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尤其注重城镇内涵提升,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和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转移。京津冀区域城镇化水平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模式是实现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多角度构建了京津冀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熵值法对京津冀区域城镇化进行了测度,发现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区域城镇化发展中的普遍的制约因素,而且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于京津地区。今后京津冀区域应积极利用协同发展机遇,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生态体制机制建设,共建共享京津产业资源和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创新协同发展活力,从生态、经济、社会和制度等层面系统加快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京津冀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是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当前京津冀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长效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探究了美国密苏里州和法国奥罗阿大区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成功经验,为京津冀区域农业创新中心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建设协同创新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并加强国际合作是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因素。京津冀地区应从建立分工明确、协同创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涉农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机制、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着手,全面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进而带动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整体进步,为京津冀区域农业协同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3.
司红十 《新农业》2022,(9):58-6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2015年以来国家推进的区域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按照河北省的京津冀协同的区域规划,承德市作为生态涵养区,生态旅游产业是承德市重点布局发展的产业.基于乡村振兴和京津冀协同战略推进,以及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承德地区建设和发展特色旅游小镇,是承德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分析在京津冀协同下承德特色旅游小镇...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京津冀区域协作创新专项是支持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自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效果。文章分析了京津冀协作创新专项的发展现状及进展,论述了其对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现阶段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资源配置分散、协同力度不够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提出了重大项目引领、构建高效运行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拓宽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等助推项目更好实施的对策,以期为提升京津冀区域创新项目的管理效率和促进农业协同创新的深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支撑。针对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提出以北京为创新中心,以天津为孵化基地,以河北为应用支撑区的协同创新思路,通过组建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组织实施协同创新工作。根据京津冀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提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重点领域,并从整合创新资源、完善合作机制、创新体制、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和搭建信息网络平台等角度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的重大国家战略之一,其中金融是支持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力量。基于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意义的简述,系统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路径,展望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发展前景。最后,从加强银政企合作、创新融资品种、完善区域共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2014年5月29日上午,京津冀农科院在河北省保定市正式签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科技合作协议》,三个农科院的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协议签署活动。按照协议要求,京津冀农科院将在原有科技合作基础上,重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农业规划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种业科技创新、全产业链可控型精品农业、城郊型多功能休闲农业、农业  相似文献   

8.
以联盟作为产业创新载体,以重点产业协同创新带动整体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目标重要内容。产业技术联盟主要从组织建设、领域布局、成果推广和政府引导4个方面,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目前,京津冀产业技术联盟还存在数量少、影响力降低、与产业协同创新结合有待深化、政府对联盟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建立以联盟为核心农业协同创新体系,强化联盟与产业协同的契合度,加强政府对农业协同的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推进京津冀区域生态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京津冀处在同一自然单元分属不同行政区,区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相互制约,长期以来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生态建设极不平衡,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加强京津冀区域生态系统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针对京津冀区域生态建设发展不平衡、推进机制不完善、制约因素明显、区域生态体系不完备、生态保障能力弱等问题,剖析了河北生态建设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用,为加速建成京津冀生态涵养保护支撑区,明确了河北生态建设的基本定位、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提出了强化领导、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加强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视角,分析了京津冀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中存在的几大突出问题,并从提高合作意识、创新文化产品体系、建立网络联动平台、提升区域交通等方面,详细剖析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三地是山水相连的生态共同体,然而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京津冀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地区发展的主要短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下,三地协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河北省农用地面积占京津冀整个区域面积的6成以上,长期粗放式的农业耕作方式给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并对整个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生态环境建设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压力和新的机遇下河北农业只有完成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并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才能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从河北农业定位和布局、资源利用模式、生产经营模式、生产技术、政策等不同侧面提出河北省农业绿色转型的对策,旨在为实现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科学论证张家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分析张家口建设生态经济区的驱动因素,对区域进行空间区划,明确空间结构,并提出生态经济区建设机理。方法根据空间依赖性和居民地临近性等原则,使用TM遥感影像和居民点等矢量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和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地理区划,并结合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张家口建设生态经济区是实现京津冀区域生态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张家口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存在自然可能性、经济可行性和政策可容性。其中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且环境外溢显著是其自然驱动因素,处在重要区域经济圈内但经济发展滞后是其经济驱动因素,区域规划与政策导向是其政策驱动因素。张家口生态经济区划可分为以"坝上坝下、两山两河"为主体的自然空间结构,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一轴两翼一区"为内容的功能分区结构。结论张家口生态经济区建设要立足绿色发展,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生态发展产业化,经济建设要以城镇化建设为引擎,加快城市点轴模式的开发,生态建设要构建以自然尺度为单元的由面状草原、带状农田和块状森林组成的综合生态系统,同时建议张家口实施首都经济圈和外长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战略和建设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战略。  相似文献   

13.
在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下,京津冀奶业协同创新对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目前,京津冀三地奶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协同创新力度和深度有待加强,缺乏协同创新机制和统一的协调机构。在探究融资源协同、科技协同、服务协同、生态协同和组织协同为一体的京津冀奶业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并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了京津冀奶业协同创新路径:发挥京津冀三地政府主导作用,创新保障支持措施;以奶业创新团队为纽带,加强三地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创新程度;在奶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下,提高三地奶业产业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力度,从而加快京津冀奶业振兴步伐。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有效推进,应在治理手段上将京津冀三地能够科学囊括其中。并切实展现协商、合作机制功能,针对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达成统一共识。既要不断强化自身内部控制体系与行政手段,还需能够实现外部高效监督与管理。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问题上,能够充分发挥京津冀地区资源优势,最大化发挥协同发展机制功能。结合沧州市实际生态问题,积极完善与创新生态管理体系。由此,通过不断优化勇于创新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机制,确保京津冀地区能够真正在环境保护工作上展现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区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提出和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区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成为未来京津冀文献信息建设的发展趋势,从而为促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奠定基础。文章从制约信息建设的各种因素入手,分析目前京津冀区域信息资源建设的现有状况,并通过探讨共建共享原则,总结出京津冀区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首先分析了美国密苏里州和法国奥罗阿大区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经验,总结了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和问题,最后凝练出相应的借鉴与启示。研究表明,美国密苏里州和法国奥罗阿大区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完善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以企业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及产学研合作机制密切相关;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涉农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资金支持力度较弱、缺乏深层次的协作机制等问题。据此,提出支持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加大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协同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6,(3):52-55
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实施协同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探索性复杂工程。笔者论述了协同创新在协调区域发展、解决关键技术、统筹宏观管理方面的必要性,阐明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所具有的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等条件为协同创新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首都北京和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对河北省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因三地产业结构差异,农业成为了河北省与京津协同发展最重要的路径。在剖析协同发展和协同发展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探寻了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三地区域政治和经济利益非合作博弈,现行区划下政府公共管理缺乏区域整体观念,河北省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且经营主体实力差,河北省农产品科技水平低且初级产品比重过大。针对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瓶颈,从农业发展的产业结构、产业链条和区域联系等方面进行模式划分,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模式可分为专业合作社联合、农超对接、科技园区辐射、科教服务转移、网络营销商务、旅游休闲农业带动和林区生态屏障共建等7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规划者从生态学角度宏观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趋势,为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该研究基于MSPA和InVEST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地区2000—2017年生态基础设施、生境质量和产业发展变化特征,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该地区三者的耦合协调性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京津冀不同区域未来五年耦合协调度。  结果  (1)京津冀地区生态基础设施水平整体偏低,连通性较差;生境质量空间差异显著,整体生境质量0.450,水平不高;(2)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农林牧渔业发展稳定,津冀工业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东部滨海发展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京津金融业发展实力较强;(3)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轻度失调到初级协调状态之间,空间差异明显。其中,南部功能拓展区耦合协调度最高,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耦合协调度最低。(4)未来5年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度均将有所提升,但中部核心功能区仍将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北京和东部滨海发展区仍将处于勉强协调状态,是未来需要优化的重点区域;天津耦合协调度将由勉强协调转变为初级协调,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耦合协调度将由濒临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是具有协调发展潜力的区域;南部功能拓展区耦合协调类型将转变为中级协调,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  结论  该研究通过评估京津冀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生境质量?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并分析预测具有协同发展潜力的重点区域,为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城市群范围内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低碳协同为切入点,分析了京津冀低碳协同的必要性和现实困境,构建了京津冀低碳协同的系统分析框架,提出从政府、产业和消费者3个层次构建区域低碳协同发展路径,为京津冀低碳协同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