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强 《农机具之友》2008,(12):25-26
开放实验是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开放实验对实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农业工程实验室开放的实践,阐述了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分析了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并对实验室开放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以我院农业电气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相继获批为契机,学院教改团队对农业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课程实验、创新能力训练等实践教学任务进行改革,并结合农业工程实验室实际情况,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了“学生为本、强化基础、注重能力、促进创新、提高素质”的全过程管控的实验教学模式。经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实践教学管理和实验设备维护,在实验室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学生自制实验设备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教学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以农业工程类专业《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接口技术》课程实验为例,探讨了用学生自制实验设备的实验方式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4.
农业物料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在农林类院校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以及提供农业物料基本工程数据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统实验教学大多为机械式照搬实验指导,重现数据,忽略了研究生的理论基础和主观能动性。该文提出在农业物料工程特性实验课程中以学生科研课题需求为导向,设置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等实验内容,以农业物料的理化特性表征分析贯穿始终,最后通过撰写论文报告采用团队互评等形式可显著提升课程实效。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当前本科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验教学问题,提出了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平台资源最优化及实验与人才培养之间的交互作用等方面的改进方案与具体措施,以充分发挥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探索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开放式、研究性的思想建设耕作机械实验教学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许多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在大学生的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耕作机械实验平台的设计、建设和实施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搭建实验台、测试并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从而培养其创新研究的能力,为农业工程类学生的实践教学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质量工程”的新形势下,结合农业机械化传统专业自身的特点,就如何搞好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室功能。扩大实验室利用率,提升实验室地位作用等等问题作了全面阐述.为更快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和科研创新开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等给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11):209-210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前身是西南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创立于1958年,1985年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1992年更名为农业工程学院,2002年更名为工程技术学院。2005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原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西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调整到本院,形成新的工程技术学院。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学院已具备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多层次优秀人才的能力,在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与环境、机械设计与制造、设施农业、汽车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路与系统、智能检测与控制等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工程技术学院下设汽车拖拉机系、机械工程系、电子与自动化系和建筑与环境系,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及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实验室、车辆与现代农业装备实验室、电子与控制工程实验室5个校级建制实验室,并建有智能检测与控制工程研究室、机械工程研究室、农村能源研究室、农业建筑与环境研究室、电子技术研究室、设施农业研究室、节水灌溉研究室、发动机研究室和现代农业装备研究室9个科研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正、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8人...  相似文献   

9.
研究当前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和不足,从学生们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出发,提出了高分子材料和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新的教学体系由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两个模块组成,并且新的实验教学改革也是依靠于这一体系,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对我国当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水利水电工程的专业特点决定了水利工程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湖南农业大学在建设新专业,新建实验室的同时,不断进行实验教学的探索,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新农科”的发展要点,以及“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内容及要求。以佳木斯大学农业工程学科为例,阐述了应用型高校农业工程专业建设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指出“新农科”背景下高校农业工程学科教学探索的意义。结合现实情况,分析目前农业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改进空间,为后续的创新提供方向。为探索农业工程专业建设路径,提出了发展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工程专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农业工程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还应达到灵活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改革创新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继承和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办学传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初步建立起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由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育平台、创新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等系列改革内容构成的教学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郑志安  吴敏  高磊 《农业工程》2022,12(11):117-121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针对研究生课程特点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涉农工程类课程“农业系统工程”为例,就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影响研究生课程质量的“师与生”2个主体行为及涉及有效教与学的3个问题,即“教与学什么、怎样教与学、怎样考与答”的“2+3”教学模式,提出了课程教学理念与模式的3个转变,即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转变,由以“教”向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和由注重课程结果考试向注重过程考试转变。   相似文献   

14.
曹成茂  孙福  秦宽  孙燕  吴敏 《农业工程》2020,10(4):88-91
针对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多元协同培养方式实践等方面,阐述了以实践能力为抓手的农业工程类双创人才培养方法。该方法取得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相长等的成效,对农业工程双创人才培养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新工科"背景下,针对目前农业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电信专业围绕培养"适应新工科需求的电信人才"的实践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素养、基础、综合、创新"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产学融合将企业力量引入各级实践教学环节中,建立"校企双师模式",形成了以课内实践教学为主干,课外实践活动促优...  相似文献   

16.
郭雯雯  王婕 《农业工程》2020,10(1):82-85
农业工程学科作为农业学科3大支柱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应用型学科。针对农业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当前农业工程的教学现状,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核心,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优化,搭建“课堂试验-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农业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知识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资源等进行全方位建设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山东农业大学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农业特色不明显、创新创业活动与专业脱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通过更新授课内容,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等,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郑志安  宋正河  吴敏  潘亚慧  高磊 《农业工程》2022,12(12):109-113
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改革实践。通过创建以河南省杞县教授工作站为核心的“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校外联合培养基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德育基地”的“六方融通”综合实践平台,基于“设定1个目标、经历3段培养、落实2级管理、实现3个对接、突显4个特征”理念,探索与实践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13234”模式,开展了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推动了农业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及其产业的转型升级,切实形成了稳定的人才长效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9.
探究一种结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BYOD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思想渗透、设置特定情境、组织探究任务、改变课程考核形式,突出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再通过以智能手机为主的BYOD模式,突破传统探究式教学的局限性,拓展课内课外的教学,形成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BYOD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工业机器人”为例,设计教案并进行实践教学。结果表明,教学效果符合预期,课堂满意度高,能够实现高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