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冀谷43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采用专利技术通过有性杂交方法育成的非转基因优质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兼抗拿捕净、烟嘧磺隆和咪唑啉酮除草剂。本研究总结了抗烟嘧磺隆谷子种质的创制及应用。耐药性测定结果表明冀谷43对烟嘧磺隆表现出高耐药性,鲜重抑制率低于10%。综合考虑杂草防效、产量、除草成本,生产上推荐剂量为1500ml/hm2。本研究为谷子抗除草剂育种及安全、高效地应用烟嘧磺隆进行谷田杂草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韩平 《河北农机》2011,(1):35-36
<正>封闭除草剂一直是主要的玉米田间除草产品,但其受土壤墒情、天气影响较大,封闭效果表现不一。近两年农民逐步从使用玉米苗前除草剂转向使用玉米苗后除草剂,特别是2009年玉米苗后除草剂使用增幅很大,大部分地区开始大面积推广使用苗后除草剂,含烟嘧磺隆成分的药剂占市场上苗后除草剂总量的90%以上。而烟嘧磺隆药剂用药技术要求严格,近两年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药害,现将烟嘧磺隆类苗后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原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谷田安全、高效除草剂,选用目前生产上常用的4种谷田双子叶除草剂和课题组研发的双子叶除草剂“谷草清”,分别与烯禾啶配合使用,研究推荐剂量、推荐剂量1.5倍和推荐剂量2.0倍3种情况下,对杂草的防效和抗烯禾啶品种冀谷42产量的影响,从中筛选出最佳除草剂组合为“谷草清+烯禾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安全性试验,以谷草清的推荐剂量1800 mL/hm2为基础,设置1.0、1.5、2.0、3.0、4.0和5.0倍不同的喷施浓度,即1800、2700、3600、5400、7200和9000 mL/hm2。喷施除草剂后,冀谷42均能正常生长,未见明显药害。药后30 d,9000 mL/hm2以内的喷药植株苗高和鲜质量均高于空白对照,3倍喷施剂量(5400 mL/hm2)以内的植株苗高和鲜质量均高于人工除草对照。5倍喷施剂量(9000 mL/hm2)以内的植株株高、穗长、产量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与人工除草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快速、简单和可靠的鉴定抗咪唑乙烟酸除草剂谷子的培养皿方法,种子置于滤纸上后即喷药处理,喷施剂量为2 250 mLhm2。该方法适于大批量种子鉴定的需要,可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对谷子育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杂交谷子推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杂交谷子的杂交优势利用曾经过漫长的研究探索阶段。谷子是自花授粉作物,其小花较多,去雄困难,闭花受精,而且其不育性状年度间、地区间极不稳定,因此其杂交优势利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僵局状态。2000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首创光(温)敏两系法杂交育新途经,成功育成了张杂谷3号、张杂谷5号等系列品种,并把抗除草剂基因成功导人F1代杂交种中,使谷子杂交优势利用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抗旱保水剂抗的应用效果,采用大区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抗旱保水剂对谷子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抗旱剂可增加谷子苗期、拔节期的土壤含水量,改善植株的生育性状,提高谷子产量,其中丙烯酸复合保水剂的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取内蒙古农业科学院武川旱作试验站莜麦、油菜、草谷子三种作物残茬地表为研究对象,将三种作物土样分别放入风洞中,对不同残茬高度地表分别在不同风速下进行吹蚀。比较莜麦、油菜、草谷子留茬地表抗风蚀能力大小,试验结果表明防风蚀能力依次为草谷子大于油菜。油菜大于莜麦。  相似文献   

8.
化学除草是机械化栽培高梁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证明,高梁是对除草剂很敏感的一种作物,但不同品种对除草剂的耐药性表现不同。因此,要选择对高粱田除草剂不敏感的品种。尤其是对异丙甲草胺、莠去津悬、2,4-D丁酯等常规的农药要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谷子播种机在长治市武乡县的田间试验推广,在对现有谷子播种机及排种器性能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2BFCM-6型海绵轮式播种机和2B-6外槽轮谷子播种机进行试验,并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为排种器和谷子播种机改进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陵川县谷子产量和品质,筛选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2013年陵川县技术推广站对引进的12个谷子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分析了试验结果和各品种的主要性状及其抗逆性,进行了品种评价,提出了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菁 《农业工程》2022,12(6):109-112
针对我国丘陵山区及平原小地块谷子机械化收获需求,研发设计了4LZG-1.5型小型自走式谷子收获机。采用适合丘陵山区作业环境的四驱轮式底盘,通过性好;设计了专用扶禾器和加长型仿形割台,解决割台损失大、倒伏收割难的问题;采用“纹杆+板齿+钉齿”组合式脱粒滚筒、小孔网筛式分离机构,解决了高湿谷子脱粒、清选难的问题。田间试验检测结果表明,总损失率4.5%,籽粒含杂率2.2%,破碎率3.1%,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为我国谷子等杂粮作物机械化收获提供了装备支撑。   相似文献   

12.
作物籽粒在播种、脱粒等作业过程中,受到的作用力更多地体现为冲击载荷作用.为研究冲击载荷对谷子籽粒损伤情况的影响,分别对不同品种、不同含水率的谷子籽粒施加不同大小的冲击载荷进行损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冲击载荷对谷子籽粒破损影响极显著(P<0.001),破损率随着冲击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冲击载荷小于11.9N时,种子破损率非...  相似文献   

13.
陈恒峰  许晓波  郭辉 《农业工程》2022,12(7):101-107
高地隙轮式喷雾机在西北与东北有广泛的农业经济市场,结合高地隙轮式喷雾机的工作特点与闭式液压系统的优势,制定合理的工作参数,设计符合要求的液压系统。运用AMESim软件模型创建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并根据设计选型的液压元器件数据进行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样机进行优化升级,并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闭式液压传动系统满足高地隙轮式喷雾机实际工况的使用要求,为农业机械智能化控制改造提供可靠的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14.
李成平  张志军  薛帅  潘文宏  刘跃 《农业工程》2022,12(12):104-108
由于荸荠特殊的生长环境,其采收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挖掘和水枪冲击捡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通过研究分析荸荠生长环境,设计了一款能够实现荸荠挖掘、荸荠与泥土分离、荸荠收集一体化的荸荠采收设备,详细介绍了挖掘、分离、传送和动力等关键部件。制作试验样机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此款荸荠采收装置能够成功实现荸荠采收功能,并且采收率高、破碎率低。项目研究成果为荸荠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收获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过大的深松阻力是限制深松作业效果及深松机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深松阻力主要由深松铲引起,因而改进其结构、减小其作业阻力将有助于节能降耗及深松作业的推广。以善于挖掘的竹鼠及蚁狮幼虫为仿生对象,应用三维扫描仪对竹鼠爪趾及蚁狮幼虫进行结构获取,建立竹鼠爪趾及蚁狮幼虫背部的三维曲面。应用逆向工程原理提取优异的挖掘曲线,据此建立偏柱式深松铲三维模型。以深松深度、深松铲宽度及深松铲入土角为设计目标,设计出3种仿生偏柱式深松铲,并提出一种偏柱式深松铲铲柄的设计方法。应用EDEM软件对深松阻力进行模拟可知,深松铲铲柄及铲尖的仿生设计可有效减小其深松阻力,最大可减阻12.92%。仿生偏柱式深松铲设计将为深松铲结构优化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谷子机械收获过程中谷码率高、破损率高、未脱净损失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纵轴流双柔性碾搓式谷子脱粒装置。该装置采用纵轴流脱粒滚筒,脱粒滚筒上通过安装柔性橡胶辊降低了谷子籽粒破损率,从而实现谷子柔性低损伤脱粒,橡胶圈外表面的波浪形凸起对谷子具有很好的碾搓脱粒性能。柔性凹板筛由空心圆柱旋转筛分单元两两相互交错组成,每组两排空心圆柱旋转筛分单元相互交错配合,形成适合谷子籽粒分离的U形孔,凹板筛支撑装置具有微动性,与柔性凹板筛配合形成柔性微动凹板筛,有利于谷子籽粒分离和降低谷码率。选取喂入量、滚筒转速和脱粒间隙为试验因素,以谷码率、破损率、未脱净损失率和功耗为指标,进行了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确定了喂入量、滚筒转速和脱粒间隙的最佳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喂入量1.4kg/s、滚筒转速735r/min和凹板间隙9mm时,谷子籽粒破损率为0.35%,谷码率为1.78%,未脱净损失率为0.64%,功耗为10.6kW。  相似文献   

17.
草莓产业已成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然而草莓生产的大部分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尤其是起垄环节。针对京郊缺乏草莓专用高效起垄机的问题,开展对比试验,从作业效率、作业效果和作业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K802P型草莓开沟起垄机所起的土垄高度达33.9 cm,土垄紧实未出现塌陷现象,能够满足京郊草莓的农艺种植要求,相较于传统人工作业,作业效率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提高防城港市防城区土地利用率,在该区种植上思县香糯是重要途径之一。为探索适应糯稻气象保障技术,在防城区开展香糯不同播种期的对比试验,结合试验区与原产地的平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上思县香糯的生育周期、产量结构等生长特征及气象条件。结果表明,上思县香糯移栽到防城区等沿海地区种植是可行的。影响上思县香糯在防城区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是暴雨、高温和台风;决定香糯产量的重要气象因子是昼夜温差和日照时数;香糯在防城区种植比杂交水稻早播种3~5 d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