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少突胶质细胞相关microRNA (miRNA)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利用Dicerl loxp/loxp基因型小鼠和Oligl-Cre品系小鼠杂交获得miRNA加工酶Dicer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再用免疫荧光染色和BrdU标记等技术检测这种Dicer条件性敲除小鼠大脑和小脑中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以及脊髓中新生神经元的变化情况.结果 Dicer条件性敲除小鼠大脑中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加快,而小脑中增殖细胞数目较正常小鼠减少(12%,P<0.05).此外脊髓中神经元的数目并未受到影响.结论 少突胶质细胞相关miRN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的发生和增殖具有时空特异性或差异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指脑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阻止血液中的物质进入大脑的一道屏障,是维持脑内环境稳定所必须的膜性结构。因其位置的特殊性具备内皮细胞之间覆盖重叠,紧密连接,有效地阻止大分子物质通过连接处;连续不断的一层基底膜紧紧包围着内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终足包围住脑毛细血管壁的外表面的结构特征。从而形成了BBB的多层膜性结构,构成了脑组织的防护性屏障[1]。现对动物血脑屏障的紧密连接结构和细胞结构及其在神经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由神经炎症引起脱髓鞘和神经退行性变,导致感觉、运动、认知和情感障碍等,多发性硬化的发生与T细胞异常增生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以及少突胶质细胞功能障碍相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生长和增殖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mTOR与免疫系统的调节和胶质细胞功能密切相关。近期的研究表明,mTOR参与了多发性硬化等神经退行性变的发生和发展,而应用mTOR抑制剂则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美国和日本的研究人员在实验鼠身上发现,部分大脑成熟干细胞可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这一发现与以往的有关研究成果相悖。此前的研究表明,成熟干细胞(也叫专能干细胞)不能分化成具有其它特性的细胞。鼠脑干细胞有能力发育成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脑细胞。实验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索尔克研究所和日本熊本大学的研究人员,把从实验鼠大脑中取出的干细胞和人类血管内皮细胞一起培养。结果发现,大约6%的鼠脑干细胞长成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样子。此前的一些研究表明,大脑干细胞能和其他组织结合在一起,但不能分化成具有其它特性的细胞。在美日…  相似文献   

5.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神经元是控制生殖的主要神经元。下丘脑GnRH神经元的适时激活,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跨突触传递的严格控制,决定了性腺发育和成年个体的繁殖能力。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是调控GnRH神经元的主要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利用胞体和突起,通过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调控GnRH神经元,包括分泌旁分泌因子调控GnRH神经元,通过黏合分子和具有重塑性的神经胶质细胞覆盖GnRH神经元来完成神经胶质细胞和GnRH神经元之间的接触依赖性通讯。论文对神经胶质细胞调控GnRH神经元活性和分泌的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神经胶质细胞在生殖调控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胶质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除了对神经元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参与信号传递与疼痛调节机制外,还具有一些免疫学特性。所以,对于动物的一些神经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国乔治州南方 ,有两个猪群感染马东方脑脊髓炎病毒 (EEEV ) ,临床表现为运动失调 ,精神沉郁 ,甚至死亡。剖检无肉眼特征性病变。脑组织切片发现大脑及丘脑神经细胞变性 ,坏死 ,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围管现象 ,呈典型非化脓性脑炎。从脑组织中分离到EEEV。并可藉免疫荧光法检查作出诊断。美乔治州猪只感染马东方脑脊髓炎  相似文献   

8.
脑脊髓脱髓鞘是多发性硬化症(MS)的主要病理特征。为了建立病毒性脑脊髓脱髓鞘免疫缺陷小鼠模型,探索其神经炎症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NOD-SCID小鼠12只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脑部注射小鼠脑脊髓炎病毒和PBS。每天观察临床病症,第25天处死小鼠。采用HE染色观察脑部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检测标记物的表达。结果表明小鼠脑脊髓炎病毒在患鼠脑中明显复制并引起了神经损伤,以后肢麻痹为主要表型的神经障碍发生率为100%(6/6),小鼠脑部主要病理变化为神经元损伤、坏死,较多小胶质细胞浸润,海马锥体细胞明显减少。荧光定量PCR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和β(IL-α,IL-1β),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 RNA水平均呈现显著上升(P=0.0101,P=0.0121和P=0.0056)。Western blot发现小鼠海马区STAT3表达显著升高(P<0.0395)。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海马区显著活化。TMEV成功诱发了免疫缺陷鼠脑脊髓炎脱髓鞘病,TMEV感染提高了免疫...  相似文献   

9.
自我更新、全能的胚胎干(ES)细胞可为移植提供几乎无限的供体来源。现已设计了一种可以在体外生成来自ES细胞的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前体,在人髓鞘质病的大鼠模型上进行的移植表明ES细胞源的前体同宿主神经元相互作用,在大脑和脊髓轴突作用更为明显。因此,ES细胞可为神经移植提供一种有价值的特异性体细胞前体的来源。源于囊胚阶段的内细胞群的ES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它们能分化为所有组织和细胞类型。最近的发现扩展了ES细胞的潜在作用,包括从人胚胎组织中分离出ES细胞,在绵羊和小鼠成体组织中将细胞核移入去核卵细胞,可产生同一…  相似文献   

10.
对9例冠状病毒性脑脊髓炎仔猪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本病是以脑脊髓软膜及实质的血管周围围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胶质细胞局灶性和弥散性增生为特征的非化脓性脑脊髓炎变化。病变在端脑、脑干、脊髓和半月状神经节都有分布,以小脑、延脑和桥脑的病变最重。免疫器官的免疫细胞反应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存在的混合免疫。  相似文献   

11.
血脑屏障是隔离外周体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屏障结构.它可以选择性允许血液中的一些物质通过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入大脑中.除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之外,血脑屏障的组成主要还有星型胶质细胞、周细胞、神经元和细胞外基质.本试验通过原代培养猪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以Transwell细胞板为载体构建猪体外血脑屏障的共培养模型.经过4h渗漏试验和TEER电阻的测定试验显示所构建的猪体外血脑屏障的模型具备了血脑屏障基本的生物学特性,可以用于猪血脑屏障相关疾病尤其是人兽共患性疾病致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6,(7):1151-1156
为了研究兔脑炎原虫如何破坏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并引起脑肉芽肿形成,本试验采用IG染色、MGP染色,TUNEL染色和anti-GFAP染色等方法对26只有典型脑炎原虫病神经症状的病兔和10只健康兔的脑组织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病兔大脑皮质有少部分锥体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凋亡。病损的血管旁有时检出兔脑炎原虫集落,附近的脑组织有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聚集形成的细胞性肉芽肿。用特殊染色可在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检出大量脑炎原虫和集虫泡。大量星形胶质细胞在病损的脑组织部位增生,包绕在聚集的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周围形成了肉芽肿。其粗大的足突在血管周围形成了厚层血脑屏障。总之,兔脑炎原虫通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方式而破坏了血脑屏障;通过侵入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方式进入脑组织,引起脑损伤。  相似文献   

13.
<正>朊蛋白(Pr P)是一种具有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的典型的膜结合型蛋白质,通过GPI与细胞膜表面糖基化位点结合,从而锚定在细胞膜表面,主要在神经元、神经小胶质细胞和脾脏中表达,称为细胞型朊蛋白(Pr PC),对促进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发育与成熟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哺乳动物体内,一些因素能够诱发导致这种正常的糖蛋白发生空间构象转变,形成能够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朊病毒(Prion),即  相似文献   

14.
禽脑脊髓炎病毒内蒙古地方毒株NH937株经脑内注射感染.于攻毒后3,5,10,14,20,25,30 d,取攻毒组4只,对照组2只.取材大脑、小脑于95%乙醇中固定,经原位杂交染色,结果:着染部位主要在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及皮质下各核团的较大神经元的胞浆内,呈现蓝紫色连成片或单独数个较大颗粒,小脑蒲肯野细胞胞浆内也较多见;此外小胶质细胞胞浆内也发现很多呈阳性.在病情严重时的10 d开始增多,直到病情恢复的30 d时,仍然很普遍.相对于未攻毒的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多.说明禽脑脊髓炎过程中脑组织细胞内MIP-1β和IL-8的mRNA大量上调,主要与趋化T淋巴细胞到血管外形成管套,再从管套弥散向周围神经组织;同时趋化小胶质细胞到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形成卫星现象和噬神经元现象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是朊病毒病早期的主要病理学特征.PrP106-126 (prion protein peptide 106-126)具神经毒性,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和纤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是星形胶质细胞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利用PrP106-126和PrP106-126制备的小胶质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 from microglia,MiCM)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探讨PrP106-126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及其胞内LN、FN表达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空白对照、Scr对照、PrP106-126、MiCM、MiCMPrP106-126).结果表明,PrP106-126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LN和FN的表达,但促增殖和FN表达作用有赖于活化小胶质细胞细胞因子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6.
短链脂肪酸(SCFA)在调节动物和人体代谢、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SCFA通过高度关联的肠脑轴参与调节多种神经化学途径,影响包括情感、认知和神经反应等大脑生理和行为,在机体健康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目前,直接探索SCFA作为关键介质靶向干预对肠道和大脑功能以及肠脑轴影响的潜在机制研究较少。本综述概括了SCFA在肠-脑通讯中的作用,总结了有关SCFA直接或间接介导肠-脑相互作用的途径,旨在为SCFA开展进一步肠脑轴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急性犬瘟热的原发性脱髓性脑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进一步观察犬瘟热病毒引起的原发性脑损伤和包涵体形成的特点,调查脑组织的损伤与神经症状的关系,对10只急性犬瘟热病犬的脑组织进行了详细的病理学研究。为了仔细地观察病变,本试验按照解剖学关系将脑组织分成3个大部分和11个切面,即大脑(4个切面),脑干(5个切面)和小脑(2个切面)。组织切片经HE、LFB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进行检查,结果表明:在大脑,脱髓呈弥漫性发生,程度较轻;脑干的周围或靠近第三脑室的白质脱髓较重;小脑在轻度或中度脱髓的基础上常出现严重的多发性脱髓灶。脱髓部呈空泡或海绵状,有少量胶质细胞存在,但无炎性反应。脱髓性病损是非时称性发生,对神经束没有特殊的亲和力。在脑室的室管膜细胞内发现有较多的嗜酸性胞浆或核内包涵体。用抗犬瘟热病毒抗体染色,带有包涵体的室管膜细胞呈现强阳性反应。部分锥体细胞,神经核细胞和漓氏细胞变性、溶解或胞浆深染。胞核浓缩。这种变化以小锥体神经细胞表现得最为明显。根据此研究结果,作者认为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原发性脑组织损伤是一种脱髓性脑病,而不是脑炎变化;位于室管膜细胞内的包涵体对于脑组织犬瘟热的确诊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犬瘟热病毒引起神经细胞的损伤是非特异性的,对脑组织的侵害是非对称性的。对神经束的作用无特殊的亲和力,所以患犬瘟热的犬在临床上可出现不同的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将一组小鼠进行刺激诱导使其增加各种活动,另一组紧闭减少刺激和活动。将两组小鼠进行迷宫“智力”试验,两组有明显差异。然后将小鼠脑子解剖,结果发现,非常活泼的小鼠脑子里的神经胶质细胞,要比迟钝小鼠的神经胶质细胞多得多。这说明神经胶质细胞是小鼠机灵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AEV-NH937引起禽脑脊髓炎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禽脑脊髓炎病毒NH937毒株脑内接种1日龄SPF雏鸡,分别在攻毒后3,5,10,14,20,25和30d分别宰杀对照组两只和攻毒组4只,取大脑和小脑、固定、HE染色。结果临床发病在第6天出现,第9天普遍发病并开始死亡,到第14天死亡停止。在第3天时,软脑膜充血出血、神经元再现少量变性坏死,第10天和14天损伤性变化最重,后管套现象和小胶质细胞增生等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禽脑脊髓炎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纯洁  马学恩 《中国家禽》2002,24(8):14-15,18
用禽脑脊髓炎病毒NH937毒株接种1日龄SPF雏鸡.分别在攻毒后5、10、15、20、25、30天取材大脑和小脑、固定、H.E染色、镜下观察,具有禽脑脊髓炎典型病变,表现为脑软膜血管扩张、充血、点状出血,镜下可见神经元中央染色质溶解、噬神经元现象、小胶质细胞增生、管套现象等.在攻毒后1、3、5、10、14、20、30天经流式细胞仪检测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化抗原等,结果为血液中CD3+细胞下降和CD19+细胞提高均有显著变化(p<0.05),法氏囊的CD19+细胞提高显著(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的管套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化抗原变化,结果管套中的细胞以CD3+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为主,并有离开管套进入炎区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