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11及2012年的6~8月,对广西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和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天堂山保护区分布有两栖爬行动物共82种。其中有两栖类动物25种,隶属3目7科16属;爬行动物57种,隶属3目12科38属。根据其资源特点,提出了对天堂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群  刘晓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07-13108
2006年3~9月对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确认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4目8科18种。其中两栖类5种,爬行类13种。根据动物地理区划分,该区所有两栖动物都是古北界种类,而爬行类大部分是古北界种类。同时,对陕西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两栖、爬行动物资源丰富。根据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目前贵州省境内有两栖动物有68种,其中有尾目12种,隶属3科7属;无尾目56种,隶属6科20属,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种,贵州特有物种8种。爬行动物103种,其中龟鳖目6种,隶属2科4属;蜥蜴目20种(包括亚种),隶属5科11属;蛇目78种(包括亚种),隶属6科27属,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种,贵州特有物种5种。综述了贵州省境内两栖爬行动物的资源现状和特点,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于2007年4月~2008年5月对广西地州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地州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44种两栖爬行动物,隶属2纲2目14科29属。其中两栖纲1目6科10属20种;爬行纲1目8科19属24种。分析了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特点,并对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保护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调查与更新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和爬行动物种类,在查阅文献及汇总原有两栖爬行动物种类的基础上,采用访问法、样方法和样线法等对保护区(包括洞穴)的两栖爬行动物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记录的两栖爬行动物共有4目21科61属94种,其中两栖类2目7科14属24种,爬行类2目15科47属70种,其中3种为保护区的新记录种。区系成分分析表明,保护区两栖类为华中区的区系特征,而爬行类则为华南区的区系特征。保护区有11种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名录,有6种列入CITES附录,中国特有种类有14种,保护区的两栖爬行类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海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258-3263
采用样线法,结合使用归纳法和访问法,于2011年3~7月对已获国家批准进行水电规划的四川省雷波县豆沙溪流域内的两栖爬行动物作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该流域两栖爬行动物共有3目11科23种,其中两栖动物有2目7科12种,爬行动物1目4科11种;该流域内两栖爬行动物均为东洋界种类,无古北界种类,分布类型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为主.根据流域两栖类栖息的生态特点,其生态环境划分为流水、静水、陆地(含陆地—流水、陆地—静水),分布的种类较为均衡;爬行类栖息的生态环境划分为林地、灌草丛、田地,其中灌草丛生态类型是该流域爬行类主要的分布区域.预测分析了该流域水电规划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环保对策.  相似文献   

7.
2014—2015年对朝阳凤凰山保护区两栖爬行类动物进行调查,保护区内有两栖动物5种,隶属于1目3科,有爬行动物11种,隶属于2目2科。保护区分布的5种两栖动物中,有3种是典型的古北界成分,占两栖动物总数的60%,2种属于广布种,占两栖动物总数的40%。保护区分布的11种爬行动物中,古北种7种,占爬行动物总数的63.63%;在古北界和东洋界均有分布的广布种共有4种,占爬行动物总数的36.36%。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云南楚雄武定和牟定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2015年5月和7月通过样线和样点法,以及资料查阅、访谈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在2县展开专项研究。结果表明:武定和牟定共有两栖类18种,隶属2目8科14属,爬行类23种,隶属3目9科17属。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各有1种,属于云南特有种类5种。在这些种类中,除4种广布种外,其余种类均为东洋界物种,多数为西南、华南、华中3区共有成分。调查到的种类及种群数量比预期的要少,就其原因进行探讨。2县所处地区刚好处于滇中,为金沙江以北和哀牢山及其以南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分布的过渡区域。在2个县均发现了外来种牛蛙,武定县还有外来种红耳龟。外来种对土著种和生态系统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监测外来种的种群动态和控制其扩散,保护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1999年3月至2002年9月对浙江省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类2目8科15属20种,占浙江省种类的46.50%;爬行类4目11科24属36种,占浙江省种类的43.90%.从地理型分析,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均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分别占种数的75.00%和77.78%.安吉小鲵Hynobius anjiensis为特有种.表4参4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从江县太阳山两栖爬行动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永宏  龚大洁  闫礼  田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94-195,202
2010、2011年对从江县太阳山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野外考察,据野外实地调查所得的标本,记录到该地区有两栖动物20种,分隶2目8科14属;爬行动物9种,分隶2目4科7属。对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生态类型、保护等级及物种多样性所受威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地区动物保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3~8月,对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的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现已记录爬行动物41种,隶属32属11科3目: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黔桂湘低山丘陵省,区系组成以华南区物种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根据资源现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桂西两栖动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要2013 年深入桂西各县区对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地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桂西现已记录 两栖动物51 种,分属2 目8 科23 属。区系组成以50 种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其余1 种为广布种,无古北界种分 布。在各县区分布较广泛的优势种有黑眶蟾蜍、沼水蛙、泽陆蛙、华南湍蛙、斑腿泛树蛙、饰纹姬蛙、花姬蛙。分析了两 栖动物生存现状,并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陕西黄河湿地夏季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逸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67-9269
采用样线法对陕西黄河湿地4种生境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1种,隶属于15目33科。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陕西省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52种。鸟类属于10个分布型,其中东洋型鸟类占22.95%,古北型鸟类占16.39%,反映了该地区的鸟类区系从东洋界向古北界鸟类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有鸟类306 种, 隶属17 目49 科, 占浙江省鸟类种数的69.23 %。其中留鸟124种, 占40.52 %;夏候鸟45 种, 占14.71 %;冬候鸟96 种, 占31.37 %;旅鸟40 种, 占13.07 %;迷鸟1 种, 占0.33 %。分析了鸟类迁徙及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在动物地理分布上, 杭州市属东洋界华中区接近古北界南缘, 鸟类组成具有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但仍偏向东洋界。表5 参23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鸟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杭州市有鸟类306种,隶属17目49科,占浙江省鸟类种数的69.23%。其中留鸟124种,占40.52%;夏候鸟45种,占14.71%;冬候鸟96种,占31.37%;旅鸟40种,占13.07%;迷鸟1种,占0.33%。分析了鸟类迁徙及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在动物地理分布上,杭州市属东洋界华中区接近古北界南缘,鸟类组成具有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但仍偏向东洋界。表5参23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东部古北、东洋昆虫区系分界线的争论已持续100多年。以109科20,330种昆虫作为大样本。用数理统计和直接对比的方法证实了,伏牛山.淮河是古北成分和东洋成分比例发生突变的“拐点”,把这裹作为分界绕,和当前的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及中国昆虫地理区划相同。但东亚成分作为中国昆虫的主体,它的归属至关重要。由于其分布区域主要在西南区、华中区、台湾省、华北区、青藏区以及日本、朝鲜半岛,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因此归属于古北成分较为合理。这样古北、东洋两界的分界线就南移到北纬25°即广东省北部的南岭一带。十分巧合的是这条界践和世界植物区系分区及中国植物区系分区关于两大区的分界织十分相似。考虑到昆虫除极少数类群,如食毛目、虱目、蚤目外,绝大多数昆虫种类和植物有高度生态依存性,因此昆虫和植物两条分界线相似,应该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