片、根系中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mol/L Na Cl处理下,西瓜幼苗叶片、根系中O-2·产生速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显著升高;而1.25 mmol/L外源ALA处理显著提高Na Cl胁迫下西瓜幼苗叶片、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O-2·产生速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这些结果表明,外源ALA处理可有效清除体内活性氧,降低膜脂过氧化伤害程度,从而缓解盐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进而有助于增强西瓜植株对盐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碱性肥料和生防菌制剂配合施用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碱性肥料与生防放线菌制剂配合施用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大田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酸性土壤和微碱性滩涂土壤为试验对象,每种土壤设置常规肥料(CCF,CK)、碱性肥料(AF)、常规肥料+放线菌制剂(CCF+Act)、碱性肥料+放线菌制剂(AF+Act)4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香蕉生物量、土壤pH、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与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①酸性土壤和微碱性滩涂土壤中均以常规肥料处理(CCF,CK)的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最高,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配施 (AF+Act)的病情指数最低,分别较CCF(CK)降低了46.71%和33.21%,且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配施能显著促进香蕉株高的增长和地上部、根系干质量的积累。②在酸性土壤中,AF+Act处理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CCF(CK)分别增加了114.9%和153.9% (P<0.05),真菌数量减少了42.3% (P<0.05),细菌、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分别增加了2.72和3.37倍;在微碱性土壤中,AF+Act处理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较CCF(CK)增加了37.0%和13.0% (P<0.05),真菌数量减少了57.7% (P<0.05),细菌、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分别增加了2.90和2.24倍。③在酸性土壤中,AF+Act处理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较CCF(CK)分别增加了31.56%,38.79%,6.88%和37.52% (P<0.05);在微碱性土壤中,AF+Act处理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较CCF(CK)分别增加了20.02%,44.35%,6.63%和163.33% (P<0.05)。④无论在酸性土壤还是微碱性滩涂土壤中,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与细菌/真菌值、放线菌/真菌值、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配施可以优化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香蕉生长,增强香蕉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探究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在大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与肥料减施机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常规肥料常用量(F 1)、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常用量(F2)以及有机硅水溶缓释肥不同程度减施(F3、F4、F5)对大蒜生长性状、产量、品质与土壤性状进行研究,以期为江苏沿海地区大蒜合理施肥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可增加大蒜植株的株高、叶长、叶宽,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植株地上部生长,显著增加返青期地上部鲜质量产量(P<0.05);增加蒜薹的粗度、长度、鲜质量产量,提升蒜薹紧实度;增加鳞茎的直径、2~4级鳞茎占比、鲜质量产量,提升鳞茎紧实度与内在品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减施20%处理较常规肥料常规用量处理,返青期地上部鲜质量、蒜薹鲜质量表现为增产,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而鳞茎鲜质量不仅增产,且二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对提升土壤中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效果明显,对降低土壤容重作用显著;而对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速效钾含量则无明显影响.总体而言,在江苏沿海地区大蒜生产过程中,采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肥料总量减施20%不仅不会影响大蒜生长与产量,还可以增加产量并提升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改善土壤性状.  相似文献   

18.
在土壤中添加不同用量(0、1%、2%和4%)猪粪进行土壤培养和荔枝盆栽试验,研究来自猪粪的抗生素(金霉素、强力霉素)在土壤360 d内的降解动态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并探讨不同时间(153 d和210 d)收获的荔枝植株吸收两种抗生素能力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猪粪显著提高土壤两种抗生素含量(P0.05),金霉素和强力霉素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84 d和58.89 d;施入猪粪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当猪粪施用量为1%和2%时,土壤3种酶活性与金霉素和强力霉素含量为显著正相关(P0.05)。随荔枝生长时间延长,植株金霉素含量显著提高,但与猪粪用量关系不大;植株强力霉素含量随猪粪用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但随荔枝生长被生物量稀释而下降。金霉素在植株体内向上转移能力较强(转移系数0.595~0.789),强力霉素则很弱(转移系数0.01)。收获荔枝植株后,根际土壤两种抗生素的累积也与猪粪用量正相关。荔枝为多年生果树,如长期连续大量施用此类禽畜粪肥,可能造成抗生素在果园土壤的累积,荔枝果实存在吸收抗生素、尤其是金霉素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控释掺混肥对大蒜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系统研究了控释掺混肥(crf)对大蒜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酶活性(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随控释掺混肥施入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等量(crf1)和80%用量(crf2)处理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普通施肥(ccf)处理,表明控释掺混肥可通过增强土壤酶活性来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进而提高大蒜鳞茎产量。  相似文献   

20.
大蒜连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目的]研究大蒜长期连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蒜连作0(CK)、5、10、15和20年的土壤再分别盆栽大蒜,以大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根际真菌数量持续上升,连作20年的土壤约为对照的2.88倍.而其它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只在短期内(5-10年)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连作10年的大蒜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各增加了8.72%和25.81%,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芳香族化合物降解菌分别为对照的5.63、11.60和3.35倍.连作10年的大蒜根系分泌物对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等土壤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6.67%、41.67%、203.13%、23.73%和43.65%,但长期连作(15-20年)后均呈现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氨化细菌与脲酶、多酚氧化酶均呈显著正相关;芳香族分解菌与脲酶、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微生物总量分别与磷酸酶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大蒜连作5-10年,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上升,未发生连作障碍;但连作15-20年,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失调,土壤酶活性下降,连作障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