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天然叶黄素(源自万寿菊,含量为4.64%)的添加水平对黄颡鱼生长和皮肤着色效果的影响.在黄颡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15%、0.30%、0.60%、8.00%的受试物,在不影响饲料营养水平的基础上设计最高剂量组为可能摄入剂量组的10倍以上,经挤压熟化工艺加工后,实际检测叶黄素含量为未检出(检出限=0.5 mg/kg)、24.2、54.2、118.0、1 700.0mg/kg,依次命名为C、L24.2、L54.2、L118、L1700.饲养90 d后发现,添加天然叶黄素的4个剂量组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L24.2组的蛋白沉积率、L54.2组和L118组及L1700组的能量沉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侧和腹部皮肤的黄度(b*)和饱和度(C*)随饲料中天然叶黄素含量的增加而逐步升高,L118组可达到饱和,并与L1700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L118组和最高剂量组皮肤中黄色素过度沉积,并向肌肉中转移.皮肤中叶黄素的蓄积系数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高为76.25 mg/kg饲料.结果表明,24.2~1700mg/kg的天然叶黄素显著提高了初始体质量21 9的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天然叶黄素作为黄颡鱼皮肤着色剂的最适剂量为76.25 mg/kg饲料.  相似文献   

2.
刘小玲  王虹  樊启学  兰江风  林蠡 《水产学报》2017,41(7):1036-1043
甘露糖受体(MR)隶属凝集素超家族,主要表达于巨噬细胞和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表面。MR不仅在先天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还通过参与抗原呈递,激活T淋巴细胞,启动获得性免疫应答过程。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黄颡鱼甘露糖受体(pf MR)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R在正常黄颡鱼体内的分布情况,采用鲖爱德华菌感染黄颡鱼头肾巨噬细胞和甘露聚糖封闭MR方法研究黄颡鱼MR在抗细菌感染中的作用。结果显示,pf MR同团头鲂、草鱼、斑马鱼和尼罗罗非鱼的MR聚为一支。pf MR在所检测的12个组织中均有分布,其在肾脏、脾脏和肌肉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血液中表达量较少。鲖爱德华菌感染黄颡鱼头肾巨噬细胞后,pf MR、IL-1β和TNF-a均被细菌诱导表达,超氧阴离子和一氧化氮的含量也上升,超氧阴离子在感染30 min后即显著上升,一氧化氮在感染12 h后才显著上升。甘露聚糖竞争结合MR,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内化GFP标签的鲖爱德华菌,加入EDTA减少内化的荧光强度,加入Ca~(2+)使内化的荧光强度回升。研究表明,黄颡鱼头肾巨噬细胞MR参与鲖爱德华菌的识别和内吞过程,而且依赖Ca~(2+)。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鱼类不同组织中矿物元素的含量,实验以养殖黄颡鱼为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黄颡鱼18个组织(心脏、肝脏、脑、脾脏、肾脏、肌肉、脂肪、前肠、中后肠、眼睛、鳃、尾鳍、鱼鳔、骨骼、胃、皮肤、血液、全鱼)中7种矿物元素(Ca、Mg、Zn、Fe、Cu、Mn和Se)的含量与分布。结果显示,Ca在骨骼、鳃、尾鳍和肌肉中占比较高,在尾鳍和骨骼中含量最高,在脂肪组织中含量最低;Mg在骨骼和肌肉中占比较高,在骨骼和尾鳍中含量最高,在眼睛中含量最低;Zn在骨骼、肌肉、皮肤和眼睛中占比较高,在眼睛中含量最高,在脂肪组织中含量最低;Fe在骨骼、血液和肌肉中占比较高,在血液中含量最高,在脂肪组织中含量最低;Cu在骨骼、肌肉和肝脏中占比较高,在肾脏和肝脏中含量较高,而在脂肪和眼睛中含量最低;Mn在骨骼和肌肉中占比较高,在骨骼和尾鳍中含量较高,在眼睛和脂肪中含量较低;Se在肌肉、骨骼、皮肤和肝脏中占比较高,在脾脏、肝脏、肾脏和前肠中含量较高,在肌肉和脂肪中含量较低。研究表明,黄颡鱼体内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Ca、Mg、Zn、Fe、Cu、Mn、Se),而且在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研究采用ICP...  相似文献   

4.
冯美惠  陈沛  段鸣鸣  王春芳 《水产学报》2016,40(9):1289-1298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_3对黄颡鱼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基于RNA-Seq技术对用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D_3[0(VD0),1243(VD2),22700(VD20)IU/kg]的饲料喂养的黄颡鱼肾脏和小肠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305 568982条原始reads的筛选和排除,得到了83 265条unigenes,平均长845.38 nt,N50为1620 nt。利用Blast等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得到功能注释基因共29 224个。根据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过程、代谢通路、生物调控等通路中,KEGG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代谢通路涉及基因最多,有1532个。相对于对照组,添加1243和22700 IU/kg的VD_3(VD0 vs VD2/VD0vs VD20)可得到共同上下调基因共380个,其中上调基因266个,下调基因114个;3种水平下共同上下调的基因共2 1个,其中上调基因4个,下调基因1 7个。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D_3会对黄颡鱼的生长代谢和生物调控等相关基因表达产生影响,且不同浓度实验组,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本实验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后续分析及预测,为黄颡鱼的生长代谢及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5.
周伟  王俊  金斌松  高天翔  宋娜 《水产学报》2016,40(10):1531-1541
为了解中国黄颡鱼群体遗传变异规律,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片段对本研究采集到的5个群体和文献收集的4个群体共258尾黄颡鱼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基因交流和群体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在长度为413 bp的控制区片段上,9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在0.336±0.095~0.700±0.078之间,核苷酸多样度为0.087%±0.096%~0.258%±0.208%。基于所有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不存在明显的谱系结构。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存在两个主单倍型。遗传结构分析显示不同水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结构差异,其中洪泽湖和射阳河群体遗传结构位置不确定。群体历史动态分析表明,黄颡鱼群体存在群体扩张事件,扩张时间发生在末次间冰期时期。研究表明,9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呈现中—低等水平;射阳河和洪泽湖群体与长江和黄河水系在历史上尤其在黄河夺淮期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导致其遗传结构位置不确定。黄颡鱼有效种群数量变化与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有一定关系,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后的末次间冰期升温可能导致了黄颡鱼群体扩张。  相似文献   

6.
通过简并引物扩增及SmartTM 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黄颡鱼促黄体激素受体(LHR)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全长2 524 bp,编码701aa,含有属于糖蛋白激素受体(GpHR)家族的典型跨膜螺旋结构区域(TM helix).9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性序列(LRRs);4个潜在的N-端糖基化位点:29NFTC,82 NVSR,203 NGSR,548NLTV;24个Ser,6个Thr和5个Tyr磷酸化位点.同时400S为潜在的PKC位点.通过RT-PCR分析组织表达,卵巢繁殖周期中卵巢和脑的表达水平并结合血浆中E2含量的变化,发现LHR在卵巢中大量表达,其次是脑、肾脏、心脏、肝脏和肠存在少量或微量的表达;在卵巢繁殖周期中,卵巢LHR表达从Ⅲ期-V期处于较高水平,V期达到最高峰,随后下降到最低值;而脑的表达高峰出现在Ⅳ期,与血浆中E2变化相一致.推测卵巢和脑中LHR基因参与卵黄的生成,调控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排卵.  相似文献   

7.
实验采用RT-PCR和RACE克隆fzd2、fzd3a、fzd4和fzd10基因,其c DNA全长分别为2 176、3 243、2 509和3 021 bp,其中ORF长度分别为1 652、2 084、1 649和2 161 bp,编码551、695、550和58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树分析显示,4种基因十分保守,黄颡鱼与斑点叉尾鲖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显示,4种基因的m RNA在脑、脾脏、肾脏、鳃、心脏、肌肉、脂肪、肝脏及卵巢等组织中都有表达,而其表达量不尽相同。FZD家族基因对铜的响应研究表明,在暴露28 d时,fzd3a m RNA水平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fzd2、fzd4和fzd10基因表达各个处理组无显著性差异;在56 d,fzd2m RNA水平在30μg Cu/L组最高,其他2个组差异不显著,fzd3a、fzd4和fzd10的基因表达在3个铜暴露组中均无显著差异,表明fzd家族这些基因的功能发生了分化,部分成员介导了铜影响黄颡鱼卵巢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SOCS)是一类由细胞产生的胞内蛋白,能够反馈性阻断细胞因子信号传导过程的负性调控因子。为深入研究黄颡鱼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发生过程和机制,实验从黄颡鱼cDNA中克隆获得561 bp的黄颡鱼SOCS1(PfSOCS1)基因编码序列,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PfSOCS1,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在不同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等条件下进行表达,确定最佳表达条件。本实验采用包涵体纯化的方法得到纯度较高的重组SOCS1蛋白;以重组PfSOCS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鉴定了PfSOCS1抗血清可以特异性识别重组PfSOCS1蛋白。蛋白水平的组织分布显示,黄颡鱼SOCS1蛋白在肝脏中表达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9.
冯汉茹  张其中  罗芬  朱成科  鉏超 《水产学报》2009,33(6):1003-1010
阐明生殖期亲鱼在注射灭活菌苗后的血细胞和体液免疫变化规律,是预防亲鱼产后虚弱患病和仔鱼染病死亡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黄颡鱼胸鳍基部分别注射0.2 mL浓度为1.0×108 CFU/mL福尔马林灭活温和气单胞菌苗(F-AS)和0.65%灭菌生理盐水,在免疫后第1、2、4、7、14、21、28、35天,从尾静脉采血,测定外周血液血细胞数量及组成比例,血细胞吞噬活性和抗体效价。结果显示:注射菌苗后白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的白细胞分类计数逐渐增加,显著高于对照;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吞噬百分比(PP)、吞噬指数(PI)在4~7 d显著高于对照;抗体效价逐渐升高且在第14天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而红细胞数和血栓细胞的白细胞分类计数逐渐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单次注射菌苗后亲鱼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1~7 d以增强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非特异细胞免疫为主;7~35 d淋巴细胞增值,并大量释放抗体且在第21天淋巴细胞出现极显著升高,此后虽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抗体维持在较高水平上的时间为1周左右,建议在黄颡鱼催产前10~14 d进行单次菌苗注射以增强亲鱼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卓梅琴  杨水波  凌仕诚  罗智 《水产学报》2019,43(10):2186-2196
为了探究饲料不同脂肪水平对黄颡鱼卵巢脂肪代谢潜在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活体与离体两个实验。活体实验中,分别投喂3组不同脂肪水平的饲料(脂肪含量分别为6.98%、11.34%和15.41%)8周。离体实验中,分离原代黄颡鱼卵母细胞,采用(0、0.2和0.5 mmol/L)3组不同脂肪酸浓度孵育48 h。活体实验结果显示:与6.98%和15.41%脂肪水平组相比,11.34%脂肪水平显著增加黄颡鱼卵巢甘油三酯水平(TG),并上调FAS、G6PD、6PGD和ME的酶活性水平,以及LPL和CD36基因表达水平。与6.98%和11.34%脂肪水平组相比,15.41%脂肪水平组显著升高黄颡鱼的性腺指数(GSI),并上调CPTIA和DNMT3b的基因表达水平,以及PI3KCa启动子-64和-52 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而显著降低PI3KCa的基因表达水平。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与对照组(0)相比,0.5 mmol/L脂肪酸孵育显著增加卵母细胞TG含量,并上调FAS、G6PD和ME酶活水平,以及G6PD和PI3KCa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脂肪酸孵育组显著降低CPTIA、ACCb、LPL、CD36、DNMT1以及DNMT3b基因的表达水平。然而,脂肪酸孵育对卵母细胞PI3KCa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没有影响。研究表明,饲料不同脂肪水平影响卵巢TG的合成,可能主要是通过脂肪转运相关基因,并且高脂肪很可能是通过影响黄颡鱼卵巢PI3KC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来影响PI3KCa的表达。而离体条件下,脂肪酸促进卵母细胞TG的合成很可能是通过升高脂肪合成相关基因、降低脂肪分解和转运相关基因来实现,但脂肪酸孵育不通过影响黄颡鱼卵母细胞PI3KCa甲基化水平来影响PI3KCa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急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HSP70和HSP90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随机挑选了360尾黄颡鱼[初体质量(17.25±0.05) g],分别暴露于含有0(对照)、5.70(低浓度组)、28.50(中浓度组)和57.00 (高浓度组) mg/L总氨氮浓度的水体中,进行96 h的急性胁迫实验。实验开始后,分别于0、12、24、48和96 h取样。结果显示,氨氮胁迫发生后,低、中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高浓度组则持续降低;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开始后显著升高;3 h时,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SOD活性达到最低,而MDA含量最高;24 h后,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HSP70基因的mRNA表达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鳃中HSP70基因表达量持续升高,但脑中HSP70基因在0 h后显著降低;氨氮胁迫3 h时,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和脑中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鳃中正好相反;相比HSP70基因,高氨氮浓度组实验鱼肝脏...  相似文献   

12.
刘淼  温海深  何峰  李吉方 《水产学报》2012,36(9):1376-1385
为研究黄颡鱼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基因的克隆以及该基因在卵巢发育周期中的表达情况,实验首先采用SmartTMRace技术,获得了黄颡鱼促卵泡激素受体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全长2 340 bp,编码661aa,具有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的7个跨膜螺旋区(transmembrane domain)。经分析发现,得到的FSHR基因序列具有9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性序列(LRRs);5个潜在的N-端糖基化位点;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 C,PKC)磷酸化位点(403Y)位于第一个包外环,C-末端(C-terminal domain)G蛋白偶联区域,存在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634S,643S,632T)。这些区域可能与FSHR的功能有密切关系。RT-PCR发现,FSHR基因在卵巢和脑中大量表达,在其他组织中均存在少量或微量的表达;在繁殖周期中,卵巢FSHR基因表达从Ⅲ期~Ⅳ期处于较高水平,在Ⅵ期时下降。研究推测,卵巢中FSHR基因参与黄颡鱼卵母细胞成熟及卵黄蛋白的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对黄颡鱼幼鱼生长、肠道消化酶及肝脏功能的影响,用添加不同梯度黄曲霉毒素B1(AFB1)(0、50、100和200μg/kg)的4种等氮等脂配合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6.00±0.10) g的黄颡鱼幼鱼8周。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AFB1对黄颡鱼幼鱼的存活率、饲料系数和特定生长率等均无显著影响,但使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而高含量AFB1(100和200μg/kg)显著降低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2)随着AFB1添加量的上升,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汁酸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肝脏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下降;(3) AFB1添加组的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00和200μg/kg AFB1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各组无显著差异;(4) AFB1添加组肝脏sod基因及炎性因子il-1β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200μg/kg AFB1组cat基因及炎性因子il-8、il-10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5)通过组织学观察,AFB1会引起部分肝细胞出现轻微萎缩、肝细胞核移位、细胞界限模糊和肝细胞内空泡化的现象。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AFB1含量低于200μg/kg不影响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但饲料中AFB1≥50μg/kg时会影响黄颡鱼幼鱼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引起肝脏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造成肝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抗低温应激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12±0.01) g的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硒0.028 mg/kg (对照组)、0.25 mg/kg (亚硒酸钠)、0.30 mg/kg (酵母硒)和0.52 mg/kg (酵母硒)的实验饲料,记为G0、G1、G2和G3组,养殖56 d。养殖结束后,进行低温应激实验。结果显示,亚硒酸钠和酵母硒的添加对幼鱼的终末均重、增重率、存活率和饲料系数影响不显著。亚硒酸钠和酵母硒显著提高全鱼和肌肉的硒含量,G3组显著高于其他组,G1与G2组全鱼硒含量差异不显著,但G2组肌肉硒含量显著高于G1组。亚硒酸钠和酵母硒显著提高了幼鱼肝脏GPx活性,G1和G2组SOD活性显著高于G0组,G3组与G0组差异不显著。22°C时,各组间血浆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差异,但G2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G0和G1组,与G3组差异不显著,各组HSP70 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13°C时,各组黄颡鱼血浆总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但G1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G0和G3组,与G2组差异不显著;G2和G3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G0和G1组;G2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G1组,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G0组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在综合生长性能、全鱼和肌肉硒沉积、肝脏抗氧化能力以及鱼体抗低温应激效果方面,饲料中添加0.30 mg/kg酵母硒效果优于0.25 mg/kg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黄颡鱼STAT3乙酰化位点及其与SIRTs去乙酰化酶家族之间的关系,实验首先构建带Flag标签的STAT3过表达质粒及带HA、GFP标签的SIRTs过表达质粒,并对STAT3可能发生乙酰化的位点进行突变体构建;其次,转染STAT3及突变体和STAT3、SIRTs共转染于HEK293T细胞,利用免疫印迹、免疫沉淀和...  相似文献   

16.
陆游  金敏  袁野  熊家  马红娜  周歧存 《水产学报》2018,42(7):1094-1110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配制了4种分别添加有椰子油(CO)、苏子油(PO)、葵花籽油(SO)、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的等氮等脂的饲料,喂养平均初始体质量为(1.52±0.00)g的黄颡鱼幼鱼。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影响,对饲料系数(FCR)影响显著,各组SR均在95%以上。各组间的肝体比(HSI)、肥满度(CF)均有显著性差异,而脏体比(VSI)和肠脂比(IPR)无显著性差异。HSI和CF均以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最高,葵花籽油(SO)组最低。黄颡鱼的鱼体水分、粗蛋白和灰分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而椰子油(CO)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为10.51%,剩余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中脂肪源对黄颡鱼肌肉、肝脏组织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显著,并且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含量变化与饲料中相应脂肪酸含量变化基本一致,椰子油(CO)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苏子油(PO)组组织中亚麻酸(ALA)和n-3 PUFA含量最高,葵花籽油(SO)组组织中亚油酸(LA)和n-6 PUFA含量最高,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组织中脂肪酸较为均衡。黄颡鱼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白蛋白/球蛋白(A/G)、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酸激酶(CK)含量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各组黄颡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有显著差异。椰子油(CO)组的SOD和GST活性最高,而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在添加豆油的基础上,椰子油、苏子油、葵花籽油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都可以用作黄颡鱼饲料的脂肪源;证实了鱼体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基本可以反映饲料脂肪酸组成,并且说明了黄颡鱼具有延长和去饱和ALA和LA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平均体重45.25 g的1冬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4%的加丽素红、0.5%的金黄素、0.5%的金菊黄、6%的玉米蛋白粉作为色素源,以不含色素源的饲料为对照,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56 d,观察各试验组黄颡鱼的体色,分别测定其背部和腹部皮肤、血清中的酪氨酸酶活力、总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结果为金菊黄组黄颡鱼血清酪氨酸酶活力显著提高,而其他各试验组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对照组黄颡鱼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背部皮肤下降11.2%、腹部皮肤下降57.5%,叶黄素含量变化与此类似;玉米蛋白粉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腹部皮肤降低了38.5%、背部皮肤无显著性变化,背部和腹部皮肤中叶黄素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加丽素红组黄颡鱼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腹部皮肤中降低了45%、背部皮肤无显著性变化,背部和腹部皮肤中叶黄素含量显著降低;金黄素组鱼体背部、腹部皮肤中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升高了1.8倍和1.5倍,金菊黄组鱼体背部和腹部皮肤中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升高了1倍和0.49倍;叶黄素含量也显著增加。试验结果表明,黄颡鱼能够选择性地沉积来源于饲料色素物质,饲料色素对黄颡鱼体色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程年成  雷文  冯美惠  王春芳 《水产学报》2015,39(7):1015-1023
本实验探究黄颡鱼幼鱼植物性蛋白基础饲料中添加柠檬酸替代磷酸二氢钠的合适水平。共设置7个处理组:阳性对照组DP(只添加NaH2PO4 20 g/kg)和阴性对照组DN(不添加柠檬酸和NaH2PO4);实验组D0(柠檬酸2 g/kg+NaH2PO4 20 g/kg)、D25(柠檬酸2 g/kg+NaH2PO4 15 g/kg)、D50(柠檬酸2 g/kg+NaH2PO4 10 g/kg)、D75(柠檬酸2 g/kg+NaH2PO4 5 g/kg)、D100(柠檬酸2 g/kg)。实验组中柠檬酸替代NaH2PO4的比例分别为0%、25%、50%、75%和100%,分别饲养初始规格为(3.5±0.1)g的黄颡鱼,每个处理组3口缸,每缸50尾,投喂8周。实验结束后,对鱼体生长性能、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全鱼营养成分、脊椎骨元素含量、抗氧化性能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柠檬酸替代磷酸二氢钠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黄颡鱼的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降低了饵料系数,但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替代比例为0%~50%时,生长表现最好;(2)实验组中柠檬酸替代磷酸二氢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干物质、蛋白质以及磷的表观消化率,降低了粪便N和P的含量,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且替代比例越高,粪便中N和P含量越低;(3)实验组中添加柠檬酸替代磷酸二氢钠对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无影响(P>0.05);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鱼体Ca、Mg、P、Cu的储积量(P<0.05),且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在0%~75% 替代水平储积量最高;脊椎骨各元素含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但在替代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4)柠檬酸替代无机磷在25%~75% 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强了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但对丙二醛、免疫球蛋白M、血磷和血钙的含量无影响。综上所述,为保证鱼体正常生长,减少养殖环境污染,降低饲料成本,在当前基础配方下,黄颡鱼饲料中添加柠檬酸替代磷酸二氢钠的水平可为25%~50%。  相似文献   

19.
李冰  张木子  黎明  袁莉霞  王日昕 《水产学报》2018,42(12):1889-1895
为了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头肾巨噬细胞抗氧化及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通过建立黄颡鱼离体头肾细胞模型,开展为期96 h的急性氨氮胁迫实验。结果显示,0.14和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但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GP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0.14和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IL-1和TN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IL-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0.14 mg/L总氨氮处理组和对照组;吖啶橙染色检测发现,0.14 mg/L总氨氮处理组实验鱼头肾巨噬细胞内可见边缘不规则的黄绿色荧光,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实验鱼头肾巨噬细胞内可见致密浓染的黄绿色荧光信号。研究表明,氨氮毒性能够影响黄颡鱼头肾巨噬细胞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胞凋亡可能是造成鱼类氨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黄颡鱼IgM基因表达的个体发生和IgM抗体代间传递机制,实验利用Real-time PCR和ELISA等技术研究了黄颡鱼IgM重链基因在卵巢、胚胎和仔鱼的表达变化,以及黄颡鱼IgM抗体在卵巢、胚胎和仔鱼中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黄颡鱼3~7 d仔鱼中,没有检测到IgM mRNA;14 d仔鱼IgM基因开始表达。用细菌免疫亲鱼后,对仔鱼IgM mRNA表达没有影响。黄颡鱼IgM抗体在卵巢、胚胎和仔鱼中都有分布,且呈现下降趋势,至9 d仔鱼中抗体水平最低(是卵抗体含量的0.31倍)。14 d仔鱼中IgM抗体水平上升(是9 d仔鱼抗体含量的1.6倍)。用细菌免疫亲鱼后,能显著提高胚胎、仔鱼中的IgM抗体水平,在卵中抗体含量提高了2.3倍,9 d仔鱼中提高了1.8倍。研究表明,黄颡鱼IgM抗体可以在母本和后代之间传递,早期仔鱼IgM抗体主要来自于亲本;因此,免疫亲鱼能显著增加子代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