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两系杂交油菜“两优 5 86”( 5 0 1 8S/C6 1) ,系江西省宜春地区农科所 ,从远距离杂交后代发现的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 ,经过南繁北育 ,多代定向培育选择 ,在几十个测交组合中筛选出的强优势组合两系杂交油菜“5 86”。 1997年江西省科委将两系杂交油菜“5 86”示范推广列入“星火计划”项目。从 1997~ 1999年度两系杂交油菜“5 86”的示范面积已达 2 0 0 0多hm2 。 1997~ 1998年度的“冷冬”和 1998~ 1999年度的“暖冬”异常气候 ,显示了该组合的强优势及较强的抗逆性 ,两系杂交油菜“5 86”仍然获得大面积丰收 ,表明该组合抗性强 ,适应性广 ,具有高产、稳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芥蓝和黄籽羽衣甘蓝的杂种 F1 作母本与黄籽白菜型油菜材料杂交.开展了甘蓝与白菜间多变种复合杂交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初步研究.在4个种间杂交组合中,授粉后20天统计,发育子房率在31.5%~60.1%;每100蕾发育胚珠数为 1.1~60.8;借助胚珠培养获得了1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材料,其形态上综合了3个亲本的特征.该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自交高度不亲和,蕾期自交结籽也仅 1.8粒/花蕾;与天然甘蓝型油菜杂交表现较高的亲和性,杂交亲和性表现与天然甘蓝型油菜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油菜与两系杂交水稻一样,是一项农业高新技术,"两优586"是江西省宜春地区农科所选育成功的甘蓝型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501-8S与恢复系C6-1配制而成的高产优势两系杂交油菜新组合.该组合是全国第一个选育成的两系杂交油菜组合,也是国内第一个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两系杂交油菜,已被列为国家科技部"十五"发展规划高科技生物技术项目.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3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3号是利用甘蓝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66S与恢复系03C-8杂交筛选而成的优质新组合。该组合产量较高,品质特优,2009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正> 用15个遗传性状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作母本,用安阳苤蓝为父本进行杂交。从杂交角果的脱落规律和杂交结实性研究了不同地理来源的母本基因型对甘蓝型油菜×甘蓝杂交亲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个杂交组合的杂交角果脱落高峰是:授粉后10~15天和授粉后35~50天。在两个高峰期内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角果脱落率不同,母本基因型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若和极显著程度。不同杂交组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在世界上率先实现甘蓝型油菜三系配套,推动了全球杂交油菜育种进程.1991年独家发现温敏核不育现象,创立了核不育两系法育种途径,展示了杂交油菜新的应用前景,近年筛选的杂交组合在产量、品质、抗性上不断取得突破,先后选育了优质、高产三系组合湘杂油2号、湘杂油4号及两系杂交组合湘杂油5号,对湖南乃至全国杂交油菜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秦优7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的甘蓝型杂交油菜,2002年4月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220天左右,一般亩产200千克,高产可达250千克以上.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双低杂交油菜中油杂6号(96-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推出的杂交油菜新组合,中油杂6号是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最新选育的波里马系统优异雄性不育系96A与高抗病、抗倒、优质恢复系R2配制的杂交油菜组合,1999~2001年参加全国(长江中游)区域试验,2001~2002参加全国(长江中游)生产试验.2003年3月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准予推广.该组合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品质优、抗病性好、杂种纯度高等多项优势,是我国波里马系统三系杂交种中丰产性、品质、抗性、安全性完美结合的优质双低杂交油菜组合.  相似文献   

9.
杂选1号系贵州省种子总站用156A-3作母本、92-6作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甘蓝型核不育两系“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该组合分别于1999年和2002年被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油料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1特征特性该组合为两系杂交品种,属半冬性,较耐迟播,苗期长  相似文献   

10.
赣油杂6号是利用隐性核不育系G5034AB和浙油5002杂交选配而成的优质油菜杂交组合,具有高产、高含油量、耐病、熟期适中等优良特性,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通过了江西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赣油杂6号是利用隐性核不育系G5034AB和浙油5002杂交选配而成的优质油菜杂交组合,具有高产、高含油量、耐病、熟期适中等优良特性,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通过了江西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以甘蓝对甘蓝型油菜授粉后,观察花粉在柱头上附着、萌发,花粉管在柱头表面和花柱中生长,以及杂种早期的胚胎发育。结果表明,该杂交组合的主要障碍在于杂交不亲和,表现在甘蓝花粉粒很难在甘蓝油菜柱头上萌发以及萌发的花粉管难于穿过沉积有胼胝质的柱头乳突细胞。这种不亲和反应与孢子体自交不亲和反应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初步提出了解决该杂交组合不育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适合红塔区种植的杂交油菜组合,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2003~2004年红塔区农技站承担云南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4.
1979~2007年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9~2007年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年来,参试品种的含油率变化不大,而芥酸、硫苷的含量变化较大,品质变化趋势与江苏省油菜品种育种进程密切相关.参加区域试验的常规品种平均含油率比杂交组合高1.87%,杂交组合平均芥酸含量比常规品种高218.8%,常规品种平均硫苷含量比杂交组合高21.53%.  相似文献   

15.
“川农1022”是四川农业大学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新合成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系与国外引进的品种杂交选育而成的新质源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33A,与引自绵阳市农科所的甘蓝型油菜品系R7组配而成的甘蓝型三系杂交组合。该组合在四川盆地全生育期220~230d,比中油...  相似文献   

16.
<正> 豫油3号(原84010)是荥阳县农科所选育的优质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在1985—1989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良,是目前省内综合性状较好的油菜新品种。1989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油3号。一、选育方法及经过豫油3号是通过杂交,对后代芥酸含量进行负向选择、异地加代和田间选育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其杂交组合为南阳41×奥罗,其中南阳41为早熟、高产的高芥酸油菜品种,奥罗为加拿大的低芥酸油莱品种。杂交组合南阳41×奥罗始作于1980年4月,同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组合)进行生产试验,考察参试品种(组合)的适应性、抗性、生育期、产量和综合性状,为在生产中全面推广优质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对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及配制的正反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进行测定,并对杂交F_1代形态学、花粉活力和自交亲和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以甘蓝型油菜作母本,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较高;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正反交F_1代组合均表现为自交亲和,植物学性状均偏向于母本,自交亲和性表现为甘蓝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20.37、6.30、1.59、0.51,花粉活力表现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19.
天油97油菜新品种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不育系97A与恢复系90R组配的杂交油菜新组合,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晚熟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海拔400米以下区域全生育期213~ 225天,400米以上221~236天,平均223.9天,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单株有效角果数476.2个,每果粒数17.3粒,千粒重3.56克.株高212.6厘米,最低分枝部位88.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9.4个.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0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选育优质、高产、熟期较早的杂交油菜品种,以中早熟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8009A与自育自交系6051为亲本配制了杂交组合黔杂2501。该组合在2006—2008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6.83kg/hm2,较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8.39%,最高产量达3 570.00kg/hm2(黔西点);全生育期221.15d,平均较对照(油研10号)早熟2.55d,部分地区早熟6~7d。2007—2008年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634.00kg/hm2,其杂种F2代种子的芥酸、硫甙、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32.43μmol/g、41.44%和27.03%。该组合于2008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黔油30号,适宜在贵州省各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