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全面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国农村发展正式迈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美丽乡村"之"美",从景观设计角度,包含形式之美、生态之美、环境之美、意境之美,乡村景观设计需要在"无序"和"有序"中寻找平衡。从策略、设计原则、景观设计意义3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对于景观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国家对于乡村建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进而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背景下,农业景观设计工作变得尤为重要。罗凯著的《美丽乡村之农业设计》一书中对于田园景观设计以及田园生活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我国的农业景观设计提供了理论性参考。  相似文献   

3.
曹晓东 《现代园艺》2019,(17):134-135
以乡村振兴中的乡土景观设计内容为主线,从多方面入手,提出乡土景观设计中应该承载的历史责任使命,通过乡土景观设计的打造,以及一些相关元素的提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整体规划战略目标的实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展开阐述,将其乡土景观设计的理念与乡村振兴融合,在考虑人类健康环境,愉悦人民身心的同时,推行乡村经济建设,使二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最终实现我国战略规划目标,乡村振兴,乡村中国梦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颁布使乡村振兴成为当下热点,再加上受快速城市化的影响,许多乡村景观设计忽略了对地域特色和乡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使乡土景观处于缺乏活性的状态。正是因为缺少乡土景观的融入,乡村风貌杂乱无章,文化底蕴缺失,因此探索新农村乡土景观设计已迫在眉睫。以乡土元素的挖掘与应用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农村景观设计中乡土文化价值与内涵的合理运用与展现。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主义景观的概念入手,阐述生态主义设计思想的内涵,分析生态主义思想在乡村景观中的实际应用,总结生态主义对乡村景观设计的影响。使乡村景观设计与乡村生态宜居有效融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是乡村景观设计的重要渠道,它极大提高了设计效果,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引入公众参与,从政府、设计师、村民协作出发,结合"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理念的"五共"机制,以闸口村公共空间为例,探索公众参与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是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利用有限资金和资源建设乡村景观成了乡村建设的重要议题。梳理低成本景观的概念及研究现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公共空间低成本景观评价体系,根据评价体系指标权重对低成本景观设计要素进行排序,进而提出乡村公共空间低成本景观设计方法,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宇 《现代园艺》2022,(23):165-16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乡村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农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同时也要让游客体会到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特定地域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本研究立足于刘老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程项目,分析了红色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规划,并通过介绍红色文化的内涵,进一步阐述红色资源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助力淮安地区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力开展乡村景观设计,实现乡村文化特色的表达,不仅是我国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性要求,更是打造幸福、和谐、生态、人文乡村环境的必然要求。江南文化作为较大单元的地域文化,与齐鲁、岭南、巴蜀、中原等地域文化相比,其独特性尤为明显。首先阐述了地域文化概念、乡村景观类型,其次分析了地域文化特色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最后以江浙沪一带的农村为例,探讨了通过乡村景观进行地域文化表达的方法,形成一些新的乡村景观设计理念,以期助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乡村的发展带了很多影响,自然环境质量下降、乡村文化衰落、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关注并探究乡村景观建设,但对乡村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研究极少涉及.本文对乡村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儿童户外空间的"以童为...  相似文献   

11.
首先论述了慢行系统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分析了慢行系统景观设计应遵从的基本原则,进而分别从合理规划慢行路径,丰富道路形式变化,增强景观绿化层次,善用各种节点要素,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等维度,提出了景观设计的有效对策,同时,深入研究了景观设计的重要价值。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效参考,促进乡村地区慢行系统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晋江市美丽乡村的建设已有显著成效,乡村景观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景观设计学角度对乡村中散落荒置的点状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分析乡村中点状公共空间的四个特征,针对其特征分别提出其在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并将之运用到晋江市上垵村村口处点状公共空间景观建设实践中,以期为今后的乡村点状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义 《花卉》2019,(10):53-54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各个地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在积极的采用新的方式,努力的推广乡村振兴战略,力求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裕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乡村建设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具体的乡村建设工作开展阶段,其模式千篇一律,逐渐失去了乡村原本的特色,使得乡村传统文化以及原生态景观不能更好的体现在乡村发展中。所以,为了可以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效的实施,在今后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的手段,合理地将乡村景观设计应用于乡村振兴中。  相似文献   

14.
尹翀  张健 《现代园艺》2023,(8):67-69
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绿化景观设计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环节,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问题,提升乡村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基于此,结合广西柳州农村地区绿化景观,从美丽乡村绿化景观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和建设路径等农村地区绿化景观的设计要点进行探讨,为乡村绿化景观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正"三个重大"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韩长赋表示,"我们也在研究,也在谋划"。他说,农业部最近启动了"百乡万户"调查,派了120人深入到30个省市区、60个村进行为期1个月的驻村调查,"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组织提供第一手的材料"。韩长赋说,现在各方面都在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由于林业特殊的产业属性、生态地位、文化特质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也为林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大机遇。分析了林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林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肖懋汴 《现代园艺》2023,(12):73-7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景观的建设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千村一面”的乡村景观项目,乡村传统文化被破坏,地域特色同质化。为了保护传统文化,弘扬地域特色,推进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结合十八洞村村容村貌提质工程景观设计实践,旨在探索从“精准”设计的角度,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提炼乡村景观设计元素,构筑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中国又一次提出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及解决方案的思考。当下广西壮族自治区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以玉林市十丈村为例,展开乡村景观设计实践研究,其景观设计从整体出发,着眼于空间布局,梳理现有特色景观,寻找乡村特色文化等,并以改善当地生活环境,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玉林市十丈村作为广西首批进入国家“旅游乡村”名单乡村之一,对其乡村景观设计与建设过程具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柴晓钟  杨潇  王敏 《现代园艺》2022,(16):93-95
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乡村振兴之路的推进,乡村的发展也进入了历史新时期,特别是乡村文化的振兴成为了乡村发展的重要目标,但同时,乡村景观设计中情感的缺失也成为普遍问题。以西昌彝族为例,探讨在景观设计时,运用乡土文化中的具象与抽象元素来实现设计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20.
文/薛鑫 《蔬菜》2018,(9):1-6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原则中报告指出:"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201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包含太多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历史任务,而实现乡村振兴则需要"一乡一品""特色小镇""创意农业"等农业农村发展新思路的指导和具体实践。本文介绍了农业特色小镇的主流概念,总结并分析了成功案例,简要阐述了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以期为所有关注乡村振兴的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