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世英 《淡水渔业》1978,(1):43-44,23
治疗和预防鱼类感染(Aeromonas)赤斑病时广泛应用呋喃唑酮、二生霉素、亚甲兰、氯霉素及其他药剂。但由于这些药剂剂量大、价格贵,在池塘养殖中必需寻找价廉的新药剂防治Aeromonas。对有毒点状产气单胞杆菌菌株A.Punctala试管内大量药物筛选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渔业上使用抗生素来防治鲤鱼红疹病,根据鱼病防治手册是用氯霉素,金霉素及其衍生物。然而,如果在使用这些药剂前没有进行细菌对其敏感性的测定的话,那末便会造成乱用抗生素,致使药剂无谓浪费,而更主要的则在于没有减低发病率和死鱼。  相似文献   

3.
氟苯尼考与氯霉素对鱼虾病原体的抑菌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霉素在我国鱼虾细菌性疾病防治过程中曾经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它对人体具有毒副作用,现已被我国列为禁用药物。目前,国内厂商推出了氯霉素的替代品——氟苯尼考,为了解其对鱼虾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我们进行了氟苯尼考与氯霉素抑菌效果的比较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病原菌:对虾细菌性疾病病原菌为鳗弧菌、嗜水产气单胞菌,菌株由上海中鱼科技研究所提供。鱼类细菌性疾病病原菌为荧光假单胞菌(赤皮病病原菌)、肠炎点状产气单胞菌(肠炎病病原菌)、嗜水产气单胞杆菌嗜水亚种(打印病病原菌)、苏伯利产气单胞菌(烂尾病病原菌),菌株由中科院水生所提供…  相似文献   

4.
李东 《齐鲁渔业》2006,23(7):26-26
黄颡鱼虽然抗病能力强,但随着放养密度增大,加上管理和操作不当,常引起疾病发生,导致成活率降低。因此,加强病害防治是确保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项关键措施。 1细菌性肠炎 1.1病因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5.
鳖产气单胞菌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是养鳖和开展鳖病研究最早的国家。但与鱼病相比进展得非常慢。80年代初据江草、木村、福田等日本学者报道,共发现10种鳖病。其中属细菌性疾病有3种:气单胞杆菌病、皮肤腐烂病和穿孔病。主要病原菌为产气单胞菌,其次是假单胞菌等。 8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也开始对鳖病进行研究,报道过赤斑病、红脖子病、疖病、出血性败血病等。主要病原菌为嗜水产气单胞菌嗜水亚种(有的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笔者等1993年从厦门东浮养鳗场的病鳖中也分离到嗜水产气单胞菌。 由此可见产气单胞菌是鳖的主要致病菌。故本文着重探讨产气单胞菌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肠炎病是我国养殖鱼类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而草鱼更是首当其中。本文综合介绍草鱼肠炎病的病原体、症状与诊断,流行与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一、病原体 初步确定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Aeromonas Punctata)。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0.4~0.5μm×1~1.3μm,多数为两个相连,也有单个的,有动力,极端单鞭毛,无芽胞,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琼脂菌落  相似文献   

7.
采取连续、多次等质量浓度更换抗生素的方法培养细菌,检测2株芽孢杆菌对庆大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盐酸四环素和氯霉素的敏感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抗生素质量浓度为1.0×10-4~1.0×10-12 mg/ml时,2株芽孢杆菌对4种抗生素均能产生耐药性,但在不同种类抗生素溶液中产生耐药性速度存在差异:2菌株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性速度较快,5次连续换药培养后细菌对该药的敏感性均降为0;在其余3种抗生素药液中变化较为接近,其中在庆大霉素中影响最小.连续使用的药物质量浓度对细菌药敏结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培养前期,质量浓度越高,抑菌圈越大;后期抑菌圈大小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鱼用肠炎灵在小面积范围内药物的效价和安全性,尤其是对肠炎病的特效性,我们进行了小面积感染治疗试验。一、材料与方法试验鱼池8口,规格均为2m~2,深度一致,灌排水方便,池底为水泥底板,选用当年健康草鱼种,体长10—14cm,每池各放15尾,赤皮、肠炎、烂鳃三种病分三批进行试验。菌种采用中科院水生所提供的荧光假单胞杆菌(赤皮菌)、鱼害粘球菌(烂鳃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肠炎菌)菌株。分别用细菌培养基培养,经两次离心洗涤后按MCF氏比浊法取第三管相似浓度的活细菌悬液,对受试鱼种做胸腔或腹腔注射感染。试验组24小  相似文献   

9.
黄帮星 《科学养鱼》1992,(2):22-22,14
鱼类烂尾病,国内已见报道且研究较深入的有鳗鲡和草鱼种烂尾病,已确定其是由一种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鱼病;最近又有金鱼烂尾病的报道,但对病原未作研究。1991年8月,我县鱼种繁育场首次发现了草亲鱼烂尾病,且仅在十几天中五口亲  相似文献   

10.
1999年春华北地区鲤鱼流行一种以出血败血症、蛀鳍、创伤性溃疡、角膜混浊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笔者对送检鲤鱼进行了剖检,从病死鱼的肝、脾、心血、眼房水中分离出9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试验;0/129敏感试验;证实该种疾病是由嗜温型气单胞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   

11.
孙广策 《科学养鱼》2002,(12):47-47
鲤鱼越冬管理工作比较简单,翌春销售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有的养殖户由于粗心大意,春天出塘时发现鲤鱼鳞片向外张开,鳞囊内积聚有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从鳞片下喷射而出,鳞片也随之脱落,这就是竖鳞病。鲤鱼肌肉发炎变性,失去弹性,有一股腥臭味,不能食用。治疗效果不理想,对养鱼户而言,几乎没有治疗的意义,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竖鳞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致病菌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是水中常见菌。发病内因是鲤鱼经过较长的越冬期,消耗体内大量营养物质,体重比秋冬停食…  相似文献   

12.
对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柱状曲桡杆菌进行复壮.将分离纯化的3种菌用二氧化氯和三氯异氰尿酸进行抑菌、杀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柱状曲桡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0.17、0、17、0.06μ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是0.23、0.23、0.17μg/mL;三氯异氰脲酸对上述3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6.25、12.5、6.25μ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是12.5、25.0、6.25μg/mL。  相似文献   

13.
由爱德华氏细菌引起的肠败血症(ESC,又称爱德华氏病)是影响斑点叉尾养殖最大的疾病。为快速和准确的诊断该疾病,本研究以NCBI公布的爱德华氏细菌eip基因(GeneBank登录号为AF037441)为模板序列,设计种特异性诊断引物,成功建立了用于斑点叉尾肠败血症病原菌的PCR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直接从发病斑点叉尾脑、肝、脾和肾组织中检测到爱德华氏菌,检测的最低量为21个细菌;同时,该诊断方法与I型荧光假单胞菌、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鳗弧菌、温和气单胞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豚鼠气单胞菌及海豚链球菌等常见水产病原菌无交叉反应。临床样品检测证明,本研究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斑点叉尾肠败血症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由鮰爱德华氏细菌引起的肠败血症(ESC,又称爱德华氏病)是影响斑点叉尾鮰养殖最大的疾病。为快速和准确的诊断该疾病,本研究以NCBI公布的妇爱德华氏细菌eip基因(GeneBank登录号为AF037441)为模板序列,设计种特异性诊断引物,成功建立了用于斑点又尾鮰肠败血症病原菌的PCR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直接从发病斑点叉尾鮰脑、肝、脾和肾组织中检测到妇爱德华氏菌,检测的最低量为21个细菌;同时,该诊断方法与Ⅰ型荧光假单胞菌、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鳗弧菌、温和气单胞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拄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孤菌、豚鼠气单胞菌及海豚链球菌等常见水产病原菌无交又反应。临床样品检测证明。本研究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5.
中水专栏     
细菌性肠炎病的诊断与防治细菌性肠炎病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各养殖对象如鳗鱼、虾、蟹、大黄鱼、甲鱼、石斑鱼、牙鲆、蛙类及普通淡水鱼均会发生肠炎,特别是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更是屡见不鲜,且不易彻底治愈,复发率高,严重困扰广大养殖者。为了解决广大养殖业者的困难,本公司结合该病的特点,开发出一种治疗细菌性肠炎病的新型产品———肠病宁,并将该病的一些防治方法和肠病宁的使用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业者参考。病原及症状:肠炎病的病原主要是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引起。外表观察通常可见肛门红肿…  相似文献   

16.
肠炎病是由点状气单胞杆菌侵入引起的,此病多发于草鱼、青鱼、鲤鱼等,流行季节为每年的3~10月,8~10月主要危害当年鱼种,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发,死亡率一般在30%~50%,当年的草鱼种感染后死亡率高达90%以上,是制约草鱼种培育的重要因素。过去草鱼肠炎病常用磺胺等药物内服与含氯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颡鱼虽然抗病能力强,但随着放养密度增大,加上管理和操作不当,常引起疾病发生,导致成活率降低。因此,加强病害防治是确保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项关键措施。现将黄颡鱼的常见疾病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细菌性肠炎1.1 病因 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1.2 症状 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春季,我县多数养殖水域发生鲤鱼疖疮病,尤以农村坑塘及部分养殖河道为重。流行时间从5月初至中下旬。该病在我区大面积流行十分少见。我站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指导防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该病的防治情况作一整理,供参考。一、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二、症  相似文献   

19.
<正> 2001年春季,我们在培育草鱼亲鱼的过程中,发现一口池塘的草鱼亲鱼不爱摄食,在水上层独游。经过几次常规治疗,效果不好。拉网检查,发现有些亲鱼得了疖疮病,当年未能催产孵化,严重影响了当年的生产。1 病原 我们从病鱼的病灶部位分离并培养出病原体,发现此病原体属疖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革兰  相似文献   

20.
草鱼肠炎发生在4—10月,水温25℃左右最易流行。发病的原因,一是投饲不当,草鱼贪食过量,或吃了剩余变质的饲料;二是草鱼要求在清水中生活,但与鲢鳙鱼混养时水中有机质过多,溶氧量减少,影响草鱼的消化和抗病力;三是受病原体的侵袭。肠炎病原体有两类,细菌性的和病毒性的。前者属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鱼受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