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011年春、秋季两个蚕期,笔者与睢宁县蚕桑站及各镇农技人员对睢宁县农业现代园区、桃园镇、姚集镇、李集镇、王集镇等养蚕镇、区进行了蚕病发生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睢宁县发生的蚕病害以血液型脓病为主。严重户发病损失率高达50%,甚至少数户因此病暴发而绝收,严重威胁蚕业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从90年代中期以来 ,桐乡市所发生的桑蚕蚕病中 ,除非传染性疾病外 ,传染性疾病主要以血液型脓病为主 ,且危害面逐渐扩大 ,日益严重 ,尤其是2001年春期 ,发病面广 ,有的乡镇80 %以上的蚕种发病 ,损失较大 ,已成为广大蚕农的后顾之忧。为了有效控制血液型脓病的危害 ,以防成灾 ,本文特对我市近几年来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防治对策。1血液型脓病的发病趋势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 ,我市病毒性蚕病的发生主要以病毒性软化病为主 ,而到90年代中期开始 ,逐渐以血液型脓病为主 ,近几年 ,全市各乡镇在每期蚕种中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蚕业》2017,(2):12-13
家蚕血液型脓病一直是秋茧减产、茧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血液型脓病形成的原因很多。只有注重桑园管理,做好养蚕前的消毒,及时根据气象环境条件,采取措施,同时按照24天养蚕法饲养好家蚕,才能控制秋蚕期血液型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介绍铜山区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相应的防治对策,为当地养蚕业脓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浅谈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水艳 《蚕学通讯》2009,29(2):32-34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危害蚕业生产较严重的病毒病之一,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分析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祁德林 《当代畜牧》2013,(27):27-29
家蚕血液型脓病常发于夏、秋养蚕过程中。笔者针对宁洱家蚕脓病的发病规律,从蚕品种、养蚕环境、饲养管理、消毒防病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防治措施,以减少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使蚕农增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涟水县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呈抬头趋势,特别是秋蚕发生较为严重.各蚕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少数发病较重的农户损失达25%以上,影响全县蚕桑生产发展和蚕农养蚕的经济效益.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就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崇义县属典型的山区,空气流动较平原差,农民所居住的房屋以传统的泥墙,小单间保暖式房间结构为主体,窗门小,不对称,且一般建在背山不通风处,房屋虽有冬暖夏凉之功能,可房屋内潮湿不通风,然而蚕儿为群体生活,蚕粪与桑叶混在一起,蚕儿容易发生病害,尤其是7、8月份养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率约占蚕病70%~80%,给蚕桑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笔者现就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治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传播途径及表现症状,通过对河南省家蚕血液型脓病暴发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家蚕血液型脓病的暴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血液型脓病病毒广泛存在,品种选择或蚕种处理不当,桑园管理水平低,蚕农防病意识淡薄,饲养管理技术粗放,气候环境条件恶劣等;并结合河南省蚕桑生产实际,提出了加强防控意识、选择优良的家蚕品...  相似文献   

10.
杜安光 《蚕桑通报》1992,23(2):58-61
近年来,我县蚕茧稳步发展、总产连续上升,1990年全县总产茧496t,1991年为590t,但盒种产茧逐年下降。1989年盒产茧34.15kg,1990年30kg,1991年为29.9kg。其主要原因是杀虫双农药中毒和血液型脓病普通发生,导致单产低、茧质差,蚕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下降。以前我县蚕病大多为中肠型脓病,血液型脓病在大眠青头中少量发生。1988年以  相似文献   

11.
在2001年的晚秋小蚕期饲养期间 ,我县养蚕血液型脓病发生面广量大且发生时间早 ,最早在头眠就有 ,全县大约有30%蚕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比去年同比增加了近10 % ,有的甚至于颗粒无收 ,严重地挫伤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后由于气象条件的好转和及时的布置落实消毒防病措施 ,才有效地控制住了病情。促进了晚秋蚕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患于未然 ,根据今年实际 ,现对晚秋期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防治技术作了以下阐述。1原因分析1.1气候条件不理想晚秋蚕从发种以后开始 ,室温一直偏低 ,小蚕期日中室温在21℃以下 ,远远低于晚秋…  相似文献   

12.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血液型脓病在生产常称为脓病,属病毒病,在蚕区经常发生。近几年东台市许河镇的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发病严重的年份部分区域期损失率达10%,少数农户损失超过20%,个别农户损失过半,给蚕桑生产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中秋蚕血液型脓病暴发,损失之严重为历史之罕见.为减轻血液型脓病危害,1999年起在查清1998年中秋蚕血液型脓病暴发原因的基础上,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防病措施,血液型脓病得到迅速控制,秋蚕张产明显提高.1998年湖州市区中秋蚕血液型脓病发病损失率为15%,1999年秋蚕发病损失率下降到4.38%,2000年秋蚕又继续下降到0.95%,已基本无血液型脓病危害.2000年市区共饲养秋蚕16.5万张,平均张产33.5kg,与1998年中秋蚕平均张产29kg比,平均张产提高4.5kg.  相似文献   

14.
春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灿兴 《江苏蚕业》2003,25(3):32-33
<正> 2002年我市春蚕普遍发生血液型脓病,其发病量之多、发病面之广、危害之严重在我市春蚕史上还从来没有过。据调查,全市80%的农户春蚕或多或少发生了血液型脓病,发病较重的农户损失达到30%,有的户甚至颗粒无收。这不但影响了我市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还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为了总结经验,防患于未来,现对春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以及从中得出的启示作一个阐述。  相似文献   

15.
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淑红 《四川蚕业》2006,34(2):37-37
1发病特征及危害血液型脓病俗称高节蚕,系感染细胞核多角体病毒所致,传染途径为食下传染及创伤传染,发病多在3龄~老熟,尤以5龄中后期最为严重。本病属亚急性传染病,小蚕感染后经3~4天发病死亡,大蚕经4~6天发病;外温高时病程加快。病症在不同的阶段分别表现为不眠蚕、起节蚕、高  相似文献   

16.
我场是宁夏为数不多的新兴养蚕区之一。桑蚕产业已经成为我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新亮点。但在加快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偏低,致使家蚕血液型脓病大面积发生,秋蚕发病较多,轻者减产15%~20%,重者减产55%~65%,甚至颗粒无收。笔者在技术服务过程中,通过实地调查,采取了相应措施,有效的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7.
1 血液型脓病发生原因分析 1.1 消毒不彻底 由于南方习惯多批次连续养蚕,蚕期批次间隙时间短,蚕前彻底消毒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有些养蚕数量少的农户根本不重视养蚕前的消毒,消毒工作马虎,给蚕病的暴发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8.
家蚕血液脓病病毒容易经伤口或食下进入蚕体,在不良环境条件下更易引起感染发病。要防治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就要从养蚕布局,蚕前、蚕中、蚕后严格消毒,改善饲养环境,加强桑园管理,选采适熟叶,添食抗菌药剂和石灰水等全方位采取防治措施,创造适合蚕儿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增强蚕儿体质,切断传染源,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吴强 《蚕学通讯》2006,26(2):32-33,35
汉台区位于汉中盆地中部,是陕西南部蚕茧主产区之一。多年来,我站全体技术人员深入蚕区推广普及标准化养蚕技术,教育引导蚕农树立“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观念,认真开展蚕病防治,使我区养蚕业得到高产、稳产的保证。但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病毒病的危害又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雪梅 《广西蚕业》2005,42(3):17-19
本文从家蚕核型多角体(BmNPV)的特异性、消毒防病、饲养管理等几个方面探究血液型脓病的防治,并提出了以预防为主,严格消毒、精心饲养、加强桑园管理以及推广使用优质蚕品种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