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退耕还林效益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与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论述了退耕还林效益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与评定的重要性,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建立退耕还林效益监测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结合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际,针对不同的监测内容选取评价指标,对应用指标体系开展监测活动提出四条建议,为避免效益监测分析评价出现主观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建立科学、实用的指标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怀化市鹤城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计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怀化市鹤城区自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十年间所取得的生态效益进行计量评价,估算了鹤城区退耕还林工程在保护水资源效益、固土保肥效益和固碳制氧效益3个方面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鹤城区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鹤城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6645.36万元。  相似文献   

3.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阐述了阳高县实施退耕还林取得的效益,探讨了退耕还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后续政策、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生物量监测及固碳释氧效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退耕还林林地上生物量的监测,退耕还林6年的乔木型、乔草型、经济林型、荒山造林封禁区典型林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6043、6575、18790、2980kg/hm^2。在生物量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与固碳释氧之间的关系,初步研究了退耕还林林地上固碳释氧总效益为22916.4万元,从而科学客观地评估了退耕还林工程在固碳释氧方面的效益,为退耕还林效益监测、工程总体效益评估、生物固碳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文对秦岭-大巴山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目前秦巴山区退耕还林效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该区域退耕还林效益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林区实际情况对如何实现退耕还林工程三大效益和退耕还林工作经验及做法进行了分析,为做好退耕还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塔城地区为例,用生物量的方法,分树种、龄级分析探讨塔城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第一轮补助到期生态林所获得的碳汇效益,进而对新疆退耕还林碳汇效益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新疆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巨大的固碳能力,碳储量为476万t;以瑞典碳税法计算,碳汇效益为57.1亿元。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工程是"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全省14个点16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对降水无明显影响;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孔隙度、腐殖质层厚度;防治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效益突出,不同退耕模式效益差异明显,乔灌草模式防风固沙效益最优.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1038.8亿元,其中保育土壤价值占46.7%.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石门县3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分析与评价,总结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三大效益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全面推进退耕还林工程进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围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施的现状、经验和成效,对沅陵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了介绍,对退耕还林工程的三大效益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退耕还林质量和成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思茅地区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针对现有森林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合理的森林结构模型。采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资源持续利用、林地稳定性能和生产率5个指标,对森林结构中的地类结构、林种结构、年龄结构和树种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合理结构与现状结构的差距进行比较,并提出系统优化的措施,为该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effects of economic transition policies on forestry in China. The effects of de-collectivization and market liberalization on the forest land area and timber harvest are studied using panel data from four provinces covering the period 1978–1995. Fixed effects ordinary least squares models for forest land cover and annual harvests per hectare are estimated, allowing for differences across provinces and prefectures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land tenure reform in general has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forest land expansion, but the absolute size of the effects varies from province to province.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he reform on timber harvesting has not taken place at the cost of forest land cover. The claim that market liberalization leads to over-harvesting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not supported by our results.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林地变更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促进湖南省经济发展及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研究基于Tapio脱钩模型,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对湖南省2014~2018年的林地变更利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①2014~2018年湖南省及各市州的林地变更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总体上呈弱脱钩型,各市州之间的林地变更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存在明显差异;②湖南省及各市州的林地变更利用及经济发展脱钩系数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③在空间分布上,弱脱钩显著的区域总体上呈现分散态势,脱钩程度较低的主要集中分布在湘西地区,而从高度弱脱钩地区层面上,实现高度弱脱钩的区域数量有所增加,并且呈现出地区脱钩程度差距逐渐缩小的趋势。因此,提出了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林地变更利用效率,以便为湖南省经济发展提供长足动力。  相似文献   

14.
王馗 《山东林业科技》2010,40(4):94-98,69
结合沾益县实际情况和各类经济建设规划,指出沾益县制定林地使用控制规划的必要性,并着重从林地资源消长分析、使用林地数量控制、使用林地总量控制三方面简要介绍了沾益县林地使用控制规划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间种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树体生长的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间种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光能利用率和林地经济效益,而且间种物伸展的枝叶或藤蔓自然覆盖裸露地面,降低了土壤温度,缓和了暴风雨对土壤的直接侵蚀,减少了水、土、肥的流失;收获后,其剩余部分还可以回归林地,对增加林地的养分含量,改善林地的土壤结构等方面都有良好效果。笔者综述了间种对林地土壤水、肥、气、热等肥力因子及树体生长、果...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的土地权益密切相关。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核心的内容,是在不改变自然保护区内集体林地所有权关系的前提下,协调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土地利用关系,依法维护集体林权和落实林地林木管护责任与补偿责任。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以后,还需要进行配套的制度改革,实现生态公益林制度的法律化,建立自然保护区林地管理契约制度和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制度,区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责任及建立自然保护区资金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林业长期以来欠账很多,经济效益低下。解决这些问题,要全面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合理利用保护土地资源,同时,改革资金投放方法,加强资金管理,改变经济政策,利用经济杠杆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再者长期以来,营林生产一直没有进入市场来管理。将营林生产推向市场是必由之路,现在营林生产是林业的重头戏,实现营林生产商品化,是提高林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上思县林地变化与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上思县林地面积变化分析、林地转入与转出分析,提出要保护现有林地,提高林地经济产出,实行林地源头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山林纠纷调处力度等措施实施,促进上思县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荟  满多清 《甘肃林业科技》2003,28(4):13-15,38
通过在白银市景泰县北部沙漠前沿建设防护林体系,以封育、造林为主,林经兼顾,生态与经济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与利用示范;利用林网、经济林及更新造林、持续林业等技术,以点带面防沙治沙,有效地保护了绿洲和土地资源,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西部山青水绿 重在退耕还林(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西部森林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生态条件较差,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人均国内生产总产值无一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已严重地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依此分析了森林遭到破坏之后所造成恶果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了退耕还林(草)在整治国土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