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钙、镁是茶树重要营养元素,茶树对钙的反应较敏感,土壤钙含量超过1g/kg土时,茶树出现不良症状,而茶园土壤中钙不足,将阻碍茶叶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镁是茶树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同时也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和活化剂,在叶绿素形成、光合作用和氮素代谢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缺镁会导致分解加速,降低同化能力,适量的镁可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有利于茶树内在品质的提高.阮建云等对我国茶园土壤镁供应状况进行统计,交换性镁低于40mg/kg的茶园(0 ~20cm土层)达57.9%,张亚莲等统计湖南茶区土壤(0~15cm土层)交换性镁含量低于30mg/kg的茶园达58.6%.本研究通过对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实验场茶园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的分析和评价,了解茶园土壤中钙、镁、钾的平衡情况,研究茶园土壤钙、镁和钾的关系,为茶园合理施用钾、钙、镁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茶叶氟研究进展:累积特性、含量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述了茶园土壤氟、茶树氟吸收累积特性及茶叶氟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土壤氟含量水平及变化规律、茶树品种间氟吸收差异、pH、铝、钙和环境条件等对茶树氟吸收的的影响、主要茶类氟含量现状、释放态势及与人体健康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茶园土壤酸化阻控与改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茶园酸化土壤呈现面积大、分布广及酸化程度高等特点,酸化土壤的结构差、肥力低且重金属含量增加趋势,影响茶树生长发育,严重威胁茶园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土壤酸化的现状、成因、危害及土壤酸化防治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茶园土壤酸化受茶树群体分布的影响而存在着不均一性,植茶初期离茶树根颈近的土壤率先酸化,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和茶树群体覆盖度的增加,导致离根颈远的土壤p H值更低。茶园土壤的整体酸化与茶园生态系统中物质的生物循环有关,随着植茶年限延长,土壤中的钙、镁淋溶增多,土壤酸化加强,土壤铝、锰的淋溶也随土壤酸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强。但由于茶园土壤中铝的溶出量比钙、镁少得多,各层土壤的铝饱和度随植茶年限的增加而升高,使茶园土壤具有聚积铝的倾向,这就是茶园土壤酸化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境内的核桃树间作年限为6、10、15、30a的茶树-核桃间作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取距核桃树主干1、2、3 m处的0~20 cm表土层和20~4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和相对应的单作茶园土壤为供试样,测定了土壤的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核桃树种植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pH呈增加的趋势,核桃树种植年限为30 a的土壤pH接近或大于7.0;核桃树间作年限为30 a的间作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均显著小于单作茶园中的含量;随着核桃树间作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中的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单作茶园。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树对茶树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会导致茶树不能较好生长和茶叶品质下降。因此,不宜将二者相间种植或将核桃树作为茶树的遮荫树利用。  相似文献   

5.
茶园——土壤系统的物质循环对土壤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植茶后土壤酸度逐渐增高,盐基含量降低,铝饱和度增加,土壤呈现酸化现象。本文通过茶园—土壤系统中铝、锰、钙、镁等矿质元素循环,探讨了茶园土壤酸化的原因。在江苏省金坛县茅麓茶场的黄棕壤上,对不同植茶年限(9龄、29龄、80龄)茶园的茶树茎流、透冠水和土壤渗漏水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茶树是富集铝和锰的植物,茶树茎流与透冠水相比,具有含铝多、含盐基少、pH 值较低的特点。茶园土壤酸化受茶树群体分布的影响而存在着不均一性,植茶初期离茶树根颈近的土壤率先酸化,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和茶树群体覆盖度的增加,茶树落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宜昌市茶叶主产区域213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宜昌市茶园土壤潜在酸化严重,酸碱度最适宜茶树生长的茶园仅为9.9%;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全氮供应较为良好,但不同茶园含量差异非常大;土壤有效磷供应总体偏低,且不同茶园含量差异非常大;速效钾供应最为缺乏,73.71%的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临界值;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镁、有效硫、有效钙、有效硼、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铜的含量均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茶园间作艾蒿对茶园害虫茶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种群数量、茶树根际土壤养分状况及茶树鲜叶生化成分变化,探明茶园间作艾蒿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艾蒿在茶园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间作实验设置为茶-艾蒿间作和茶单作2个处理。以茶园单作为对照(CK),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种群数量,检测茶树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茶树鲜叶生化成分指标。【结果】艾蒿间作茶园中除土壤有效磷外,茶树根际的其他土壤养分均显著高于单作茶园,其中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CK增加23.08%和30.63%;茶树-艾蒿间作显著影响茶树鲜叶中茶多酚含量,与CK比较,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茶园间作艾蒿降低了茶小绿叶蝉种群数量,在茶小绿叶蝉高峰期,与CK比较,艾蒿间作茶园茶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极显著下降了35.53%;茶园间作艾蒿增加了蜘蛛种群数量,从5月25日开始,艾蒿间作茶园的蜘蛛种群数量显著高于茶单作茶园,5月25日蜘蛛总数量急剧增加,数量为单作的3倍。【结论】茶园间作艾蒿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可以应用于茶园间作。  相似文献   

8.
南方丘陵红壤茶园的镁营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朱永兴  陈福兴 《茶叶科学》2000,20(2):95-100
根据当前国内外茶树镁营养的研究成果 ,结合笔者在湘南和杭州的试验研究 ,对丘陵红壤茶园土壤镁含量及存在形态、茶树中镁的营养状况、茶树缺镁症、茶园施用镁肥的效果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并据此对丘陵红壤茶园镁肥施用技术和镁肥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土壤是茶树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与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形成关系十分密切。以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土壤和茶叶为对照,对云南景迈山、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土壤(0~20βcm)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氮磷钾(NPK)养分和一芽二叶晒青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7种多酚类单体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含水率与现代茶园相比提高了15.23%~46.82%,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的土壤pH值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古茶园土壤的CEC、SOM、总氮(TN)、总磷(TP)和有效磷(Olsen-P)含量均显著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各茶山古茶园和现代台地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及多酚类单体物质含量虽然不一致,但古茶树茶叶酚氨比为6.75~12.28,明显低于现代茶园茶叶的9.98~15.25;各茶园茶叶中5种儿茶素含量的高低依次为:ECG>EGCG>EC>EGC>C,并且古茶园和现代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ECG和EGCG含量差异不显著;此外,仅在古茶树茶叶中检测到没食子酸(GA)。古茶园栽培模式有利于防止茶园土壤酸化、降低茶园光照强度、提高茶园土壤含水率、促进茶园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茶叶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罗勒和紫苏对茶园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研究其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生长及茶叶生化成分等的影响,分析间作芳香植物对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芳香植物能减少小贯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数量,增加茶园中瓢虫、草蛉、寄生蜂和蜘蛛等天敌的数量;芳香植物间作区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高于绿肥间作区和对照;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生长、培养幼龄茶园的树势和树冠、增加茶叶产量。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减少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儿茶素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见茶园间作芳香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能促进生态茶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茶树锰素营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锰是茶树生生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茶树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缺锰会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就近年来国内外茶树锰素的研究进展,包括茶树体内锰含量、茶树对锰的吸收利用、茶园土壤锰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茶树缺锰的诊断、茶园中锰肥的施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茶园土壤磷素营养评价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系“好酸作物”,在酸性较强的红黄壤上可以较好地生长。这种土壤对磷的自然固定能力很强,因此,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很低。茶树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低磷的环境,形成了对磷吸收的自身特点。据研究,茶树不仅能吸收土壤中的水溶性磷,而且还能吸收与铁、铝、钙结合的难溶性磷,甚至对原生矿物晶格中的某些磷也有一定的吸收利用能力。长期以来,在衡量茶园土壤磷的有效程度时,往往沿用各种作物都通用的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方法。但是,通过对茶园土壤磷素营养状况的大量研究和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由于茶树对磷的吸收利用能力比其他作物强,用一般方法测定有效磷含量很难反映茶园上壤实际的供磷能力,因此有必要制定出  相似文献   

13.
日本百项茶叶科研成果(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5,27(2):29-31
60.采用被覆肥料和石灰氮作为茶园环境优化中减少施氮量的技术 茶园中氮肥施用量高时,茶芽氨基酸含量也会升高,因此茶鲜叶质量提高.但施用的氮素,茶树通常只能利用其50%.氮素施用量过高时,大量的氮素未被茶树吸收利用,从茶园中被溶脱,从而造成茶园周围水系的硝酸盐污染,还使土壤环境恶化,造成土壤中的铝离子被洗脱、微生物活性降低,并有大量氧化亚氮形成.解决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增加的问题,关键是要减少茶园中氮素的施用量.降低茶园氮素施用量,主要采用被覆肥料和施用石灰氮肥料两项技术.石灰氮中的主要成分是氰化钙,施用后具有矫正土壤酸度、抑制土壤硝酸化过程的作用,以及具有缓效性肥料和农药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土壤pH值对茶树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林智  吴洵  俞永明 《茶叶科学》1990,10(2):27-32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土壤不同 pH 值对茶树生长、茶叶品质成分含量和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生长的最适 pH 是5.0—6.0,最佳 pH 值为5.5。在土壤 pH 5.5条件下,茶叶中水浸出物含量最高,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也较高。茶树对矿质元素铝、锰、钙、钼、硼的吸收也以 pH 5.0—6.0最为有利。因此,茶园土壤的最适 pH 应是5.0—6.0,最佳 pH值为5.5,但在该 pH 范围内要注意增加锌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5.
茶园土壤铝动态及茶树铝吸收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了在茶园和根际土壤铝动态及茶树铝吸收特性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1.对210个样品测定,茶园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为2.5-988mg/kg,平均238 mg/kg。无定形和层间铝是茶园土壤铝的主要形态;植茶后茶园土壤的水溶性、交换性和有机结合态铝趋于增加。2.茶园土壤交换性铝含量随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供给茶树NH_4~+-N时,茶树根际土壤(距根表 1mm)的交换性铝显著增加。3.铝在一定范围(≤400 μmol/L)增加茶树侧根数量和长度。4.动力学研究表明茶树根系对铝的吸收表现为可饱和特性,初始时有一快速的吸收过程,并在约6h后转变为缓慢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茶园及茶叶中重金属镉含量现状,土壤中镉形态分布特点及来源,茶树镉的吸收、富集、迁移规律与分布特性及对茶树的影响,提出了防控镉污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红壤茶园土锌的背景值及茶树对锌的吸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洵 《茶叶通讯》1991,(2):17-20
锌是茶树重要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尤其是对茶树体内的代谢过程中的许多酶促反应更有特殊意义,因此,它对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形成关系极大。但是,茶树体内所有的锌都是从土壤吸收而来,因此,了解红壤茶园土壤中锌含量状况及茶树对锌吸收利用情况,对制定茶园合理施用锌肥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茶树水分的主要来源,因此士壤水分对茶树生长关系十分密切,在一定的条件下,茶园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茶树生长及其产量和品质。探讨在不同季节中茶园土壤水分的消长规律与主要气象要素、土壤质地、茶园类型、耕作技术的关系,并提出茶园保水抗旱的技术措施,有效利用与调节茶园土壤水分,对培育高产稳产茶园,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茶树的钾素营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连梅  董尚胜 《茶叶》2003,29(4):195-197
本概述了钾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吸收;钾对茶树光合、产量、品质及抗性的影响;茶树钾营养的品种间差异;及中国茶园钾含量现状及推荐钾肥量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叶面喷施和土施的方法,研究了茶树对铜及铜对其他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施CuSO4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效铜含量,茶树主根和吸收根对土壤有效铜含量的反应较敏感,可作为茶园缺乏或污染诊断时植物分析的适宜部位,施铜能明显提高茶树体内的铜含量,但铜的移动性较差,叶面喷施主要积累于成熟叶,生产枝和新梢中,土施则集中于吸收根和主极中,施铜对茶树磷,锌的吸收有不利影响,但能提高锰的含量,铜对钾,镁,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