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从平面空间理论尝试构建景观视觉评价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AHP),结合遥感影像图、地形图及DEM数据,选取视点可见度、视线连续度、视域面积比、相对距离敏感度、视觉机率敏感度、醒目程度敏感度6个指标,对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景观视觉定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等值区间划分。结果表明,(1)基于平面空间理论的森林生态公园景观视觉评价主要受相对距离敏感度、视觉几率敏感度和视线连续度的影响。(2)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视觉评价结果较好,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视觉区景观分别占到研究区景观总数的31.25%、50%、12.5%、6.25%。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策略:分级保护,有序开发;因地制宜,丰富路线;提倡特异性,兼顾均好性。以期能为森林、湿地等生态类公园的规划指导和景观设计提供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原山地农业景观受自然因素限制,导致局部生态恶化、土地利用不合理等问题,现从景观角度研究农业景观空间特征,为促进高原山地农业景观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以典型高原山地农业大县为例,运用GIS技术将研究区域划分山区和坝区2种地形,从景观斑块和景观异质性反映景观格局特征,从景观类型热点反映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山区和坝区在景观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存在较大差异性,山区景观基质是林地,多样性指数小,优势度高;坝区景观基质是水田,多样性指数大,优势度低。旱田、水田分别集中在山区和坝区,主要呈现"条带状"和"斑块状"特征;园地是沿坝区由南向北扩散特征;建设用地是由坝区中部向坝区两端扩散特征;林地和未利用地主要呈现"斑块状"特征。 相似文献
4.
5.
6.
以哈尔滨市群力新区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从绿地类型的基本斑块特征、斑块类型等级、景观异质性及景观破碎化4个层面上选取14个指数,对群力新区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绿地率低,各类型绿地斑块数分布失衡,面积差异较大,形状复杂程度各异。景观多样性较好,优势度明显,但缺失绿地类型,且分布不均匀,破碎化水平较高。针对研究区绿地景观格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群力新区绿地生态规划建议,使研究区绿地系统具有良好的景观格局,更有效的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7.
城市湿地的植物景观,不仅满足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还为游览者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与美的享受。通过分析景观空间的视觉感受,探讨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从景观空间尺度、景观空间色彩两个角度出发,按照湿地植物景观的配置类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统景观设计展示缺乏交互性和体验感的情况,以及提高目前城市景观“海绵城市”建设效率等问题。结合具象化的虚拟现实技术,针对景观设计需求确定开发路径,从系统功能、整体虚拟平台和具体的设计等方面,采用3ds Max和Unity 3D等相关软件开发平台,设计开发基于虚拟仿真的城市公园景观“海绵城市”建设系统。经验证,该系统通过性能测试,总体效果评估为90分以上,为提高城市景观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从庆元县象山公园的景观建设实践出发,提出了在山地公园建设中,要在尽可能保护自然美景原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升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对地貌、植被进行保护和优化,最大限度地利用或只作适当地排整山体岩石等资源要素,充分保护原地形、地貌和植被,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为助力人们亲近自然,在绿色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以此来缓解紧张的生活压力,登山、健身跑等运动成为人们融入自然的一种最常选择方式,当城市中存在山体时,往往都会通过公园设施的构建,能够进一步改善当前人们的居住环境。本文对城市山体公园中景观的构建进行研究,分析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生态景观构建要点措施等,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城市湿地公园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的综合效应,成为环境学、景观学和建筑学的研究热点。文章在分析湖州市湿地公园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对管辖区内湿地进行有效管理,做好长远保护和规划。同时,在湿地设计层面,提出利用雨水、保护原生环境、维持植被多样化等综合策略,促进湖州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以南充市北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植物景观进行美学评价,并分析不同植物群落配置的优点和不足。结果表明,北湖公园景观效果整体较好,植物种类丰富,结构层次清晰;部分植物群落长势较差,景观单一,乡土树种较少。研究提出加强植物养护管理,增加乡土树种,提高文化内涵,以此提升南充市北湖公园的艺术性、地域性和功能性。 相似文献
17.
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功能分区的植物景观样点,进行植物种类和评价因子调查,并拍照记录,通过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对公园植物景观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综合分析浣花溪公园植物景观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结果表明,准则层指标排序为视觉质量B1(0.4950)>生态效能B2(0.3333)>服务功能B3(0.1717),而指标层的排序为植物形态(0.1583)>色彩与季相(0.1253)>群落稳定性(0.1077)>物种多样性(0.0842)>绿视率(0.0832)>层次丰富程度(0.0648)>枯落物(0.0626)>群落的乡土性(0.0536)>群落对环境的影响(0.0528)>视线控制性(0.0507)>可停留度(0.0446)>绿地可达性(0.0351)>群落空间的异质性(0.0338)>抗干扰能力(0.0240)>标志性(0.0193),由此可见,植物形态的权重值最高、优势明显,是植物景观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植物景观能否发挥其他功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
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城市生态环境,其植物景观的营建极为重要。该研究利用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借助内容分析法对2008—2018年间的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掘其研究的热点指标,并藉此为参考,建立了国内公园植物景观共性评价体系,以期为植物景观的评价与建设提供理论性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