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对鳞翅目比较敏感的4种苏云金杆菌菌液浸渍马尾松针叶,喂食3—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5天后感染浓度与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1=1.0635+0.4515x,Y2=-1.4470+0.8130x,Y3=0.2059+0.615x,Y4=3.0026+0.1179x;半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5.2368x108、8.5171x107、6.2374x107和8.7648x1015cell/ml。以3x108cell/ml浓度感染4龄幼虫,其致死中时间LT50值分别为5.7473、3.5572、4.8177、16.0862天。结果表明:Bt(2)菌株对马尾松毛虫毒力次于Bt(3),但致死中时间最短,可供生产上应用于林间防治。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子,林龄、地位指数和林分密度,以多因子综合描述的方法,采用H优1.3+b1SIb2(1-e-b3At)b4SIb5+ε、SI=b1H优b2(1-e-b3At)b4H优-b5+ε和增加密度指标的Y=b1SIb2(1-e-b3Nb4t)b5;收获预估采用布伦德和科拉特的logCV=b1+b2SI+b3(1/A2)+b4(1-A1/A2)+b5(logB)(A1/A2),建立日本落叶松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精度验证该组模型基本满足要求。同时又据辽宁省栽培的日本落叶松早期生长受冻干危害的特点,引入了胸高年龄的概念,提高了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重瓣大岩桐快速繁殖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福银 《江苏林业科技》2000,27(4):26-28,45
对重瓣大岩桐快速繁殖研究的结果表明:试管苗微繁基本培养基为含较高质量浓度矿质营养成分的MS;增殖所需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BA2.0mg/L+NAA0.2mg/L,m(BA):m(NAA)=10:1。高生长所需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BA0.5mg/L+NAA0.1mg/L,m(BA):m(NAA)=5:1,添加果汁发现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A2.0mg/L+NAA0.2mg/L+草莓汁20mL/L,  相似文献   

4.
刘波  杨军 《吉林林业科技》1998,(5):17-18,39
本文报道了分月扇舟娥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接种3龄幼虫可湿性粉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43×10^2PIB/ml、乳剂LC50为3.25×10^2PIB/ml,与病毒标准品LC50的52.23PIB/ml相比差异不显著,可湿性粉剂的LC50经乳剂的LC50低56%,并有缩短潜伏期的趋势,表明可湿性粉剂杀虫效果优于乳剂。致死中时LT50值随感染浓度增加而减少,同一浓度感染不同虫  相似文献   

5.
枣尺蠖核多角体病毒活性及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枣尺蠖( Chihuo zao Yang) 核多角体病毒(CzNPV) 活性的生物测定结果及在山西太谷枣树林间防治枣尺蠖的试验效果。以不同浓度该病毒悬液浸渍鲜枣树叶,饲喂感染3 龄初枣尺蠖幼虫,病毒浓度对数值与死亡机率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 = 0 .231 + 0 .859 x ;LC50 及95 % 的置信限分别为3-65 ×105 及4-04 ×104 ~3-13 ×106PIBs/m L。以2-5 ×105 、1-25 ×106 、2-5 ×106 、1-25 ×107 和2-5 ×107PIBs/m L5 种浓度病毒感染3 龄初幼虫,其LT50 值分别为10-01 、9-57、9-08 、7-94 和7-49 d 。同一浓度病毒(2-5 ×106 PIBs/mL) 对不同虫龄感染力不同。幼虫死亡率随虫龄增大而降低,从2 龄的96-7 % 降低到4 龄的30-0 % ;LT50 值随着虫龄增大而增大,从2 龄的5-97 d 增加到4 龄的12-57 d 。在山西太谷枣林枣尺蠖幼虫2 龄、3 龄占85 % 时喷洒浓度为2-5 ×107PIBs/ mL 的病毒悬液,虫口减退率高,成本较低,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桑枝韧皮纤维制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枝韧皮纤维采用碱性亚硫酸盐一蒽醌法制浆,其较合适的工艺条件为:总用碱量为15%(NaOH计),NaOH用量为8%(NaOH计),Na_2SO_3用量为11%(Na_2SO_3计),蒽醌用量为0.05%,液比为1:4.最高温度为165℃,升温时间2h,保温时间为2.5h;蒸煮粗浆得率为31.9%,纸浆卡伯值为14.39.残余NaOH为1.44g/L,残余Na_2SO_3为8.49g/L.该浆料采用Ap两段漂白,其H_2SO_4用量为6%,H_2O_2用量为3%,浆料可漂至73.75%(SBD)的白度,漂后细浆得率为26.8%,α-纤维素含量为90.75%  相似文献   

7.
长红木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 木新变种,取其茎尖用MS培养基进行组培,找出了较适合长红木增殖的激素种类为BA与IBA的搭配,最佳浓度为BA1.0~1.5mg/L,IBA1.0~1.5mg/L,用1/2MS+NAA1.5mg/L+0.1%活性炭进行生根培养,平均生根率达71%。经核型分析,在自然条件下栽培的长红木苗和组培苗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核型都相同,其核公式为2n=2x=24=16m+8sm。  相似文献   

8.
长红Ji木快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红Ji木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Ji木新变种,取其茎尖用MS培养基进行组培,找出了较獗工Ji木民IBA的搭配,最佳浓度为BA1.0-1.5mg/L,IBA1.0-1.5mg/L,用1/2MS+NAA1.5mg/L+0.1%灰进行生根培养,平均一根率达71%。经核型分析,在自然条件下栽培的长红Ji木苗和组车体 的染色体数目、核型都相同,其核公式为2n=2x=24=16+8sm.  相似文献   

9.
核桃离体胚的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实验采用核桃成熟种胚的上胚轴以上部分为试材,采用不同的表面灭菌处理、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物质浓度,研究各种处理对核桃离体胚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经表面灭菌处理的处植体生长发育明显优于经表面灭菌处理的外植体;(2)6- BA有削弱顶端优势的作用,浓度越高,强度越大;(3)诱导顶芽、侧芽和丛生芽生长的适宜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为:启动培养基1/4 MS+ 0.5 m g/L BA 或1/2 MS+ 1.0 m g/LBA,待外植体萌发后分别转入1/2 MS+ 0.5 m g/L BA 或1/2 MS+ 1.0 m g/L BA,待材料进一步发育后分别转入MS+ 0.5 m g/LBA 或MS+ 1.0 m g/LBA,以上各种培养基均含30 g/L蔗糖和7g/L琼脂,pH5.8,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16 小时/天,光强约2 000 Lux;(4)在无激素1/4 MS培养基上,具有一定大小的材料可形成不定根,说明低浓度无激素培养基适于核桃离体胚培养物的生根。  相似文献   

10.
用蓝桉(Eucalyptusglobulus)离体芽器官诱导培养,分化形成丛生芽,年繁殖系数3 ̄(12)。0.1~0.5mg/L的6-BA或0.5~0.8mg/L的KT诱导外植体(带节茎段)腋芽萌动的效果最佳,诱导率分别达80.3%和81.5%。1.5~20mg/L的6~BA或20~2.5mg/L的KT分别与0.5~1.0mg/L的NAA组合,对于促进腋芽分化形成丛生芽及继代培养中芽的增殖具有最佳效果。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浓度、蔗糖含量对蓝桉试管苗的生根具有显著影响;IBA促进蓝桉试管苗的生根。至目前为止,在1/2MS无机盐培养基+IBA1.2~1.4mg/L+S5g/L中诱导生根,生根率最高可达26.4%。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分析比较了25年生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以及马尾松纯林、酸枣纯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203.34t/hm ̄2>马尾松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78.56t/hm ̄2>酸枣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07.01t/hm ̄2;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327.36m ̄3/hm ̄2>马尾松纯林蓄积量261.82m ̄3/hm ̄2>酸枣纯林蓄积量214.72m ̄3/hm ̄2;马尾松与酸枣混交可改变树种单调状况,防止地力下降,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腐殖质赤红壤上施磷、锌和硼对巨桉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室中以6个营养处理对腐殖质赤红壤上巨桉苗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在施肥处理与对照处理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除单施锌(Zn)处理的根系生物量、单施硼(B)处理的茎枝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外,各处理的指标都大于对照处理的指标,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各含磷(P)元素处理的高径比都小于对照,相反,单施Zn或B处理的高径比都大于对照;以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为基础,选出各施肥处理的优劣顺序为P+Zn>P+Zn+B>P>B>Zn>CK。同时,对6个处理的苗木各部分生物量间的分配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早期笋培育毛竹大径材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早期笋培育毛竹大径材,试验表明:①培客土、施肥料与不培土不施肥的新竹胸径增加不显著,处理之间F=1.150.05(4,12)(3.49);②笋体高径比越小的笋留养的新竹胸径越大,其线性方程如下:培土、施尿素:y=-7x+32.6;培土、施复合肥:y=-2.0949x+20.445;培土、施磷酸二氢钾:y=-0.5886x+15.984;培土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y=-0.2.5x+21.4;对照:y=-1.5262x+18.577;③早期笋留养新竹胸径南北走向大于东西走向,且差异显著,t=2.943>t(9)0.05(2.262)。  相似文献   

14.
厚朴、杉木人工混交林生长过程和生物量的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鱼龙林场厚朴与杉木人工混交林分标准地的初步调查表明,林分中杉木生物量大于厚朴,比例为3.28:1,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76.6%;从生长过程看杉木胸径生长大于厚朴,杉木高生长与厚朴相近,杉木材积生长始终大于厚朴。14年生时杉木与厚朴均未达数量成熟,材积生长潜力仍很大。  相似文献   

15.
常绿阔叶林迹地两种更新方式形成的群落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常绿阔叶林迹地两种更新方式所形成的不同群落生产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人促天然更新形成的米储单优群落生产力与经济效益均高于杉木人工林,其中米储单优群落的林分总蓄积量比杉木林高11.87%,林分总生物量高22.10%;人促天然更新的投资利润率和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比营造杉木人工林高5.84%和11.03%。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建立增殖倍数(Y)对培养基中Ca2+浓度(X1)、6-BA浓度(X2)及IBA浓度(X3)的正交回归模型:Y=2.416-0.172X1-0.255X2+0.183X12-0.211X22 +0.162X32 +0.331X1X2.从模型可知,当Ca2+浓度为255 mg/L,6-BA浓度为0.76 mg/L,IBA浓度为0.16 mg/L时,增殖倍数达最大值4.45.模型预测值与实际验证结果较接近.  相似文献   

17.
DCPV-Bt混合剂持续控制马尾松毛虫灾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DCPV)与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erlner)混合防治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 :当 1ml混合剂含量为 0 2亿Bt芽孢 + 0 0 0 0 8~ 0 0 0 2亿CPB时 ,在 2 7℃条件下 ,松毛虫在喷施后 4~ 6d死亡率达70 % ,残存种群病毒感染率达到 5 0 % ,有效地控制了松毛虫的种群数量。通过酶联免疫技术 ,检测施用DCPV后林间松毛虫感染病毒情况 ,其中喷施DCPV长达 11a之久的松林 ,松毛虫带病毒率高达 78 5 % ,而且林中松毛虫种群密度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内蒙古大青山32株华北落叶松解析木数据,分析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年龄、材积之间的关系,并选取对数模型、理查德模型、考尔夫方程和逻辑斯蒂方程等4个常用的生长模型对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效果好的生长模型分别为胸径对数模型y=-24.03+ 11.28×Log(x+1.99),树高理查德模型Y=27.27×[1-Exp(-0.041 ×x)]△1 5735,材积理查德模型y=7495.55×[1-Exp(-0.001×x)]△3.13.经F检验(F <0.05) =6.94,呈显著.3个预测模型的标准误差、平均百分误差、平均绝对百分误差都非常小,平均相对误差均在±2.5%以内,预测值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杜鹃红山茶叶面积回归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成熟叶片为材料,研究杜鹃红山茶叶长、叶宽、叶长×叶宽与叶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叶长、叶宽、叶长×叶宽与叶面积均呈直线相关,经F检验,差异极显著;所建立的6个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高于0.881 488,其中,y=-1 373.824+22.024x1+35.583x2为0.956 6、y=-391.205+12.056x1+0.361x3为0.952 2。所建立的6个回归方程均可应用于杜鹃红山茶叶面积的测算。  相似文献   

20.
管氏肿腿蜂及其带菌室内防治松褐天牛幼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通过5菌株感染松褐天牛幼虫研究筛选出毒力相对较强菌株Ma789,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其1.0×10^5-1.0×10^8个/mL不同孢子含量梯度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半致死含量为3.2×10^5个/mL;而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室内寄生试验表明,随着接蜂量的增加,管氏肿腿蜂对幼虫的寄生死亡率不断提高,当虫蜂比提高到1∶4-1∶5时,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平均校正死亡率达96.7%;每只管氏肿腿蜂携带Ma789约1.0×10^7个孢子时,对老熟松褐天牛幼虫按虫蜂比1∶1、1∶2和1∶3接蜂,寄生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6.7%,70%和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