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条斑紫菜赤腐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家海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6,5(1):1-7
本文对近年来发生在浙江一带的条斑紫菜病烂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发病症状和病源体形态构造、生长繁殖的显微和超微显观察,以及菌丝体的培养结果表明,病源为紫菜腐霉,属赤腐病。在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20-24℃时菌丝繁殖蔓延得最快;而且高盐度对菌丝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2.
福建坛紫菜赤腐病的病程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年10月-2012年2月,对福建省福鼎市、霞浦县、泉州市和晋江市等海区发生的坛紫菜腐烂病害进行了研究.通过观察发病特征以及镜检,详细记录了该病害的侵染过程,并在发病组织中观察到双鞭毛游动孢子以及孢子囊、雄器和藏卵器等重要结构特征,病菌形态与条斑紫菜上的紫菜腐霉相似;利用半海水玉米琼脂培养基分离提纯该病菌,命名为FM1.经感染试验证实,FM1引起的发病症状与自然海区患病紫菜的症状一致,说明FM1为致病菌.通过扩增该菌核糖体DNA ITS序列,并构建基于ITS+5.8S序列的N-J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FM1菌株与紫菜腐霉的ITS区相似度很高,达到99%.综合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确定,紫菜腐霉是导致此次病烂的主要病原菌,该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赤腐病". 相似文献
3.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6)
于2009—2012年,对福建省福鼎市、霞浦县、晋江市和浙江省苍南等地的坛紫菜病烂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发病特征及镜检观察确定,坛紫菜病烂的主要原因为紫菜腐霉Pythium porphyrae以及拟油壶菌Olpidiopsis sp.感染引起的赤腐病和拟油壶菌病并发病。紫菜腐霉感染引起的赤腐病,发病过程为紫菜腐霉菌丝侵染坛紫菜细胞,被感染的坛紫菜细胞由红色转绿色、黄绿色,直至腐烂破碎、萎缩死亡,菌丝浸染坛紫菜5~7 d后,部分菌丝体上形成孢子囊,孢子囊释放肾脏状、双鞭毛游动孢子,进行无性生殖,并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藏精器和藏卵器,进行有性生殖,并感染其他紫菜细胞。拟油壶菌感染引起的拟油壶菌病,发病过程为菌体侵入坛紫菜细胞内,成熟后形成孢子囊,致使坛紫菜细胞裂解,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并感染其他坛紫菜细胞。本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干出时间、降低栽培密度、远离河口栽培以及采用冷藏网技术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赤腐病以及拟油壶菌病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5.
从福鼎市和霞浦县海区患病腐烂的坛紫菜上分离纯化到赤腐病病原菌——紫菜腐霉菌,分析对比不同培养基对紫菜腐霉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腐霉菌丝体适宜生长盐度为0.8% ~ 2%,最适盐度为1.4%;适宜生长温度为10~25℃,最适温度为20℃;光照强度对腐霉菌丝的生长没有影响.用半海水玉米液体培养基培养,观察到紫菜腐霉菌藏卵器、雄器以及藏卵器发育过程和受精卵卵裂过程. 相似文献
6.
赤腐病是果蔗的真菌病之一。该文阐述了赤腐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从选用无病种蔗、蔗种处理、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土壤改良及药剂防治等方面总结果蔗赤腐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玉米赤霉穗腐病是世界性病害。一般发病率5%~10%,感病品种发病率高达50%左右。
一、症状
由串珠镰孢菌侵染引起的赤霉穗腐病,病粒初呈粉红色至红褐色,后扩及其他籽粒。多在被玉米螟及其他害虫危害的虫口处发病,病菌侵染后扩大蔓延。后期病粒果皮上出现粉白色条斑,易腐烂破碎,病粒表面形成棉絮状粉红色菌丝,盛产小型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8.
由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完成的条斑紫菜病害原因与防治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条斑紫菜的主要病害——赤腐病与壶状菌病的并发病及缩曲症的病症、病因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条斑紫菜绿斑病发病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条斑紫菜绿斑病的发病进程。[方法]对条斑紫菜绿斑病的发病进程、病症以及生态因子对该病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条斑紫菜绿斑病多见于幼叶或成叶阶段,发病初期叶状体中部边缘出现直径1 mm左右的红色或淡红色小斑,然后形成绿色小斑;病情严重时,病斑边缘出现明亮绿色带,病变部分从叶状体上脱落,在藻体表面形成边缘为绿色的孔洞,之后大量腐烂流失。条斑紫菜叶状体病变部分细胞由于颜色不同,清晰地分为几轮。高温、低盐度、高密度、干出时间短容易导致该病发生。[结论]该研究为条斑紫菜绿斑病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条斑紫菜硅藻附着症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家海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6,5(3):163-169
经调查,在江苏省连云港、浙江省象山港的中、后期条斑紫菜患有硅藻附着症。硅藻的种类以短纹楔形藻Licmophora abbrevita为绝对优势种。由于硅藻的附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紫菜的生长和加工的质量,因而作为硅藻附着症的防治应注意在早期抓紧加以处理。用PH为2.00-2.50的酸类,处理10-15分钟,或者PH为10.00-10.40的碳酸钠,处理10-15分钟,以及连线天干燥4小 相似文献
12.
马家海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1996,(3):163-169
经调查,在江苏省连云港、浙江省象山港的中、后期条斑紫菜患有硅藻附着症。硅藻的种类以短纹楔形藻Licmophora abbrevita为绝对优势种。由于硅藻的附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紫菜的生长和加工的质量,因而作为硅藻附着症的防治应注意在早期抓紧加以处理。用PH为2.00-2.50的酸类,处理10-15分钟,或者PH为10.00-10.40的碳酸钠,处理10-15分钟,以及连线天干燥4小 相似文献
13.
氮磷浓度对条斑紫菜细胞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氮和磷对紫菜的细胞生长和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讨论了不同氮源、不同氮和磷的浓度和不同细胞密度笃条斑紫菜细胞培养的存活率和细胞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对于细胞生长用NO3-N作为氮源估于用NH4-N的。前3天培养的细胞对N/P浓度的变化有一些忍耐性,3天后N/P的浓度对细胞存活率有影响,当N/P浓度为18-20/1.8-2.0mgl^-1时细胞存活率最高,第6天时,可达到77-80%,细胞分裂速度 相似文献
14.
氮和磷对紫菜的细胞生长和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讨论了不同氮源、不同氮和磷的浓度和不同细胞密度笃条斑紫菜细胞培养的存活率和细胞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对于细胞生长用NO3-N作为氮源估于用NH4-N的。前3天培养的细胞对N/P浓度的变化有一些忍耐性,3天后N/P的浓度对细胞存活率有影响,当N/P浓度为18-20/1.8-2.0mgl^-1时细胞存活率最高,第6天时,可达到77-80%,细胞分裂速度 相似文献
15.
对江苏盐城、淮阴、扬州等地区9个县市及农场近年发生的小麦“酱油秆”病进行了症状、病原菌种类及致病力等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镰孢霉(主要为Fusariumnivale(Fr.)Ces.)、交链孢(Alternariaspp.)和麦斑点附球孢(EpicocumtriticiP.Henn.)均可侵染小麦形成“酱油秆”症状,但以雪腐镰孢为主,交链孢次之,麦斑点附球抱作用较小。雪腐镰孢在苗期即可造成叶鞘褐枯,成株期可侵染基部茎秆造成褐腐,而交链抱和麦斑点附球抱主要在成株期造成茎基褐腐,沿海垦区农场多以雪腐镰孢为主要病原菌,其他地区交链孢为主。小麦“酱油秆”暂定名为小麦茎基褐腐病。 相似文献
16.
盐度对条斑紫菜体细胞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盐度在19.6—32.8‰之间,体细胞生长发育正常;但超过32.8或低于19.6‰,体细胞成活率均下降,发育速度明显减慢。适当剂量的紫外线能促进体细胞苗生长,且可提高体细胞后代对高盐度和低盐度的忍耐力,同时获得少量能在低盐度下生长的变异体。刚酶解出的体细胞在高盐度下培养1天,然后逐渐降低盐度,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盐度对条斑紫菜体细胞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盐度在19.6—32.8‰之间,体细胞生长发育正常;但超过32.8或低于19.6‰,体细胞成活率均下降,发育速度明显减慢。适当剂量的紫外线能促进体细胞苗生长,且可提高体细胞后代对高盐度和低盐度的忍耐力,同时获得少量能在低盐度下生长的变异体。刚酶解出的体细胞在高盐度下培养1天,然后逐渐降低盐度,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接种和大田实测的方法研究了小麦根腐叶枯病导致小麦减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叶片遭受根腐叶枯病菌侵染后,由于出现枯死性病斑而导致光合面积减少,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的蒸腾强度下降,含糖量减少,从而导致小麦千料重下降,产量也随之减少,叶部病情越重,感病时间越早,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9.
从本院高赖氨酸玉米育种试验的自交系和杂交组合的发病果穗中分离并鉴定了84个带菌标样,鉴定结果是: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出现的频率最高,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nm)次之,其它菌依次是色二孢菌(Diploiamayais)、长蠕孢菌(Helminthasporum mayais)球二孢菌(Botryodiloaiatheobromae)。此外还有一些其它杂菌,通过对两种镰刀菌的致病力测定,亦属串珠镰刀菌最强。初步确认,该菌是引致本地区高赖氨酸玉米穗、粒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用该菌在10个杂交组合的王米上进行四期接种、不同组合间感病性差异显著,证明可以通过杂交育种,筛选出抗穗、粒腐病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