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低腌制白萝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降低腌制白萝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方法]在白萝卜腌制过程中添加葱、姜、大蒜、干辣椒、抗坏血酸等不同配料,采用α-萘胺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探讨降低腌制白萝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结果]5%食盐腌制的白萝卜在第8天出现亚硝峰,15%食盐腌制的白萝卜在第11天出现亚硝峰,且前者的亚硝峰值远高于后者。添加葱、姜、蒜、干辣椒及抗坏血酸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亚硝酸盐的产生,其中抗坏血酸、蒜和葱的抑制效果较明显。在一定范围内,大蒜的用量越大,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越强,5%大蒜对亚硝酸盐的去除能力最好。[结论]适当地提高食盐浓度和延长腌制时间是降低腌制白萝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种类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在模拟胃液条件(p H值=3,T=37℃)下,测定维生素C含量以及不同作用时间对各类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有所不同,其中生菜黄瓜胡萝卜西红柿;维生素C对亚硝酸盐具有清除作用,在质量分数低于0.06%时,清除率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清除率变化不大;维生素C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达到2 h时清除率最高,为89.2%。因此,在模拟胃液条件下,维生素C对亚硝酸盐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这对人类科学膳食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降低腌制酸菜中亚硝酸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坏血酸对腌制酸菜中亚硝酸盐的降低效果,从而找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来降低腌制酸菜中的亚硝酸盐.方法 用同种方法腌制一系列洋白菜,在腌制之初分别向其中加入不同量的抗坏血酸,每隔一天取样测定,比较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 通过对不同样品的测定,可以看出,在只加入抗坏血酸(浓度:0.025~0.300 g/kg)时,不论加入量的多少,腌制洋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很少,但当加入一定量的柠檬酸后,腌制洋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明显减少.结论 向腌制酸菜中同时加入适量的抗坏血酸(浓度:0.63 mg/kg)和柠檬酸可以显著降低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比久对反应体系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亚硝胺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比久浓度、反应时间和pH对反应体系中亚硝酸盐含量、亚硝胺合成的阻断有很重要的作用.当反应体系的pH在2~3的范围内,随着比久浓度增加,它对亚硝酸盐的清除、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逐渐增强,当pH=2,反应时间60 min,比久浓度为200 mg/L,反应体系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下降了57.82%,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增加到61.54%;但当pH=2时,随着比久浓度的增加,它可产生硝酸盐,使其在反应体系中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吴洪  高平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36-14638
[目的]研究黄芩等18种中药材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及总黄酮含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18种中药材黄酮含量及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结果]黄酮含量较高的有化橘红、金钱草、桑白皮、桑椹、高良姜和橘皮等;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较好的有化橘红、黄芩、橘皮等。同一种中药材其清除亚硝酸盐作用随提取液中黄酮含量增加而增大(黄芩、黄芪除外),呈量效关系;不同种中药材清除率达50%时提取液中黄酮浓度(IC50)数值规律性较差。[结论]为中药材中黄酮类有效成分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关山樱花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其亚硝酸盐清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关山樱花总黄酮含量,研究了关山樱花总黄酮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关山樱花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最佳显色体系为Al(NO_3)_3-NaNO_2-Na OH显色体系,该方法最佳测定时间为显色后20~45 min范围内,测定方法精密度RSD=0.49%(n=5),加标回收率为102.55%(RSD=1.13%),利用该法测得关山樱花样品总黄酮含量为11.25%(RSD=1.44%,n=5);在体外模拟胃液条件下,关山樱花总黄酮浓度在4.00~96.00μg/m L范围内,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从14.64%±0.83%增加到99.42%±0.40%,半数清除率IC50值为18.85μg/m L,清除效果强于VC。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且获得的关山樱花总黄酮对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赵明烨  戴蕴青  苏春元  陈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70-11072,11099
[目的]探寻更加合理的香椿加工方法。[方法]对香椿进行热风烘干、冷冻干燥和热烫处理,测定加工处理前后样品的总抗坏血酸、总酚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对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椿品质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制与热烫均对香椿中的抗坏血酸、多酚、亚硝酸盐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及短时间的热烫对抗坏血酸含量影响较小,长时间热烫及热风烘干对抗坏血酸含量影响相对较大;烘干、冻干、热烫5 min以上,香椿多酚的损失率均达60%以上,较短时间的热烫对总酚含量影响相对较小;热风烘干和热烫可使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大幅度降低,真空冷冻干燥反而使亚硝酸盐含量提高,使香椿的食用安全性下降。[结论]短时间热烫是较为合理的香椿加工方式,可有效降低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并保留其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比久对反应体系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亚硝胺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比久浓度、反应时间和pH对反应体系中亚硝酸盐含量、亚硝胺合成的阻断有很重要的作用。当反应体系的pH在2~3的范围内,随着比久浓度增加,它对亚硝酸盐的清除、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逐渐增强,当pH=2,反应时间60min,比久浓度为200mg/L,反应体系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下降了57.82%,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增加到61.54%;但当pH=2时,随着比久浓度的增加,它可产生硝酸盐,使其在反应体系中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天津农业科学》2016,(10):22-26
以绿豆芽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储藏温度(-6,5,20,25,30℃)、不同保鲜膜覆盖(品牌1清清美、品牌2妙洁、品牌3心相印、品牌4茶花、品牌5南亚)、不同浸泡方式(淡盐水、茶水、隔夜茶水、抗坏血酸溶液)、不同洗涤方式(自来水、盐水、淘米水、小苏打水、洗涤剂)这四种处理方式下绿豆芽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并对绿豆芽做这四种处理的正交实验,选出一个亚硝酸盐含量最少的、最佳的处理方案。试验结果表明:绿豆芽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自来水、盐水、淘米水、小苏打水和洗涤剂均对绿豆芽中的亚硝酸盐有去除作用,并且洗涤剂的去除作用优于其它四种洗涤方式;不同的浸泡方式去除作用不同,其中抗坏血酸溶液的去除作用为最佳;这五种保鲜膜中品牌2的效果最好;做正交实验时,绿豆芽在用小苏打水洗涤、茶水浸泡、品牌2的保鲜膜覆盖保存在5℃的温度下亚硝酸盐的含量最低,即绿豆芽的最佳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油菜蜂花粉中多糖和乙醇提取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对油菜蜂花粉中多糖进行提取,采用超声法制备乙醇提取物.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和乙醇提取物中黄酮的含量及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结果测定油菜蜂花粉中黄酮含量为2.43%.多糖含量为10.79%.花粉乙醇提取物浓度为2.333mg/ml时对亚硝...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不同溶剂提取连翘花中总黄酮,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中总黄酮含量,并研究了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连翘花总黄酮最佳提取试剂为50%乙醇溶液,含量测定最佳显色体系为NaNO2-Al(NO3)3-NaOH显色体系,最佳测定时间为显色反应后20~40 min范围内,测定方法精密度RSD=0.67%(n=5),加标回收率为102.67%(RSD=1.16%),利用该法测得连翘花总黄酮含量为12.74%(RSD=2.71%,n=5);在模拟胃液条件下,连翘花总黄酮浓度从8.00 μg/mL增加至96.00 μg/mL时,清除率从(27.69±2.10)%逐渐增加至(96.08±0.90)%,IC50值为18.05 μg/mL,该测定方法简便可靠,连翘花总黄酮对亚硝酸盐具有很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坏血酸在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白肋烟晾制过程中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晾制前期,当烟叶从第84h开始大量失水时,烟叶颜色逐渐变褐,丙二醛含量急剧增加,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达到最高,抗坏血酸含量下降;水分与抗坏血酸氧化酶呈显著负相关(r=-0.747*),抗坏血酸与色素呈显著正相关(r叶绿素=0.808*, r类胡萝卜素=0.914**),说明在晾制前期水分减少时,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相对增加,导致抗坏血酸含量下降,并且抗坏血酸含量的降低与烟叶颜色变化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3.
姜汁对亚硝酸盐清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姜汁提取液对亚硝酸盐具有清除作用。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影响姜汁提取液清除亚硝酸盐的因素,结果表明以水为提取剂、浸提温度70℃、提取时间10min,反应时间15min的姜汁对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最好,其清除量为1μg/5.03g姜汁。  相似文献   

14.
橘皮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与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去离子水)于室温对橘皮进行提取,得到不同溶剂的橘皮提取物.研究5种溶剂的橘皮提取物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和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并考察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5种溶剂的橘皮提取物均具有清除DPPH和亚硝酸盐的能力,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清除能力最强.在5种溶剂的橘皮提取物中柠檬苦素含量有极显著差异,黄酮、总酚的含量也如此;而氯仿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的单宁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他3种提取物的单宁含量差异极显著.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各有效成分含量均最高,且相关性分析表明,橘皮提取物清除DPPH和亚硝酸盐的能力与其黄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4种花茶中Vc、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为花茶产品的开发及保健功能的研究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还原钼蓝法测定花茶中Vc含量;采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花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研究花茶浸泡液对模拟人体胃液条件(pH3.0,37℃)下的亚硝酸盐清除能力。结果:Vc含量:玫瑰花桃花荷叶薄荷;游离氨基酸含量:桃花荷叶玫瑰花薄荷;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玫瑰花桃花荷叶薄荷。结论:4种花茶中以玫瑰花的Vc含量最高(42.15mg/g)和亚硝酸盐清除能力(32.50%)最强,桃花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35.51mg/g)。花茶不仅可以美容养颜,还具有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对亚硝酸盐具有清除作用的药用植物,并研究其对亚硝酸根(NO-2)的清除率与醇提物总酚含量的相关性,为开发临江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NO-2在弱酸性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偶联化合物,用WD-2102A型自动酶标仪测定药用植物醇提物吸光度,计算NO-2清除率,并对清除率较高的样品进一步测定,并计算其IC50;应用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药用植物醇提物对NO-2的清除率与其总酚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8种药用植物醇提物均对NO-2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但不同药用植物的清除作用差异很大;药用植物醇提物对NO-2的清除率(y)与其总酚含量(x)呈正向相关,相关方程为y=0.915 5x+17.644,相关系数R2=0.323;筛选出对NO-2清除率大于55%的9种药用植物(含同种药用植物不同选取部位)进一步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药用植物醇提物对NO-2的清除率随其醇提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清除作用大小顺序为小花地笋茜草野生葡萄(籽)草本水杨梅Vc(抗坏血酸)茶条槭(枝)仙鹤草月见草茶条槭(叶)茶条槭(果)宽叶山蒿意大利苍耳(果)。【结论】临江地区38种药用植物中野生葡萄(籽)和茶条槭最有希望被开发;药用植物中的多酚类成分为其NO-2清除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添加钼酸钠,研究钼对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钼酸钠后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第4天,但添加钼后的试验组均低于不添加钼的对照组(P<0.01)。发酵成熟时(第9天),各试验组亚硝酸盐含量仍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钼对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累积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钼能较好地保持泡菜抗坏血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马森  陈培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754-17755,17757
[目的]研究桂花色素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石油醚从桂花中提取色素,再以N-萘基乙二胺显色法测定桂花色素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同时以Vc为对照.[结果]桂花色素剂量从0.5 mg增加到11.0 mg,对20 μg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从(9.47±2.48)%增加到(77.79±1.35)%,量效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r=0.9710);剂量增加到12.0 mg时,清除率不再增加.Vc剂量从0.01 mg增加到0.30 mg,对20 μg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从(3.59 ±1.85)%增加到(93.09±0.61)%,量效之间线性关系较差(r=0.9200),呈“S”状曲线;剂量增加到0.40 mg,清除率也不再增加.[结论]桂花色素对亚硝酸盐有显著的清除作用,但其作用小于Vc(P <0.001).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黑豆红色素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的p 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黑豆红色素浓度等条件对亚硝酸盐体外清除作用的影响,确定黑豆红色素体外清除亚硝酸盐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黑豆红色素对亚硝酸盐具有较强的体外清除作用,在黑豆红色素浓度为5.5mg/m L、p H为2.6、反应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4h时清除率最大,达到了99.50%,高于对照V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广西银叶树树叶、树枝和种子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为银叶树资源的药用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L-抗坏血酸试剂作为阳性对照,测定银叶树树叶、树枝和种子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还原能力及各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结果】银叶树不同部位提取物对DPPH 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其中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强弱依次为:L-抗坏血酸>树枝提取物>树叶提取物>种子提取物。提取物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为:L-抗坏血酸>树枝提取物>树叶提取物>种子提取物。银叶树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总黄酮平均含量在3.65%-5.56%,以树枝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为5.56%;银叶树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总酚平均含量在18.83%-23.27%,以树枝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为23.27%。【结论】银叶树不同部位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可作为抗氧化剂资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