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西花蓟马与烟蓟马在紫甘蓝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与本地物种烟蓟马的发育和繁殖的区别,在25℃恒温条件下,组建了西花蓟马与烟蓟马在紫甘蓝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显示,西花蓟马在紫甘蓝上的未成熟期为11.55天,显著低于烟蓟马;西花蓟马两性生殖时,雌成虫平均寿命为32.06天,单雌产卵量为125.19粒,孤雌生殖时,雌成虫平均寿命可达43.33天,单雌产卵量上升到246.40粒,而烟蓟马雌成虫平均寿命仅为23.44天,终生可产卵186.06粒;西花蓟马取食紫甘蓝的内禀增长率为0.1543,低于烟蓟马的0.1872;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为72.2456,而烟蓟马为126.2272;西花蓟马在紫甘蓝上的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所占的比例低于烟蓟马,而成虫期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温度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高温逆境作为一种绿色防控手段可以有效控制温室害虫种群发展。为了探究高温处理西花蓟马若虫对其种群发展的影响,本试验用41℃和43℃两个温度分别处理西花蓟马初孵若虫2、6、12、24和36h后,观察并记录其雌成虫寿命、繁殖力及后代发育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两个高温处理后西花蓟马雌成虫寿命,子代若虫总数、成虫总数和总存活率(若虫发育到成虫的存活率)均显著下降,后代雌雄性比呈总体下降趋势。41℃处理后,性比从2.30∶1降低到2.13∶1;43℃处理后从2.25∶1降低到2.07∶1,均明显低于对照的2.69∶1。另外,两性生殖种群相比于孤雌生殖种群更易遭受高温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花蓟马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世界性害虫。通过对其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繁殖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寄主植物上饲养西花蓟马,其发育历期长短顺序为辣椒>四季豆>茼蒿。寄主植物的不同部位对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繁殖力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取食果实和叶片相比,西花蓟马取食花朵时生长发育速度、存活率及繁殖力明显提高。茼蒿花朵是西花蓟马最嗜好的寄主,用其饲养的西花蓟马成虫产卵期长、平均产卵量高;西花蓟马的未成熟期在茼蒿花朵上最短,为11.07 d,而在辣椒叶片上长达14.78 d。  相似文献   

4.
入侵种西花蓟马与本地种花蓟马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不同恒温条件下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btonsa)取食辣椒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并计算了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西花蓟马、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历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直线关系:在各温度条件下各虫态的存活率均较高.西花蓟马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47、7.05、13.35、12.67、13.74℃,其有效积温分别为43.13、46.09、64.26、15.57、29.70℃,成虫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18℃,有效积温为199.07℃;花蓟马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92、10.36、12.84、11.88、13.19℃,其有效积温分别为44.82、26.15、40.16、15.03、22.83℃.成虫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03℃,有效积温为154.85℃.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低剂量杀虫剂与高温结合防控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种群的最佳组合,选用啶虫脒、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灭多威4种杀虫剂的LC_(50)剂量处理西花蓟马成虫和2龄若虫18~76 h后,分别在41、43、45℃进行2 h热激处理,观察并记录每种组合下西花蓟马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药剂处理成虫或若虫18 h和28 h后再进行热激处理,西花蓟马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经4种杀虫剂的LC_(50)剂量处理后,不同高温热激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成虫或若虫种群存活率,热激后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灭多威LC_(50)剂量处理的成虫或若虫,再经高温热激处理后的存活率最低,其中45℃热激处理对成虫和若虫的存活率影响最明显,经45℃热激处理18 h和28 h后的成虫存活率为10.1%和5.9%,若虫存活率为6.1%和3.3%。研究表明,杀虫剂LC_(50)剂量与高温热激联合增强了对西花蓟马种群的抑制作用,药剂处理后选择最佳热激时间可最大限度降低西花蓟马的耐热性,进一步增强高温热激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健康和虫害菜豆对二斑叶螨、西花蓟马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取食的菜豆对后取食昆虫的影响,研究了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分别取食健康和虫(螨)害菜豆时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并组建生命表,比较生命参数的异同。二斑叶螨取食健康菜豆和西花蓟马2龄若虫为害菜豆时未成熟期没有明显区别,但各螨态的存活率在健康菜豆上较高;取食健康菜豆时,雌成螨寿命为24.56 d,内禀增长率为0.2640,均高于取食西花蓟马为害菜豆。西花蓟马的未成熟期取食两种菜豆时也没有明显的区别,但二斑叶螨为害菜豆使西花蓟马的存活率下降;西花蓟马雌成虫平均寿命和单雌日产卵量在健康菜豆上分别为33.35 d和4.02粒,显著高于螨害菜豆,在健康菜豆上净增殖率也较高,为40.4264。研究表明,西花蓟马或二斑叶螨为害后的叶片对后取食害虫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对其存活率和繁殖均产生不利影响,西花蓟马和二斑叶螨取食诱导菜豆产生了一定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下4株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的致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4株白僵菌在18、22、26、30、34 ℃ 5个温度下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毒力, 结果表明:白僵菌JMS、HS、MBb、RSB 4个菌株在这5个温度下对西花蓟马成虫均具有很高的致病力,绝大多数西花蓟马在5 d左右死亡,致死率均在97%以上,多数为99%~100%,致死中时为1.4~3.2 d,白僵菌RSB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中时最短,在30 ℃下,仅为1.4 d。在各温度下供试菌种对西花蓟马若虫的致病力明显低于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病力,其致死率一般在90%~99%,致死中时也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8.
以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Thysanoptera,Thripidae)一龄若虫为猎物组建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Acari:Phytoseiidae)实验种群生命表,获得净生殖力Ro=27.37,世代平均历期T=22.17天,内禀增长率rm=0.15,周限增长率λ=1.16,种群倍增所需时间t=4.64天等参数。将获得参数值与西花蓟马的相关参数值进行比较,巴氏新小绥螨瞬间增长率大于西花蓟马的瞬间增长率(0.14),雌成螨日取食7~12头西花蓟马一龄若虫,表明巴氏新小绥螨可以作为控制西花蓟马种群数量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9.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害虫,近年来传入我国并迅速扩散蔓延,持续监测广州市输入性花卉中蓟马的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对西花蓟马的早期监测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2011年4月-2013年7月对广州市岭南花卉市场玫瑰、百合、康乃馨三种输入性花卉的蓟马种类及种群动态进行系统调查,利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蓟马若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地区输入性花卉上蓟马包括西花蓟马F.occidentalis、烟蓟马Thrips tabaci、花蓟马F.intonsa、黄蓟马T.flavidulus 4种,其中西花蓟马是蓟马优势种,而康乃馨是携带西花蓟马的主要花卉品种。西花蓟马在康乃馨上常年发生,成虫种群消长呈单峰型,高峰期在6-8月,冬季最少。此外,康乃馨上蓟马若虫的各色谱峰保留值与西花蓟马若虫的基本一致,比例为83.33%。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红棕象甲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Olivier)是为害我国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入侵害虫,为探明温度对该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室内设置19、22、26、30和33℃等5个温度梯度,观察各温度下红棕象甲的发育进度、存活率及生殖力,计算不同温度下实验种群参数。结果表明,19~30℃时,红棕象甲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在19、22、26、30℃时分别为214.9、141.4、74.1、63.2天。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2℃和1067.7日度。在22~33℃间,成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各温度下雄成虫寿命普遍比雌成虫长。单雌产卵量在26℃时最高,平均为267.8粒,19℃时最低,仅为30.5粒。26~30℃为红棕象甲最适宜生长发育温度范围,该范围内成虫繁殖力和种群内禀增长率(rm)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室内条件下进行东亚小花蝽2、4龄若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相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若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随之降低.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18~26℃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量增加、搜寻效应增强;而在26~30℃之间,趋势相反.26℃时,东亚小花蝽2、4龄若虫日捕食量最大,捕食上限分别达18.2头和38.2头;处置1头猎物所需时间(Th)最低,分别为0.0549天和0.0262天;瞬时攻击率(a)s最高,分别为1.0574和1.3665.东亚小花蝽2、4龄若虫捕食作用率与其密度的关系分别为E=0.4034P-0.6669和E=0.3851P-0.4767;分摊竞争强度与其密度的关系分别为I=1.01671gP 0.0172和I=0.80881gP 0.0142.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风险,采用生物和生化测定方法研究了西花蓟马甲维盐抗性种群与其它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和生化抗性机制。西花蓟马甲维盐抗性种群对阿维菌素有高水平交互抗性,抗性倍数为31.656,对啶虫脒有中等水平交互抗性,为12.182,对吡虫啉、溴虫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灭多威有低水平交互抗性,为5.517~8.568,而对多杀菌素无明显交互抗性。增效剂胡椒基丁醚(PBO)、马来酸二乙酯(DEM)、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和磷酸三苯酯(TPP)对甲维盐抗性种群和田间种群均有显著增效作用。甲维盐抗性种群多功能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和b5含量、O-脱甲基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分别为敏感种群的3.89、3.61、5.32、4.42和1.30倍,表明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等解毒代谢酶活性的提高是西花蓟马对甲维盐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采用Munger cell法,就室内测定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生物活性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温度、相对湿度、滴水量、光周期、光照度和叶片6个环境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在25 ~30 ℃、相对湿度50% ~70%、光周期(L:D)为16 h:8 h~24 h:0 h、光照度6 500~13 000 lx这一测定条件范围内,采用月季、西葫芦、萝卜、芸豆、苹果、芹菜、菠菜叶片进行生物测定时结果较稳定;叶片纤毛数量与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的LC50值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9;叶片纤毛的长度则与测定结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中华草蛉是蓟马的重要天敌,为探明其对西花蓟马的控制效能,在室内开展了中华草蛉幼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该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II型方程。在相同温度下,中华草蛉幼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8~26℃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中华草蛉幼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量增加,而在26~34℃范围则有相反的趋势。26℃时捕食数量最大,捕食上限达163.9头。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捕食作用率与中华草蛉幼虫密度的关系为E=0.3284P-0.4467,分摊竞争强度与中华草蛉幼虫密度的关系为I=0.8203lgP 0.0038。  相似文献   

15.
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解毒酶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亚致死浓度(LC25)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相对敏感(SS)种群进行连续选育,获得亚致死(Sub)种群。处理36代后,Sub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下降到SS种群的5.2倍。用SS和Sub种群各自的LC10和LC25浓度多杀菌素分别处理两种群的2龄若虫,1、6 、12、24和48 h后测定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 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的比活力。结果表明,Sub种群对照组CarE和GSTs比活力在除第48 h外的其他时间段都高于SS种群对照组,且6 h时两者CarE比活力差异显著,Sub种群是SS种群的1.37倍;Sub种群对照组MFOs比活力在各时间段都高于SS种群对照组,在1 和6 h时差异显著,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62和1.36倍。再经各自的LC10和LC25浓度多杀菌素处理后,在各时间段Sub种群的CarE比活力均高于SS种群;LC25浓度处理后,Sub种群的GSTs和MFOs比活力虽在短时间内低于SS种群,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比活力均高于SS种群。说明SS种群经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选育36代后,其体内CarE、GSTs和MFOs比活力有上升趋势;继续用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处理,则Sub种群体内解毒酶活力的动态调节能力要强于SS种群。  相似文献   

16.
苦参碱及吡虫啉对南方小花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植物源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对南方小花蝽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比较了苦参碱及吡虫啉对西花蓟马的毒力,并分别利用两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LC50剂量作用于南方小花蝽,探究其对南方小花蝽捕食作用、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苦参碱和吡虫啉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LC5o值分别为24.811 mg/L和13.911 mg/L,两种药剂处理后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但其瞬时攻击率降低,苦参碱处理的瞬时攻击率高于吡虫啉处理;药剂处理后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寿命及产卵量均下降,雌成虫寿命由22.0 d分别缩至19.0d及11.0d,其平均日产卵量由3.92粒/雌分别下降至2.25粒/雌及0.91粒/雌.研究表明苦参碱对南方小花蝽的影响小于吡虫啉.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机制,分别选取四季豆、茼蒿和辣椒寄主,分析不同CO_2浓度对2种蓟马成虫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蓟马的羧酸酯酶(Car E)、乙酰胆碱酯酶(Ach E)、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MFO)、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随着CO_2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与对照相比,高CO_2浓度下西花蓟马取食四季豆时Car E和POD活性分别升高了21.70%和40.16%,取食茼蒿时Car E、MFO和POD活性分别升高了40.11%、6.73%和43.85%,而以辣椒为寄主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了57.56%;在800μL/L高CO_2浓度下,花蓟马的Car E、Ach E和MFO活性均略有升高;四季豆、茼蒿和辣椒饲养的花蓟马SOD活性分别下降了26.84%、52.16%和53.71%。研究表明,2种蓟马均能通过调节体内的生理酶活性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且西花蓟马的适应能力强于花蓟马。  相似文献   

18.
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菌在土壤和植株残体中的越冬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估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菌地毯草黄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或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在土壤及植物残体中的越冬能力,对采自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河北及新疆的18块菜豆生产田的20份土壤及14份植物残体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在MT选择性培养基上有12个土壤样品和13个植株残体样品提取液产生典型的类似黄单胞菌菌落。选取29个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有27个分离物对菜豆品种"英国红"致病。利用地毯草黄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和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的特异性引物X4c/X4e及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特异性引物Xf1/Xf2对29个分离物进行多重PCR检测,其中17个分离物为地毯草黄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10个分离物为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结果表明,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菌可以在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河北的一些菜豆种植区的土壤及植株残体中越冬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