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孙志栋  焦云  李共国  史婷婷 《核农学报》2020,34(9):2003-2010
为了提升杨梅冷藏品质,本研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采前喷施2种粒径(40和60 nm)、2种浓度(0.05%、0.10%)组合处理的金红石纳米TiO2对冷藏期间杨梅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喷施60 nm、0.05% 金红石纳米TiO2,杨梅初始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比对照组高21.9%,有利于杨梅早熟。冷藏15 d后,杨梅TSS含量比对照组高13.7%,发霉率比对照组低9.5个百分点。采前喷施40 nm、0.10% 金红石纳米TiO2 有助于杨梅的表面杀霉,提高杨梅的贮藏性能。冷藏15 d后,杨梅硬度、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Vc)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9.5%、33.2%和5.6%,延缓了还原糖(RS)和TSS含量的上升,而发霉率比对照组低19.5个百分点。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RS含量是影响冷藏杨梅好果率的决策因子,影响杨梅好果率波动的限制因子是TSS含量,主要通过RS含量的积累而发生间接的负向作用;TA含量是影响冷藏杨梅发霉率和裂软果率的决策因子。本研究结果为促进杨梅早熟以及提高其冷藏性能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杨梅果实成熟期恰逢梅雨季节,大雨天气导致杨梅落果数增加,收获量降低。在杨梅果实成熟期采用树冠避雨措施,可大幅度降低落果,提高杨梅产量,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同时通过四周用防虫网,可减少杨梅果蝇的为害,综合提高杨梅品质。  相似文献   

3.
在水土流失区种植杨梅是一项既能取得长远的生态治理效益,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的好办法。通过调查研究表明,长汀河田水土流失区种植杨梅成熟期较浙江早、果品质量好、甜度大,在价格竞争上有着较大优势,且其他各方面条件优越(生产性投入少、效益高),是一项可持续发展产业。故应抓住机遇,做大长汀水土流失区杨梅产业。在大力发展杨梅种植业的同时,应积极以科技为支撑,并重视杨梅保鲜贮藏、运输、销售以及加工等相关产业链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梅是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果树,2004年引入重庆市涪陵区试种栽培,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通过对杨梅栽培效益及其在涪陵区发展的可行性和现状调查分析,认为杨梅产业在涪陵区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杨梅病虫害防治和杨梅果品质量安全现状,阐述了当前杨梅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农药登记及最大残留量以及杨梅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等研究进展,并对杨梅用药安全、残留检测和风险评估等的未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种植杨梅对侵蚀劣地的入渗和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Myrica rubra(Lour)Siek etzucc)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常绿果树。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瘠、且能固氮等特点,适宜在丘陵山地种植。近年来,福建省水土保持部门将其作为生物措施治理山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树种之一。据统计,1985年至1986年,全省共在水土流失区种植杨梅4507公顷,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但目前有关杨梅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尚少。 为了探讨侵蚀劣地种植杨梅的水土保持效果,我们在种植面积较大的南安县,选择不同树龄的杨梅林地,测定土壤水分入渗性状及土壤分散度,从而对侵蚀劣地种植杨梅后的蓄水保土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水土流失区营建杨梅园要求种植当年就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又能快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杨梅幼树的生长,且杨梅生态园各植物在杨梅生长初期,在光能利用、根系生长等方面种间关系应协调,根据这一目标提出了水土流失区营建杨梅生态园伴生植物的4种配置模式及其他一些配套措施,从而取得了极好的杨梅生态园营建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梅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水果,通常采摘之后即可食用,其色泽亮丽,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然而在杨梅种植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病虫害,为了提高杨梅产量和质量,农药的使用必不可少,但如果施药剂量把控不好,容易导致农药残留超出规定标准,有质量安全风险。基于此,分析关于杨梅农药残留的检测及风险评估,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气候因子对杨梅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结果表明上年7~9月的伏旱(K≥1.8)或当年3~6月(尤其是6月)的降水量不足会造成杨梅减产或大减产;杨梅花期若遇连续5天平均相对湿度低于70%和平均日蒸发量大于6mm,使杨梅产量下降;冬季极端最低气温-9℃以下,且日最高气温≤0℃天数1次连续3天以上,会使杨梅因受冻害而减产。  相似文献   

10.
东魁杨梅原产于浙江黄岩,因果特大而著称。东魁寓意"东方之魁",由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吴耕民命名。温州市泰顺县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枕山近海,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东魁杨梅的自然条件优势,据县内资料记载,泰顺县的杨梅种植历史已有五百多年,是泰顺县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因此,在泰顺县种植东魁杨梅能够有效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个人收入水平,带动泰顺县经济发展。基于此,就泰顺东魁杨梅的种植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杨梅是重庆发展的新兴特色产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截至2017年,重庆市杨梅种植面积0.372万公顷,产量9.87万吨,主要分布在涪陵、渝北、万州、南川、江津和武隆等区县,栽培品种以东魁和荸荠为主。分析了重庆市渝北区开展山地杨梅绿色防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的主要效果,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杨梅果园中果实蝇、蚜虫、卷叶蛾等虫害的发生,大幅减少了落果率和虫果率,提高了杨梅的产量和品质。最后,从安装避雨设施、悬挂幼虫板、绑粘虫带、悬挂诱虫器、安装防虫网、安装杀虫灯、冬季清园、安全用药、土壤生物有机培肥、生草栽培等方面介绍了杨梅绿色防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杨梅主要病虫农药使用风险评估及安全用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杨梅病虫发生多、登记农药品种少、实际使用多,质量安全潜在风险隐患的现象,综合生产实际、药剂试验、残留检测、残留限量、风险评估等结果,借鉴国外小品种作物农药使用经验,参照现行的杨梅生产标准,研究提出了杨梅安全用药指南,对解决当前杨梅不合理用药等突出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土保持》2009,(8):14-14
2009年5月31日,福建省长汀县水保局与长汀县三洲乡人民政府等单位在三洲农家乐杨梅山庄隆重举办首届“三洲杨梅文化旅游节”。厦门、漳州、龙岩等地和县内游客闻讯后纷至沓来,采杨梅,赏杨梅,品杨梅酒,共同体验杨梅观光、休闲旅游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涪陵区自2004年从浙江引种杨梅成功后,2009—2010年杨梅定植苗木死亡十分严重。通过对全区杨梅果园及基地的苗木定植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影响杨梅苗木定植成活率的因素主要为管理水平、土壤、苗木类型、定植时间等,提出了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灰肥特性及对杨梅生长发育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珊  石伟勇  陈新炉  柳建华 《土壤》2015,47(5):880-885
生物质灰肥是利用生物质燃烧残渣开发的一种富含矿质营养元素的肥料。本文分析了4种原料生物质灰渣的特性,研究了生物质灰肥对杨梅(以荸荠种和东魁种为供试品种)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灰渣富含K、Si、Ca、Mg等营养元素,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相同总养分含量条件下,生物质灰肥处理较杨梅专用肥和普通复合肥及对照处理明显提高杨梅坐果率与优质果比例,并使总可溶性固形物及糖含量较对照和普通复合肥处理显著上升;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单果重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显著,果实品质明显改善;东魁杨梅、荸荠杨梅的单株产量增幅最高分别可达26%、27%;同时,施用生物质灰肥能促进早熟。因此,将生物质灰肥用于杨梅生产可以提高其品质,并减少生物质灰渣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杨梅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杨梅生产标准体系框架、主要内容及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我国杨梅生产全程标准体系建立、杨梅果品的质量安全指标制定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浙江杨梅种植区划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杨梅(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是浙江著名的特色水果之一,浙江的气候比较适宜杨梅种植,但由于区域布局不合理制约了杨梅的发展.根据杨梅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了杨梅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并建立了各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空间分析模型.借助浙江省1:25万地形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化土壤图,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坡度、坡向、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等要素,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对11个区划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建立杨梅栽培区划指标判断矩阵.将11个区划指标适宜性等级图按照权重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综合指数分布图.同时参照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将不适宜杨梅种植的地块屏蔽,分析综合指数分布规律,将浙江省杨梅种植综合气候区划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3个等级.最适宜种植区占评价区域面积的25.15%,主要集中在宁波、台州、温州、丽水、金华、杭州和绍兴地区的低丘陵地带;适宜区占参评土地面积的46.37%,主要分布在丽水、温州、金华、杭州和衢州等海拔高度为500~700 m的半高山区;不适宜区占评价区域面积的28.48%,主要在丽水市和杭州市的海拔在700 m以上的高山地区.本研究以期能为浙江特色作物的规划和杨梅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颜色防雨布对杨梅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杨梅综合品质及经济效益,研究延迟杨梅成熟期、降低落果率的技术措施,在杨梅硬核期和转色期分别设置覆盖防虫网及防虫网配合覆盖白、蓝、绿、红、黑色防雨布处理,以无覆盖处理为对照(CK1),测定不同处理对杨梅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绿色和蓝色防雨布有利于降低温度和相对湿度,而红色和黑色防雨布有利于温度升高,所有处理均显著抑制光合速率和枝梢的伸长,光合速率抑制率达30.62%~66.75%,其中转色期覆盖防虫网+绿色防雨布处理的抑制率最高。CK1的果实在成熟时100%脱落,硬核期和转色期进行防虫网单独覆盖和防虫网+黑色防雨布共4个处理的落果率在35.23%~70.49%之间,其他处理能显著降低杨梅果实落果率,落果率在16.44%~19.9%之间;防虫网+绿色防雨布处理、防虫网+蓝色防雨布处理延迟杨梅果实成熟时间最长,达5~9 d。综合分析杨梅果实总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转色期覆盖防虫网+蓝色防雨布处理的果实综合品质最佳,而覆盖防虫网+黑色防雨布处理的最差。本研究结果为有效利用不同颜色防雨布开展杨梅设施栽培、延迟杨梅供应期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α-葡萄糖苷酶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靶点之一。为了寻求膳食来源、高效、无或低毒副作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利用酶抑制动力学、热力学方法及荧光淬灭光谱研究了杨梅黄酮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抑制机制。结果表明,3种主要杨梅黄酮类化合物(杨梅素、杨梅苷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均优于阿卡波糖(IC50=164.19mg·L~(-1)),以杨梅素效果最佳(IC50=4.09 mg·L~(-1)),其次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IC50=68.23mg·L~(-1)),杨梅苷较差(IC50=80.37 mg·L~(-1))。酶抑制动力学和荧光淬灭光谱结果表明,杨梅黄酮类化合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类型是混合型抑制,其通过形成基态复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内源性荧光产生强烈的静态淬灭作用。酶抑制热力学结果表明,3种杨梅黄酮类化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且该作用是一个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其结合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本研究结果为以杨梅黄酮类化合物为母核结构的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浙江省台州市杨梅主产区流通环节的杨梅鲜果质量安全状况,分别于2018年、 2019年在台州的仙居、临海、黄岩等地共采集108个杨梅样品,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使用的35种农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进行多残留检测,结果表明,两年共检出8种农药残留,两种农药残留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分别为0.9%和4.6%,其中,2019年比2018年检出的农药种类减少,且无超标样品。由于存在检出禁用农药及个别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建议从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果品检验监测工作、推行鲜果销售的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加强杨梅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杨梅放心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