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接种中国根霉12和产乳酸芽孢杆菌DU-106混合发酵制备臭鳜鱼,考察加盐量、根霉菌液接种量、乳酸菌粉添加量、发酵时间对臭鳜鱼感官评分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优加工工艺条件为:加盐量1.4%,辅料添加量0.5%,根霉菌液接种量2%,乳酸菌粉添加量1.4%,15℃发酵8 d。此条件下得到的臭鳜鱼感官评分9.4,属于优良级别。相比臭味刺鼻的自然发酵臭鳜鱼,接种发酵的臭鳜鱼风味和滋味上增加了酸味,更有利于蒜瓣状肉质的形成,酸臭味丰富浓郁而柔和、富有层次感。中国根霉12和产乳酸芽孢杆菌DU-106可应用于臭鳜鱼发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豆糖蜜为原料,嗜酸乳杆菌为菌种发酵生产乳酸。研究了大豆糖蜜的添加量、温度、接种量、氮源以及pH值对乳酸产量的影响。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确定大豆糖蜜发酵乳酸的最佳发酵条件:大豆糖蜜260g/L、pH值5.0、接种量为10%、NH4NO3的添加量0.16g/L、温度为37℃。  相似文献   

3.
以嗜酸乳杆菌和肉糖葡萄球菌作为混合发酵剂添加到猪肉干中,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食盐添加量4个因素,通过测定pH值和感官分析来确定猪肉干的最适发酵条件。结果显示: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36 h,发酵剂接种量2.5%,食盐添加量1.5%,pH值5.2~5.3时,达到猪肉干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柑桔乳酸菌饮料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柑桔汁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发酵温度41℃,接种量8%,果胶酶添加量0.02%,发酵时间34h。用质量分数为0.5%黄原胶和0.3%CMC作为稳定剂添加到发酵液中,再用质量分数为30%左右的蔗糖进行调配,研制出的柑桔乳酸菌饮料色泽鲜艳,均匀澄清,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柑桔和乳酸的特有清香。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乳酸菌发酵绿豆芽饮料工艺技术,为绿豆芽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绿豆芽发酵的优良乳酸菌菌种为植物乳杆菌和赖氏乳杆菌;乳酸菌发酵绿豆芽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1%,发酵温度16~25℃,时间7~12 d;乳酸菌发酵绿豆芽饮料最佳配方为发酵绿豆芽汁25%、混合糖9%、发酵液20%、水46%。  相似文献   

6.
以燕麦米为原料,与水按质量比1∶27混合熬煮磨浆,过滤液经乳酸菌发酵后,制成燕麦活性乳酸菌饮料。以产品的感官质量、乳酸菌活菌数量为指标,确定燕麦活性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基本配方,结果表明:白砂糖6%、大豆分离蛋白粉0.5%,无酶解过程时,产品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可溶性糖(葡萄糖)及其与同、异型乳酸菌、乙酸协同添加对原料湿贮存过程中品质及产甲烷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葡萄糖添加组,贮存30 d,干物质损失率为4.7%,以乳杆菌属、片球菌属、肠球菌多种乳酸菌主导,乳酸与乙酸含量干基质量比分别为36 g/kg和5 g/kg,秸秆产甲烷潜力比空白组提高6.8%;葡萄糖植物乳杆菌协同(同型发酵)组,贮存30 d,干物质损失率为4.6%,乳酸含量干基质量比升高至62 g/kg;葡萄糖短乳杆菌协同(异型发酵)组,贮存30 d,干物质损失率为5.5%,乳酸与乙酸含量干基质量比分别达到44 g/kg和12 g/kg;两类乳酸菌的协同添加均未对产气潜力产生进一步促进作用;葡萄糖乙酸协同组,贮存30 d,干物质损失率为3.6%,乳酸与乙酸含量干基质量比分别升高至75 g/kg和20 g/kg,异型乳酸发酵魏斯氏菌属丰度升高至16%,有效抑制肠杆菌属(腐败菌)生长,秸秆产甲烷潜力提高8.7%。综合分析本试验结果,当原料可溶性糖含量不足时,外源糖的补充是保证原料高效贮存及产气的关键,协同乙酸添加可强化以魏斯氏菌属为主导的异型发酵过程抑制腐败菌生长,强化贮存过程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利用固定化乳酸菌技术连续发酵生产大豆酸乳的工艺条件。针对豆乳具有的豆腥味探讨豆乳脱腥方法。确定固定化乳酸菌发酵大豆酸乳最佳工艺条件为: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比例2∶1,接种量5%,蔗糖添加量8%,豆乳和牛乳比例1∶2。在此工艺条件下,采用连续发酵方法,能够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型大豆酸乳。  相似文献   

9.
曹阳  薛亚兰 《农业工程》2014,4(6):78-81
研究了蒲菜泡菜的最佳生产工艺,考察蒲菜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的添加量2 mLkg、食盐浓度8%、白糖添加量1.5%、发酵温度28 ℃、发酵5 d时泡菜的感官品质最好,且亚硝酸盐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秸秆湿贮存过程添加剂协同调控对甲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可溶性糖(葡萄糖)及其与同型乳酸菌、异型乳酸菌、乙酸协同添加对原料湿贮存过程中品质及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葡萄糖添加组,贮存30 d,干物质损失率为4.7%,以乳杆菌属、片球菌属、肠球菌多种乳酸菌主导,乳酸与乙酸含量(干基质量比)分别为36 g/kg和5 g/kg,秸秆产甲烷潜力比空白组提高6.8%;葡萄糖植物乳杆菌协同(同型发酵)组,贮存30 d,干物质损失率为4.6%,乳酸含量升高至62 g/kg;葡萄糖短乳杆菌协同(异型发酵)组,贮存30 d,干物质损失率为5.5%,乳酸与乙酸含量分别达到44 g/kg和12 g/kg;两类乳酸菌的协同添加均未对产气潜力产生进一步促进作用;葡萄糖乙酸协同组,贮存30 d,干物质损失率为3.6%,乳酸与乙酸含量分别升高至75 g/kg和20 g/kg,异型乳酸发酵魏斯氏菌属丰度升高至16.87%,有效抑制肠杆菌属(腐败菌)生长,秸秆产甲烷潜力提高8.7%。综合分析本试验结果,当原料可溶性糖含量不足时,外源糖的补充是保证原料高效贮存及产气的关键,协同乙酸添加可强化以魏斯氏菌属为主导的异型发酵过程抑制腐败菌生长,强化贮存过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筛选适于万寿菊鲜花发酵的优良乳酸菌菌种和高效复合乳酸菌发酵剂,研究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万寿菊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发酵最佳工艺技术参数为:发酵剂接种量为鲜花质量的0.2%,发酵温度为20-40℃,发酵时间为15-20d。经本工艺发酵后的万寿菊颜色艳丽,无腐烂变质,发酵液澄清,较目前加工企业发酵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沙棘蓝莓复合格瓦斯饮料配比如下:发酵液中沙棘与蓝莓果汁12%添加量,3:2比例处理表现最佳,玉米粉添加量为9%时可以达到设计要求,较经济、易处理。安琪干酵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链球菌比例3:1:1、总添加量5%,复合发酵结果表现最佳,其发酵工艺L9(3^4)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影响发酵工艺因素主次为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H值,最佳组合为接种量3×10^-4、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15h、初始pH值3.5,验证最佳组合的产品感官评分值为92.7,产品表现优级。  相似文献   

13.
以桦褐孔菌为原料,经超声波辅助方法提取了多糖及三萜类物质,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优化了桦褐孔菌复合饮料的配方,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价了桦褐孔菌复合饮料的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提取液多糖含量为2.5 mg/mL,三萜含量为248 μg/mL;桦褐孔菌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为桦褐孔菌提取液35%、白糖10%、明胶0.4%、柠檬酸0.2%、茉莉花茶提取液5%,该配方制得的桦褐孔菌复合饮料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2.12%。桦褐孔菌复合饮料呈焦糖色、澄清无沉淀,具有桦褐孔菌特有的风味和清淡的茉莉花香味,无其他异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是一款具有较好市场发展前景的功能性饮料。   相似文献   

14.
雷琼 《农业工程》2022,12(8):131-134
为明确20%氯虫苯甲酰胺SC、15%茚虫威SC、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4%甲维·氟铃脲ME、10%甲维·甲虫肼SC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共6种药剂对陕西省关中地区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在陕西省乾县玉米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的防治效果最好,施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防效分别为82.66%、87.09%和94.95%;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和15%茚虫威SC的防治效果次之;4%甲维·氟铃脲ME、10%甲维·甲虫肼SC防治草地贪夜蛾速效性较好,迟效性较差;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防治效果最差。生产实践中预防草地贪夜蛾,建议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或15%茚虫威SC。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谷朊粉颗粒热风干燥过程中的干燥特性及水分迁移规律,开展了谷朊粉颗粒2因素3水平全因素热风干燥试验,考察不同干燥温度(50、60、70 °C)和颗粒厚度(4.24、9.15、15.52 mm)下的干燥特性,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规律,并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和水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谷朊粉颗粒干燥速率和水分比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和颗粒厚度增加而增大。决定系数(R2)、离差平方和(\begin{document}$ {\chi }^{2} $\end{document})、均方根误差(RMSE)计算结果表明,Modified Page薄层干燥模型对谷朊粉颗粒的干燥试验数据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而且建立了模型参数(kn)与干燥温度(T)、颗粒厚度(H)的回归模型(R2>0.926)。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反演谱显示,随干燥时间的增加,各水分峰面积逐渐减小,而且峰位置逐渐向结合水靠近,并建立了含水率(M)与干燥时间(t)、颗粒厚度(H)、干燥温度(T)、弛豫反演图谱总峰面积(A)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较好(R2=0.933)。研究结果可为谷朊粉颗粒干燥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桦褐孔菌菌核为试验材料,利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了桦褐孔菌样品中的多酚,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优化了桦褐孔菌多酚的提取条件,测定了多酚的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显示,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桦褐孔菌多酚的优化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60、微波功率400 W、超声波功率350 W、提取时间240 s,此条件下的多酚提取率为2.943%。该方法提取的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为9.03 μg/mL,对羟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为2.03 mg/mL。该方法是一种实用、有效、快速的提取桦褐孔菌多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油莎豆全产业链涉及播种、植保、收获及产后加工等,其产业机械化是油莎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介绍了油莎豆全产业链装备现状和以收获装备为主的生产机械研究现状,指出了油莎豆全产业链装备体系建设的发展思路、实施途径和技术路线,以期促进油莎豆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