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猪-沼-果"模式因此成为生态果园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得到大力推广,对实施"猪—沼—果"的果园所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认真总结,为该模式在闽西北地区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记者日前从福建省农业厅获悉,福建省将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作为发展生态农业重要措施,主推节约型农业生产、畜禽生态养殖和能源生态三种模式。福建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全省要新建农村户用、养殖小区、联户集中供气沼气3万户,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20处,新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点100个,新建"猪—沼—果(稻、菜、茶)"能源生态模式示范点1万处,新建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试点3个。  相似文献   

3.
陈璐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2019,(5):500-502
"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模式,能提高农民收入,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的食品.从稻田基础建设、"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介绍"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要点,以供"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稻—菜—菜多元高效种植模式由传统的稻麦两熟种植模式改造而来,变一年两熟为一年多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总结了稻—菜—菜多元高效种植模式中的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及其关键技术、产量收益,以期为稻麦两熟地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南平市"果-草-牧-沼"生态果园循环模式,总结包括果树生产技术、果园种草技术、畜禽养殖技术和沼气生产技术等技术要点,论述生态果园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在永安市实行豆—稻—菜轮作栽培模式的效益和高产栽培技术,为永安市全面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创新耕作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甘蔗的生物学特性和利用现状,结合福建省农业环境生态状况,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经过科学决策,提出生态甘蔗概念,并设计出适合在福建省普通蔗区或风、沙、蚀、瘦、荒等劣地实施的种植甘蔗保护环境生态、“甘蔗-糖(酒精、饮料)-副产物综合利用”和“蔗-菜-牧-菌-鱼-沼”等3种生态甘蔗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8.
稻鱼共生技术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之一,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在方法、模式及生产管理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其中便衍生出"稻—渔—牧"模式。以衡山县绍祥农场为例,介绍了"稻—渔—牧"模式的技术要点,并进行综合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探讨其推广的可行性,最后结合其他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对"稻—渔—牧"模式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辰溪县是“中国稻花鱼之乡”。为了实现该县稻田养鱼产业的转型升级,笔者与辰溪县农业农村局共同研创“稻—金背鲤—甲鱼”的复合稻田种养模式,并建立了10个示范点。经调查发现,该模式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剖析了该模式的综合效益,同时总结了该模式的技术流程,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稻田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国广大农区草食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迅速。根据我国饲料大麦传统利用方式,并结合近年来对大麦青饲利用技术研究的成果,提出"农—草—畜"耦合中的大麦饲草料5种生产技术模式,分别为"大麦放牧(刈割)—青草-干草""大麦放牧(刈割)—青草-青贮""大麦放牧(刈割)—青草-籽粒秸秆""大麦籽粒秸秆"及"大麦青贮饲料",以期为农技人员开展种养结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稻鱼综合种养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稻田产出率,增加农户经济收入。介绍了广西"稻-鱼-绿肥"周年循环农业模式,详述了田间工程、水稻种植技术、养鱼技术及绿肥生产与利用等技术要点;分析了该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免耕"稻—鳖—鱼"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稳产提效、生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复合种养生产模式,但目前在田间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上没有统一、合理的标准.从田块设计、田间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免耕"稻—鳖—鱼"生态种养模式的设施建设与维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食物消费结构和粮食安全角度出发,结合南方实际状况,提出了草田轮作、果一草一牧一沼生态模式、草一果(林)一渔模式、人工草地建植四种模式,分析了各种南方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最后论述了草地农业今后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南方草地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猪-沼-茶”生态茶园建设模式是以农户为基本单元,以发展茶叶为核心,以建沼气池为基础,以生猪养殖为辅助,实施改圈、改厨、改厕。通过生猪产生的粪便为沼气池提供原料,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气用于做饭照明,沼液沼渣用于茶园。通过这种循环链,达到养猪、种茶双增收,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我县自2004年实施沼气国债项目和2006年、2007年实施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户用沼气建设以来,已完成沼气建设8300口。  相似文献   

15.
1 前 言城郊区域澄照、外舍乡 ,常年种植单季稻 86 7hm2 左右 ,占水田面积 80 %以上 ,主要分布在海拔 4 0 0~ 80 0m之间 ,这两个乡的水田除少数种植双季稻以外 ,多数是种植单季稻。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 ,经济作物面积逐渐扩大 ,粮经争地矛盾突出 ,如何保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相对稳定 ,又使经济作物能较快地发展 ,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是城郊区域农业工作者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 ,1999年 ,我们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 ,在单晚地区的澄照乡三石村示范种植“马铃薯—稻(鱼 )—菜”新三熟制 0 9hm2 ,经县科委、县农业局专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浙南山区景宁县同全国一样,十分重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景宁县年种植单季晚稻5333hm2,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65%,其中在县城郊区范围种植单季晚稻1333hm2,原产量不高的双季稻改为单季稻。全县大多为马铃薯—稻两熟制,部分为马铃薯(春粮)—稻—菜的3熟制,由于品种种植多年,复种指数低,产量不稳,产值不高,针对这种实际,2003年以来,景宁县农业局在澄照乡三石村,渤海镇旦水等地试验示范,推广种植“马铃薯—稻(鸭)—菜”1.68hm2,经过有关部门验收,每667m2收马铃薯1674kg,收稻谷582.1kg,鸭(12.2只)13.5kg,收冬菜4217kg。以当地市场价计算(马铃…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豆-稻-菜”循环耕作模式的应用效果与应用前景,该模式实行粮经作物多茬轮作和水旱轮作的办法.不仅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适于我国东南沿海周年三熟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下,传统农村产业转型,绿色生态发展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之一,建设生态茶园是茶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在畜禽养殖发展迅速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农业发展中种植业和养殖业不能得到有效结合的背景下,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其原理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保护生态环境,符合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本文以墨脱县达木乡卡布村茶树种植与家禽鸡的养殖为例,阐述此发展模式的技术要点问题,存在问题及建议,以期为“鸡-沼-茶”等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菜、胡瓜是诸暨市主要出口蔬菜。在以诸暨市出口食品厂为龙头的“公司 +农户”模式的出口蔬菜产业化经营过程中 ,通过农技部门和农户的不断试验摸索 ,形成了“高菜—胡瓜—晚稻”这一轮作模式。经过几年的完善配套 ,该模式面积不断扩大 ,效益稳步提高 ,已成为诸暨市效益农业的典型。该模式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粮经兼顾效益高。一般每667m2 净收益1800元 ,并产出晚粳谷550kg左右 ,符合在保证一定粮食生产能力前提下发展效益农业这一思路 ;二是温光资源浪费少。目前一般单季稻生产一年有近7个月时间田块处于抛荒 ,这一轮作模…  相似文献   

20.
水稻—洋葱无公害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洪  韩兴华  潘秋生 《北方水稻》2013,(5):48-49,51
笔者等人经过调研、试验,认为在适宜稻区实行水稻、洋葱一年两茬无公害高效种植模式较为理想可行。分析了该种模式推行的现实意义,明确了该模式下的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等基本情况,总结介绍了水稻、洋葱无公害高效栽培的配套技术,提出了专用化秧田可采用越冬菜—水稻—青毛豆—洋葱模式的周年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