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2.
从外植体种类、无菌体系的建立、培养基及激素选择、生根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珙桐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玉簪属植物对光照、水分、温度、养分、重金属胁迫5个方面的适应性,并对玉簪属植物的科学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玉簪属植物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现状及发展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上官周平植物生理生态学是植物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现代生态学几个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主要研究植物取得资源以及将资源用于生长、竞争、生殖和保护的结构和生理机理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生态系... 相似文献
5.
6.
为了解毛竹生理生态学研究现状与进展,通过中国期刊数据库,查阅了2001—2013年间毛竹生理生态学研究文献,从发表刊物、发表时间、发表作者、发表单位和研究内容方面分别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余年来对毛竹生理生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安徽省等毛竹主产分布区;研究方向主要在经营技术、生理生化、丰产栽培、碳汇研究、生态系统等方面;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林业类专业学术刊物上;论文作者主要来自于林业科研院所和农林大学。但由于研究持续时间较短,研究比较分散,研究结果仅供广大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生龟鳖类能量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能量生态学(ecologicalenergetics)是以研究能量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分配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起点,最终阐明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的科学。开展能量生态学研究,阐明水生龟鳖类的能量需求、能量收支各组分的定量关系、主要生态因子对各组分分配的影响、调节能量分配的生理生态学机制、能量的摄取、吸收、转换及利用效率,不仅有助于提高养殖科学理论水平,指导养殖业的发展及科学管理,而且对龟鳖类的资源管理、评估龟鳖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具重要意义。恒温动物的能量生态学研究较早,许多学者建立了鸟类和哺… 相似文献
8.
能量生态学(ecologicalenergetics)是以研究能量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分配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起点,最终阐明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的科学。开展能量生态学研究,阐明水生龟鳖类的能量需求、能量收支各组分的定量关系、主要生态因子对各组分分配的影响、调节能量分配的生理生态学机制、能量的摄取、吸收、转换及利用效率,不仅有助于提高养殖科学理论水平,指导养殖业的发展及科学管理,而且对龟鳖类的资源管理、评估龟鳖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具重要意义。恒温动物的能量生态学研究较早,许多学者建立了鸟类和哺…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珙桐营养器官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我国珍稀特产树种珙桐叶、茎、根器官进行了解决学研究,发现其叶为两面叶,气孔平列型,仅分布于下表皮,栅栏组织发达。茎的皮层和髓生活薄壁细胞丰富,次生木质部导管散生,导管端壁具校状复穿孔。根的初生木质部为四原型。根、茎、叶薄壁组织细胞中均有丰富的结晶体,部分细胞壁出现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濒危植物珙桐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珙桐成熟胚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珙桐成熟胚离体分化的影响,并获得了完整的植株。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MS+0.5 mg/L 6-BA+3 mg/L IBA+1 mg/L GA3+蔗糖30 g/L;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MS+1.0mg/L6-BA+蔗糖20 g/L;最有利于不定芽的增殖与伸长的培养基组合为MS+0.5 mg/L 6-BA+1.0 mg/L GA3+蔗糖20 g/L;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MS+0.8 mg/L IBA+0.2 mg/L NAA+蔗糖10 g/L。 相似文献
14.
珙桐基因组DNA的提取及ISSR-PCR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珙桐基因组DNA,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其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的质量符合ISSR-PCR扩增反应的要求。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液中含有2.0μL10×buffer、2.75 mmol/L Mg^2+、0.125 mmol/L dNTPs、0.7μmol/L引物、0.75 UTaq酶和40 ng模板;PCR反应参数为:94℃5 min;94℃30 s,53.2℃45 s,72℃1 min,共40个循环;72℃7 m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了解不同地区光叶珙桐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多样性差异,为光叶珙桐的引种繁
育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昭通 3 个地区光叶珙桐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及多
样性进行研究,分析了物种组成和丰度、Alpha 多样性、Beta 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结果】结果表明,细菌群
落中 α- 变形菌纲 Alphaproteobacteria 最丰富(> 17.02%),真菌群落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在永善三江口
Pezizomycetes 最丰富(17.01%),彝良小草坝 Archaeorhizomycetes 最丰富(29.79%),镇雄塘房 Sordariomycetes
最丰富(20.77%);3 个地区中永善三江口、镇雄塘房的光叶珙桐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相似性较高,其中
永善三江口的光叶珙桐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最丰富,镇雄塘房的光叶珙桐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最丰富。【结论】
3 个地区的光叶珙桐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都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物种组成分布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珙桐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组织分离产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为测试细菌进行内生真菌代谢物对细菌的抑制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内生真菌的活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从珙桐枝、叶中分离到126株内生真菌,其产物对3种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5%、71%、25%,其中D37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经HPLC分析证明,菌株D37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含有槲皮素、山奈酚2种黄酮类物质,每100 g干菌丝可产黄酮31.9 mg。根据菌株D37的形态学特征,结合核糖体基因居间序列(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分析结果,确定菌株D37为曲霉属,烟曲霉种(Aspergillus fumigatus)。从珙桐分离的产黄酮内生真菌D37可作为生产黄酮类药物的候选菌株,也为抗生素药物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19.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珙桐花器官进行解剖并研究。结果表明:花药壁的发育类型是双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具有3个萌发沟。珙桐的胚珠为直立胚珠,厚珠心,单珠被,胚囊为单孢子发生类型,为典型的蓼型胚囊发育方式,通过连续切片的观察,没有发现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形成的异常。 相似文献
20.
NI Guo-rong PAN Xiao-hua TU Guo-quan KUANG Fu-yuan WEI Sai-jin .Key Laboratory of Crop Physiological Ecology Genetics Breed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Open Laboratory of Double-crop Rice Physiological Ecology Cultivation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 Engineering 《(《农业科学与技术》)编辑部》2011,(8)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an endophytic bacteria strain with antimicrobial activity from Davidia involucrate Brail.[Method]Endophytic strain with antibiosis ability was isolated from D.involucrate Brail by using cylinder-plate method.Then,it was identified through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s,16S rDNA homology analysis as well as some gene-specific sequence analysis.[Result]B221 stain ha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a variety of rice plant pathogens,and it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subtilis.[Conclusion]This study enriches the research on endophyte within D.involucrate Brail,application of Bacillus bio-control,and therefore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ngus used in biological control of crop pathoge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