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淹水稻的特点和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安市位于闽东北,是气候变化较激烈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易受洪涝等自然灾害侵袭.每年都有部分低洼和排水不畅的稻田受淹,尤其是夏季前后台风、暴雨引起洪水泛滥更使稻田严重受灾.防避抗灾是水稻生产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洪涝灾害对稻株生长影响和补救措施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2.
正从6月上旬开始,长江中下游陆续入梅,今年的梅雨季节较往年偏早、偏长,降水强度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遭遇持续大到暴雨袭击,引发阶段性洪涝灾害,农田渍涝较重。为有效应对灾情,减轻灾害损失,现就近期水稻生产提出抗灾指导措施。及时排水、除渍、扶苗要清理田间厢沟+围沟+腰沟和田外沟渠,确保受淹稻田尽  相似文献   

3.
1999年我市遇到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6月下旬~7上旬连续大暴雨,全镇2万余亩水稻受淹严重,其中2800亩受淹时间长达12d以上,6500余亩受淹7~8d,其他在34d,因此笔者调查了水稻受淹时间长短对产量的影响。1调查方法1.1在永益村二级定点调查观察,选择有代表性的3种型即受淹12、8、4d  相似文献   

4.
洪涝灾害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洪涝灾害对早稻产量的影响,对早稻不同熟期、不同受淹时间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取样测产和考种,结果表明:洪涝造成早稻减产,且随受淹时间延长产量损失增大;在孕穗至齐穗期受淹,产量下降是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水稻不同品种与秧苗素质的耐淹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面积踏田调查,分析了水稻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不同苗质灭顶受淹后的主要性状及受淹时间与产量的关系,为今后抗洪减灾及生产自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1999,(8)
1999年6月中旬至7月初,浙江省杭嘉湖地区连降暴雨,造成了大面积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淹损失严重。为了降低灾害损失,广大农户应根据不同受灾程度,尽早采取相应管理及补救措施。1.加强对受淹单季晚稻的中后期管理通过采取排水、施肥等措施,部分受淹轻的单季晚稻能够恢复生机。但是有的因洪涝灾害造成烂根、烂叶、茎秆变软的田块,极易倒伏减产。为此受淹单季晚稻在水浆管理上要做到多次搁田,促进植  相似文献   

7.
为调查分蘖期受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2015—2016年在沿江地区进行了水稻受淹后补救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如受涝时秧苗已活棵,即使受淹时间较长,若秧苗根系尚好,可采取剪去拉长生长叶片,刺激新叶生长,等新叶长出后可施尿素75 kg/hm2作为恢复肥进行补救促进新生分蘖的发生,后期恢复生长情况较好。对于沿江地区,7月受淹后耕翻重种这一补救措施要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8.
正种植在江、河、湖边等地势低、排水条件差的水稻,极易受到洪水淹没。受淹水稻由于被水淹没部位、时间及补救措施不同,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相差很大。因此,在强降雨的洪涝灾害面前,及时采取正确的清沟、排水、施肥等补救措施,对受淹水稻恢复生长,减轻灾害影响,减少经济损失效果显著。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就受淹水稻的特点与补救措施介绍如下。1.受淹水稻后表现特点不同类型和不同生长期的水稻,其耐涝性不同。一般杂交稻耐涝性强于常规籼  相似文献   

9.
通过连续3年对沛县豫粳6号水稻在分蘖期受淹田块的调查,初步分析掌握了水稻受淹后的苗情特点及对产量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对策,采取了积极的灾后补救措施,使受灾水稻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0.
隆两优华占受淹灾后恢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隆两优华占受淹时间长短设置4个处理,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表明,只要补救措施及时得当,受淹水稻仍然能够获得一定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