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我国瘦肉猪生产中不能持续合理利用地方猪种的问题.以山东莱芜猪为例,提出一种能够持续利用地方品种猪的终端——轮回杂交繁育体系:该杂交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莱芜猪、大约克、长白猪三品种组成的轮回杂交体系.用于繁育杂交母猪与终端公猪组成的终端杂交体优商品猪。并体系的利弊、运行中的相关交繁育体系具杂交母猪:二是系.用于生产杂从生产实践和理论角度分析了该杂交繁育对莱芜猪保种的影响以及繁育体系建立和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终端——轮回杂有简便高效的特点,总体优于土洋品种猪多元经济杂交.繁殖性能和肉质等方面优于洋三元猪生产模式,并有利于地方猪种合理持续利用,适合在我国农村建立瘦肉猪繁育体系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我国瘦肉猪生产中不能持续合理利用地方猪种的问题,以山东莱芜猪为例,提出一种能够持续利用地方品种猪的终端一轮回杂交繁育体系。该杂交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莱芜猪、大约克、长白猪三品种组成的轮回杂交体系,用于繁育杂交母猪;二是杂交母猪与终端公猪组成的终端杂交体系,用于生产杂优商品猪。并从生产实践和理论角度分析了该杂交繁育体系的利弊、对莱芜猪保种的影响以及繁育体系建立和运行中的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终端一轮回杂交繁育体系具有简便高效的特点,总体优于土洋品种猪多元经济杂交,繁殖性能和肉质等方面优于洋三元猪生产模式,并有利于地方猪种合理持续利用,适合在我国农村建立的瘦肉猪繁育体系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开展猪的经济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缩短育肥期、增产猪肉、提高质量、节省饲料、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也是多快好省地发展养猪生产的有效措施。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证明:通过经济杂交所得的杂种猪,具有生长快、耗料少、耐粗饲、抗病力强、容易饲养等优点,深受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一般能够提高肉猪增重20%左右,如陕西关中地区试验巴本杂种一代比本地猪提高增重25.7%;广西用巴克夏和本地陆川猪杂交,杂交后代提高增重17.4%;1975年原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队试验,巴八一代比本地八眉猪提高增重24.9%。为了探讨两品种与三品种经济杂交效果,选择适合我省陇东地区饲养条件,配合力好,经济效益高的杂交组合,推广应用于生产,我们于  相似文献   

4.
杂交能够提高后代的生活力与生产性能,乃是由于不同品种家畜杂交时,两性细胞之间的生物学差别比纯种繁育时为大。根据这一原理,猪的经济杂交工正在各人民公社,各农牧场普遍推行,并获得良好成绩。为了弄清那些经济杂交组合对提高后代生活力与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猪完整繁育体系猪群结构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黑龙江省猪品种资源构成、养猪生产具体条件及过去杂交试验等为基础,拟定了二元、回交和三元杂交方案.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线性规划模型优化了不同杂交方案下不同品种组合的猪完整繁育体系内猪群结构.得出,不同杂交方案下猪完整繁育体系各阶层母猪群的最优数量结构呈金字塔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黑龙江省独品种资源构成,养猪生产具体条件及过去杂交试验等为基础,拟定了二元,回交和三元杂交方案,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线性规划模型优化了不同杂交方案下不同品种组合的猪完整繁育体系内猪群结构,得出,不同杂交方案下猪完整繁育体系各阶层母猪群的最优数量结构呈金字塔形。  相似文献   

7.
<正> 畜禽繁育改良是畜牧业基础工作之一。通过推广优良畜禽品种,提供优良杂交组合为畜牧生产服务,是实现畜牧业增产增收的重大技术措施。我市近几年在畜禽繁育改良方面作了一些工作,生猪经济杂交、乳肉兼用牛杂交、良种禽、兔、羊  相似文献   

8.
1.养羊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杂交? 杂交是养羊业中广泛采用的繁育方法之一。杂交可将不同品种羊的优良特性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原来羊所不具备的特征,可用来改良低产品种、创造新品种和最有效最经济的养羊业产品。 2.养羊业中采用的杂交繁育方法有哪些? 在肉羊业生产中因方式、方法、选用品种或种群的数量及目的的不同,可把杂交分为杂交育种和经济杂交。(1)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9.
关于猪杂种优势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芳彬 《养猪》1992,(3):25-26
在养猪生产中合理进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广泛利用杂种优势,已成为提高养猪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湖北省十年来开展有计划杂交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一、成效与潜力湖北省从70年代末开始在武穴市进行有计划的杂交试点,1982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生猪“四化”杂交生产,到1990年末,全省地方良种猪纯繁群、扩繁群和生产群的繁育体系已基本  相似文献   

10.
<正> 合理组织猪的品种或品系间的杂交,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猪的生产性能,降低养猪成本,多快好省发展养猪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县从一九七六年开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先后在十三个公社畜牧兽医站中的十个站建立了猪的人工授精配种站,在全县十五个公社的十二个公社中,开展了约克夏猪和石城黑猪两品种间的经济杂交.一九七七年,实行经济杂交的母猪1103头,约占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猪杂交方案和杂交组合的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猪品种资源构成及养猪生产具体条件为依据,应用系统动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黑龙江省建立不同杂交方案,不同品种杂交组合的猪完整繁育体系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预测和比较分析。按益本比,每头种母猪和每头商品猪获得利,均得出三元杂交方案繁育体系收益最大,回交居中,二元杂交方案最低。据此,对我省不同地区建立完整繁育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亲缘系数聚类法及其在浦东白猪遗传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东白猪属于我国72个地方猪种之一。该品种极具特色,是我国唯一一个毛色全白的地方猪种,繁殖能力与梅山猪等无异,而且肉质鲜嫩、耐粗饲、抗病力强。因此,在猪杂交生产繁育体系、品种改良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尤其是其全白色的特性,使得杂交繁育体系中的配套品种更具灵活性。然而20世纪末期,人们对该品种并未给予应有重视,以致使其处于濒危状态。近些年来,通过一系列抢救性工作,已使该品种的群体规模达到了母猪100头、公猪16头。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利用从国外引入的猪种与地方猪种杂交育成了许多新品种。这些品种的瘦肉率比原有的地方猪种高一些,且具有我国猪种繁殖性能好、适应性强、性情温顺、肉质好等特点,已成为进行经济杂交生产瘦肉猪的优良母本,与其他瘦肉型品种一起,构建了我国商品瘦肉型猪繁育体系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1品种和类型的影响猪的品种和类型对肥育的影响很大,不同品种的猪,由于其培育条件、选择程度和生产方向不同,形成了遗传差异,即使在相同的条件下,其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率也不同。一般优良早熟品种化晚熟品种增重快、省饲料、屠宰率高。品种和类型不同,胴体品质也有差异,对饲养条件要求也不同。2经济杂交的影响猪的品种和品系采用经济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肥育效果很有成效的措施之一。杂交效果决定于品种的配合力,由于配合力不同,各种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为避免盲目杂交,须经配合力测定试验,筛选出最优秀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5.
猪杂交繁育体系是否健全和完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猪的育种工作水平和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每类猪杂交繁育体系内选择多种组合,利用自编程序比较不同杂交配套组合的优劣,确定优质猪的杂交繁育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场从1964年来,先后从外地(包括从英国)引进了长白、大约克、苏白、中约克、巴克夏、梅山、监利等7个猪种,进行选育提高工作,开展有计划地经济杂交,杂交方式有两品种、三品种、轮回、品系间等。 1964—1980年间,获得19.25万头杂交商品肥猪,占商品肥猪总数的97.5%,并先后对  相似文献   

17.
生猪生产在畜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独具特点。应从系统观点出发,抓好几个体系的建设,促进其稳步发展。 1 良种繁育及杂交体系当今养猪生产离不开经济杂交,这是一项复  相似文献   

18.
望奎县自1985年被列入国家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以来,生猪生产稳步发展,直线育肥养猪技术已被接受,生猪生产每年以15%的速度稳步增长,养猪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但是,也存在着急待解决的同题。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是生猪质量差、品种杂,杂交乱配现象十分严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生猪生产没有后劲。为此,建立起猪的良种繁育体系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繁育、生产肉用猪并建立现代育种工作的体系,是东德的头等重要任务;按人口计算,这个国家肉的生产由1950年到1973年期间从28公斤增长到73.6公斤,其中猪肉从36.6公斤到45.8公斤。东德现在繁殖12个品种,其中有9个品种是为了培育新的专门化杂交品系,于1970—1973年期间由国外引入的。基本品种是德国垂耳猪和德国改良短耳猪,它们遍及全国各地,分别占73.1%和22.1%。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玉米杂交生产的巨大成功,促使畜禽生产也逐步向这一方向转化。近60年来,杂交繁育体系已经成为提高畜禽产品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现在猪与禽的生产几乎完全采用杂交繁育,肉牛及肉羊生产中,杂交繁育也占相当高的比例。只有毛用羊及奶牛由于具有优秀的纯种,而很少应用杂交繁育(Nitter,1993)。 杂交繁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6点:①均衡不同亲本的品种效应。例如,体型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