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牧业》2007,(7):3-3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为做好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农业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要做好2007年猪病防控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物检疫》2007,24(7):1-2
为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农业部制定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指导各地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一个中型猪场发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由于先后误诊为猪瘟、猪流感、弓形体病、链球菌病等,结果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仅药费就用去10万多元。经临床剖检和实验室诊断,作者确诊该猪场发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控制措施,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一控制经验在我国部分地区当前猪病防治工作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牧业通讯》2007,(11):34-35
2007年5月16日,农业部召开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通报当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情况,分析疫情形势,进一步部署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目前危害养猪业的主要动物疫病,也是当前国家强制免疫的猪病之一。为了合理制定我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程序和提高我县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技术水平,探索吉林和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的抗体消长情况。我们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4日,在元朔腾达养猪场进行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免疫抗体监测试验,现就其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日寸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币斗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带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动物保健》2009,(9):60-60
为深入分析当前全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形势,部署全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辽宁省政府日前召开了全省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相似文献   

8.
《兽医导刊》2007,(5):65-66
从天津市控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获悉,为保证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安全,有效防止疫情发生,根据国务院、农业部统一部署,天津市全面启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预案,要求各区县在5月中旬猪病高发季节到来前,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主要猪病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  相似文献   

9.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近年来在我国流行比较广泛的猪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其他一般传染性猪病。本病临床特征主要是高热,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目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它不仅影响幸存猪的健康,导致母猪的流产和不育,成为决定着仔猪成活率的疾病之一,给养殖户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影响到我国猪肉及其产品的出口。本文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原因、诊断要点和综合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规模养殖的迅猛发展,新品种的不断引进,猪病日趋繁杂,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对养猪业威胁很大,随着该病的不断流行传播,一些大中型猪场也很难幸免。有的大中型猪场即使免疫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也难免发生该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药杂志》2007,41(11):58-59
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目前得到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措施在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06年夏季,我国南方省份发生了猪“高热病”疫情。经过专家综合分析和多次复核,确定该病毒是猪“高热病”的原发病因,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07年上半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继续呈点状散发,下半年随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供应量逐步加大,生猪疫情得到有效遏制。7-8月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高发期,生猪疫情发病率比6月份和去年同期明显下降。10月1日-25日,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点29个,发病3608头、死亡710头。与9月相比,分别…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农业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07年猪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且提出各地防控猪病的指导意见。那么,规模化养猪场如何从自身做好猪病的防控工作?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属于一种急性疫病,是猪在繁殖过程中跟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发的一种高致死性疾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首例是发生在2006年,当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出现对我国的生猪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问题,重点探讨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免疫方法的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由于蓝耳病毒株的变异,出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近2年来重创了我国的养猪业,  相似文献   

15.
《北方牧业》2007,(12):11-11
6月13日,浙江易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生产的首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经检验合格,正式下线。标志着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专用新型疫苗正式投入使用,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将在防控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动物检疫》2007,24(6):37-37
2007年5月16日.农业部召开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精神.通报当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情况,分析疫情形势,进一步部署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24字防控方针,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养殖技术》2007,(4):29-31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通知要求:一要做好猪病防控准备。各级兽医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要求,开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技术培训,做好防控猪病各项应对准备工作,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诊断,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二要强化主要猪病免疫。要求各地在5月中旬猪病高发季节前,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主要猪病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建立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主要猪病的有效免疫屏障。三要加强疫情调查监测。要加强对生猪疫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疫情发生规律,查清疫源,消除疫情隐患。发生疫情时,及时组织力量进行疫病诊断,提出防控方案,指导养殖者做好防控工作。四要加大检疫监管力度。各地要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加强对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严禁收购、贩运病死猪及其产品,加大公路、铁路等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力度,防止流通传播疫情。五要加强养殖环节管理。各地要积极推进改善中小养殖场(户)防疫和圈合卫生条件,建立定期免疫、消毒及人员管理等防疫制度,增强饲养者防疫意识,提高防疫水平。规模饲养场必须实行封闭饲养,防止疫情传入。 通知强调,目前即将进入猪病高发季节,各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猪病防控工作,近期要把防控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作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提前做好各项部署安排,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开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主要猪病防治知识宣传,做到对病死猪“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提高广大养殖者防控疫病的知识水平和意识。现把该规范和方案全文刊出,供读者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一些疫病重新出现。如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等,这些新出现的疫病和原来的疫病混在一起,加重了对畜牧业的危害。为了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各级政府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都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9.
《兽医导刊》2007,(7):75-76
6月29日,广东省潮州市农业局召开全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传达贯彻6月25日广东省农业厅在广州召开全省全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生猪疫情形势,部署全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江西饲料》2008,(3):47-48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