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优质青贮玉米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及最适宜种植密度,提高生产水平及饲草品质,为青贮玉米的实际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指导,选择临夏地区主栽的2个青贮玉米品种(S1:铁研53;S2:屯玉168)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设计,研究3种不同施氮量(A1:0 kg N/hm2;A2:180 kg N/hm2;A3:360 kg N/hm2)和5种不同种植密度(B1:7.5万株/hm2;B2:8.25万株/hm2;B3:9万株/hm2;B4:9.75万株/hm2;B5:10.5万株/hm2)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铁研53的株高、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均呈正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施氮量差异不显著,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负相关;其中铁研53在施氮量达到180 kg N/hm2以上时,株高和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屯玉168的株高、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施...  相似文献   

2.
在陇中旱农区,依托2012年布设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种植密度:4.5(D1)、5.25(D2)、6(D3)、6.75万株·hm-2(D4);副处理为施氮水平:施纯氮200(N2)和300 kg·hm-2 (N3)。结果表明:1)随着玉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增加,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减小;2)施氮量对玉米的光合作用影响不显著,但玉米光合作用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弱;3)D2N2处理下的玉米产量最高,D2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较D1分别增加了15.2%和14.5%,N2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较N3增加了10.9%和4.8%。4)玉米籽粒产量与穗数、穗粒数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在陇中旱农区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密度为5.25万株·hm-2,施纯氮200 kg·hm-2左右时,叶片光合作用关系协调,有利于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从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爱沃燕麦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种植密度150、180、210 kg/hm2(分别记作D1、D2和D3),4个施氮量0、80、110、145 kg/hm2(分别记作N0、N1、N2和N3)。结果显示,同一施氮量下,爱沃燕麦的茎粗、株高、叶片数、叶宽、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种植密度间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种植密度下,施氮有利于提高爱沃燕麦的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经济收益。在3个种植密度和4个施氮量的双因素试验中,D1N2的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及净收入最高。研究表明,贵州地区爱沃燕麦的最佳种植方式为种植密度150 kg/hm2、施氮量110 kg/hm2。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对燕麦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和播种量对燕麦(Avenasativa L.)光合特性、激素含量及种子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青燕1号'燕麦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0,180和300 kg·hm-2共3个播种量,每个播种量设0,45,90,135和180 kg·hm-2共5个施氮量,研究施氮量和播种量对燕麦旗叶光合特性、衰老相关...  相似文献   

6.
施氮对高羊茅种子产量组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0年9月~2002年7月在北京地区研究施氮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产量组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生殖枝数/2增加,施氮150 kg/hm2(2001)和120 kg/h2(2002)生殖枝数/2达到最高,施氮量继续增加,生殖枝数/2反而下降;2001和2002年种子产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施氮150kg/h2(秋季75kg/h2+春季75kg/h2)种子产量最高,分别为1864 kg/h2和1954 kg/h2。  相似文献   

7.
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石羊河流域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量,分别为常规灌溉(330mm)、节水20%灌溉(264mm)和节水40%灌溉(198mm)和施氮量0、40、80和120kg/hm2对种植第2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土壤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全生育期总干草产量随灌溉量增加而显著增加,他们的次序是常规灌溉总干草产量(15 575kg/hm2)>节水20%(14 763kg/hm2)>节水40%灌溉(14 017kg/hm2)。节水20%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7.49kg/(mm.hm2),显著高于常规灌溉25.96kg/(mm.hm2),节水40%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6.89kg/(mm.hm2),与常规灌溉和节水20%灌溉之间相差不显著。各处理全氮主要富集于表层土壤(0~60cm),土壤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0~120cm土层,灌溉对各土层全氮含量的影响没有出现规律性变化;施氮40kg/hm2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和施氮80、120kg/hm2。当施氮量为40kg/hm2时,第2年紫花苜蓿干草产量15 905kg/hm2、WUE为28.62kg/(mm.hm2)以及土壤全氮含量达到最大值。在河西绿洲灌区石羊河流域种植第2年紫花苜蓿,从经济、生态和环境方面考虑,节水20%灌溉(灌溉量为264mm,不包括生育期降水量)和施氮40kg/hm2处理是较高干草产量、较高WUE及较高土壤肥力取得一致的处理,应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复播早熟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青海444’(A1),‘青引1号’(A2),‘领袖’(A3)和‘青燕1号’(A4)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设施氮量为主区,分别为0.00 kg·hm-2(B0)、80.00 kg·hm-2(B1)、160.00 kg·hm-2(B2)3个处理;设种植密度为副区,分别为168.00 kg·hm-2(C1)、240.00 kg·hm-2(C2)、312.00 kg·hm-2(C3)3个处理。对各处理燕麦干草产量、株高、营养品质[干物质(Dry matter,DM)、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脂肪(Ether extract,EE)]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燕麦DM,CP,ADF,NDF和EE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乳熟期随种植密度增加,DM,CP,NDF和ADF含量不断递减,随施氮量增加不断递增。综上,石河子地区4个饲用燕麦均适合在乳熟期收获,且‘青海444’为最佳种植品种,其最佳施氮量为80.00 kg·hm-2,种植密度为312.00 kg·hm-2。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青藏高原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燕麦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栽培学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均发生变化。施氮水平与株高、茎粗、种子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R=0.9360,P<0.01;R=0.9830,P<0.01;R=0.8968,P<0.01),而与产量构成、草产量、种子产量之间呈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P<0.01)。施氮量60kg/hm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高4358.5kg/hm2;草产量达到最大值时的施氮量为75kg/hm2,草产量为22820kg/hm2(干重)。  相似文献   

10.
施N量、密度对“黔引普那菊苣”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不同施N量和密度对"黔引普那菊苣"种子产量的影响,通过模拟寻优,得出施N量为104.88~140.1 kg/hm2,密度为3.158~5.646万株/公顷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1.
磷肥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牧一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研究不同磷肥水平(P2 O5施用量分别为0(P0),75(P1),150(P2),225(P3),300(P4),400(P5) kg· hm 2)对其相关器官干物质累积、磷肥吸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在现蕾期、开花期和结荚期分取茎、叶及花荚进行常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水平下苜蓿茎、叶、花荚干物质累积量均表现为P2>P3>P1>P4>P5>P0;磷素吸收量在花期P2处理下最大,茎、叶及花荚中磷素吸收量分别为23.94,11.88,8.36 mg·株-1;当施磷肥量为150 kg.hm-2时,单株有效分枝数43个,单株有效花序数123个,单株荚果数为403个,千粒重为1.41g时,种子产量达到最大为464.01kg·hm-2.  相似文献   

12.
灌溉与密度对沙打旺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灌溉时间和灌溉比例对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溉总量相同的情况下,灌溉方式对沙打旺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及实际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开花期灌溉900m3/hm2,潜在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1611.1与333kg/hm2,比对照(CK)分别提高105.7%和73.1%;在现蕾期和开花期灌溉450 m3/hm2,潜在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1353.6和258.2kg/hm2,比CK提高72.9%和34.2%;穴栽行株距1.0 m,潜在种子产量达1022.4kg/hm2,实际种子产量为269.8 kg/hm2,比行株距1.5m(717.4和176.8 kg/hm2)分别提高42.5%和52.6%;条播中,行距115cm,潜在种子产量达1657.4kg/hm2,与行距75cm(1310.6kg/hm2)和90cm(1152.4 kg/hm2)相比,分别提高26.5%和43.8%,而行距115cm,实际种子产量为337.2kg/hm2,与行距75cm(316.2 kg/hm2)和90cm(223.4kg/hm2)相比,分别提高6.6%和50.9%。  相似文献   

13.
袁柱  孙彦  陆继肖  郭郁频  冯子蓉 《草地学报》2015,23(6):1329-1335
在分析内蒙古额克托旗地区苜蓿种子生产基地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基础上,连续2年在不同年限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上采用质量分数为0.229%,0.371%和0.600%的硼砂溶液进行花期叶面喷施,研究其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种子生产微肥施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硼对成熟期苜蓿单株叶重和荚果重、种子产量组分、种子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其中单株叶重以喷施0.600%的硼砂溶液效果最好,2013和2014年分别比对照增重80.77%和35.71%,0.371%的硼砂溶液对增加单株荚果重、单株结荚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果种子数以及种子增产效果最显著,2013和2014年种子单产分别为604.38和322.76 kg·hm-2,比对照增产71.35%和37.37%,正常种苗百分比分别比对照提高10.24%和21.11%,种子硬实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16%和10.55%。因此叶面喷施合适浓度硼肥可促进生殖分配,显著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正常种苗数,降低硬实率,综合考虑以质量分数为0.371%肥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甘农6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施肥(磷肥)、灌溉和种植密度3种农艺措施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组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施肥处理下,紫花苜蓿单位面积生殖枝数与种子产量关联性最大;在灌溉处理下,紫花苜蓿每花序小花数与种子产量关联性最大;在密度处理下,每花序荚果数与种子产量的关联性最大.宁夏盐池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15.
以‘新苏2号’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Xinsu No.2’)为试验材料,在拔节、抽穗和灌浆期以固定比例追施氮肥,研究追施氮肥对苏丹草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能够促进株高生长,增加叶片长度和宽度,减缓叶片衰老速度,提高叶面积指数。适量追施氮肥显著增加了苏丹草种子千粒重及一级穗柄数,并极大提高了每穗粒数,最终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追氮600 kg·hm-2时可获最大种子产量3815 kg·hm-2。灌浆期随追氮量增加各器官全氮含量增加,追氮750 kg·hm-2时,茎秆和穗粒部全氮含量最高,追氮600 kg·hm-2时,叶片全氮含量最高,且同一追肥处理:穗粒部 >叶片 >茎秆;随追氮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追施氮肥对苏丹草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情况认为,本试验条件下,追施氮肥600 kg·hm-2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6.
通过3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建立回归模型,进行解析、寻优和频数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蓝茎冰草(Pascopyrum smithii)种子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施氮量(X2)>植株密度(X1)>喷施PP 333(X3);施氮量与植株密度的互作效应对种子产量的作用为协同效应;同时得出了3因素对种子产量的优化配比方案:植株密度429.4~450×104株/hm2,施氮量160~164.9kg/hm2,喷施PP 333量0.197~0.233 a.i.kg/hm2。  相似文献   

17.
以紫花苜蓿甘农3号(Medicago satial L.‘Gannong No.3’)为材料,设计了210,263,315,368,420 万株·hm-2的5个种植密度,在种植第二年第一茬的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留茬5cm刈割,刈割部分从下到上以植株枝条第3茎节及以下作为下层,第4茎节至第6茎节作为中层,以第7茎节及以上作为上层,研究不同密度对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时期群落空间各层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同一生育时期各层叶片C、N、P含量均下降,而叶片C∶N和C∶P则升高,分枝期和现蕾期的叶片C含量及初花期的叶片P含量对密度处理较为敏感;随着紫花苜蓿生育期的推进,相同密度下紫花苜蓿各层叶片C、N、P含量均减小,而C∶N和C∶P则增大;同一生育时期相同种植密度下,叶片C、N、P含量及N∶P的大小顺序为上层 > 中层 > 下层,C∶N和C∶P为下层 > 中层 > 上层。分枝期和现蕾期平均叶片N∶P均处于11~12之间,这2个时期紫花苜蓿受N限制;初花期N∶P为11.63~14.48,紫花苜蓿受N、P共同限制。紫花苜蓿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68 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在甘肃酒泉地区研究刈割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性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刈割处理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040.5kg/hm2,孕蕾期刈割的种子产量最低,为854.3kg/hm2;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荚果/结荚花序、种子数/荚果显著增加,而千粒重却明显降低;刈割显著降低了萌发种子的正常种苗数量,硬实率增加,但对正常种苗与硬实种子数之和却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一年龄苜蓿春播当年即可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生长第2年由于植株花期倒伏造成种子严重减产,其原因是倒伏影响了昆虫的授粉,同时新生枝条迅速生长,削弱了生殖生长的营养供应。倒伏与植株生长发育特点及灌水密切相关。苜蓿根颈逐年增大导致单株枝条数大幅度增加,易造成植株疯长倒伏。对多年龄苜蓿采用切根处理能显著减少单株枝条数,减轻倒伏程度。多年龄留种苜蓿在蕾期和花期避免灌水可减轻倒伏程度,在荚期灌一水即可。苜蓿种子田适宜的建植密度应在5.5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袁柱  孙彦  任逸  冯子蓉 《草地学报》2016,24(4):879-885
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花期叶面喷施浓度为0.25‰,0.50‰,0.67‰和1.00‰的芸苔素内酯溶液,研究其对苜蓿生长发育、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效果,旨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适宜浓度芸苔素内酯溶液处理显著提高了生长阶段的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单株花序数量、生殖分配、收获期株高、主茎基部直径、单株荚果重以及种子产量和发芽势。其中浓度0.67‰处理,单株花序数最高,种子产量高达251.82 kg·hm-2,较对照增产78.27%。综合考虑,以浓度0.67‰处理效果最佳,对促进苜蓿的生长发育,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效果最好,0.50‰浓度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