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江苏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江苏省农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变历程,为该省生态农业的大力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EA-BCC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区2001—2015年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分析。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技术进步变动指数、综合技术变动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和全要素规模效率指数的变动状况。[结果]江苏省各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差异显著,年均生态效率呈"先下降,后稳定"两阶段趋势。[结论]进一步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和技术进步的协调程度,强化技术进步创新是提升江苏省农业生态效率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为推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构建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对2007—2016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值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分布特征,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探讨了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观测期内,全要素农业生态效率值增长稳定,技术进步是农业生态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具有全局自相关性,河南、山东等省份表现出"低—低"集聚特征;农业生态效率变化主要受科技支持、农地确权、农业机械密度、农业规模化水平等10个因素影响,各因素在不同时期作用存在差异。[结论]观测期内,农业机械密度代替城市化水平成为主要驱动因素;农业生态效率变化的驱动因素逐渐由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转变为以农业自身发展为导向。  相似文献   

3.
农田生态系统分析紧农民为中心,由自然科学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决策管理人员、土地规划人员和农民共同参与,通过研究农民实际生存农业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结合考虑农民的意愿与抉择,提出解决农田生态系统问题的一种动态过程与方法,其基本目标是实现中小尺上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农田生态系统分析一般包括5个阶段:问题诊断与分析、研究方案设计与规划、方案验证与评价、结果评价阶段和建议与推广应用。据此,提  相似文献   

4.
常州市农业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三废”的污染和农业自身污染,对不同的污染源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率、减少资源投入、降低环境损失、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多重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农业生产绩效,该研究采用基于松弛值测算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slack-based measur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BM-DEA),对2000—2020年苏北地区乡镇单元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评估,解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20 a苏北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升-降-升”的波浪式发展趋势,高值乡镇占比较低,农业生态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潜力;2)研究区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分布范围有沿西南向东北扩展的趋势。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明显的集聚格局,低低型集聚主要分布在徐州市,高高型集聚主要集中于淮安市;3)能源投入、农药投入、农业碳排放是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会增强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对于深化农业生态效率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为解析和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6.
农业污染的由来,危害与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揭示国际社会在农业污染认识与防治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农业污染的危害、内涵与特点,使人们对农业污染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有机食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环境污染现状,污染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及面对国际上的“绿色壁垒”等问题,提出了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是现实的必要选择,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我国发展有机食品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及其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阐述了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指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与标准的选择应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将社会经济指标及资源环境指标有机结合,以客观评价农业环境资源承载力及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并科学管理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态效率研究对真实反映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发展并为其策略制定提供依据,基于2000—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市面板数据,采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农业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和空间相关性,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驱动因子进行探测。结果表明:(1)2000—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平均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呈现“降—升—降”的走势,湖南、江西省域与湖北省域差距较大,且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差异逐年增大。(2)从空间相关性上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生态效率全局相关性呈现“随机—聚集”过程,且集聚现象随时间演进逐渐显著,局部空间相关性显示较弱,各相关类型随时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空间相关性逐渐向中心区域集中。(3)农业生态效率受多驱动因子共同作用,不同年份下部分驱动因子变化较大,驱动因子在不同地区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和差异性。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整体差异正在逐渐扩大,各地区应加强联系,采取合理措施促进“两型”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针对我省农业资源现状与环境污染问题,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利用资源角度出发,在宏观上提出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在我国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生产的高效性、价值的珍贵性和开发利用潜力的巨大性等特征。当前,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着耕地撂荒、地力下降、土壤污染、灾害频繁、效益低下和后劲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南方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1)实行集约用地;(2)开展环境整治;(3)推行轮作休耕;(4)实施用养结合;(5)优化系统结构;(6)深化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可持续农业、农业发展(SARD)的内涵、意义和当地农业环境的现状与问题以及试点研究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为探索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经验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6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特征,并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技术、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技术、农田径流生态拦截技术以及包括化肥减量化技术和农药减量化与残留控制技术为主的农业化学品减量使用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的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系统控制思想和相关技术研究的趋势,包括系统控制与区域治理结合、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结合、面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结合及建立健全国家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价与预警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福建省农业资源的特点和可持续利用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充分考虑了指标选取的全面性、主导性、区域性、差异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分别在土地资源、农业气候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畜牧资源、水产资源、农村能源、生产条件、农业效益9个方面选取34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因子对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类型进行归类,归纳出土地利用现状指数、土壤状况指数、气候资源指数、气象灾害指数、农村能源指数、生产条件指数和效益指数,并确定每一指数的计算方法,最后将7个单项的评价指数进行加权计算,成为综合评价指数,对福建省各县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福建省80.6%的县(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达到优良等级.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分析了河北省沧州市运河以东环渤海盐碱地区农业资源分布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提出该区应依据资源与经济的梯级分布布局及开展盐碱地梯级开发治理的战略,利用与保护并举,实施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发展特色、优质和高产高效农业,促进该区农业的持续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认为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形关系,但目前也有研究指出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之间还出现了同步关系、U型关系和N型关系及反N型关系。为了研究台湾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以该区化学农药使用密度、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COD)产生量、氮肥(折纯)及磷肥(折纯)使用密度为因变量,人均实质GDP为自变量,运用R软件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验证。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地区农药使用密度与人均实质GDP的关系不符合EKC曲线、拐点不存在;畜禽养殖COD产生量与人均实质GDP的关系符合EKC曲线的倒U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拐点,现处于倒U形右侧中部;氮肥、磷肥使用密度与人均实质GDP的关系均符合EKC曲线的倒U形,分别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和80年代初期经过拐点,现均处于倒U形右侧下部。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台湾地区畜禽养殖和化肥污染程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发展对它们产生了较强的正向影响;但化学农药使用量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它长期居高不下,因而发展替代性生物农药将是控制化学农药污染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评价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建立了包括农业水灾灾因、孕灾环境、农业承灾体和防灾水平等多要素的福建农业水灾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借助数字地图技术,采用福建省水灾数据库和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库资料,编制了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和水灾年均灾次分布图.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东西分异明显,最高值集中分布在除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辖区以外的东部沿海地区,与福建省西高东低的地势和农业承灾体分布一致,还与福建省近35年水灾年均灾次分布相似;依据构建的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形成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加大区域水灾风险研究,制定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加大沿海地区防洪工程投入,定时清淤河道等对策,降低农业水灾脆弱性,为福建省农业水灾的防御和制定减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能够定量评估产品或技术造成的环境影响,并且识别关键环节从而优化工艺,是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和可持续评估的重要工具。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外LCA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LCA的标准、数据库、模型和计算工具等内容,并详述了LCA在我国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LCA经历了萌芽、探索、快速发展和完善四个阶段,且已融入各行业领域。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LCA的发文量在1990年后迅速增多,截至2021年底,共计发表33114篇论文,其中环境领域为26254篇,占总发文量的79.3%;我国在LCA研究方面已有初步进展,相关年发文量由2000年的5篇增长至2021年的935篇,但尚未构建本土化完整的LCA基础数据库和研究模型,现阶段应统筹尽快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LCA体系。土壤修复作为国内碳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LCA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将促进低碳可持续修复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我国土壤修复领域的LCA研究多涉及复合污染场地、异位协同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渐成土壤修复主流,未来应加强对原位修复技术的LCA研究,以促进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研发和碳减排任务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阐述与分析了土壤资源优化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土壤资源优化利用的基本目标和当前土壤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土壤资源优化利用的高产化、高效化、优质化、立体化、复合化及设施化6条基本途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