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阳县农业开发办引导扶持"农综开发"项目区农民通过大棚、小拱棚育苗,实现一年多茬种植,多茬收获,复种指数由2提高到4,农户每667平方米年收入12700~15300元,比单一水稻种植每年每667平方米增收7280~8720元,助农增收效果十分明显。"菜-稻-稻-菜"多茬制种植模式已成为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现将"菜-稻-稻-菜"多茬高效种植模式介绍如下:早春茬:选用生育期短的西葫芦、小青瓜、芹菜、包菜、菜薹及黄瓜等品种。于12月上旬或中旬采用温室苗床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移栽,采用"地膜+小拱棚双膜覆盖"及"塑料  相似文献   

2.
陈佳祥  赖德才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227-227,231
菜-稻-菜高产栽培技术是清流县在实施三明市政府组织的全市粮钱丰收竞赛活动中总结出来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种植模式,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介绍了菜-稻-菜高产栽培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梅县采取"早、晚造种植杂交稻,冬种石扇咸菜"一年三熟的"稻-稻—菜"轮作栽培模式,通过成立小组、精心组织、制定好栽培技术措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介绍了石扇咸菜的"稻-稻-菜"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效益及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先勋 《福建农业》2006,(10):12-13
福州北峰山区稻-菜水旱轮作,做到既保粮又增收,既用地又养地,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稻一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稻田耕作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菜-麦-稻三熟模式,在此基础上,科技人员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研究成功的菜-玉-稻三熟高效优化模式,比原模式(菜-麦-稻)亩平均增收1200元.此高效模式增收优势显著.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是早春玉米2月中旬移栽定植,可延长晚秋作物生育期,其收入比以前增加1182%;二是将迟播小麦改种早春玉米,以鲜苞上市为目的,收入可增加1000元左右;三是鲜食玉米实施双膜覆盖的配套栽培技术,5月中下旬即可开始采收鲜苞,不影响水稻适时栽插.其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6.
龙海市是粮食高产区,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受“高产出低收入”的困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98年,市农业局与东园镇农科所联合实施稻-稻-瓠高产栽培示范。  一、稻-稻-瓠模式效益显著  1.经济效益明显采用稻-稻-瓠栽培模式,每667平方米年纯收入可达3663元,比传统的稻-稻-麦栽培模式增加收入2826元。  2.避开茬口矛盾,充分利用土地冬季许多高值作物由于收获期迟,种植早稻的时间较紧,若冬季种植长瓠,4月中旬即可收获结束,有利于早稻的种植,解决了季节紧的问题。  3.有利于用地与养地由于冬种蔬菜施肥多,特别是有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浙西北稻区开展的"‘稻-花-菜’生态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与应用",是一种粮、经兼顾的耕作制度,水旱轮作的循环种植模式,既实现了不同种类农作物间的分段轮作,又解决了稻区蔬菜、瓜果、花卉等作物长期连作致使土壤潜育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的问题,避开了不利的气候因子,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达到了"一亩菜(瓜)、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江汉平原稻-鸭-油模式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模式在江汉平原已推广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集成稻-鸭-油绿色农业生产模式,从基地品种选择、水稻育秧、移栽、鸭苗育雏、大田共育管理、鸭子捕收、水稻收获、油菜直播到收获等方面集成江汉平原稻鸭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9.
分别从早稻、晚稻、油菜大田生产的品种选择、播种期、集中育秧、机械整田、机械插秧、大田管理、机械收获等技术进行规范,从而集成稻-稻-油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烟-稻-菜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县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烟-稻-菜栽培模式随之发展起来,一改原来的1年只种1季或两季水稻为“烟-稻-菜”三熟制。每667平方米全年总产值达3165~3880元,其中早季烟叶产量125~150千克,产值1250~1500元:烟后晚稻单产550~600千克,产值715~780元;菜(甘蓝)产量3000~4000千克,产值1200~1600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耕地规模化,集约化向种植大户、企业、合作社流转。为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复种指数,改稻-稻连作为烟-稻轮作种植模式,一年二熟,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获得了粮食和经济的双丰收。第一茬烤烟一般平均亩产量可达150—180公斤/亩,第二茬晚稻亩产量可达500—620公斤。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2003—2005年三明市在海拔300—500m耕作区,示范推广稻(烟草)-稻-莴苣、辣椒-稻-莴苣、早稻-再生稻-莴苣、菜(西瓜)-稻-莴苣等一年3熟多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3年共示范推广1万hm^2以上,其中示范片1000hm^2,一般田块早稻产量400kg/667m^2、晚稻产量500kg/667m^2,全年稻谷产量900kg/667m^2;  相似文献   

13.
"菜-玉米-菜-稻"轮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水旱轮作,可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五华县河东镇宝瑞村根据当地实际,打破了传统1年2造(水稻)的耕作制度,采取"菜-玉米-菜-稻"1年4熟的栽培模式,通过合理的季节安排,精心选择水旱轮作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马铃薯-中稻-菜(甜豌豆)栽培模式中的马铃薯、水稻、甜豌豆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技术适用于冀北单季稻田,冀优Ⅰ型日光温室的稻菜生产区域,5~10月进行水稻生产,11月~翌年4月进行日光温室黄瓜生产,达到周年生产的目的.作物产量水平水稻可达700公斤/亩,黄瓜可达11 000公斤/亩.  相似文献   

16.
陈育荣 《福建农业》2004,(3):10-10,40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县大力发展烤烟和蔬菜生产。烟—稻—菜栽培模式是随之发展起来的粮经高效栽培模式之一,改革了原来一年只种一季或两季水稻为“烟—稻—菜”三熟制。早季烟叶每亩产量125—150公斤,产值1250—1500元,烟后晚稻每亩产量550—600公斤,产值715—780元,菜(甘蓝)每亩产量3000—4000公斤,产值1200—1600元,全年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稻-稻-四季豆”种植制度下不同周年养分调控策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广东省“稻-稻-菜”种植制度的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CK,常规施肥;LNP,早稻季氮、磷减施20%,冬种四季豆和晚稻季等量施肥;OLNP,冬种四季豆磷减施10%,早稻季减氮10%,晚稻季减磷10%。比较不同处理对作物养分含量、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LNP处理的周年产量和生物量最高,其次是CK,OLNP处理最低。LNP处理和OLNP处理的作物氮、磷、钾含量与CK没有显著差异。OLNP处理可降低冬种蔬菜季土壤有效磷含量,降幅达9.71%;LNP处理早稻季的土壤氮含量显著低于CK,降幅为16.76%。LNP处理显著提高早稻季土壤蔗糖酶活性,OLNP处理的早稻蔗糖酶活性也较CK提高,而3个处理间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β-葡糖甘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LNP处理周年减少氮、磷用量6.25%和5.62%,可有效降低土壤氮、磷含量,减少养分流失风险,且作物不减产,为“稻-稻-菜”种植制度下较优的周年养分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广东省稻 - 稻 - 菜三熟种植区域化肥施用量高,土壤酸化严重,耕地质量下降风险高。研究了碱性物料对稻 - 稻 - 菜三熟耕作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该区域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提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2015—2017 年在广东省台山市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施用熟石灰(Lime)、酸性土壤调理剂(ASC)和常规施肥对照 3 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作物养分含量、产量和土壤肥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ASC 处理周年产量最高,其次是 Lime 处理,对照最低。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冬种四季豆较对照增产较大,而早、晚稻的产量基本一致。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早、晚稻有效分蘖数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在冬种蔬菜季,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作物磷含量较对照有一定的提高趋势。与对照相比,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显著提高土壤 pH 值,其中 Lime 处理在冬种蔬菜季、早稻季和晚稻季的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而 ASC 处理仅在早稻季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土壤有效磷和有机碳含量有一定的提高趋势,其中冬种蔬菜季的增幅较大;但对土壤容重、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没有影响。与对照相比,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可有效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其中冬种蔬菜季的增幅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稻 - 稻 - 菜三熟种植系统中,施用石灰和酸性土壤调理剂均可达到改酸效果,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冬种四季豆、早稻和晚稻的产量,其中冬种蔬菜季对碱性物料的响应更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石灰和酸性土壤改良剂可作为广东省稻 - 稻 - 菜三熟种植区域酸化土壤改良的有效措施,其中石灰的改酸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近年来,江苏句容茅山有机稻米示范基地积极试验稻/鸭-菜(牧草)/鹅高效稻蔬种植模式。前茬稻鸭共作,亩产水稻650公斤,高产田块达750公斤以上,稻鸭共作亩效益在2000元以上;后茬种植越冬甘蓝、牧草养鹅。据测算,此种养模式的效益比传统稻麦模式高8倍左右。种菜或种牧草亩产鲜草高的可达5000公斤以上,可养130~150只鹅,一般是50~100只;优质有机稻谷、有机鸭、鹅亩净收入近5000元,而且牧草饲料菜与水稻轮作,既为水稻提供了肥茬,每亩可少施化肥20%,又达到了生态、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8月22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在长沙市召开全省水旱轮作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大力推广"稻-油""稻-稻-油"水旱轮作关键技术,将适合各生态区的优质水稻、油菜品种及绿色、高质、高效、轻简、机械化生产技术融合应用到"稻-油""稻-稻-油"水旱轮作中,推进水稻和油菜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实现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目标。一是开好"三沟"。及时准备好田块,组织机械旋耕分厢,开好"三沟",确保田间无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