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2013年—2019年的数据,对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为山东省整体农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提出建议。[方法]建立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三种客观赋权方法进行单一赋权同时构建组合赋权模型,对山东省各地级市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根据组合权重得分进行排序。[结果](1)渔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和地方财政能力是影响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素。(2)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发展呈现“M”曲线先升再降,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3)山东省各个城市之间农业竞争力存在较大的梯度差异,水平较高地区集中于沿海及半岛地区,水平较低的基本处于省边际地区。[建议] 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强化渔业技术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和加强地方财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013-2019年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为山东省整体农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提出建议。建立了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分析和评价各地级市农业竞争力;采用空间插值图,分析山东省农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变状况。结果表明,2013-2019年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省内各个区域的农业竞争力水平发展极度不平衡;各个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相似性很高;区域农业竞争力空间演变由分散逐渐向集聚格局变化,而且各区域之间有明显的梯度差异,逐渐形成了以区域为代表的优势农业产业带;区域农业竞争力数值与各个城市的空间拓展能力呈高度正相关,农业竞争力数值变化与路径变化保持一致;区域空间拓展能力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立足本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各个市域层面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对进一步提升山东省区域农业整体水平及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有一定的意义。[方法] 本文通过建立山东省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法进行相关分析,计算出山东省2013年和2019年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值,并对其进行空间探索性研究。[结果] (1)山东省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区域评价值呈现梯度差异。(2)2019年相对2013年,山东省各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但各个城市之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数值存在差异。(3)山东省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从城市地理位置分布来看,西部和南部地区发展水平高,东部和北部地区发展水平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自西向东逐渐递减。[建议] 针对山东省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制约因素提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及提高农业技术投入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相关文献,建立了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同属沿海地区的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五省有关统计数据,对农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各省提升农业竞争力和指导农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农业竞争力对相应区域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掌握区域农业竞争力态势对农业发展政策的制定也有着重要影响.为此,从外显层面和潜在层面确定了包括8个指标的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创建了便于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的指标处理方法.以此为基础,对全国31个省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8.
梁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4):28-31
结合纯净水质量评价问题的特点,提出一个主客观结合的赋权方法,通过构造模糊一致性矩阵得到主观权重,并通过构造决策表,将属性重要度作为客观权重,最后使用TOPSIS排序方法作为系统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组合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更准确地反映了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多目标多属性的评价问题,提高了纯净水质量评价的可靠性,为综合评价体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考波特教授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明确提出了农业国际竞争力要具有“更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要求,将影响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归纳为竞争能力(内因)和竞争环境(外因)两大方面,并得出农业生产要素状况是影响农业国际竞争力强弱的根本原因的结论。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机械性的劳动资料(农业机械)又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形成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提出农业机械化过程是技术进步和新陈代谢过程,对农业机械化投入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产生收益递增,从而提高农业的竞争能力。中国应走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有效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农业机械化道路,突出多样化、综合性、优质高效性,选择技术进步与发挥劳动资源优势相结合的组合型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到评价体系中指标的有序性,将优势关系引入到指标权重的确定中,防止了信息的流失,使获得的客观权重更准确。同时,考虑到主观权重存在的必要性,构造模糊一致性矩阵得到主观权重。最后使用TOPSIS方法对所有灌水模式进行排序。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有效地解决膜下滴灌模式评价问题,排序结果科学合理,为综合评价体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农业工程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东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地方高等院校的农业工程学科,应在田间作业的新型农业机械的开发与研制上;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设施与技术、温度与环境控制技术与装备的开发与研制上;在农产品产后加工的工艺与机械设备的开发与研制上;在农作物秸秆的气化液化的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的开发与研制上进行建设和做出贡献,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新技术装备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小麦、玉米是山东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耕种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通过研究小麦、玉米轮作区粮食产量、栽培方式和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分析小麦、玉米轮作农业机械化生产与农业高产栽培技术之间存在的种植方式、农艺环节、配套机械种类、收获方式、良种质量等相互关联问题,探讨影响小麦、玉米主要粮食生产机艺融合的历史、经济、传统观点、经营模式、科技体制等障碍因素,提出了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机、农艺融合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措施,旨在推动建设持续稳定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汝莘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2,(5):3-5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我省农业的结构必然发生相应变化和必要的调整.农业机械作为先进的生产手段和工具,也必须在其数量和品种的结构上进行调整,进一步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省16个地市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各类农业基础设施对全省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山东省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无明显影响;电力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具有负向作用。从省内各地区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东中西部都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水利基础设施对西部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对东西部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电力基础设施对东中部有具有负向影响,对西部无明显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各要素对农业产出产生不同影响的直接原因,应因地制宜加大能够促进农业产出的要素投入,确保投入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5,(10)
对山东省农业机械应用现状进行调查、数据收集,分析发现山东省在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以及智能化等方面发展速度快,积极开展农业合作组织,因地制宜形成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业机械发展模式。研究制约山东省农业机械发展的因素,探索适合山东省的农业机械发展方向,推广保护性耕作方式,提高农机作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精确农业,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山东省农业装备制造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农业装备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了山东省农业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集群要素耦合的对策。最后从农业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农业装备制造业集群模式选择与发展、技术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