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超临界CO2萃取螺旋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螺旋藻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螺放心藻粉以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萃取后螺旋藻腥味被去除,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氨基酸总量,脂类物质总量稍有下降,必需氨基酸含量变化不显著。同时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条件(萃取压力,时间)对脂类物质得率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提取脂类物质的最佳压力35M0Pa,CO2循环时间宜控制在4h内。  相似文献   

2.
大气中CO2含量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稻种子在模拟大气不同CO_2含量下,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生理变化试验表明,在水稻种子萌发期,大气中CO_2含量为450mg/kg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和三磷酸腺苷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0.5%,12.0%和24.8%。在水稻幼苗期,大气CO_2含量为500mg/kg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比对照提高31.33%;CO_2含量为450mg/kg时,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下降24.9%,幼苗吸收磷能力提高19.0%。3叶期稻苗高、根长和干物质含量,400~600mg/kgCO2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比对照均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月见草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不同颗粒细度、压力、温度、流量和萃取时间对超临界CO2萃取月见草油率及油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在恒温培养下,几种添加剂对外加硒在黄棕壤中不同形态的影响.试验表明,与对照土壤样品比较,经添加KH2PO4、K2SO4、CaCO3、苜蓿和苜蓿+CaCO3,其可溶态K2SO4-Se和残渣态residue-Se的百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添加CaCO3外.加入其它添加剂时KN2PO-Se的百分含量有大幅度的降低,其中以添加KH2PO4的最为明显.土壤添加K2SO4后氧水提取态NH3·H2O-Se变化很小,而其余处理中的下降较多.所有试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交换态KH2PO4-Se呈缓慢下降趋势,残渣态residue—Se呈缓慢上升趋势,两者之间相互消长.在整个培养期间.经CaCO3处理后的土壤,交换态KH2PO4-Se和氨水提取态NH3·H2O-Se的百分含量相近,而在其余的处理中交换态KH2PO4-Se小于氨水提取态NH3·H2O-Se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业科学》1995,(6):251-253
含水量为25%的粉沙质壤土经60Co-γ射线250×104rad辐照后种植辣椒,辣椒株高比对照增高28.16%,花蕾期地上部干重比对照增加98.88%,根干重增加145.00%,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18.99%,光合强度提高50.73%。土壤的速效养分,水解氮比未辐照的提高22.50%,速效磷提高17.80%,速效钾提高16.76%,有效钢提高3.21%,有效铁提高1.64%。经辐照,土壤本身释放的氮、磷有效量至少相当于1hm2同时施(NH4)2SO4675kg和Ca(H2PO4)2562.5kg的肥效。  相似文献   

6.
工业上超临界CO2生产八角茴香油的方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生产上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分离和提取八角茴香油比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更有优势,通过比较大型超临界装置在超临界恒压、超临界变压、亚临界三种不同条件下萃取八角茴香油的得油率,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分析(GC-MS)来比较八角油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研究工业上不同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八角茴香油的差异。结果表明:超临界恒压CO2萃取的平均得油率最高,达到14.92%;超临界变压CO2萃取平均得油率为12.7%;亚临界CO2萃取的平均得油率最低,仅有7.49%;三种萃取方法所得八角茴香油的成分和含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运用农作物化学控制原理对大量能提高玉米抗旱能力的化学药剂进行了筛选、组配与应用,到目前为止,已筛选、组配并应用了4种MOC(MaizeandOtherCrops)抗旱剂MOC_1:FA+KH2PO4+尿素;MOC—2:FA+Br;MOC_3:爱农;MOC—4:FA+胆固醇),应用的结果表明,叶面喷洒MOC抗旱剂减轻了玉米雌穗分化所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程度,使分化发育中后期的雌穗长和宽分别较对照平均增加18.79%和13.24%,每行粒数平均增加14.13%。干旱胁迫发生前叶面喷洒MOC抗旱剂,田间条件下增产5%~11%,盆栽条件下减缓产量下降幅度7%~20%;经MOC抗旱剂浸种后,田间条件下增产5%~10%,盆栽条件下减缓产量下降幅度6%~11%,证实了MOC抗旱剂是可提高玉米抗旱能力和增加产量的一项有效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以AlCl3·6H2O、Ca(OH)2、漂白精和稳定剂M为原料研制新型混凝-氧化剂(简称ROJ)的制备方法及其作用机理.ROJ用于处理合乳化油废水的实验结果表明;CODcr去除率达80%~85%,油和浊度去除率达90%~95%,与目前常用的混凝剂Al2(SO4)3、PAC、PFS及FeSO4相比,ROJ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费用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经1995 ̄1997年度对日光温室黄瓜采用人工增施CO2试验,温室内CO2浓度达到0.8‰ ̄1.0‰,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提高,叶片数和瓜码数分别增加9%、46.6%,根系鲜重提高8.2%,产量达13.86万kg/hm^2,产值23.25万元/hm^2,投产比为1:10.3。  相似文献   

10.
CaCl2,AsA和GSH对冷害低温下茄子果实氧化胁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Cl2(2%)处理可显著提高冷害低温(2℃)下茄子果实组织中SOD和CAT活性(P<0.01),延缓POD活性高峰的出现,降低MDA含量(P<0.01),并明显减轻了果实冷害的程度;AsA和GSH处理可提高CAT活性,降低POD活性和MDA含量(P<0.05),但对SOD活性无显著影响,对果实冷害的抑制效果也不如CaCl2处理明显。结果表明:CaCl2及AsA和GSH对茄子果实冷害的抑制作用与其提高了组织的抗氧化胁迫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确定艾蒿挥发油的CO2超临界流体提取工艺和挥发油的抑菌效果。采用CO2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效果。结果表明CO2超临界萃取的优化工艺为:使用新鲜材料不加夹带剂,压力在35Mpa、温度在45℃、提取时间为90min。艾蒿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且抑菌效果随浓度的提高而加强。说明优化的CO2超临界流体技术提取的艾蒿挥发油具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柚籽精油,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柚籽精油得率的影响,进行最佳工艺优化;同时对柚籽精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为16L·h^-1、萃取时间1h,精油得率达33.90%。气象色谱分析表明,柚籽精油中饱和脂肪酸占32.11%、不饱和脂肪酸占66.65%.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_2萃取柚籽精油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柚籽精油,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柚籽精油得率的影响,进行最佳工艺优化;同时对柚籽精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为16 L.h-1、萃取时间1 h,精油得率达33.90%。气象色谱分析表明,柚籽精油中饱和脂肪酸占32.11%、不饱和脂肪酸占66.65%.  相似文献   

14.
刘志华  周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16-8817
[目的]比较提取广藿香油化学成分的不同提取方法。[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CDE)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广藿香中提取广藿香油,并用GC-MS法对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比较。[结果]SCDE法提取的出油率为2.47%,SD法提取的出油率为1.58%。结果表明,SCDE法提取的广藿香油中相对含量0.5%以上有12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98%以上,其中广藿香醇相对含量为26.40%;SD法提取的广藿香油中相对含量0.5%以上有13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97%以上,其中广藿香醇相对含量为40.75%。[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收率和各成分的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5.
余先纯  李湘苏  龚铮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86-18588
[目的]改变橘皮精油传统提取方法中的不足,为橘皮精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橘皮的综合利用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与微波处理技术相结合萃取橘皮精油,就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量等对橘皮精油提取率有较大影响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试验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影响橘皮精油得率的因素顺序为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当萃取时间为20 min、萃取压力为9.0 MPa、萃取温度为40℃和CO2流量为20 L/h时,精油的平均得率为2.08%。GC-MS的分析结果表明:橘皮精油中柠檬烯的含量最大,为55.65%,D柠-檬烯和β-松油烯次之,含量分别为6.12%和5.48%。[结论]采用微波与超临界CO2萃取联用技术提取橘皮精油,萃取时间短,得率高,精油质量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更好地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对所得产物进行HPLC和GC-MS分析。[结果]水蒸气法提取的姜精油为浅黄,折光指数(20℃)1.491~1.497,密度d200.855~0.890g/ml,得率0.7%~1.2%,主要成分为单萜、单萜醇、醛、酯等含氧衍生物和倍半萜。超临界CO2萃取法的适宜工艺为:萃取时间80min,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15MPa,所得姜精油为稠状深黄色,折光指数(20℃)1.490~1.512,密度d200.950~0.975g/ml,主要包括姜烯、金合欢烯、β-倍半水芹烯、β-水芹烯,按面积归一法计算,共占色谱峰的88.29%。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率低,杂质多。[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含较多的醇类化合物,更能体现生姜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17.
顾锡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29-4531
[目的]建立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康藏荆芥(Nepeta pratti Lèvl)精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康藏荆芥精油的工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康藏荆芥精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法所萃取的康藏荆芥精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利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的荆芥精油的主要组分为:胡薄荷酮、薄荷酮、石竹烯、D-柠檬烯、反式-香芹醇、辣薄荷烯酮、大=牛儿烯D、2R-顺-5-甲基-2-(1-甲基乙基)环己酮、异胡薄荷酮、柠檬烯、1-辛烯-3-醇,松茸醇、2-环戊基环戊酮、石竹烯氧化物、dactylol、月桂烯,其含量分别为:45.21%、19.90%、1.89%、1.80%、1.49%、1.07%、0.81%、0.78%、0.65%、0.51%、0.51%、0.50%、0.47%、0.40%、0.21%。其中,萃取物中的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可达76.20%。与传统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浸提法)相比,应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的康藏荆芥精油中的主要物质胡薄荷酮等含量较高,且萃取出来的物质种类相对较多。[结论]超临界萃取法简便可行,具有传质速率快、穿透能力强、选择性高、萃取效率高、操作温度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玫瑰类黄酮及其保健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熹  韩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99-12700
[目的]探讨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玫瑰黄酮的效果,研究玫瑰黄酮的保健功能。[方法]以玫瑰为材料,采摘后用乙醇浸提、浓缩,经过CO2超临界萃取,在提取玫瑰精油的同时,获得了玫瑰黄酮。以大鼠实验对象,对提取的玫瑰黄酮调节血脂功能进行动物实验。[结果]使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从玫瑰中萃取的黄酮得率为0.55%,经喷雾干燥后的固体为紫红色粉末,黄酮含量(干重)为63mg/g。动物实验证明,饲喂一定剂量的玫瑰黄酮可降低大鼠中血清TC、TG水平,提升HDL.C水平,具有降低血脂的功能。[结论]CO2超临界萃取除萃取玫瑰黄酮外,还能提取挥发性强的高价值产物玫瑰精油,而且还具有浓缩的功能,没有残留,为开发高附加值的玫瑰及其制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_2萃取油茶籽油的工艺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油茶籽进行萃取,提取油茶籽油。考察了油茶籽平均粒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油茶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并对试验得到的油茶籽油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超临界CO2萃取油茶籽油的最佳实际工艺条件为:油茶籽平均粒径0.605mm、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30L·h-1和萃取时间90min,最佳实际工艺条件下油茶籽油萃取率为91.17%。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由5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8.28%。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种子中芳香油,使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原料粒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鸭儿芹种子芳香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是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5 h、原料粒度40目,芳香油萃取率可达1.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