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1991年,在云南省热作所生产性验证橡胶树白粉病严重落叶而不休割对死皮病的影响,其结果证实了白粉病严重落叶后,在保护好第二蓬叶和次年轻病条件下,按期常规割胶对当年及次年的死皮病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在白粉病严重落叶条件下正常割胶对产量、割面死皮病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粉病严重度及严重落叶后休割或按期正常割胶对死皮病情均元显著影响,春季严重落叶能导致当年干胶的显著减产,但严重落叶后无论正常割胶还是休割,对后期产量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1984—1989年,在西双版纳、临沧植胶区以生产上的主要种植品系为材料,采用人为控制病情的方法,通过小区比较试验、生产性试验和验证,多次重复测定白粉病严重度对胶树群体产胶、产果量,以及季风性落叶病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干胶产量损失率与病害严重程度呈曲线关系,轻病对干胶产量无明显影响,中病不但不减产反而显著增产,重及特重病才显著减产;保留中等程度的白粉病,不但干胶产量有所增加,而且还可以达到明显控制季风性落叶病的目的;故中等病情既是经济上容许的病害水平,又是最经济合理的防治标准;白粉病严重落叶后在保护好第二蓬叶的前提下不休割,可以减少休割造成的损失,另外,在保证次年轻或中病条件下也不会明显影响次年的干胶产量。  相似文献   

4.
<正> 成龄橡胶树,冬季是否落叶、落叶多少,与气候条件明显有关,对次年白粉病的危害程度关系也很密切。我们按农业气象的方法,进行了多年的平行观测。本文分析了冬季气温对橡胶树落叶物候期及白粉病病情的关系。 一、橡胶树落叶期 橡胶树(指成龄树,下同)越冬的黄叶、落叶现象期,在景洪地区并不是年年  相似文献   

5.
<正> 死皮是橡胶生产中一个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因死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据报道,1981年海南岛通什垦区3级以上累计死皮树比1970—1981年的十二年间累计风害全倒和断干2米以下的胶树仅少13000株,严重死皮率达14.4%,云南省西双版纳垦区1980年因死皮而停割的植株占开割胶树的8.5%。  相似文献   

6.
<正> 这种诱导胶树死皮的方法是在常规割胶之前和之后,在割面(割线下方—译注)的垂直针刺带上针刺树皮4或5点,然后用图钉封闭针刺点;每隔一周或二周在前次针刺点的下方重复进行针刺一次。这种技术对于诱导许多品系的死皮均有效。然而,对于参试的品系,在原生皮上和再生皮上的死皮诱导率是不同的。这种在正常割胶强度下诱导死皮的方法,对于研究胶树死皮发生、发展有关的生理参数变化,要比那种基于强度割胶造成死皮的方法更好。 本文还讨论采用这种诱导死皮的方法,其它有关参数诸如胶树产量、胶乳最初流率和干胶含量的变化。上述任一指标是否可以作为胶树发生死皮的早期预报信号,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7.
根据马来西亚橡胶研究院近几年的研究认为,胶树死皮是由于强度排胶引起的乳管坏死所致,他们并认为,割胶部位已坏死的乳管会向其下方和两边的树皮乳管蔓延,严重的可使整株树皮乳管坏死。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胶树死皮防治方法已有所突破,且取得了一些相当成功的例子。其基本方法就是把已坏死的乳管与未受影响的乳管开隔离沟隔开,采取这种措施的胶树不需要停割,可以继续割胶。这样就改变了传统上采用的停割,加强施肥养树的防治办法(事实上这种办法对死皮树是无效的)。我们垦区产胶园死皮树逐年增多,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请大家参照本文献综述中介绍的开隔离沟的方法,在死皮树上作一些引证试验,取得经验后再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 橡胶树割面死皮具有经济』二的重要性,因为它使胶树丧失产胶能力。死皮树比附近的胶树生长快,并争夺阳光和养分。通常在老胶林突出的死皮问题已在幼龄高产树上或采用强度割制的地区逐渐增多。 在小胶园里,胶树割胶频率太大或用双割线割胶,都易引起死皮。胶园抚管不好,不是根据胶树对养分的需要进行合理施肥,这些因素都导致死皮的发生率高。 最近对总面积1437公顷989个小胶园调查,因死皮停割的胶树为12—32%。如果包括割线局部死皮的胶树和早期死皮现又复割的胶树在内,其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正>一九八二年四至八月份我参加了省农垦总局组织的割胶林地死皮现状调查,有热作所、红河、德宏分局的科研、生产技术人员组成。先在勐腊农场搞试点,然后分西双版纳、红河、德宏三个组,对割胶林地死皮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现仅就西双版纳死皮情况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保01”治疗橡胶树褐皮病的试验唐建昆(耿马县孟定农场三分场.云南.677512)橡胶褐皮病(死皮病)是开割树常见的割面重要病害之一,对割胶生产影响较大,是当前割胶生产上普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使褐皮病树尽快恢复产胶功能,我场于1992年进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9个GT1品种橡胶树树位11年割胶技术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割胶深度与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呈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r=0.963;r=0.906),而与干胶产量呈极显著的中度相关;耗皮量与产量、死皮病停割率、发病率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凡割胶后割线局部或全部停止排胶的现象习惯上统称死皮。死皮的种类很多,对产胶影响最大,扩展最快的主要是褐皮病型死皮。随着开割面积的扩大和割龄的增长,死皮越来越突出了,据西双版纳农垦分局一九八一年统计死皮停割8.6%,约25万株,如以株产3公斤计算,年损失干胶750吨,价值435万元。打洛五分场至一九八一年累计死皮7.8%,六分场3%,有的林  相似文献   

13.
低割面阴刀(由下往上割)新割胶技术综述及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橡胶树低割面阴刀割胶技术的研究结果.河口农场初试亦表明低割面阴刀割胶比常规割制有胶乳干含和产量提高、死皮明显降低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扼要评述了国内外对橡胶树死皮病病因的研究;在前人研究和对云南橡胶树死皮病发生发展大量田间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物栽培学、营养学和森林衰退病的基本理论,提出橡胶树死皮病是橡胶树群体在一定的割胶生产条件下营养失衡,导致整株或局部树皮组织衰退,局部或全部失去排胶功能的一种生理病害,而过度排胶,养分不能适时足量供给,是死皮病不同程度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
<正> 通常认为褐皮病是一种由于过度割胶而引起的生理失调。虽然这种生理失调对胶树本身无害,但因此而造成的减产则关系到植胶者的利益。此外,褐皮病是确定割胶强度,由此间接决定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症状 生理失调初期阶段的特征是部分或全部割线不排胶。常常可以发现,由于死皮只限于一部分乳管列,所以,整条割线还在出胶。在死皮伴随出现褐色斑点的时  相似文献   

16.
<正> 西双版纳垦区在割胶生产上,迄今仍不分品系、割龄,普遍采用1/2S·1/2d(不加刺激)强度为100%的割胶制度。显然,这是不科学的,并且由于长期在割胶刀数和深度上控制不严,已造成了橡胶树的大量死皮,影响了经济效益。因此,根据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与橡胶树的产胶排胶规律的关系,应从割胶刀数和割胶深度上来调节采用1/2S·1/2d割制的不同品系、不同树龄的割胶强度,以保护和提高产胶能力,使整个生产周期持续高产稳产。本文仅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17.
在马来西亚危害成龄橡胶树的主要叶病是白粉病引起的第二次落叶和疫霉菌引起的落叶及果腐。据马来西亚橡胶研究所进行的调查表明,其严重度和分布面均有增加。在六十年代,白粉病仅在马六甲沿岸和森比兰的部份地区最严重,然而现在柔佛北部,彭享中部和吉连(Krian)沿岸地区也同样严重。自1966年首次记载爆发季风性落叶病以来,终年强度各异的落叶流行病疫霉菌落叶和果腐局限在玻璃市(Perlis)北部。吉打、霸雳(Perak)北部和吉兰丹季风性气候地区。现在正不可忽视地侵害更大面积的  相似文献   

18.
黄栌,树形优美,适应性强,是园林绿化中不可缺少的优良树种。近年来,由于受白粉病的严重为害,早期大量落叶,影响观赏。1984~1986年,我们对黄栌白粉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基本上掌握了发病规律,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 通过强度割胶诱导胶树死皮,对其死皮刚发生的生理变化,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强度割胶(s/2·d/1割制、s/1.4a/1割制—全螺旋,一天割四次)的堵塞指数,与对照(s/2.d/2割制)比较,并没有变化,但是,割面膨压和初始排胶速率却下降了;而用二辛基磺基琥珀酸纳测定法(Aeiosol Ottct)测定,胶乳的稳定性提高了。强度割胶的胶乳,高速离心处理有种种异常,尤其是其底层部份消失,底层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橡胶树割胶树位调查,低于20割龄胶树实施新割制,一般表现干胶产量增产和年度间产量变化平稳,累计死皮病率低,而高于20割龄胶树实行新割制、老龄割制和强割制,虽然提高刺激剂使用浓度,仍不能表现干胶增产,同时4~5级死皮率明显增高;品系GT1表现比RRIM更耐刺激,增产幅度大,死皮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