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桉树品系对青枯病抗性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通过剪顶包扎菌液接种、伤根淋灌菌液接种、 WFT培养接种测定结果与桉树当年新造林分青枯病自然发生率调查结果对比 ,青枯病菌对桉苗的致病力因接种方法不同而异 ,经模糊聚类分析表明 ,WFT接菌培养技术测出的结果更接近自然实际发病情况。试验表明 ,桉树不同品种、同一品种的不同种源、不同无性系 ,对青枯病菌的抗性不同。课题组通过 8年研究 ,在生产单位提供的 10 1个桉树品系中 ,已筛选出高抗品系 12个、抗病品系 14个、低感品系 2 6个。自 1994年起在粤、桂、琼三省区 ,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这些高抗和抗病品 (种 )系 ,已直接造林 2万多 hm2 ,扩散面积更大 ,造林效果跟踪检查表明 ,这些林分的青枯病株率均在 1‰以下 ,受到生产者和经营者欢迎。试验和应用中发现部分抗病无性系随着在林木组培苗工厂连续繁殖使用年份增加其抗病性逐年出现下降 ,有些抗病无性系使用 3年以后 ,其抗病性就明显下降 ,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外生菌根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应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8种外生菌根菌对青枯病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8个菌株对青枯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对桉树菌根生苗木进行截根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菌根化苗木可降低发病率40-72.78%;菌根化苗在重病区造林,发病率比妆种降低20-38.9%;在新造林地上造林,发病率仅是8.3%,比未接种苗降低11.8-24.5%。因此,利用菌根技术,实行桉树苗木菌根化,是目前桉树青枯病的有效且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测定桉树品(种)系对青枯病菌抗性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筛选桉树抗青枯病品系,通常采用剪顶包扎菌液接种,伤根淋菌液接种技术,探索研究出的WFT新的接种技术。通过3种中技术的对比试验表明,青枯病菌对桉苗致病力因接方法不同而不同,与桉树林分青枯病病自然发生流行情况调查结果比较。  相似文献   

4.
桉树菌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外调查结果表明,华南地区的桉树菌根虽然较贫乏,但仍发现有9种外生菌根真菌。在平均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及有相当降雨量的条件下,菌根菌子实体可大量产生;不同立地条件对外生菌根的分布有密切关系。使用5种不同的接种方法对桉树幼苗进行接种,均有较好的接种效果,其中,VA 菌根土接种,孢子菌剂接种,罐栽菌木接种及 Mycobeads 接种均有较好的效果,而且方法简单,使用方便。一年生桉树接种苗比对照株高生长平均增加14.3%;胸径平均增加13.67%;处理区一年生幼树蓄积比对照区每公顷增加5.12m~3,增加39.9%,投入与产出比为1∶15。  相似文献   

5.
桉树(Eucalyptus)青枯病(PseudomonasSolanacearumEF.Smith)是青枯假单孢菌引起的。我国引种桉树已有百年历史 ,由于当时引种的桉树种类抗性强 ,又多为零星分散种植 ,青枯病没有造成危害。近年引种速生丰产、砍伐期短的尾叶桉、巨桉及其杂交种巨尾桉和尾巨桉等。这些桉树种类极易感染青枯病。在种植面积较大的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桉苗期、幼林期青枯病严重危害 ,发病株率由20%到50 %不等 ,少数严重发病的1~2年生的桉幼林 ,一片青枯死亡 ,需要重新造林。因此桉树青枯病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桉树无性系抗青枯病性能的测选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非  莫晓勇 《热带林业》2003,31(3):11-12
用WFT接种技术对47个桉树无性系进行了对青枯病的抗性测定 ,通过青枯病株率计算和逐步聚类分析 ,认为31个无性系是抗病品系 ,10个无性系是感病品系 ,6个无性系是高感品系。在31个无性系抗病品系中 ,经生产实践证明 ,其中MLA、ZU6、W5、LH1、LH2、LH3、SH1、M1等8个无性系显示出很强的抗病性 ,至今未发生青枯病株。大面积推广应用优良抗病无性系造林 ,防治桉树青枯病的大面积发生 ,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7.
桉树菌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抑菌测定结果表明:在改良的Kelman平板培养基上,1~20mmol的阿魏酸、香豆酸、香草酸、肉桂酸、磺基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钠对青枯病菌的生长没有影响,因此在用水杨酸钠淋根后,植株抗病性的增强是由于桉树苗木产生诱导抗病性的结果,而不是该化合物的直接毒性;浓度为5~10mmol的水杨酸钠均可以获得较强的诱导效果,并以接种前5~7d处理桉树苗的诱导抗病性最强;其它的芳香酸对桉树抗青枯病没有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9.
韦爱梅  王军  丁志烽 《广东园林》2007,29(Z1):46-47
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11种化学药剂对桉树青枯菌的抑制作用,其中,百菌清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为绿乳铜和世高。用百菌清和世高预先处理尾巨桉196幼苗2h后接种青枯菌,结果表明,经室内毒力测定有效的杀菌剂在预防桉树青枯病方面的作用效果非常小。  相似文献   

10.
桉树青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桉树青枯病病原菌鉴定为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cearum Smith)。试验用各菌株青枯小种1号、生物型Ⅲ号。  相似文献   

11.
对81个以尾叶桉为母本的种间控制授粉家和3个母本的自由授粉家系进行苗期青本病菌接种试验表明,接种后母本家系抗病性都较差,种间控制授粉家系间发病指数和死亡率有差异,初步筛选出1个特抗家系和49个抗性家系。以家系抗病性评价父本树种,细叶桉,赤桉,窿缘桉,雷林一号桉和粗皮桉选育潜力较好,巨桉,巨尾桉和柳桉则较差。对抗生,易感和高感抗病水平各3个种间控制授粉家系进行接种前和接种后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表明,家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桉树林中VA菌根菌资源及其组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广西及福建3省(区)7种不同桉树人工林土壤中VA真菌的种类资源及组成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桉树根际已知的26种VA真菌中,包括球囊霉属,无梗囊霉属、硬囊霉属和质巨囊霉属等4个属。其中,球囊霉属17种(包括未定种),占已知VA菌总数的65.4%;硬囊霉属4种,占15.4%;无梗囊霉属3种,占11.5%;盾巨囊霉属1种,占3.8%。所有样品中全部包含VA菌根真菌;其中福摩萨球囊霉、地球囊霉、多果地  相似文献   

13.
桉树的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为了成功地栽培桉树,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桉树种群的抗旱性机理和它们对不同干旱环境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认为,桉树种群的遗传基因能适应于干旱的环境。生长在水分短缺条件下的植株,是通过各种途径保持组织水含量在细胞免受伤害的临界值以上而达到其适应。一般来说,具有旱生植物特征的桉树种群对干旱的适应能力较强,它们能够生存在较干旱的环境条件下,但不可能从湿润的气候环境中取得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4.
巨桉苗期矿质营养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巨桉苗期矿质营养试验*仲崇禄关键词巨桉、苗木、矿质营养、施肥巨桉(EucalyptusgrandisHilexMaiden)营养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1~5],但对巨桉苗多种施肥处理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热带地区,多数林业用地的土壤是贫瘠的,但通过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5.
接种菌根菌的木麻黄种源/家系苗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苗圃和温室中分别研究了菌根菌接种对23个短枝木麻黄种源和10个山地木麻黄家系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良菌根菌—木麻黄基因型组合体。试验表明,苗圃中接种菌根菌对短枝木麻黄种源苗高和地径的改善程度不同,效果与种源有密切关系,筛选出了一些优良"菌根菌—木麻黄种源"组合体,23个种源中18357种源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18143,18122和18121种源;在温室中,参试家系所有性状在接种处理间、家系间、家系×菌种互作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接种菌根菌明显改善了木麻黄苗对磷(P)的吸收量,幼苗枝叶的P吸收量都为相应对照值的1 3~2 7倍,且菌根菌 家系组合体对土壤中P的吸收能力不同,有利于P吸收的组合有C9216 家系7和家系8、E4100 家系6、7和8。用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和P吸收量等因素对30个参试菌根菌 家系组合进行综合评价,选出13个优良组合:C9216 家系8、E4100 家系6、C9216 家系3、C9216 家系7、E4100 家系8、E4100 家系1、E4100 家系5、E9216 家系7、C9216 家系5、E4100 家系4、E4100 家系2、C9216 家系6和C9216 家系10,这些组合均好于未接种处理的家系3的综合评价值,其中家系5、6、7、8对2种菌根菌组合效果都比较理想,而家系3、1、2、10只与2种菌根菌中的一种构成良好的组合。试验证明外生菌根菌接种在木麻  相似文献   

16.
桉树对青枯病抗性与过氧化物酶及同工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7个具有不同青枯病抗性的桉树品系的叶部和根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对同工酶进行了电泳分析。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桉树各品系叶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根部。对青枯病具有不同抗性的7个桉树品系,其叶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对青枯病抗性较弱的F11和E13品系体内的过氧化物酶显著比其它抗性品系体内的酶活性低。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桉树对青枯病不同抗病性品系之间的同工酶谱带,在条带数和各条  相似文献   

17.
我国植物青枯病抗病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植物抗青枯病的抗病鉴定方法、抗病机制、抗病遗传、抗病育种及诱导抗病性等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目前有关松材线虫与伴生细菌的关系及伴生细菌的病原作用是松树枯萎病研究的重点。为了揭示松材线虫与伴生细菌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作者对松材线虫LIV幼虫携带的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方法]根据培养性状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以及系统发育学等方面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确定LIV幼虫携带的是香茅醇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citronellolis),携带率为100%;每条LIV幼虫携带量在1.4×105~4.5×105。LIV幼虫生活在松褐天牛体内,是引起松材线虫病侵染流行的唯一虫态;新发现的香茅醇假单胞杆菌能分解纤维素及降解或合成萜烯和酚类化合物。[结论]LIV幼虫携带香茅醇假单胞杆菌的发现,揭示了松树、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细菌同为一体的紧密关系,并为揭示松树枯萎病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病原和重要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影响菌根真菌黑核菌原生质体分离的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菌根菌黑核菌菌丝出原生质体,并获得再生菌落。研究了预处理方法及不同水解酶组合,酶解温度和菌丝密度对原生质体产率的影响。在用胰蛋白酶预处理后,以0.8M山梨醇为渗透压稳定剂,温度为20C,pH5.5及纤维素酶,溶解酶和浸解酶处理,可获得较高的原生质体产量。  相似文献   

20.
以4年生新伐毛竹为试材,以白腐菌彩绒革盖菌为试菌,对壳聚糖铜配合物(CCC)、壳聚糖锌配合物(CZC)及相应的金属盐(氯化锌)和铜铬硼(CCB)处理材的抗流失性和耐腐性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在竹材中固着率略高于CCB,明显高于相应的金属盐,具有较强的抗流失性能;CCC处理的竹材对彩绒革盖菌的耐腐性能高于CCB处理材, 当CCC处理材中金属离子保持量达到6.35 kg·m-3时,腐朽后质量损失为0;CZC处理毛竹试材的耐腐效果和CCC效果相当,明显高于氯化锌处理材,当防腐剂中金属离子保持量高于2.41 kg·m-3时,CZC处理的竹材都达到最耐腐等级,且随着防腐剂中金属离子保持量的提高,处理材的质量损失率接近于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