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戊弼  王康  江鸿  李明  刘火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55-1625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卫星云图、雷达图像资料等,从天气系统、环流形势及物理量分析入手,分析了中尺度系统,对2010年7月8~9日发生在武汉市境内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是由副高减弱南退和低槽东移带动中低层切变南压造成的,属于比较典型的梅雨期强降水天气形势;此次降水虽然强度、范围均较大,但总体上看,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且多阵性降水、多发生局地短时强降水,从精细化预报的角度来看,对降水发生的时间、降水中心位置的预报较难以把握。此次过程垂直速度场、散度场变化过程与降水发展、加强以及减弱的过程对应比较一致,说明此次强降水过程水汽的低层辐合起根本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左翼后旗2010年7月20日暴雨天气过程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欧洲数值预报、日本传真图、T213数值预报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科尔沁左翼后旗2010年7月20日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副热带高压北上、850hPa低空急流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利用数值预报产品,结合预报经验综合分析,逐步探索数值预报产品与日本传真图相互配合的使用方法,从而积累经验,提高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3.
金希  陈光宇  廖振杨  王琴 《北京农业》2013,(33):209-210
利用NECP、T639再分析资料,并结合环流形势对浙江省2012年6月17日-6月18日连续性大到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由东北冷涡低槽引导弱冷空气和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交汇而形成的。低空西南急流与低涡为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暴雨落区出现在低空急流前方和低涡右前方。暴雨来源于低层与中层共同的水汽辐合,2层水汽辐合对暴雨的产生有"势均力敌"的贡献。暴雨出现在湿度相对较大值区内。低层辐合、高层幅散的环流结构引发了大范围强烈的上升运动。暴雨产生在强的上升运动中心区内。  相似文献   

4.
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红外云图资料,对2013年7月14—16日呼伦贝尔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的环流形势为典型的副热带高压与西风槽相互作用的暴雨天气形势.系统垂直发展旺盛且坡度陡直,使得中低层影响系统始终处于上升运动区:地面气旋的辐合作用和辐合线的抬升作用是这次暴雨产生的触发机制;中低空急流的耦合配置为对流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低空急流为这次暴雨天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南北长达数千公里带状云系上的对流云团强盛发展与暴雨落区时应很好、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井冈山市2015年7月1-2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志刚 《北京农业》2016,(4):141-14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高空观测资料等,对2015年7月1-2日江西省井冈山市出现的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00 h Pa低压槽和700 h Pa和850 h Pa切变线和西南急流的共同作用下,西南暖湿气流与东北冷涡后南下的冷空气在江西省境内汇合造成了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水汽条件、热力条件等都与这次暴雨天气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2009年7月29日吉安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7月28—29日各层天气图、地面中尺度场资料对吉安市7月29日大暴雨天气形势特征、发展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暴雨期间,对流层中下层有低涡切变等低值系统的配合,高空有低槽配合东移,地面受静止锋影响以及低层弱冷空气侵入触发了对流不稳定造成此次暴雨天气。同时,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有利配置,给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彭泽县2010年5月17~18日暴雨天气过程为例,对该次暴雨的天气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热力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初步总结出本次暴雨过程的动力学特征为当地典型。通过分析得到了本地暴雨预报的基本诊断模型,该诊断模型对于今后当地的暴雨过程预报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3年5月15—16日,受高空低槽和中低空切变线以及地面弱冷空气共同影响,武夷山市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通过天气形势及物理量特征等分析可知,高空低槽、低层切变及西南急流是该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的强辐合上升运动和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为该次暴雨过程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择了2013年6月6~7日江西省彭泽县出现的最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总结,发现此次暴雨天气系统中的水汽条件、垂直运动条件、不稳定条件的时间与上下位置基本一致,均符合利于强降水出现的3个典型条件,这为今后暴雨的预报和分析提供了一定的思路模式:1)此次暴雨天气受高空低槽、中低层低涡、切变线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形成,表现出典型的江淮气旋特点,雨区(即风速幅合区)则主要位于低空西南急流与切变线之间;2)水汽条件:此次暴雨系统有着湿度在90%以上深厚湿层;有着14m/s以上、最大26m/s西南急流输送水汽;处于有着大量水汽聚集的水汽通量散度场-16大值内;3)垂直运动条件:在7日03-08时彭泽县正处于-1.0大值中心区内,有较强烈水汽辐合上升运动;4)热力及不稳定条件:K指数一直维持在36~40,最大达到40;假相对位温均在34.0以上,最大达到35.5,利于云滴的碰撞合并使云滴增大形成较强降水;5)降水特点:此次暴雨系统东移南压迅速,持续时间短,量级非常集中,降水强度大,时空分布不均;6)预报差异:开始时间比预报提前约6~8 h,结束时间亦提前了近十几个小时;实况雨量级别亦比预报大2个级别。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物理量资料对2008年7月13日发生在宁夏的暴雨天气进行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其边缘偏南气流与东移冷槽、低涡等配合造成的,其中由于有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形成了局地性暴雨.这次暴雨无辐散层明显偏高,辐合值偏大;气旋深厚,范围大,强度强;低层能量值大,高层能量值小,降水时能量值有所增大,暴雨区与高能轴配合较好;水汽输送及辐合好,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低层.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空探测资料、雷达回波资料、自动站资料,对2022年7月5日发生在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时段集中、雨强大、局地性明显、南北差异大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特点,低层西南急流维持时间长、明显的湿对流的不稳定结构是此次暴雨的主要降水成因,水汽、动力和不稳定条件等物理量配置有利于此次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13年7月27-28日大连地区出现了强降雨的过程,本文通过对2013年7月27-28日影响大连的系统背景、环流背景、动力特征、温度平流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能够对强降雨的特征加强认识.通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大连降水最重要的原因是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变动;产生强降雨的关键因素是垂直运动上升大小和中纬度冷空气的入侵;对于短时突发性暴雨产生也受冷涡暴雨和气旋暴雨的影响,会使降雨比较集中而且会有较大的降雨强度.这些结果对于研究大连的强降雨可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7月15日辽宁中部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晓玉  杨俊玲  孙英歌 《农技服务》2011,28(1):128-129,131
利用高空及地面等各种实况资料的分析,从动力抬升、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等对暴雨形成条件及急流与暴雨落区的关系等方面对2008年7月15日辽宁中部地区暴雨天气进行总结,为以后做好暴雨天气及落区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观测数据、卫星云图及雷达资料,对2019年5月26日-27日盘锦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受高空槽、地面气旋和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低空和超低空急流在辽宁中东部建立并加强,将海上水汽向北输送,形成明显降水的天气形势,使得盘锦出现局地暴雨。  相似文献   

16.
2019年7月7-9日永州市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针对永州地区2019年7月7-9日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初步的诊断,从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降水过程受高空槽、低空急流及中低空低涡切变线影响,低层的辐合上升和高空的辐散抽吸有利于强烈的上升运动;较好的初始水汽条件以及中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满足了强降水所需的水汽条件,永州本地比湿达14g/kg以上,且位于水汽辐合中心;强降水落区一直处于切变线南侧,强劲西南急流中,中低层切变系统基本重叠;此次过程主要以混合型降水回波为主,属稳定性降水,回波移动方向与回波带的走向基本一致,形成"列车效应"。  相似文献   

17.
庞丽英  李娇  王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04-10608
采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2013年7月1~2日铁岭地区出现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700和850 hPa低涡、切变线使中低层辐合加强,形成较强的动力和水汽辐合;副热带高压稳定加强与不断加深的高空槽共同作用,导致副热带高压后部深厚的暖湿气流与西风槽前冷空气在本交绥,加强了垂直切变,对铁岭地区暴雨、大暴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华北气旋是产生暴雨的主要天气类型,低空急流、切变线、深厚的湿区、强而深厚的上升运动为此次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热量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8年7月10日实况资料、Micpas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固原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7月10日发生在固原市范围内的一次暴雨天气从环流背景、层结指数、雷达回波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较大。此次过程是在高空冷槽、低空急流和切变线相配合的环流背景下形成的,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发展;固原市位于低空西南急流轴的左侧,高低层配置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表征层结稳定的K指数和假相当位温均为一个高值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ERA5的0.25°×0.25°再分析资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FY-4卫星云图资料对2022年7月21—22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表明:(1)贝加尔湖低槽和高原低槽合并增强后东移,与四川盆地700 hPa、850 hPa切变辐合系统、低空急流配合,共同构成了此次暴雨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十分有利于暴雨的发生;(2)此次暴雨持续时间短,降雨效率高,低层高比湿、显著的上升运动、深厚的暖云以及中等偏强且呈狭长分布的对流有效位能是降雨效率高的关键原因;(3)低空急流为强降雨区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以及显著的上升运动;(4)物理量指标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各个阶段降雨强度变化,对预报有指示意义;(5)过程中云团的初生、发展、移出与降雨实况对应良好,强降雨期间雷达回波具有明显的后向传播和列车效应。  相似文献   

20.
对2012年7月4-5日济宁暴雨天气过程从高低空形势及各种物理量配置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强降水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发生的,主要是在地面气旋与低空切变线共同影响造成的。低空西南急流在山东西南部的强风速风向辐合为强降水的产生输送了充足的水汽,海上高压阻挡使地面气旋移动缓慢是形成强降水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