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拉网绞车     
大拉网绞车是用于地曳网中的大拉网收曳网用的。它是技术改革运动中东兴各族自治县(氵万)尾渔业社社员孙华馒在58年五月间创造的。使用绞车拉网,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减轻劳动强度,绞网速度也加快了,在相同情况和相同时间里,人力只能绞两网,  相似文献   

2.
公鱼拉网分布于辽宁省宽甸县、桓仁县和吉林省集安市等地,数量较多,仅宽甸县境内登记作业的就有220盘。公鱼拉网属地拉网类,网具呈长带形,作业时用网衣包围鱼群,利用人力或机械在岸边绞收曳纲,缩小包围圈,迫使鱼集中于网中央而达到捕捞目的。春秋两季作业(水丰水库春季禁捕),一般网次产量30—75 kg,最高250 kg。  相似文献   

3.
冰下大拉网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捕鱼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冰下大拉网的起网机具都是使用绞纲机,即将绞纲机固定于距离冰面上出网口百米处,用曳纲的一端在出网口处把被捆的两翼网钩住,借绞纲机绞收曳纲将翼网拉出数十米一段置冰面上,  相似文献   

4.
冰下捕鱼是我国北方各省主要的捕捞手段。其作业方式为冰下大拉网形式,由钻冰、走杆、绞纲、拉网、叠网、起鱼等工序组成。目前,除叠网外各工序均有相应的各类机县。拉网叠网工序是把大拉网从出网口由冰下拉上后,将近千米长的翼网一段段背起铺开,再整齐地叠放到爬犁上,以便下次放网。  相似文献   

5.
概述JJL系列立式绞纲机是浙江省沿海渔船使用最广泛的绞纲、起网设备。它由机械传动,通过摩擦鼓轮的后拉力来绞收纲绳。立式设置与卧式相比、纲绳来向不受限制。因而操作方便,适应性强。它适用于对网(大围堵)、拖网、围网等作业,可以起吊鱼货、起锚、扬帆等多种用途。自50年代由本所和舟山船厂共同开发以来、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它的结构简单,渔船上的机舱人员都能自己维修,并能在捕捞作业时排除故障;又因它的价格适中,使用寿命长,所以、深受渔民欢迎。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船网的增大、功率和拉力的提高,起网速度的加…  相似文献   

6.
《淡水渔业》1973,(6):15-16
内蒙古地区气候寒冷,捕捞生产有三分之一时间为冰期作业。冰期捕捞生产主要采用冰下大拉网,此种网具较大,生产作业中拖曳阻力亦较大,作业方法比较落后。有的全靠人力拉网,每合网需劳力70人左右,有的使用人推木绞盘每合网需劳力40-50人,也有使用马拉绞盘的,每合网需劳力25人,役马10-15匹,因此,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极需改革,实现冰下捕鱼机械化。  相似文献   

7.
《渔业现代化》1977,(2):37-38
杭州市西湖不仅是游览胜地,也是一个年产60多万斤淡水鱼的湖泊。多年来,我们养殖场的主要捕捞工具是大拉网,其网衣长640余米,高4米多。每拉一网需要40余个劳动力,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效率低。渔业工人迫切要求实现机械化拉网作业。  相似文献   

8.
子母兜地曳网是在拉网和百袋网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其下纲比普通拉网和百袋网多一道(即子兜纲)在对比捕捞试验中,使用子母兜地曳网,鲤鱼渔获物占捕捞量的52.65%,比普通拉网提高23.74%,而且不影响其他鱼的起捕率。  相似文献   

9.
<正> 大网即大拉网,属定所渔业地曳网类,这种网具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渔业规模依网具大小而不同,战前以河北省昌黎县沿海的作业规模较大,抗战后渐趋没落。考大拉网的历史是相当古老的,可以认为这种作业是以后发展船拖网和围网作业的基础。据清末沈同芳《渔业历史》的记载,称:“(四合)网俗称黑网,以粗布拼成(所谓粗布可能即板子网布——作者注),横长数百丈,宽八尺。上用粗麻绳为纲,间一尺有杉木方浮一块,四寸见方,夹于纲绳与网之间。下脚坠以砖石。  相似文献   

10.
JJL2×1500/40型机帆渔船绞纲机(额定拉力1500公斤、线速度40米,分)已于1979年5月通过鉴定为“东海区海洋机帆渔船绞纲机标准施工图”,这是东海区三省一市有关单位共同协作取得的成果。该机型拉力大,能适应大型机帆渔船外海作业水深、网大的纲绞要求;采用MC尼龙制作蜗轮节约了铜;并能一套图纸匹配中速及高速柴油机几种型的传动要求。首台装船二年多来深受渔民欢迎。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型试验的秋刀鱼舷提网纲索张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14年11—12月进行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舷提网静水槽模型试验测定的网具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模型网绞收过程中的张力变化,以及绞网速度和下纲配重与模型网网具张力的关系,试图研究涤纶材料的模型网网具起网张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模型网侧纲、下纲的张力在绞网过程中随时间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绞网过程即将结束时张力达到最大值。(2)模型网侧纲、下纲张力均随绞网速度的提高而增加,并随着绞网速度的提高增速加快,不同绞网速度组之间张力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当绞网速度在0.12~0.36 m/s之间时,网具张力变化比较稳定;绞网速度在0.36~0.60 m/s时网具张力增加的幅度较大。模型网侧纲、下纲张力随下纲配重的增加逐渐提高,但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1988年秋季,我们在冰岛西北部沿海的捕虾渔场中,利用商业拖网进行了囊网采用方形网目的网片试验。结果表明,方形网目的网片能急剧地降低捕捞。0—龄组小鱼,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捕捞未达捕捞规格的小虾等副产品,因此,政府部门规定,虾拖若在这些渔场作业,必须使用方形网目的囊网。虽然虾拖采用方形网目的囊网会损失12—20%的虾获量,但是,因为小虾不能被利用,因而渔民们还是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
950265 孟加拉国沿海三重刺网渔业的研究=Studies on the trammel net fishery of Ba-ngladesh coast[刊,英]//ASFAI..—1994,24(4).—248使用三重刺网捕鱼是孟加拉国沿海渔区的一种新渔法。三重剌网(当地叫“Tin Poru-lia jal”,即三迭网)于1982年后期首次从纳弗边界交汇的缅甸引进入孟加拉国,1983年这种网的作业方法及其收益吸引了许多特克纳夫沿海渔民,几年间这种网便遍及于孟加  相似文献   

14.
机械卧式绞纲机是我国大多数中小型渔船(20-200匹)普遍采用的一种绞纲机型式(北方渔民称为“稳车”)。这种绞纲机的最大优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适应性强。但它的安全性极差。据不完全统计,从1974年至1980年间,仅某市所属渔船就有十多人被它绞死!致伤致残者就更多。为了彻底根除这个海上安全作业的重大隐患,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我们自1981年开始,研制了JJW2×1/70-F型绞纲机安全装置。并在有压缩空气源的渔船上进行研究与改进。  相似文献   

15.
<正> 大围缯是福建的传统渔业。发源于闽江口一带。据传包括大围缯前身的“百袋网”在内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一种双船作业的有囊围网。网具由一囊两翼组成(图1),翼网很长,身囊网很短,网口高而宽大。120~150马力使用的网具、翼网长达440~560米左右,身囊网55~70米,网口伸直周长360~460米。这种网具在40~60米水深的渔场作业,上纲能浮于水面,下纲能紧贴海底。作业以围为  相似文献   

16.
优美多姿的杭州西湖,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今日,又增添了一幅机械化捕鱼的动人景象。看!微波起伏的湖面上,液压起网机正在徐徐地绞收着大拉网,那活蹦乱跳的群鱼,随着浮起的大网破水而起,游客们为捕鱼工人的丰收鼓掌。捕鱼工人自豪地说:“机械化就是灵,一网五万斤。”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洋渔船捕捞机械的发展是随着海洋捕捞作业结构和作业海域的变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50~60年代,由于国营渔轮向较大的钢壳船发展,群众渔船的机动化,作业海域外延,网具加大,要求起放网实现机械化.50年代国营拖网渔船大多是183千瓦以下钢壳渔船,采用并联式机械传动的绞纲机,单滚筒绞拉力一般为2吨;60年代,以串联式绞纲机为主,采用机械传动或电传动,并在295千瓦以上渔船上开始使用工作压力为2.5兆帕的低压液压绞纲机.随着灯光围网渔船的发展,开始小批量生产电动动力滑车。第二个阶段是70年代,国营拖网渔船推广使用由叶片泵、三作用叶片马达及相配套组  相似文献   

18.
王东 《科学养鱼》2003,(2):34-35
一、合理界定网衣规格尺寸网衣规格尺寸包括网衣的长度和高度。网衣的长度根据池塘的最大宽度为依据来确定,一般为池塘最大宽度的1.5倍左右。如池塘最大宽度为40米,则网衣长度确定为60米左右。若网衣长度小于50米,在网衣高度既定时,地拉网制造成本中网片材料可节约15%以上,纲索、浮沉子也相应节约,但生产操作时不能形成有效的网型,鱼群不易向中间网衣聚集,易贴网,两翼逃鱼多。往往要经两次以上捕捞才相当于合理网长一次捕捞的起捕率,对于实行轮捕轮放、多级轮养的池塘,渔获物分选次数增多,捕捞的人工成本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的淡水养殖业的机械化捕捞,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本文介绍的是中国水科院渔机所陆德芳工程师长期以来研制的液压大拉网起网机在生产中的应用实例。该机每分钟能拉网20米,起网拉力为1000公斤,绞网拉力为1500公斤,拉力均匀,油耗较省,并有倒顺和快慢装置,还可以人为自动控制,启动和制动都比较快。试用单位认为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南极磷虾拖网系统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 于 2020 年 1—4 月随“龙发”轮在南极 48.2 亚区(45°W~48°W, 60°S~61°S)进行海上试验, 采集了拖速、曳纲长度、曳纲张力、网具和网板深度等信息, 分析了投放和收绞曳纲的速率对拖网渔具的动态特性影响规律, 以及在稳定拖曳状态下拖速和曳纲长度与网口高度、曳纲张力、网位的关系。结果表明: (1) 放网阶段平均拖速为(2.96±0.36) kn, 收网阶段平均拖速为(1.35±0.26) kn; (2) 网具自然沉降阶段曳纲投放速率为(54.1±5.9) m/min, 起网阶段曳纲收绞速率为(47.15±7.02) m/min; (3) 随着投放速率的增大, 曳纲张力逐渐减小, 网口高度增加; 投放速率与网位下沉速率成正比; (4) 收绞速率与曳纲张力呈负相关关系, 网具上调阶段的曳纲张力要比起网阶段的曳纲张力大。随着收绞速率的增加, 网口高度增加; (5) 稳定拖曳过程中, 拖速和曳纲长度对网口高度均产生显著影响(P<0.01), 随着拖速和曳纲长度的增加, 网口高度减小; (6) 在自然沉降阶段, 当投放速率过大, 网板带动网具急速下沉, 网板会出现“超调”现象。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南极磷虾拖网网位的有效调整, 提高拖网瞄准捕捞效率, 还可为验证中层拖网性能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