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单叶蔷薇为蔷薇属唯一的单叶物种,是月季育种中的重要材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地区,但由于人为的破坏和环境的改变导致其面临濒危灭绝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分析单叶蔷薇表型多样性,探究其表型变异规律,旨在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单叶蔷薇种质资源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以9个单叶蔷薇天然居群中270个单株为研究材料,对其19个表型性状数据进行收集,利用巢式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究其表型变异规律与多样性水平。【结果】(1)9个单叶蔷薇天然居群表型多样性水平较高,1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15.90%和2.031;9个居群的表型变异系数在10.32%(P4)~13.19%(P8),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变异,香农多样性指数在1.274(P5)~1.825(P8)之间,其中P8居群呈现出较高的多样性水平。(2)19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01),居群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1.23%,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3)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现,单叶蔷薇花径与叶面积、花瓣面积与花斑百分比等部分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南天竹表型变异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湖南地区13个南天竹种源为研究材料,采用常规观测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南天竹形态特征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天竹资源丰富,变异类型多;各性状在不同地理种源之间变异系数较大,平均变异达到了29.956%;各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次序为叶>树体>花>果.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南天竹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条带特异、多态性明显的引物,平均每条引物可扩增出4.8条多态带,多态率为85.7%.13个种源ISSR标记聚类为4类,各类都有明显的分布地域.邵东南天竹和宜章南天竹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相应的遗传一致度最大;张家界南天竹与衡山南天竹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相应的遗传一致度最小.南天竹形态标记和ISSR标记聚类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不高,相关系数仅为0.213.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低海拔生长的14株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的形态学观测,比较了叶片和孢子叶球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4号雄株和5号雌株存在显著变异,其中孢子叶球的变异为新种质资源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扎龙湿地羊草不同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扎龙湿地羊草表型变异规律,为扎龙自然保护区羊草居群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对扎龙湿地5个羊草(Leymuschinensis)居群的4个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5个居群4个性状差异显著,变异系数节数〉株高〉叶宽〉叶长;居群间的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克钦湖、满代、局址、赵凯、唐土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这4个性状都是造成羊草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5个居群的羊草分为3类,其中满代、局址、唐土岗聚为一类,克钦湖和赵凯居群各单独聚为一类。[结论]羊草的表型变异较大,对不同生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这对开展良种选育、种质资源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晓杰  佟守正  李学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30-17932
[目的]揭示扎龙湿地羊草(Leymus chinensis)表型变异规律,为扎龙自然保护区羊草居群保护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对扎龙湿地5个羊草居群的4个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5个居群4个性状差异显著,变异系数节数〉株高〉叶宽〉叶长;居群间的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克钦湖(KQH)、满代(MD)、局址(JZ)、赵凯(ZK)、唐土岗(TTG)。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这4个性状都是造成羊草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5个居群的羊草分为3类,其中满代、局址、唐土岗聚为一类,克钦湖和赵凯居群各单独聚为一类。[结论]羊草的表型变异较大,对不同生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这对开展良种选育、种质资源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填补目前关于柿资源描述标准中关于雄性资源表型形态描述的空白,为后续柿雄性种质资源的评价和鉴定,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93份柿及其近缘种雄性种质资源的13个雄花表型形态特征及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评价,并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柿与其近缘种在最长雄蕊长、萼片长和花柄长等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2)柿种内各类别内部雄花表型均存在较强变异,云架山野生雄性资源雄花的表型多样性最丰富;3)柿种内各类别间雄花表型变异程度也较强,其中萼片宽、花托高和花托宽等指标的变异程度最大;4)花筒、雄蕊、萼片、花托等指标的贡献率达77.88%,属于柿雄花表型的重要性状指标;5)花粉表面纹饰的长短、深浅和交错程度在柿及其近缘种间存在差异;柿种内29份资源间花粉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花粉宽和表面条纹长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柿雄性资源雄花表型丰富多样,各来源地内部及来源地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对其表型形态特征的评价与分析,对于后续柿雄性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棉花组织培养中的表型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棉花组织培养中存在广泛的表型变异,主要表观在胚状体的变异和再生植株的变异两方面。胚状体的变异表观为畸形胚,分为结构性畸形胚和生理畸形胚两类。再生植株中以育性变异为突出,其他在株高,株形,衣分,绒长等方面的变异也较广泛。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花江峡谷地区特有经济树种顶坛花椒为研究对象,按海拔、坡向因素选取3个群体32个单株,调查了9个结实性状,采用多重比较、变异系数、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顶坛花椒结实性状的多样性及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特征和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顶坛花椒结实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3个群体9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9.81%(17.36%~50.96%),9个形态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果穗果粒密度(47.56%)>果穗果粒数(44.43%)>枝条结果部位长度(33.71%)>果穗宽(28.75%)>果枝直径(25.21%)>果穗长(24.61%)>果枝长宽比(22.54%)>果穗长宽比(21.23%)>果枝果穗密度(20.20%),表明果枝果穗密度和果穗长宽比较为稳定,而果穗果粒密度和果穗果粒数稳定性较低。相关分析表明,果穗性状和枝条性状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顶坛花椒结实性状的变异无空间特异性。为顶坛花椒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及遗传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七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七种植区抽取的10个群体的33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同一地区的不同性状间存在差异,而且同一性状在不同地区的差别也很大。地区间,马关种植区平均变异系数较小(c.v.=0.2794),相对较稳定,而砚山种植区变异则较大;性状间,根部性状及生物量性状变异相对较大而且不稳定,最为明显的是地下茎干重,c.v.=0.526。以上分析说明,三七居群间和居群内多型性明显,表型上存在大量丰富变异。  相似文献   

10.
野生红三叶种群表型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来自湖北地区25个野生红三叶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表型性状在野生红三叶居群内具有较大程度的变异,其中单株分枝数(33.33%)和单株花序数量(32.25%)变异系数较大;各性状在居群间也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主成分分析说明:株高、叶片大小、种子千粒重、总叶柄长度及单个花序小花数是引起红三叶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因子;聚类分析表明:25个居群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1个居群,其特点是植株低,单株花序数和单个花序小花数较其他两个类群多,理论种子产量高;第二类包括6个居群,其特点是植株低矮,分枝少;第三类包括18个居群,其特点是植株高大、叶片大,理论牧草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黄牡丹花粉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黄牡丹的花粉萌发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4个黄牡丹居群花粉萌发所需pH值表现出两水平分化;而对硼酸质量浓度的要求则差异不大,为0.07~0.08 g·L-1;4居群花粉萌发所需蔗糖质量浓度的差异较大,表现出蔗糖质量浓度高低与黄牡丹垂直分布呈正相关,高海拔分布的居群其花粉悬液萌发所需的蔗糖质量浓度达140.00 g·L-1.研究还表明在干燥低温(2 ℃左右)条件下,黄牡丹花粉存活时间约为140 d,较其变异类型存活时间长,但其花粉萌发力则弱于其变异类型.图4表2参16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6个不同居群的黄牡丹花粉形态进行扫描。结果显示,花粉形态具有多样性,花粉外壁纹饰有脑纹网状、皱波网纹状、粗网状、网状和穴状细网5种;花粉粒的变幅为(32.94-48.87)μm×(21.57-29.70)μm,居群花粉在极轴、赤道轴和极赤比都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6个花粉形态指标和植株11个外部形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粉极轴与叶长宽比、极赤比与叶长宽比呈明显正相关,花粉极轴与叶长柄比、极赤比与叶长柄比呈明显负相关;花粉外壁纹饰变化与花瓣数量、宿存花萼和苞片数量呈显著相关。依据花粉外壁纹饰的演化规律可推测,花瓣数少、宿存萼片少,苞片数多、叶长宽比越大、叶长柄比越小应是植株较进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2个牡丹品种形态性状的多样性,探讨品种间遗传差异,挖掘优异种质材料,为了解不同牡丹品种的遗传关系及种质资源创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2个牡丹品种花色、花型、株高、株幅、花径、叶长、叶宽、株型和叶型等表现型性状进行赋值后,采用欧氏距离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22个牡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以整个遗传距离的总平均数作尺度对聚类图的结果进行分类,大致可将22个牡丹品种分为5个类群,Ⅰ类为银红巧对、鸡爪红、八宝镶、重楼点翠、丛中笑、魏紫、烟笼紫、茄加紫;Ⅱ类为胡红;Ⅲ类为小胡红、白玉兰、罂粟红、凤丹、大金粉、景玉、盘中取果、青山贯雪、墨剪绒、大红一品、蓝花魁;Ⅳ类为海黄;Ⅴ类为似荷莲.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结论]形态性状的多样性分析是检测品种间遗传差异的有效方法,可为牡丹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采集自四川、西藏、甘肃、新疆、青海和内蒙古6个省(区)的29份垂穗披碱草的14项穗部性状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4项穗部形态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7.34%,显示垂穗披碱草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居群总多样性指数H′为1.947,居群平均H′为1.424,则居群间H′为0.523。可见垂穗披碱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在居群内部(73.14%),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小(26.86%)。聚类分析,可分为种子大、较大、较小、小4种类型,较大居多。经主成分分析,其分布能解释总变异的86.63%,其中外稃长、第一颖芒长、穗宽、内稃长、小穗数、穗长等性状是影响较大的因素,这6个性状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征向量值,基本可以揭示垂穗披碱草形态总体变异的趋势。垂穗披碱草多样性指数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云南野生黄牡丹花色素成分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野生黄牡丹为材料,通过特征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HPLC-MS)对其花瓣中的色素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黄牡丹花色素的组成包括类黄酮和叶绿素两大类,其中类黄酮类色素主要为查耳酮和黄酮、黄酮醇的混合物,包括2’,4’,6’,4-四羟基查耳酮(2’,4’,6’,4-tetr...  相似文献   

16.
昆明西山野生黄牡丹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打破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有效方法对于保护野生牡丹种质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用不同处理方法对昆明西山野生黄牡丹居群种子进行生根与发芽试验.结果表明:200 mg/L GA3溶液浸泡24 h、挫伤种脐处种皮和50℃温水浸种3种处理方法对黄牡丹种子胚根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其促根生长的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200 mg/LGA3溶液浸泡>种皮挫伤>温水浸泡;GA3溶液浸泡能打破黄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促进生根种子提前发芽,尤其是对根长超过3 cm的种子发芽更为有效,单纯的5℃低温条件不能打破黄牡丹种子的上胚轴休眠.15℃是野生黄牡丹种子生根和发芽都比较适合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7.
黄牡丹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牡丹为试验材料,对黄牡丹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探讨了他们的发育规律及其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牡丹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桥及落后染色体等异常现象,导致了花粉的败育,正体小孢子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呈四面体形排列,二细胞型花粉;黄牡丹的胚囊发育属蓼型,倒生胚珠,双珠被,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多个大孢子母细胞;在同一朵花的发育过程中,黄牡丹的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存在着一定的时序性相关,而且他们与蕾花的形态特征之间也有着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大富贵和紫芙蓉2个芍药品种在长沙地区的花芽形态分化进程.结果表明,芍药的花芽形态分化从当年9月中旬开始分化苞片原基,到次年2月中旬雌蕊瓣化完成,历时5个月,整个形态分化过程可以分为7个时期:苞片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雄蕊瓣化期和雌蕊瓣化期.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分析方法,对我国东南沿海5个织锦巴非蛤群体11个形态性状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三亚与福建厦门群体的形态较近,广东的湛江、深圳和汕头3个群体的形态最近,而这5个地理群体又很明显地分为2组.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为:第一主成分为37.489%,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