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辣椒花器性状与果实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1 a生辣椒花器性状和果实性状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对1 a生辣椒4个变种29份材料的8个花器性状和4个果实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花器性状和果实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其变异系数(CV)范围为13.10%(花纵径)~86.81%(单果重);遗传力在30.81%(果纵径)~88.73%(子房横径);8个花器性状与4个果实性状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表明:12个花器及果实性状集约于3个主因子上,F_1为横茎/重量因子,F_2为纵径因子,F_3为形态指数因子,这3个主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4.83%,保持了12个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 相似文献
2.
3.
4.
构成辣椒产量几个数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构在辣椒产量几个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各性状对早期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单果重,果实发育速度,果长,播种至花期天数,果宽,第1朵花者生节位,株高,株幅,以单果重和果实发育速度对辣椒早期产量的影响较大,其关联度分别为0.8531和0.8314;各性状对总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单查重,早期产量,果长,株高,果宽,第1朵花着生节位,果实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因子分析和品种聚类的方法,对家蚕品种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品种资源鉴定的效率,并有利于合理有效地选择育种亲本,为育种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以60个家蚕品种资源为供试材料,对其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并根据其欧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供试家蚕品种数量性状前5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2.754 5%,其中茧丝产量构成因子为第1公因子,最大贡献率达45.954 8%;生命力构成因子为第2公因子,贡献率18.703 3%;第3公因子为解舒因子,贡献率12.561 2%;第4、5公因子为孵化率因子贡献率9.795 6%、茧丝纤度因子贡献率5.739 6%。在欧氏距离聚类图中,可把60个品种分成3大类,即28个品种组成的优质高产类群、19个品种组成的一般类群、13个品种组成的特殊性状遗传材料类群。第1、2公因子茧丝产量和生命力是家蚕育种中的两个主要指标,在各个世代选育过程中根据少数公因子和特殊因子进行选择与改良,提高育种效率。聚类分析能够揭示不同家蚕品种之间的相对遗传距离,能较好地为家蚕杂交育种和品种资源的利用及改良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50个辣椒地方品种15个性状间的简单,偏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信息及其贡献,并将15个性状分为5组,即单株产量(PFY)、果实性状(FYC)、植株性状(PMC)、抗病性(RDC)和果实营养含量(FNC).分析了果实性状、植株性状.抗病性和果实营养含量与单株产量间的多元相关系数和两两间拓广遗传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7.
8.
9.
短葶山麦冬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查短葶山麦冬9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基础上,运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各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短葶山麦冬性状变异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规律。结果表明:短葶山麦冬各单株性状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地上部性状与地下部性状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叶长与根长是最易改良的性状;分支数、根数是易于协同改良的性状;单株块根数、多块根根数、单株鲜产量是易于协同改良的性状;分支数、根数与单株块根数、多块根根数、单株鲜产量是不易协同改良的性状。因此,短葶山麦冬种内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间存在较复杂的相互关系,在性状选择与良种繁育时应该注意协调好。 相似文献
10.
运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影响辣椒产量的几个数量性状间以及果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单果重、果实横径、株高、结果数、果肉厚、果实纵径、心室数、开花期、株幅、座果期、显蕾期。其中以单果重、果实横径、株高、结果数对辣椒产量影响最大。在影响果形的果部性状中,以单果重、果实横径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1.
12.
制干辣椒若干数量性状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2 份制干辣椒材料的9 个植株性状进行了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并在相关系数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相关性状对单果重的遗传通径分析,此外还估算了这9 个性状的遗传相关信息及其贡献。结果表明,单果重、果宽、果皮厚度和干缩率是影响产量的重要性状;单果重的遗传相关贡献大于其他各性状;果宽对单果重起主要决定作用,果皮厚度通过果宽对单果重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农业相关时间序列混沌特征的定量研究方法 ,在此基础上 ,对上述方法的应用进行了简单地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吐鲁番地区新征集葡萄资源果实主要品质性状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32份新征集葡萄资源在吐鲁番地区的主要品质性状差异,评价葡萄品质,为优良品种的筛选和品种的进一步选育及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对32份葡萄资源20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提取风味品质、果粒质量、外观品质、可食率、营养、皮肉质地6个主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80.983%;利用各主因子得分绘制的二维分布图,直观地反映品种与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前6个主因子与性状的相关性,筛选16个影响力较大的品质性状,并将32份葡萄资源划分为4大类,其中2大类又可进一步分为2个亚类。综合分析发现,本地区大粒、可食率高、糖酸比高、皮薄肉脆且外观品质好的鲜食品种较少,大粒及外观、内在品质兼优的鲜食兼制干用无核品种依旧缺乏。试验结果直观地反映吐鲁番地区近年新征集葡萄资源的品质分布状况,可为这些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和本地区引种、育种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长绒棉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方法]选用7份长绒棉材料为亲本,采用4×3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了12个杂交组合,对组合及亲本10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进行分析。[结果]遗传力分析表明,10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43%,尤其是纤维长度的广义遗传力达到了72.28%,说明这些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10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变化范围在5.6%~39.8%,变化范围较大,但是总体都不是很高,说明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以非加性效应为主。12个组合中没有1个组合在所有性状上的特殊配合力同时表现突出。[结论]组合及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证明亲本对杂种一代的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筛选优质桑树种质和深入开发其利用价值提供依据。[方法]在实地调查西藏野生桑树资源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个野生桑树种(变种)的16个数量性状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第一主成分中,胸径的权重正值最大,是对第一主成分影响最大的特征向量;在第二主成分中,叶裂宽的特征负荷值较大、叶柄与着生枝夹角和叶形指数的权重正值较大;在第三主成分中,一年生枝的叶数、枝长、枝粗和冠幅发达程度的权重正值较大。山桑树体高大且通直,可用于绿化河堤和建设农田防护林,还可用作培育叶用桑树的优良亲本;鸡桑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一些蒙桑的果实大而鲜艳,味道甜美,可被开发成食品。[结论]该研究对开发西藏野生桑树资源,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辣椒的长季节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植物健壮素(稀释500、750、1 000倍)对辣椒进行不同间隔时间(4、7、10 d)的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辣椒生长势、结果性、果实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植物健壮素稀释1 000倍,间隔用药时间为7 d的处理可提高辣椒株高10.5%、茎粗8.5%和开展度10.2%,同时可提高辣椒的结果率(+17%),使辣椒商品率达95.0%,产量达17 976.0 kg/hm2,比对照高18.9%。[结论]植物健壮素对辣椒的最佳使用浓度为稀释1 000倍,最佳间隔用药时间为7 d。 相似文献
18.
大树杨梅果实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云南野生和引进栽培的10个大树杨梅野生种(品种)的果实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的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2.5%,并根据主成分值初选出6个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为开发利用野生大树杨梅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