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佛家意境理论和道家阴阳观两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点出发,对可园的空间布局和造景手法进行分析,并对其建筑特色进行阐述,归纳总结岭南园林不同于江南园林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现代园艺》2020,(5):115-119
花窗作为能够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和文化内涵的必备构景小品,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艺术性,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造景元素。改革开放以后带来了许多新思潮,对我国传统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其中包括了景观规划设计这一领域。以岭南园林为应用背景,从宏观角度阐述岭南园林花窗的总体特征,并对其样式的特点、功能、艺术内涵进行分析。结合实例指出花窗在岭南园林中的应用情况,探索花窗作为极具价值的园林建筑文化遗产,同时也作为文化消费的一个方面,在现代设计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应用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岭南园林蓬勃发展,文人墨客纷纷建园,特别是19世纪通过海外贸易积累雄厚资本的富商们营建了大量兼顾商、政和生活用途的园林,园主与文人墨客频繁密集的交流,促使岭南园林成为诗歌、书画艺术活动交流的重要场所。文章总结明清时期岭南园林四大园事活动类型,分析岭南园林布局对艺术园事活动的影响,旨在研究传统岭南园林对园事活动组织间的促进关系,作为岭南古园林史料的补充,同时也为现存的传统园林活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自古以来与传统文化的传承都紧密相连,而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我国园林景观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儒家思想文化在我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审美设计中得到了完美展现,不仅寄托了人们对文化信仰的追求,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当代的园林设计者在传统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对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进行了改革创新。将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与儒家文化思想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5.
岭南园林是中国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具有悠久且多方位的纵向的历史内涵与横向的地域性内涵,岭南园林所特有的以矩形为基本形制的造园布局、叠山理水方式、建筑特色、植物造景布置,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既体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又展示出融合了江南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的风格,体现出世界园林的共性与岭南园林独有的个性,传承与衔接文化,是岭南人的需要,更是世界园林大熔炉吸收、发扬、传播文化的需要。研究广东滨海景观带规划中岭南园林元素的运用,正是将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当中,将岭南文化进行传承方法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上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从中西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研究中国园林文化中独特的审美特点和生态美学价值,不仅是对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也对当前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中西方园林差异出发,研究中国园林的审美特点以及生态美学价值,希望以此能对中国园林的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7.
广东是岭南园林的主要发源地,也是近现代岭南园林的发展中心。如何正确处理好广东新园林与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创新关系,是现代岭南园林设计成败的关键。文章在总结传统岭南园林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广东新园林建设实例,阐述新园林对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特点,并以现代园林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为戒,展望未来广东新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梁浩华  曹伟 《中国园艺文摘》2013,(10):103-104,117
古典园林空间意境的产生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密不可分,儒道佛思想主要是通过对中国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折射到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审美观念中,从而对园林空间的意境营造产生影响。文章从意境的本源、风格、立意构思、布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来揭示传统文化对其产生的深刻引导作用,并提出新时代的园林设计师,在对待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创新问题上,不应还只停留在抄袭模仿古典园林文化的表面层次上,而应当探根索源,挖掘其最原真的一面——即对时代生活文化的反映。设计师应当作为生活的阐释者,要把握时代的精神,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修养,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富有民族特色,才能经得起生活的推敲和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与情趣的集中体现,拥有丰富的文化形态和独特的审美趣味,而植物景观配置是古典园林整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植物景观这一窗口,可以窥见蕴含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民族文化。本文紧密围绕我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这一即定主题,对于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做历史沿革、配置方式以及经验传承等层面上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郑报进 《现代园艺》2013,(22):172-172
在传统园林空间意境设计中,留白的空间处理手法是其重要的设计策略。其前提即是时空因素的介入,实质是园林创作者内心情感的宣泄与表达,从而形成独特的意境,引其接受者的情感共鸣。留白思想是我国哲学思想以及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从审美以及哲学角度,对传统园林空间留白的前提、实质与内涵等方面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是五千年历史的沉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大众对园林的审美随之改变。因此,现代园林需要不断探索、尝试,既要继承传统园林的精华,又要融合现代化审美。为此,基于园林设计艺术,从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契合的必要性出发,概括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特点,分析了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并阐述了推进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契合的具体措施,以此推动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中国盆景以崇尚自然为基调,创作上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体现了对中国艺术传统和创作规律的自觉回归,对传统规则式盆景的否定、超越,并在对其它如台湾、日本等不同盆景艺术的吸收借鉴中逐步走向成熟。崇尚自然的审美倾向在岭南盆景艺术中表现尤为突出,孔泰初与素仁作为岭南最杰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园集美观、生态、防灾等功能于一体,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失的建设主体之一。以东莞东城文化中心公园设计为例,从营造彰显岭南园林文化魅力的自然山水城市园林设计理念,到公园绿化、建筑等具体设计元素的表现形式,再到公园建设与管理总结,探讨了其实践中值得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张轩怡 《现代园艺》2013,(24):141-142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华名族的宝贵财富,所带给中华儿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无穷的,在世界造园史上也有自己的独特的位置。毫无疑问它的独特魅力与中国人的世界观、生存观、哲学观是密不可分的,并与我们历史悠久庞大的文化体系是分不开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和载体,透过对它的学习可以了解我们的祖先生存态度以及它内在的原因并与当下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潘晓玲 《中国果树》2021,(1):I0006-I0006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物质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宝石,一直闪耀至今,为后世所称道。明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在园林营造上日趋成熟,所涵盖的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明代古籍中曾有对明代园林营造的记载,而《长物志》作为中国造园史上的一部名著,成为明代古籍中园林艺术营造的典范。《长物志》形象地阐述了明代晚期文人悠居生活的环境与审美追求,是研究明代晚期文人园林营造艺术的重要文献。该书再现了当时的园林风貌与园林中的生活居住用品,表达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对后世的园林营造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水体的运用在园林景观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园林理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构思手法,所塑造的如诗如画的水环境,让世人叹为观止。由此,探索园林理水的地韵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鉴赏力,提高审美水平,了解中华艺术。研究我国园林理水之美,既是对中国文化的欣赏和园林之美的鉴赏,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传统园林汇集了以往很多古人的先进文化思想,以往的传统园林具有风格独特、精致等特点。近些年,现代城市景观发展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添加一些传统园林元素。使得现代城市景观能够和当地自然环境两者之间能够保持一种和谐状态,基于此,以传统园林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作为出发点,对其展开深入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园墙是岭南古典园林中极为常见的景观小品。清晖园的园墙形式多样、材质丰富,使空间富于变化,同时,是见证岭南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糅合的历史物证,其形式和应用可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洲运动会将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为庆祝广州亚运盛会的召开,弘扬岭南园林文化,充分展示岭南和世界盆景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文化瑰宝的魅力,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第16届亚洲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庆典和文化活动部、广东园林学会将在亚运期间举办2010年广州国际盆景邀请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审美和对景观文化的高品质追求开始呈现了逐渐上升的特征。在外来文化不断涌进的情况下,大多数园林设计师设计风格开始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导致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园林景观设计无法融合,同时一味追赶时尚的不良情况,导致城市景观所表现的文化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重复情况。园林景观设计要依靠传统文化,表现出差异,承担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播任务。本文将根据具体实例对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