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探析耕地保护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对中国耕地保护中政府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效率并不高,中央政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实际作用远不如其理论设想。因此,必须完善耕地保护的政策体系,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改革现行征地制度、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和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计划促使地方政府自觉保护耕地,注重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农地产权制度多样性的理论和历史,正确认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模型和历史分析表明,农地产权制度的多样性是农民生产组织自觉追求制度利润的结果。农地产权制度的多样性有利于农地产权的制度竞争,有利于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地产权制度的政策选择要与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在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不但要发挥其增加制度收益的积极作用,如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建立城乡人力资源互动机制,适当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而且要约束其增加制度成本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围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建设,农村集体土地用益物权保护、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资产化3个关键问题,综合运用文献检索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和总结了学术界对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研究的需求和走向。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建设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研究的基本问题;农村集体土地用益物权保护研究的价值取向是强化农民的土地用益物权;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资产化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4.
耕地保护机制建设的机理、特征与挑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了中国耕地保护机制建设的运行机理、基本特征、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综合运用了理论分析法、模型分析法、博弈论分析法和图示分析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耕地保护机制建设中行政法律机制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市场机制成为发展趋势、多层博弈贯穿始终,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社会监督乏力三方面的局限性导致耕地保护机制建设滞后。因此,应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政绩考核制度、规范参与平台、实现经济激励与生态补偿同步化,更重要的是不断探索耕地保护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了解农村基层干部土地产权意愿,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政策建议和改革方向。 研究方法:参与式快速农村评估。研究结果:农村基层干部普遍认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成员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集体所有权权能不完善;耕地撂荒和土地细碎化严重,土地承包期太长。研究结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建立农户退出机制,赋予所有者完整的所有权权能,建立动态化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农户分享发展成果机制。  相似文献   

6.
李治  安岩  侯丽薇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6):157-164
为了系统研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必然性、内涵特征、动因机制、模式路径、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理论成果,推动相关研究的成熟和完善。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总结了相关研究关于中国农村土地资产市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性,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产业融合的内涵特征和动因机制,介绍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模式路径,指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面临的问题,总结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研究集中于内涵与模式以及问题与对策等方面,主要是基于农村产业融合案例采用实地调研、经验总结、定性分析等方法,而对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深层次分析研究并不多见;未来的研究可重点关注微观行为主体:深入分析农户、企业、中介组织、政府的融合行为特征及其原因,探索建立农户、企业、中介组织等融合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7.
覃丹 《分子植物育种》2024,(4):1374-1379
本研究深入研究了种子知识产权与农户利益的权衡问题。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我们发现,种子知识产权政策对不同地区和社会产生复杂影响。农户担忧政策可能导致高昂的种子价格和减少种子选择权,但也有农户认为专利品种的种子通常性能更好。研究发现政策、市场和社会因素在影响种子知识产权与农户利益权衡中起到关键作用。政府应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和农户权益,监管市场以避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政策建议,希望可以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和农户权益,并促进可持续农业和社会正义。未来研究需扩大范围、增加样本规模,深入研究不同知识产权政策对农户和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社功能发挥及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国家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也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合作社是在生态环境恶化的倒逼、相对匮乏的物质生活资料、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以及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导向下成长起来的。随着农民合作社从横向合作向纵向合作深化,其功能也从单一功能向多种功能拓展,对于应对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仍然存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利益分化明显、乡村社会信任缺失等问题,这就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农民合作社以及农民之间的关系,实现国家与乡村社会发展的利益整合。  相似文献   

9.
马威理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0):434-438
为了解决大学生村官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分析制度嵌入理论,结合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官制度嵌入在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但其非制度化的特征引起的工资福利问题、认同度问题、职能划分问题制约其可持续发展;重构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嵌入环境,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应该不断探索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模式,并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使其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中国农业长期粗放经营问题,研究中国耕地与生态文明协同保护体系,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演绎法,分析东亚地区代表国家环境保全型农业下的耕地农业协同体系。研究表明,日本的耕地农业环境保护支付制度、生态补偿市场认证体系、耕地农业法律制度保障,是建立在生态补偿原则上,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能够提升市场参与度及农民自主性投入的耕地生态协同保护措施。中国在推广耕地合理利用实践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在建立耕地生态协同保护的休耕制度、因地制宜建立生态补偿体系、加快推进耕地生态协同保护专项基金的设立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坚持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江苏省耕地资源的安全状况,以便为有效地进行耕地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采用江苏省1971—2009年修正后的耕地数据,使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对江苏省及其地市耕地压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20世纪的后2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耕地压力指数呈逐年减小的总趋势;进入21世纪后,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对耕地的大量占用,以及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降低,使得耕地粮食综合生产力下降,耕地压力逐渐增大,继而政府进行的宏观调控,又使全省平均耕地压力有所缓解。然而,全省13个地市耕地压力程度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南京、无锡、苏州和常州耕地承受巨大压力;徐州、镇江和南通耕地压力初现;其余6个地市无耕地压力。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压力研究表明,缓解耕地压力的途径一是提高耕地粮食综合生产力,二是防止耕地的继续流失。  相似文献   

12.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随着中原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各项建设发展对耕地的占用将持续一段时间且短期内难以减缓,人地矛盾将进一步突出,耕地保护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加强耕地数量质量变化的监测研究对提高区域耕地管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济源市为例,通过2009年和2012年2期TM影像与耕地分布图叠加,基于植被指数(NDVI)提取与对比分析,得到研究区耕地多年粮食平均产量、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及其时空变化。研究表明,济源市耕地质量总体上较好,全市高产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城区周边,低产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丘陵山区,质量好耕地占53.56%,质量差耕地占13.61%;2009—2012年全市耕地时空变化呈现出分布在空间上西移、局部区域耕地质量出现下降、东部部分优质耕地被占用、新补充耕地以中西部为主且质量相对较低等特征。今后耕地保护工作应统筹考虑新型城镇化和耕地保护的关系,由数量平衡与管理向数量-质量-生态综合平衡与管控转变,以实现区域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研究西安市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选取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市化水平、二三产业比重与耕地面积作为主要分析指标,运用相关分析等方法对1990-2008年来西安市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及西安市单位经济增长的耕地资源代价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8年来,西安市的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关系,西安市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之间的发展关系属于典型的经济增长超前,耕地减少滞后型;在经济发展诸因素中,城市化水平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最大;西安市经济发展趋向资金密集型和节地型方向发展,土地的集约化程度正在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4.
农户对耕地投入的偏好,关系到耕地可持续利用与粮食安全。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对云南省5对典型的近、远郊村512农户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定量对比分析近、远郊村农户对耕地投入的偏好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劳动、机械、资金还是总投入,近郊村户均投入明显低于远郊村而地均投入则高于远郊村,近郊村耕地利用集约度比远郊村高;在耕地投入结构中,近、远郊村劳动投入均占绝大部分,但近郊村农户对劳动投入偏好强于远郊村而对资金投入偏好则弱于远郊村;对于耕地进一步投入意愿,大部分农户基本保持不变,但农户总体倾向于减少劳动力投入而增加资金投入,且远郊村比近郊村更为突出;农户总体趋向增加“好”质量耕地投入而减少“差”质量耕地投入,且远郊村比近郊村更为突出。应尽快采取措施促使农村特别是远郊村耕地顺利流转而扩大耕地流转规模,尽早实现耕地的规模经营与可持续性投入。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耕地资源开发优势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对耕地资源优劣现状的研究可以为有效的开发耕地资源提供参考。以安徽省为例,提出了以土地生产效率和土地资源开发潜力为基础的耕地资源开发优势度的概念和模型。并分别计算了其各县域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很好的拟合了安徽省耕地资源的现状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6.
对河南省2002—2012年间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应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10年间耕地压力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随着中原经济崛起,虽然一定数量耕地被建设占用,但耕地压力指数整体上还是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粮食生产力在提高,政府在严控耕地数量基础上,通过土地复垦、整理、开发及一定范围的农业结构调整又补充了一定数量耕地,在未来10年,河南省耕地压力指数呈递减趋势,粮食供给大于需求,基本可以实现河南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县域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维护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笔者针对当前中国学者对耕地数量变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重庆市荣昌县1996—2004年耕地数量变化为例作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04年全县耕地数量减少较快,平均每年净减少率为0.99%;(2)耕地变化区域性差异明显,且耕地相对减少较快的乡镇并不是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3)生态退耕是全县耕地减少的主导因素;建设占用耕地并不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4)当年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与社会经济发展各因素间的相关性不大,而累计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且建设占用耕地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时间上的错位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于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相似文献   

18.
耕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耕地地力是表征农田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级是保证农田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对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简述了国内外耕地地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进一步综述了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8种主要技术及方法的发展历史和评价应用的优缺点。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GIS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方法以及以GIS为基础的数据挖掘方法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GIS以及卫星遥感等技术的应用也将更为广泛,对提高农田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更为精准化。通过本文的综述比较,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及发展效益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